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对“随地大小便”零容忍

中国古代对随地大小便很多时候是零容忍。有考证说,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修造厕所,令西方人望尘莫及。先秦时期人们称厕所为“青(清)”或“圊”,多设在家里。另一个字“匽”,也是一种厕所,多设于路边或户外,供人们方便,这是现代公共厕所的源头。

随地大小便几乎成了中国人不文明、不卫生的一条“罪证”, 比如2014年4月15日,一对内陆夫妻在香港街头让小孩在路边小便,当时母亲使用尿片接尿,并用口袋装好尿片,但其举动引来一名香港男子不满,举机拍摄,引发双方推撞冲突。然后此事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引起香港和内陆一些人的对抗情绪。

其实,中国古代对随地大小便很多时候是零容忍。有考证说,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修造厕所,令西方人望尘莫及。先秦时期人们称厕所为“青(清)”或“圊”,多设在家里。另一个字“匽”,也是一种厕所,多设于路边或户外,供人们方便,这是现代公共厕所的源头。春秋末年的《左传》记载:“晋侯将食,张,如厕,陷而卒。”说是晋景公准备品尝新麦时,突然肚子发胀,去上厕所,不慎掉进粪坑而死。

我们猜要不是晋景公得了急症,这粪坑得有多大多深才能将他给淹死?这是千古之谜了,但是,这事情说明,古人已经懂得大小便要去上厕所。而且,古人还知道厕所脏了要经常打扫,不然就会有病菌入侵人体,导致生病,当时医疗条件差,治病不那么容易,所以,搞好厕所卫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们看经常被提及的“侵略”一词中的“侵”字,即是古人打扫卫生的行为:“侵”是“人”+“帚”的组合,表示一个人手拿着扫帚,在一步一步地扫地。这一是表示打扫厕所要认真,二是表示厕所是脏地方,动作要小心翼翼。

问题是,知未必等于行,同样在《左传》里有这样的记载:“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说是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二月二十九日,邾庄公回家,看见守门的人在冲洗庭院,很是生气,就问怎么回事。“旋”是撒尿,守门的说:“夷射姑在这里撒了泡尿。”可能是夷射姑来找邾庄公,来了尿意就在邾庄公的庭院里随地解决。

夷射姑在自己的庭院里小便,这还了得!邾庄公大为光火,他派人去抓夷射姑,但没有抓到。邾庄公气得从床上跳下来,不小心摔倒在炉里的炭火上,结果皮肤被烧伤,引起溃烂,邾庄公最后因溃烂而死。这就是古代因随地小便导致死人的政治事件。

对于夷射姑这种“十分无礼”之不大敬行为,邾庄公的反应如此强烈,不仅反映出了时人反对随地排泄的态度是多么鲜明,而且与古人对居所环境卫生的讲究和重视不无关系。

难道邾庄公家没有厕所吗?有厕所不上而在庭院解决,太不像话。不过,这不是独有的,你说那《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能没有厕所吗,那司棋内急了,不也在大观园的假山洞里小便。另有那丫环鸳鸯,晚上内急,直接“下了甬路,寻微草处,行至一湖山石后……”就解决了。还有贾宝玉,翩翩贵公子,应该讲文明讲卫生吧,却当着几个丫环的面,“走过山石之后去,站着撩衣……”,就地解决。

富贵人家都这样,穷人家更无须说;家里都能随地大小便,出到外面还能顾得了那么多;乡村郊外随地大小便常有,京师首善之区也是好不到哪去。清朝《燕京杂记》记载:“京师溷藩(厕所),入者必酬以一钱,故当道中,人率便溺,妇女辈复倾溺器于当衢。”说的是当时北京的公厕收钱,人们便习惯在街上随地大小便,女人在家里用完尿壶顺手就倒在街上。

齐如山先生的描述更是真切:“北京各胡同口,尤为群聚便尿之所,恒蹲两排,过往行人亦习见不怪。遇相熟之人,且彼此招呼。天旱道干,行人尚可在中间过往,一遇落雨则必走旁边,行人之腿往往摩擦便者之脸,便者亦恒尿湿行人之鞋,实怪现象也。乡下新来之人,以羞耻关系,往往不能在胡同中出恭,盖无此习惯也。”那样子仿佛随地大小便成了北京的习俗,就连粗放随便的乡下人都看不下去了。不过这种遍地大小便也能理解,据《北京志》记载,清朝初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北京城区仅有“官设公厕三座,私设公厕五座”,合计八座,怎么能够京城大都市那么多人公用呢。

城市这么大,随地大小便的人这么多,可想而知多么臭气熏天,所以1889年,《芝加哥新闻报》发表了一位刚从北京回美国的人的见闻,说“该城气味浓烈……,城市的污秽景象简直难以言喻。”想必不是故作夸张之词。

齐如山先生还说,北京大栅栏的同仁堂,“因其门面靠里,地面稍宽,故每日闭门之后,必有几百人前去出恭”,但主人并不不为介意,每天早上命人去冲洗一下,说是听信了风水大师的话,“谓其地为百鸟朝凤,最发旺云。”对随地便溺禁不胜禁,于是找个旺财的理由糊弄一下,这真是想得开。

上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在国民政府监察院任职时,发现有人老在办公楼后小花园方便,就写了“不可随处小便”字条贴着警示。早有人看重先生的墨宝,将字条揭去剪开重新组合装裱,变成“小处不可随便”,倒是成了一个妙句。而且与于先生的原意结合起来,颇有意味:随处小便虽是小事,但小处真的不可随便。

其实,古代对在公场合随地大小便是有管理的,比如明代规定,随地大小便和破坏公共设施一样,一律“问罪”,“枷号一个月发落”,即被戴上刑具街头示众一个月,惩罚不可谓不严。但是,这类处罚作用有限,所以清末夏仁虎在《旧京琐记》中说:“行人便溺多在路途,偶有风厉御史,亦往往一惩治之,但颓风足不可挽。”可见,治理随地大小便这事儿,光靠处罚不行,还真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需要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厕设计的众多,方便人们“方便”才好。至于那些特别偏好随地大小便之人,恐怕要特别之方法对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设计的一种最危险的厕所,不小心就会被淹死
城市里厕所的故事
重庆街头一景:露天公厕 男人方便女人侧目
当前移动厕所非常流行,是因为什么?
四大方面足以印证无水冲打包厕所的优势所在,真的太妙了
谐趣横生的厕所对联,大姑娘、小媳妇,你们不许笑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