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俗影宴|凌云蓝靛瑶第二届“金地门”文化节


前言

特别说明:本文共五篇,除了简单介绍活动外,亦穿插说明一些蓝靛瑶族的民族文化和凌云县瑶族情况。若有不足不当之处,请专业人士给予指正。图片仅供交流,严禁商用!


第一篇:活动简介

次活动丰内容富,形式多样,瑶族歌舞表演(其中龙凤舞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家拦路酒、瑶族长号表演、原声态山歌对唱、打蓝靛体验、织腰带、度戒、抛绣球、篝火晚会、瑶族圆桌宴等让观众享受不已。

参加活动的不仅有区内外瑶族研究专家、学者及百色市、县各部门相关领导,还有海南、云南等省外瑶族同胞团队,右江区、那坡县、田林县以及凌云县的兄弟乡镇瑶族同胞团队等。


第二篇:蓝靛瑶族简介

瑶族是凌云县境内居住的汉族和壮族之外的又一个主体民族,属特少数民族,蓝靛瑶又是瑶族中的一个支系,因为穿的衣服都是用蓝靛染制土布手工制作成而得名----蓝靛瑶族。

蓝靛瑶族由于其“游牧”的生活特性,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的吉普赛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瑶族同胞们翻山越岭进入了这方古老的大山,桂西的崇山峻岭成了他们永久的居住地,他们也因此成了大山里最辛勤朴实的开拓者。

“金地门”就是当地蓝靛瑶族的自称,意思就是行走在林子里的民族。青山和树林养育了这个民族一代又代的人民,让这个民族也有着山一样的意志和林一样多姿多彩的情怀!

凌云县蓝靛瑶主要聚居于该县的西北部山区以及青龙山脉南段一带土坡高山有水地区,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植八角、茶叶、油茶等经济作物。

在大山里,种植板蓝制成蓝靛,染布匹制作土布或加工成成品衣服,是蓝靛瑶族妇女们主要工作,也是她们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凌云县的蓝靛瑶族大部分家庭都会种植板蓝、制作蓝靛、染布匹等投放市场解决温饱,至今还有部分家庭仍在传承着这古老传统生态的染布工艺。

凌云县的蓝靛瑶他们纯朴善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在日常生产、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常常以歌传情,以舞会友,以酒当茶,长号迎客,唱歌、跳舞、敬酒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每当有客入寨时,都会以设拦路酒、唱山歌、跳舞、吹长号等多种富有民族特色的形式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第三篇:蓝靓瑶的腰带


凌云的蓝靛瑶姑娘们都喜欢佩戴花腰带是什么原因,你知道吗?

凌云县逻楼镇磨村新寨的女性一直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在她们的服饰中,腰带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瑶寨女性佩戴腰带的习俗:一般一件衣服配一条腰带,传统蓝靛瑶女性衣服前胸只有一颗银扣子,腰带的作用相当于扣子。

腰带用白、黄、红、黑四种颜色的棉线纺织而成,黄色用当地的黄姜煮水浸染白线晾干制成,红色用当地山上一种叫红石头的岩石磨成粉状兑水浸染白线晾干制成,黑色用自家种的蓝靛叶煮水浸染白线晾干制成。

在村里,一般女孩子在9到10岁时,母亲就会教自己女儿织腰带,初学织腰带5天可以学会,一般情况下一条腰带用3天可以织完,但学会织一条好腰带却要花几年才能练成。

织腰带一般是在每年6至7月份,这时天气炎热,在家织腰带可以避暑,人因此也可以免于晒黑。小辈可以送给长辈腰带,但不允许长辈向小辈送腰带。

不同年龄的女性,对腰带两头的颜色要求也不同,未婚女姓的腰带两头的颜色用深红线织成,已婚女性腰带两头用粉红线织成,60岁以上女性腰带两头用白线编织而成。

特别是女青年,织腰带是一项必备的生活技能,自己织的腰带要线纹紧密、笔直,看了以后给人一种放心、对生活负责认真、自理能力强的印象,长辈认为此人心灵手巧,以后容易婚嫁。

在本屯或外屯有重大喜事,未婚女青年穿上自己本民族衣服,并在腰上系上自己织的最好的那条腰带去参加喜事活动,如果自己织的腰带得到未婚男青年的赞赏,就表明这位未婚女青年有人追求,以后理家精明能干。


