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国家风水之“杜鹃泣血”
先给大家说明一下,这个号是服务号。每个月可以发四次文章。这个月已经发了三次,我尽量会写满四次的。本月最后一次文章确实有点难产。终于在最后一天发出来了,卡点啊。

       很多粉丝让具体写一写南龙北龙,写一写南京北京的风水。

      我知道,南京北京风水绕不开历史。讲清楚历史缘由才能讲明白风水结构。没有历史的地理分析都是虾扯蛋。

      可是当我回顾南京北京的历史的时候,却真的很难过!

      因为我又一次经历了中华民族的苦难。

      它们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血泪史。尤其是南京。见证了我们华夏民族的一次又一次危机,一次又一次的悲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国之将亡,民之何依!


      我们把时间拉到西晋末年,华夏历史上最黑暗时代!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晋王室衰微,北方杂胡纷纷入侵中原。(当时面临全球性气候寒冷,草原生存艰难。)

      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十分野蛮,许多胡人还保留着食人的兽性。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他们不仅抢劫无数财富,还掳掠汉族少女大肆奸淫,并充当军粮饲养、宰杀烹食,将这些女子命名为“双脚羊”;

      拓跋鲜卑的拓跋焘发动三十万大军进攻宋国时,居然不带一点粮草,如果掠夺的食物不能解决需要的话就“掠人而食”;

      《晋书》记录永嘉丧乱,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烧杀淫掠,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若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使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

      夺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沿途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尸骨则被做成“尸观”,恐吓世人。

      中原人口从西晋起初的2000多万锐减到400多万。也就是说一多半的人都消亡了。

       “宁做盛世犬,不做乱世人。”是这一时代,中原华夏人的真实心态!

      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国歌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

      当自己的祖国衰弱到不能够护佑自己的子民的时候,自己的人民俱在苦难中哭泣,可是又有谁来拯救他们呢?

祖龙局的反制

      我们前面文章讲过,华夏民族从始皇建立祖龙局格式就奠定了华夏的生存格式。五胡之乱必有反制,这是阴阳演化出来的结果。中原汉民族无力演化成功,就从胡人内部演化,于是便有了冉闵武悼天王出现。

      他是祖龙局逆选的代言人之一!注意我的用词“逆选”

      冉闵此人,历史褒贬不一。武功高强,著名的杀胡令便是他发布的。他主观上以权力斗争为主,行为上是杀戮为主,客观上却阻止了胡人对汉人的灭族政策。

      简单介绍下冉闵,他是羯族建立的“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本是汉人,父亲被俘后被石虎收养。因为能力卓著逐步走进后赵的权力中心。后来在后赵内部的斗争中反叛,建立以汉为尊的政权大魏。大魏建立前后对胡人进行了大肆杀戮。

      到公元349年,冉闵屠胡之前,迁居中原的胡人高达五六百万之多,数量上相当惊人。当时北方的汉人只有400多万。

      据估算,直接间接死在冉闵手中的胡人有上百万。

      冉闵虽然最后被慕容氏所杀,但他的行为客观上阻吓了游牧民族向中原的渗透。

      他不是祖龙局唯一的代言人。

      我们再来讲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闻鸡起舞的主人公祖逖。另外一个就是刘裕。

      祖逖领导的北伐,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因为朝廷内乱,祖逖受东晋皇帝司马睿猜疑,忧愤而死。祖逖死后,收复的地区又相继失去。

      这也是祖龙局的反制之一。

      来说说刘裕,刘裕是在祖逖和冉闵之后的人物。

      他曾两次北伐,前后灭南燕,破北魏,亡后秦,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后长安虽在一年多后得而复失,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和山东全境已划入刘宋版图,“七分天下,而有其四”,江淮流域得到保障。

      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中数百万人不得不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从此迁回万里之外的中亚老家。

      在返迁的路上这些不同民族的野蛮胡族也相互进攻对方,掠杀对方,抢食粮食,甚至以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有二三。

      同时遗留的胡人政权逐步放弃对中原汉人的敌视政策,中原汉人的境遇逐步好转。对汉文化亲近的鲜卑族被选中,逐步统一了北方。继而北魏(鲜卑政权)推行了胡族汉化的政策。这才有了后来好多人推崇的的民族融合。没有这种民族融合也没有后来的隋唐盛世。

