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城丨排片的终极规则,影院经理们大倒苦水

 

来源丨金牌制作人


关于影院排片,有人把它归结为: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市场。也有人认为,因为大家喜欢跟风,影院的排片负责人为了高利润,恨不得给热门电影全部场次。甚至有人猜测,左右电影放映市场的,其实是制片方、发行方,还有那些影院经营者不敢说,观众也了解甚少的“幕后黑手”。


到底是什么在左右内陆观众的观影?


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上海、西安、太原、郑州等地的多个影院经理,从一线运营者的角度,来解答以上疑惑,以及误会。 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受访者在最后都提出,“能不能匿名,不提我们影院和我的名字?”就像他们中有人所言:“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电影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大家都要在现有规则之下,更好地生存。”



囧现实——热门档期片多厅少,扎堆上映必有冤死鬼


内陆现有超过7000家影院,有些在大集团旗下,属连锁经营,比如万达、博纳影业的影城。也有些是单干,由出资老板私营,加盟一条院线,经由院线拿片源。中国从2002年后实行院线制,原先由上级部门统一给各省级电影单位派发拷贝的模式结束,全国大大小小的三十多条主流商业院线由广电批准,相继成立,其作用类似于“中介”,把制片、发行方和影院连接起来,避免了产品端和放映终端对接上的混乱。


排片只有一个原则,谁都不能跟钱过不去


给电影排片,是由谁决定的呢?现在有两种模式,其一是由院线统一下发指导意见,旗下影院根据各自的区域和观众喜好,在建议的排片量范围内适当调整,万达院线就是这种模式。另外占大多数的,由影院经理直接负责排片。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因素在左右一部电影得到的场次多寡呢? 以春节档为例,在影院经理们看来,周星驰与徐克的《西游伏妖篇》是3D大片,又有去年同样周星驰的《美人鱼》为先例,加上演员阵容强,名导坐镇,宣传到位,特效出彩,多给排片,没得说。


不过,也有一位影院经理说,自己多少有些电影文艺情结,认为影片质量很重要,所以一开始就给《乘风破浪》加了排片,但是,第二天的票房数据出来后,他不得不给《西游伏妖篇》加场,因为“谁都不能跟钱过不去。”



影厅再多都觉得少,强片一多就排不过来


对于拥有9个厅的影院来说,排片压力会比较小,即使每天有4部新片开画,也排得过来,但心里也希望影厅能越多越好。最痛苦的是一些小影院,有的只有4个厅,当几部比较强的片同时竞争时,只能舍弃掉一两部,给上座率更高的排更多场次。


某影城经理曾告诉记者,“别说是观众,作为影院经理,我们也经常会陷入矛盾。当有观众问,为什么某部片没有排场的时候,你也会怀疑,是不是我排错了?以前一个月4-5部片,影院苦于没有新电影上。现在,一个月30-40部,像我们这种影厅比较少的,就面临着一个厅你要给2-3部片,选谁?如果选错了,一天可能会损失掉2-3万。”在影片扎堆的时候,就说明一定有几部会损失掉,甚至有些一场没排就下线了。当下,仍有很多观众是冲着明星去看电影的,或者,是赶一个正热的电影话题 。  



怪内情——决定排片的是明星和宣传,1/3观众盲目看电影


在当下内陆影市,如果一个制片公司拍了一部没有明星阵容的电影,哪怕口碑不错,影院经理们也会认为,“不太可能”。如果片方的电影有明星大牌,但宣传没跟上,也不会有好的市场表现。那什么会影响影院经理的选择,他们共同的答案是:“阵容、宣传、口碑都要看!”


首日排片存在赌博性,通过预售观察卖相


“以热卖的《功夫瑜伽》、《大闹天竺》为例,这两部电影都有明星阵容,宣传也很卖力。但是像《健忘村》这样的电影,虽然也有明星,口碑很好,但是没有宣传爆点,票房自然不会高,来看的人,基本都是冲着电影本身来的。”一位影院经理分析说。每月有三四十部新片上映,太原一家影院的经理坦言,根本就没时间看这么多电影(一些片方因为没有信心,也不会安排影院经理提前看片),因此,在电影首映日排片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有赌的成分。



为了避免出现大失误,很多院线(或者影院联盟)会在一部热门电影上映前做预售,根据预售结果,判定首日排多少场次。一些单干的影院,会参考豆瓣、时光网上看影迷对新片的关注度上来做排片判断。首映日过后,影院会根据当天的上座率对第二日的排片做出及时调整,几乎所有影院的准则都是——票房最大化。


