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二)世界

魔幻电影与其他的电影类型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可以重建一个世界,透过妖魔鬼怪群体来映射人性的善与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多妖、精、怪,它们一般是植物、动物或无生物吸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后形成,并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却很少谈到象征邪恶力量的“魔”,这是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代表破坏行善活动的“魔”与中国文化中的“妖”合流,因而中国传统神话中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魔”,代之以万物有灵的“妖”,且“妖”都以化成人形,活在人间作为终极理想。这样的妖魔观反映到中国的魔幻电影中常常是人与妖的纠缠,常常框架起一个魔幻世界,尤其是在情感上的缠绕,这种情节的设定不仅满足了受众对于跨越种族的禁忌之恋的偷窥欲,也表达了人类对于妖的暧昧态度。

爱情是中国魔幻电影的经典叙事线索,《无极》中倾城与光明、昆仑、无欢之间的纠结爱情,《画皮》中王生、佩蓉、小唯三角关系的角力,中国魔幻中人与人,人与妖,妖与妖之间从来都是复杂而暧昧的。中国魔幻电影的初期,影像中人面对妖仍然是恐惧而敬畏的,妖的存在是为了对人类世界丑恶现象进行鞭笞,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画皮》中,狐妖小唯最后把解药还给众生,使死去的灵魂重回人世,自己却化作粉末灰飞烟灭。电影将人、妖的道德属性进行了悄然移位,人越来越卑微,妖却显得坚忍无畏。很多的中国魔幻电影中,妖具有比人类更善良的品质,但妖与人仍然是处于对立的位置。2015年的《捉妖记》却构想了一个人妖共存的世界,给予了妖更多的宽容。永宁村全体妖民通晓人情世故,拥有比人类更加豁达的心态,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披着人皮却怀揣着妖心的人。

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物种的屠杀与灭绝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人类被不断膨胀的欲望驱动,无限扩张生存领地,魔幻电影《捉妖记》《美人鱼》都聚焦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抱着一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魔幻的世界虽然有着天马行空的人物设定或曲折离奇的故事交集,这与后现代的话语表达方式十分契合,然而,荒诞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即魔幻世界有着现实的根基,电影创作者借助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荒诞中表达自己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和对现实的多面反思。

“在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里面,长期以来崇尚的是节制与义务,追求天人合一的通融,谋求法道超越而非征服。这种取向与中国的民族性格崇尚和谐、温柔、敦厚的特征相得益彰,并始终占据主流审美取向。”[5]中国的魔幻电影中仍然弥漫着“和”的思想,人与妖斗争的结局常常追求大和解,他们通过感情的红线被连接,宁采臣与聂小倩、许仙与白娘子即是如此。中国魔幻电影中很少出现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尤其是在人与妖的关系定位上,而西方魔幻不管是《魔戒》还是《霍比特人》,人与妖魔是对立的,两者的界线清晰而明确,只有斩杀妖魔才会拯救万物,这与西方《圣经》中一贯宣扬的价值取向相符合,从这一点能够窥探出中西方魔幻世界观的不同。

三、中国魔幻电影的受众分析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高达440.69亿,是自2002年中国电影产业改革以来最高的年票房,仅次于北美地区693亿元(111.26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二的水平[6]。

通过分析2015年度中国电影观众年龄区间分布图可知,70后、80后、90后三个年龄区间的观众总比例达80.9%[7],是中国电影的主力观影人群,这些年龄段的观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乐于消费,同时他们的生活压力也通常大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倾向于通过观影的方式舒缓压力。主流商业电影受欢迎的重要因素就是它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魔幻电影营造的视听盛宴可以及时地缓解现代人的社会压力,“观众的生活压力在电影幻象的刺激中得到释放,一切有害的欲念和冲动在观影行动之后变得无害而温情”[8]。

(一)眼球审美:对“魔幻奇观”的沉迷

魔幻电影是特效与故事融合的产物,在这个追求感官刺激的时代,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魔幻电影有它存在的天然基因。美国著名的特效公司“工业光魔”已为300多部影片提供特效服务,开创了电影特效行业的新时代,而起步较晚的中国魔幻电影还在特效的道路上缓慢前行。

中国的魔幻电影往往追求一种意境,《无极》开篇,海棠落英缤纷,飘至水面激起层层涟漪,迷城般的王宫,华丽的鸟笼,满目鲜艳的色彩,在氛围的营造上,中国魔幻电影有其自属特色。但随着中国科技美学的革新,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越来越成熟。2015年《捉妖记》的出现,成为中国电影特效制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在接近两年多的时间里,导演许诚毅带领着他的中国特效团队进行表情与动作的测度,最后制作出妖的角色多达27个,妖怪头上的植物、身上的肥肉、肌肉的抖动以及角色打斗时肉的碰撞效果都相对成熟,可爱的“胡巴”,痴情的“竹高”,多情的“胖莹”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妖形象受到了受众的欢迎,再加上富有冲击力的画面和暴风式的剪辑手法,魔幻电影带来的审美体验不断刺激着受众身体的每一个毛孔,更完成了对受众注意力的消费。“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影再次经历了某种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为电影中视觉因素的日益强化和增多。”[9]魔幻电影打造的声色盛宴给受众带来感官上的直接冲击,因而备受这个眼球审美时代的青睐。

中国的电影受众尚不成熟,尤其是对于魔幻电影的欣赏还停留在对特效的沉迷,脑海中的想象变成可见的画面,受众的这种好奇心理是支撑魔幻电影不断上映的最大力量。在魔幻电影成长过程中,始终存在的是特效外表与故事内核的紧张博弈。诚然,精彩的特效是魔幻电影的鲜明标签,是吸引观众的噱头,中国首部魔幻电影《无极》也是一部外表重于内核的作品,但它处于中国魔幻电影的起步阶段,用视觉奇观来吸引受众无可厚非,但随着此类电影数量的增加,流于表面的魔幻则会导致视觉疲劳,甚至形成视觉暴力。然而《捉妖记》《美人鱼》等影片逐渐让我们看到了当下电影人的诚意与用心,透过魔幻的外衣受众可以感受到导演的人文诉求。

(责编:宋心蕊、燕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探蒲松龄》影评:童心合家欢,虐恋大场面!
燃暖萌宠来袭,合家欢电影《年兽》领跑网络春节档
娱评:什么时候魔幻才能不仅是个幌子?
类型片谱系之魔幻片
点映口碑反转,预售破3000万,《封神》给国产神话片又趟出一条路
中国科幻,魔幻该何去何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