      这段历史我们的民族最不堪回忆,我们的教科书中甚至把这些杀人魔王们美化!(为什么说是魔王,做为人应该有的性质没有)

      不要扯什么民族融合的蛋,这个融合前提条件你族权不亡啊。没有南朝顶着。胡人早就把汉人灭的光光的了。民族融合需要上百年或者几百年的时间。你得至少顶住上百年啊,才能谈融合。

      祖龙局改造后的华夏文化是蛮厉害的。你要么走开,要么加入我。我们现在谈的所谓的民族融合,其实就是异族同化。

      你看后来的统一全国的隋和唐的统治者,祖先其实都是鲜卑汉化之后的人种。但是他们不承认自己是胡人,认为自己都是汉人。

      唐朝李家甚至宣称自己是道家始祖“老子”李耳的后代。李唐距五胡之乱300多年了,是不是汉人也说不清了。

      所以也有人说,五胡乱华之后已无纯种汉人,也有点道理。

      这段五胡乱华历史在史书上称为东西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五胡的势力又叫做五胡十六国。

      你看看现在,五胡乱华中五胡之中哪个还存在?


历史结构

     来看分析!

      先看大的周期。

      这个时期处于庚午季的丁亥历,历史段落为公元前220左右-公元1220左右。(此法看上一篇文章)。

      魏晋是整个王朝历史中最衰弱的一对阴阳中的阴仪。以秦汉之强为阳,以魏晋之弱为阴。

      再往下分,就是魏晋系的组合

      如上图,魏之阴包含了三国。晋之阳包含了南北朝。

      再来往下分,只分类一个部分,来讲述历史的阴阳逻辑。别看那么乱,用我们的方法看,清晰的很。来看东晋时期这个阳仪之分。

      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他们催生的意义。是必然中的偶然。他们当代时期,皆以为自己独霸天下,岂不知天地不仁,万物之为刍狗也!

      五胡乱华成因,从西晋社会逻辑方面讲也有各种方面的问题。

      第一国势衰弱,晋源于魏,魏从三国中走来。已经经过上百年的社会战乱,西晋的一统全国也是勉强而为,国力不强。

      第二,西晋也是一个自己作死的朝代,王朝内部混乱不堪。士族门阀专权,上层靡乱(流行鼎鼎大名的五石散),整个统治阶层难以理顺关系。

      第三,族群对立问题,一个是内迁的胡人和汉族的对立严重,一个是寒门和士族高阀的对立严重。

      第四,当时正处于地球的小冰期,北部草原寒冷,游牧民族生活艰难而大量南迁。而汉民族经历的长时间战乱,人口基数不足以短时间内同化此数量异族。

      五胡乱华恐怕是世界上最早的难民之祸吧!

      当今欧洲不正在进行类似的事情么。


衣冠南渡

      八王之乱后,建都洛阳的西晋在胡人不断攻击下覆亡。西晋宗室司马睿听从王导建议迁镇到建康。在王导为首的南迁士族,和当地士族的支持下,建立起来了新的政权,历史上称为东晋。

      同一时期。大量士族和百姓南迁。他们除了往建康附近迁移之外,还往更远的南方迁移。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始入闽者八族”(《三山志》)。其中有林姓、黄姓、陈姓、郑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今南平地区)及晋安(今福州)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闽南沿海扩散。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这是中原地区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这部分北方汉人就是第一波真正意义上的客家人!

      举家举族的大搬迁。

      他们从洛阳到建康,从建康再到赣南闽南浙北。几千里的路程,步步泣血。

      现在的客家文化是血泪中成长的文化。

      为何后来我们民族对统一和稳定那么执着,和这段心酸历史真的有很大渊源的。已经进入民族深层的记忆中了。

      凡是是建立大一统的国家的君主哪怕他有再多的过错也容易被学者们情感上所原谅。

      这段历史惨烈之程度,让后世的学者和君王们读之汗毛耸立。

      我们这片土地上,每一个易学大家都是大国学者,同时也是爱国者,都对华夏民族有深刻的感情。他们都深知一统对华夏人意义。

      比如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五代十国的易学界最牛的陈抟老祖。

      当他听说赵匡胤登基之后。高兴的从驴上跳下来在地上打滚。你说别人当皇帝他高兴个毛,你不知道啊,他是为华夏民族高兴,为华夏人民高兴呢。他知道大国将立,民众终于不再受乱世之苦了。

      他实在是大德与万民同心啊!

