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手制红衣,匠心织锦绣” ——广西龙胜红瑶服饰纪录片拍摄纪实

近日,广西民族博物馆“文化记忆工程”小组跟随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侯文强馆长,共同拍摄了黄洛红瑶服饰纪录片。


黄洛瑶寨背靠龙脊山,面临金江河,处于龙脊梯田开始向上盘旋的地方,距离龙胜县城二十公里,是龙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瑶族村寨,寨子里居住着清一色的红瑶族。



红瑶妇女自古以来都有储长发的传统习惯,全村头发长达一米以上的有 60 多名,最长的达 1.8 米,成为龙脊新“一绝”。

瑶族女子将头发视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只在十八岁的时候剪一次头发,代表自己已经成人。成人后的女子,每个人都有三束头发。第一束就是十八岁时剪的那一束,第二束是平时掉的一根一根攒起来并束存好的,第三束是自己头上现有的。这三束头发,每天都要一层一层包在头上盘好。

红瑶女子的盘发非常讲究,已婚已育者是乌龙蟠,已婚未育者是螺丝蟠,未婚配者则用黑色手织布包裹起来。

本次纪录片的拍摄对象是家住黄洛镇长发村的潘红妹。潘红妹是土生土长的黄洛瑶家女子,9岁开始学习红瑶服饰制作技艺,至今已有三十几年的手工经验。潘红妹对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极高的自信和荣誉感,这也是她几十年来如一日地坚守这门手艺的重要原因。


潘红妹在镇上开有一家店铺,专门销售红瑶女子洗发用的特制米汤和自己制作的服饰绣片。传统手艺和商业市场的结合,成为了这门技艺传承发展下去的重要支撑。

红瑶人民对红色情有独钟,长期保留自织自染自绣自制服装的传统风俗,工艺繁复,别具一格。红瑶妇女制衣既不需要描图打稿,也不需要模具,全凭世代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经验,靠着一双慧眼、一双巧手绣制而成。本次拍摄详细记录了采摘蓝靛叶、提取蓝靛汁、染布、织布、刺绣、纺线、挽线、盘发、穿戴、编织腰带等工序流程,整个拍摄过程得到了潘红妹的热情相助。


采摘蓝靛叶


提取蓝靛汁


染布


织布




刺绣


纺线


挽线


盘发


编织腰带



穿戴服饰

自2010年以来,广西民族博物馆摄制组奔赴广西各地区开展“文化记忆工程”,拍摄记录“民俗文化影像”,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此次来到黄洛,看到了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感受到了红瑶人民勤劳勇敢、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们衷心希望红瑶人永远保留这份真挚情感,坚持个性特征,传承民族精神,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瑶服饰:一套藏着母爱与传承的嫁妆
广西龙胜红瑶欢度“红衣节”
瑶族服饰
广西龙胜 桃花林中的民族
广西龙胜红瑶妇女原生态
民俗摄影风采 | 龙胜红瑶晒衣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