一条小小的腰带,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蓝靛瑶平凡的生活中,腰带是如此的不寻常。


第三篇:蓝靛瑶的龙凤舞


龙凤舞作为新寨屯的传统民族舞蹈,是当地农村文化生活的重头戏之一。

具有悠久历史的新寨屯蓝靛瑶龙凤舞,是一种娱乐性舞蹈,因为常用在喜庆场合,所以特别讲究庄重和优美。

邓美印:“我们这个龙头和凤头的意思是这样,龙头是代表我们民族的男方,凤头是代表我们女方,所以这个龙凤舞就是,从古以来就用在结婚仪式中,龙凤就是指那对夫妇,后面的伴舞就在结婚那天,表示我们祝福新人一生夫妻恩爱,双双到老,儿孙满堂这个意思。”

龙凤舞有着特殊的动作规律,主要是屈腿矮身按三拍子走的步形,一脚迈出翻现鞋底再往后挪,另一脚就踮脚相应颤动,同时,为了戏龙戏凤,舞者举臂过头将龙头、凤头左右舞动,那头、颈、身、腰,无不随着动作而扭动。

龙凤居中对舞,伴舞各种劳动舞姿,质朴自然,回环飘逸,乐器队声情并茂,潇洒而刚劲。

龙凤舞是蓝靛瑶族先民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对认识和了解蓝靛瑶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如今逻楼镇新寨龙凤舞蹈队成功组建,并多次参加了区、市、县内外的各种大型民俗展演活动,有力地宣传和推广凌云县蓝靛瑶龙凤舞,并展示了凌云县蓝靛瑶龙凤舞久远、朴实、优美的韵律。


第四篇:凌云瑶族情况


凌云县瑶族分为蓝靛瑶、背陇瑶和盘古瑶三支。

背陇瑶自称“布努”,因头帕喜用红绣,红须,又称红头瑶,又因住高山峻岭,女人男人背笼,故现称背陇瑶。

凌云县境内背陇瑶人口有2.2万人。背陇瑶系古时长江武陵蛮的一个支系,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语支,原从湖南迁到桂林、东兰、凌云山区。

赶山吃饭,又称赶山瑶。背陇瑶有自己的传统民族服装和语言,其民间习俗仍保留传统习惯,服饰男穿开襟特短蓝色或白色上衣,下着蓝色或黑色宽脚长裤,平时爱背烟袋或挂包。

女人爱穿无领(有些有领)花边上衣,下穿青蓝色(黑色)滚边裤或百褶裙,以白或蓝色布条裹腿,头盘发髻,好戴银质项圈、手镯、耳环、戒指等。

凡瑶族,上衣是女的较男的长,裤子系男女相同。色均蓝靛,从古至今不变。背陇瑶酷爱唱山歌,有七种曲体,他们一边劳动,一面唱歌,逢农闲,青年男女便寻机唱山歌,连续三日,为一大娱乐。

背陇瑶男子爱养雀,手不释画眉笼。 因住高峒峻岭,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苗语支。

蓝靛瑶自称谦门,原称山子瑶,因种植南板兰泡制兰靛漂染土布,又称兰靛瑶,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支的绵荆方言荆门土语。

凌云县蓝靛瑶族居住在大山里,他们热情好客纯朴善良,每当有客入寨他们都会设拦路酒、唱山歌、跳舞、吹长号迎接远方的客人。

凌云县盘古瑶自称勉,因崇敬盘古王为祖先,故称盘古瑶,他们以过山榜为族著,又称过山瑶,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文绵荆方言尤绵土语。

县境盘古瑶很少,仅有280多人,分布在玉洪乡伟利村靠近田林县边界地带。

第五篇:其它图集

拦路酒



长号篇




演出篇



篝火篇


花絮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影像方志| 凌云:火把迎亲龙凤群舞求吉祥 曲调悠扬瓜子豆腐入口爽
高清:凌云蓝靛瑶染布工艺出众 铺当地瑶民致富路|手机广西网
世界长寿福地——凌云
生态茶乡 醉美泗城——凌云
瑶族服饰
天下共有多少瑶?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