祖龙局的转移

      建康就是现在的南京,在三国时期就做过吴的国都。这时候,建康就做为汉族人最后的希望而存在了。也是当时众多士族放下彼此争权夺利妥协的结果。都要亡族了,还争什么!

      终归这一面旗帜在南京(建康)立了起来。并且成了汉人最后庇护所。虽然这个庇护所的结构不稳定,但还是给了汉族人以喘息之机。

      建康(南京)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东晋这一次是第一次,东晋以后还有多次。

      三国初期时,诸葛亮出使江东,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孙吴建国,遂以为都。城周二十余里。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玄武湖)

      秣陵是南京的的旧称。

      秦代置秣陵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经五次出巡,其中有两次路过今南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秣”是草料的意思,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

      南京的王者之气是随便挖个渠,凿个洞破坏得了的么!只是时候没到而已。东汉末年就逐步走向历史的舞台。真正登台演出是“戊子”历了。

      我们画图来先解释一下诸葛亮的意思。

      诸葛亮认为,钟山象龙,石头城象虎,分居在大平台的左右,适合在此做帝王之城。

      石头城并非现在的石头城遗址,按照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古石头城应该是从现在石头城遗址一直延伸到长江的一个不规则长方形区域。

      玄武湖,古代也不叫玄武湖。早先叫做秣陵湖、蒋陵湖。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

      东晋还没改名,刘裕篡晋之后,到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当南朝皇帝的时候才改叫玄武湖。

宋文帝刘义隆专门让国师勘察地形之后。才改掉的名字。

      国师说了,一般要背靠稳妥高大之山体称为玄武才行啊,背靠,你这弄个后湖,这算啥?

      南朝的宋文帝听了说:诸葛亮都说了虎踞龙盘。怎么会有问题?

      国师说,诸葛亮是吴的敌对势力,话不足信的!

      这咋办?

      国师说,填湖山也不现实,那咱就改名叫玄武湖吧,取其稳当之气。

所以说,姓名学古代帝王都很推崇的。

      要改名得有异象才行。所以鼓捣出了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异象,湖名开始改为“玄武”。

      玄武湖,的问题,国师没说透,其实有大文章。后面详细讲讲。

      诸葛亮也没有忽悠孙权,建康(南京)的确是王霸之地。但是是有缺陷的王霸之地。

      我们来细细分析,南京之风水缘由。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讲南京之贵。

     

祖龙局的风水局有四个阵眼。

长安,洛阳,南京,北京。

      先简单说一下结构。

      结构如下

      我们要从历史结构讲起来。最近的两个历史周期是庚午季的第三和第四周期。

      分别是丁亥历和戊子历

      丁亥历的历史结构见下图

      在丁亥历的时候,是秦汉魏晋隋唐和周宋。他们基本上用的都是长安-洛阳。南北朝的时候洛阳的隋还是灭了南京的陈,统一了天下。

      汴梁在洛阳边上,也是长安洛阳系的范围。

      南京在丁亥历这个阶段,只是处于映射阶段。丁亥历南京就没有产生过大一统的国家。这一时期的南京作用叫做小荷才露尖尖角。两京系属于“充能”阶段。

      只有到了下一历,戊子历,两京系(南京北京)才真正掌控了局势。我们下一文章的章节专门讲两京系的结构。

      当长安和洛阳的地气短暂衰落的时候,阴阳转换的关系,地气转移到了南京(建康)。这时候南京只是起了一下过渡作用,然后把主导权又传递给了洛阳长安。因为时间还没到。

      综上所述,南京是祖龙局中转之选。为何呢?下一篇会详细讲述。因为此篇文章,作者已经被愤懑填满,不适合讲振奋的结构了。

青龙之秀

      古语有讲:

平阳一突值千金。

荒漠一水是真形

这就是常用的点贵点富之法。

即当阴中取阳,阳中取阴。

      也就是说在阳多的地方取阴之地,在阴的多的地方取阳地。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所谓鹤立鸡群者当不凡。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我们就讲讲东晋的一个故事。

      前面讲到了东晋的王导,他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王导的侄子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书圣”王羲之。

      当时王导作为东晋丞相,与太尉稀鉴是关系密切的友人。稀鉴膝下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千金,视为掌上明珠,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便有意为她寻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

      稀鉴听说王导家中有多个儿子和侄子,个个一表人才,遂与他提出联姻。王导与之交情颇深,不假思索便答应了,回家告诉儿侄们,令其多做准备,待日后女方前来选婿。

      其实就是典型政治联盟了。

      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府挑乘龙快婿的,一时间好不热闹!