郑州一位同时运营多家影院的经理人说:“排片就像开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据此,他们开发了一个排片管理系统,通过旗下几家影院的首日票房反馈,计算排片“误差率”(比如,一个影院,给了一部片30%的排片占比,如果这部片产出的票房占当日总票房的30%,就是不错的排片。如果是20%或50%,那就意味着搞砸了),同时在第二日给出指导排片占比,各影城再根据各自情况作调整。也就是说,冒险也只冒一天。


口碑未必靠谱,观众禁不起忽悠


至于电影的口碑,影院经理们很少考虑。因为他们中很多人觉得,在网上写评论或者给电影评分的这部分人,跟普通观众根本就不是一个群体,而且占的数量并不多。一位影院经理认为,“在网上骂的,大多数是愤青,可能都是在电脑跟前看电影。我也是一个影迷,但是在电脑上看电影和在影院看完全不同,在影院看,说实话,没有说特别烂的电影。我觉得现在大部分观众对中国电影还是比较宽容的。很多人看完,都说‘还行吧!’,赞的和骂的都是少数。《英雄》当年出来的时候,70%的人都骂,现在就没有这种情况。”


 “观众基本都是根据广告、宣传来进行选择。现在观影人群不光是年轻人了,40-60岁的都有(而且数量在增加),他们对电影不一定很了解,有时看到份广告就来了。电影作为一种消费品,其生命周期又极短,一周内热度就会过去。也就是说,等大范围的观众听说这部片很烂的时候,票房已经卖的差不多了。”一位影院经理无奈地说,“作为影院的人,我也很痛苦,中国观众不禁忽悠,抵不住炒作。” 

  



票房中有多个参与分成的利益方


黑规则——片方返点诱惑,神秘黑手有时伸,偷票房现象仍存在,电影排片真的像影院经理说的那样,完全根据市场和观众需求,没有幕后黑手吗?事实上,制作发、发行方、院线,都对电影排片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电影市场有一种趋势,即集团化全产业链越来越多,那么,大集团或者联合发行的重点影片,会不会拿到更多的排片? 还有自家投拍的影片是否要加排?


一位叮嘱记者不能透露其身份的影院经理说,“他们一般是给院线打招呼,院线给影院打招呼。会有人来监察,影院是很被动的。一般的情况下,他们的建议我们都会考虑。不过,这也是考验影院经理的一个地方,每个人在操作过程中都有自己应对的方法。比如,你对排片比例有要求,但是对时间没要求,我把你的片排在比较冷的时间段。” 但也有影院经理说,上面来的指导意见会有一些,但这个作用是很小的,“因为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大部分影院都是私营,你只能说对我进行合法的监管,不能左右我的排片。”



另一位影院经理语重心长地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有些东西,你要顾及的。但也有一个原则,比如,我跟你熟,你的电影能卖一万,我跟另一个人不熟,他的电影也能卖一万,那我给你多排。但如果你的电影只能卖五千,这个面子我就不卖了,还是市场在主导。”上海某影城的经理说,卖人情这种事,哪个行业都有,就看你怎么处理了。“我们影城之所以在周围多家影城中做的还不错,就是不会受这些东西影响,做的很客观,以票房为准则。” 但是牵扯到利益,就另当别论了。


影院经理告白:我们也都恨伪3D


3D电影,过去,是制片方拿来宣传的一个噱头。现在,则是争取排片的必备筹码。对于影院而言,3D电影一般比2D电影贵出10元以上的票价,从商业角度考虑,影院经理们均表示,愿意排3D电影,而3D和2D同时存在时,大多数成人观众也会选择3D(儿童选择看2D的多)。所以,“观众出来骂娘,那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影院经理们跟观众一样,所有受访者均表示,也很“痛恨为了3D而3D的电影,因为这已经脱离了电影本身,纯粹是一种让人受罪赚人钱财的勾当,很多都是鸡肋。”有些片商,宣称自己的电影3D和2D都有,但实际上发的2D拷贝极少,观众没得选择,影院大多也都是3D厅,所以无奈下也只有看3D版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星微博力荐纪录片《海洋》 影院火速加场
【影院行业为何越来越难做,怎么办?】
北京电影发行放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
揭秘电影路演:观众少临时从隔壁借人
2016年票房过山车式下滑 中国电影凛冬将至?
《新喜剧之王》因排片停掉76家影院的密钥,春节档恶性竞争从未停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