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上)

【题解】

应象是指相对应的事物,本章详细论述自然界和中医里的阴阳。

【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参考译文】

黄帝道: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万物的纲纪,一切变化的起源,生长毁灭的根本,宇宙万物的变化有的神秘莫测,有的显而易见,都源于阴阳,治病必须求本。

这就是阴阳正常和反常的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注释】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可以理解为春生夏长秋杀冬藏,或者阴阳共生长,同杀藏。比如春夏热起来了,雨也多了;秋冬冷了,空气也干燥了。小孩阳气渐长,个头也跟着长;老人阳气渐衰,身子也慢慢萎缩。

飧sun泄:完谷不化的拉肚子。

(月真)胀:胀满。

【原文】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参考译文】

【注释】

清阳和浊阴的概念在这里是相对的,比如清阳(视听呼吸的功能)出上窍(耳鼻口眼),浊阴(二便)出下窍(前后二阴);清阳(汗液,卫气)发腠理(皮肤汗孔),浊阴(精血)走五脏;清阳(气血)实四肢,浊阴(食物,胆汁,二便)归六腑。

【原文】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参考译文】

【注释】

这一段像绕口令一样,比较难懂。其实说的意思就是吃喝长身体,身体棒了元气才足,或者说元气足身体才好,元气能守护阴精,而阴精又可以转化为气血。但物极必反,暴饮暴食会损伤身体和元气进而伤及阴精,所以还是好自为之吧。

【原文】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参考译文】

【原文】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参考译文】

【小结】

综上所述:世间万物都打上了阴阳的烙印。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说的道指不为人所改变的自然规律,德指人们遵循自然规律的所作所为。道生太极,(极大+极小,阴阳同体),太极生阴阳(一生二),阴阳生三阴三阳(二生三),三阴三阳就化生世间万物了。这个似乎和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不谋而合。老子不愧被世界公认为大智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言毒篇第六六
搜神记 卷十二
第三十一卦咸泽山咸兑上艮下
《黄帝内经·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 (一)
《黄帝内经》之素问 卷二 阴阳应象论篇 第五
谈老子的“清静无为”(张艾茜 廖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