      郗府管家回府后,向太尉郗鉴汇报到王家相亲的情况:王府人丁兴旺,王相国的二十多个子侄,个个人才出众;我还真不知道选哪个好!

      不过,有个情况我要向您特别说明一下。相亲时,王府少爷都穿戴整齐,衣冠楚楚;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但是,大家都显得有点拘谨,十分矜持。

      相亲快结束时,王府发现少了一位少爷。我们找到东跨院,看见一个相貌俊秀的小伙,由于天热,袒胸露腹,斜靠在坐榻上,口里吃着烧饼,手在肚皮上画字,好像不知道有相亲这回事。

      郗太尉听到这里,一拍桌子说:这小子特立独行一定有料,去问问这人是谁?这个人说不定就是我要找的女婿啊!

      于是王羲之就成了郗太尉的乘龙快婿。厉害不,一下选中了书圣。

      其实是王羲之故意而为之!竞争策略而已,美女谁不想要!

      卓尔不群者当为上。书圣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了!

      选地法和选人法一样一样的!

      那么南京又是如何卓而不凡的呢?

      紫金山,钟山之巅的紫金山顶!

      真正的平原一突,方圆几百里之内,没有再比紫金山挺拔秀气的地方了。

      贵之贵源由来源于南京的青龙山。

      贵气的钟山,承接了,整个华夏大太极的阴仪气运。

      只是时间还没有到,起了个二传手的作用!

      青龙位,有真青龙,假青龙之说。

      假青龙就是以立极的左方为青龙右方为白虎前方为朱雀,后方为玄武。真青龙除了以上的要求之外,还必须面南背北。即玄武必须在北方。河图完全符合。这是我们北半球大部分的地区的地理特性决定的。城市立极,一定要用真青龙,选坟则可以用假青龙来定穴。

      所以,南京(建康)当以玄武湖为玄武,钟山为青龙,石头城为白虎,雨花台往北的小平原为朱雀。

      山主人丁水主财。

      建康(南京)虽然贵气不乏,但是有一个很大缺陷,玄武本来应该是大靠山的地方是一个湖!这个结构叫做,玄武倒置!

      这是很危险的一个损人丁结构。即该有山的地方有了水。这是大忌,改名也难抵挡,何况名字也非一直叫玄武湖。玄武湖之后是滚滚长江水。

      以此地立国当有人丁之大损之祸。青龙再秀也弥补不了。

青龙挺拔,白虎秀微,危难之际见真章。

玄武倒置,朱雀呈扬,延年之时见其祸。

      玄武下陷的时候,更不宜有朝山,往南看是雨花台,再远是将军山。更加剧了玄武倒置的能量。

      做为普通城市则无所谓了,一旦做为国都,国运加持之下,就会应上面两句偈语。在这个地方的皇族,多难善终。

      建都南京(建康)的南朝经过了晋宋齐梁陈五个皇朝的更替,经常是子杀父,弟杀兄,臣杀君的方式更替,要不然朝代更替这么频繁呢。

      南京(建康)做国都,也可以用一句话做概括,叫做:“无难不成国”。

      国家有难的时,当为中流砥柱。

      国家无难,国家的掌权者则容易命运多舛。

      南朝皇族的血腥更替且不说,还有后来的侯景之乱屠城,靖难之役,太平天国的两次屠城,日本侵略之南京大屠杀。国共两党的战争都和南京做国都有很大的关联。

      关于南北朝之后的戊子历历史事件,我们后面下一篇会着重讲述。

      我们这篇要讲讲侯景之乱。

      南北朝时期进入到公元6世纪,逐渐由南北对峙转入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三国对峙中,东魏实力最强,西魏整合最优,梁朝虽然经济文化发达,但所积累的社会矛盾(包括阶层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等)却濒临喷发期。

      这时候侯景出现了,侯景此人搅动了三国的大格局。

      侯景的家族又称河南侯氏,本出身于羯胡引氏,属北镇羯人部族。

      在北朝分定族姓时按照惯例,以河南为籍,以濮阳为郡望,当然和北方的世家大族或者地方豪强也有所不同,保留了部族群居的习惯。

      不过侯景出身于北方六镇,这六镇之军户,大多是早年的鲜卑下级军人,或者是获罪远戍的家族后裔,因此侯景此人出身低贱并不假。

      因为“骁勇有膂力,善骑射”而被选为北镇戍兵出身。魏孝昌元年,北魏六镇之乱起兵,北方陷入混乱,侯景随着尔朱荣这位乱臣而崛起。

      等到高欢起兵消灭尔朱氏政权,侯景又转而投靠东魏,显然他的军事才能在当时仍然受到了器重,连战连胜,以至于“总揽兵权,与神武相亚。魏以为司徒、南道行台,拥众十万,专制河南。”。

      高欢死后数日,侯景就公开反叛东魏,他先请求以河南六州附西魏,西魏授侯景以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郡公的官爵 ,但并不出兵,表现出冷静谨慎的态度;稍后侯景又求助于梁朝,愿以十三州附梁。

      收复中原一直是南朝挥之不去的情结,正好梁武帝梦见中原平定,不久后侯景的降表就送抵建康,梁武帝大喜 ,再加上梁朝自陈庆之死后一直缺乏良将,所以颇有接纳侯景的想法。

      梁武帝不理朝臣的反对,纳降侯景,封其为河南王,专责都督河南南北诸军事。

      公元547年八月,贞阳侯、萧渊明受命率十万大军屯寒山,与侯景犄角,大举北伐。十一月,东魏大将慕容绍宗大败梁军,俘获渊明。

      东魏乘胜又进击侯景,景军大败,景众四万余只剩下八百人南逃,攻取梁寿阳城(今安徽寿县)。梁武帝打算用侯景与东魏交換被俘获的萧渊明。梁武帝覆信东魏说:“贞阳(指贞阳侯萧渊明)旦至,侯景夕返。

      这件事激怒了侯景,遂暗中勾结野心勃勃图谋篡位的梁武帝之侄萧正德作内应。

      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发动叛乱,领兵南下,直抵长江。梁武帝完全没有防范,命萧正德保卫京师,而萧正德却派船接侯景叛军过江,迎进建康,包围“台城”(即宫城)。侯景纵兵抢掠,又命北人被没为奴者,皆令放免,加以任用。“景造诸攻具及飞楼、橦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一车至二十轮,陈于阙前,百道攻城并用焉”。

      侯景过江时兵不过八千,马不过数百,而当时台城中尚有男女十余万,甲士二万多,四方援军相继奔赴建康者三十余万。但援军无统一指挥,多持观望态度,梁朝宗室诸王顿兵不前,只想保存实力以夺取皇位。

      公元549年三月,侯景攻陷台城。城破之时,城中只剩下二三千人,尸骸堆积,血流漂杵,惨不忍睹。侯景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屠杀、奸淫,无恶不作。

      侯景曾求婚于王、谢家,梁武帝萧衍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侯景愤怒,回答说:“会将吴儿女以配奴!”侯景进入建康后,王、谢二家被屠杀最惨,几乎灭绝。”

      “侯景之乱”使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原本繁华、富庶、人口稠密的建康城,被侯景屠杀抢掠后,尸横遍野,残垣断壁。侯景又东掠三吴,使富庶的长江下游地区“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

      南朝在梁武帝统治晚年,遭遇侯景之乱,刹那之间,使经济蓬勃发展,民众安居乐业的江南地区,成为人间地狱。

      后来江州刺史王僧辨、扬州刺史陈霸先后发兵,率领军队进攻侯景。

      公元552年,侯景军队在各路兵马攻击下最后兵败。侯景被杀身亡。历时近四年的侯景之乱终于平定。到此,五胡乱华的“乱”字才真正结束。

      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看五胡乱华的线路图,先洛阳,然后长安,最后两百年之后再来一个扫尾建康(南京)。侯景之乱以后,华夏的祖龙局的几个显形的阵眼,都被这个“乱”字都扫过了一遍,这才会出现隋唐的盛世!

      侯景之乱这个事件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盛世来源于水与火,泽火革。这个革卦整整整走了300多年。弄明白了革卦的意义就明白了王朝更替的兴衰路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玄武湖的景,说玄武湖的历史故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从奴隶到皇帝:后赵皇帝石勒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1700年前,80万胡人入侵江南,若无三位英雄,汉人衣冠或已断绝
南京,为什么盛产“短命王朝”?
中国历史朝代(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