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 孙中山

但这肯定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107 年前的今天,即 1911 年 10 月 10 日,一声枪响拉开了武昌起义的序幕,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长达 2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推动了民族思想的觉醒——民众开始认识到了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

这背后,不得不提到一位伟人,' 国父 ' 孙中山。

为了推翻专制统治,为了解放民族思想,为了改善人民生活,孙中山先生一生奔走全国乃至世界,宣扬 ' 三民主义 ',唤醒国人斗争的勇气和精神,让中华民族开始站起来。

据统计,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数十个国家及地区,用今天的标准来评判,也堪称是一位 ' 旅行家 '。可这并非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旅行,因为他所到之处都很可能遭清政府的围追堵截,步步为营。可幸的是,他都坚持走了下来,走遍了可走之路。

还记得电影《十月围城》里的情形吗?到香港与各省革命领袖开会的孙中山先生遭到了清朝将军的追杀,数名革命义士为了保全那短短一个小时的会议,浴血奋战,终究还是相继牺牲。可就像片中梁家辉所说的:' 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是我们四万万同胞的希望。'

电影《十月围城》剧照。

没错,就是希望,是每一位牺牲的义士乃至全国同胞改变生活、改变未来的希望。没有这在世界各地的每个 ' 一小时 ',或许根本就没有后来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辛亥革命。

今天就跟着这位伟大的 ' 旅行家 ',回看波澜壮阔的历史,走一回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之路。

1

  孕育革命的温床

檀香山

檀香山也就是今天的美国夏威夷群岛,据记载,孙中山先生先生曾 6 次往来檀香山,最初到达此地那年他才 12 岁。

哥哥孙眉当年在檀香山经营生意有成,想着把自己的家人接过去一起生活。但孙父不愿离开故土广东中山,孙中山先生便由孙母带着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生平第一次出国让孙中山先生感触很多:' 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不出去走走哪知世界之大?没有孙中山先生在西方的见识,也不会有后来视野恢弘的革命方向。

可刚到檀香山的孙中山先生一时难以适应全英授课环境,更遑论跟上全班进度,幸好遇到一名细心老师一对一课外辅导,加上他天资聪颖,顺利在毕业那年拿到了英语语法全班第二名。

都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了语言的孙中山先生也从西方文学中了解到更多西方民主自由思想。而他在檀香山期间也开始接触到基督教,对于其日后提出平等、博爱等观念有极大的影响。

兴中会第一次会议会址。

四年的西方教育,那正是一个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说檀香山是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的温床也绝不为过。今天,当我们翻开历史便可看到,正是在檀香山,孙中山先生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也是在檀香山,他奋起反击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 ' 保皇党 ',还是在檀香山,他为扩大革命力量毅然决然加入洪门组织……

'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句我们倒背如流的口号背后,见证着革命的艰辛历程和孙中山先生的决心。从只有 30 多位华侨加入兴中会,到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再夺回檀香山阵地……辛亥革命爆发前的十多年里,他往返檀香山乃至美洲各地筹募军费,才让起义的 ' 星星之火 ' 得以燎原。

2

汲取思想的力量

【香港】

近代的香港是殖民统治的自由港,人员、货物、资金的自由进出和转移,给孙中山先生及其创立的兴中会和同盟会在香港策动内陆共和革命的各种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而香港宽松的政治环境,也让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之地,居民深受西方思潮影响。

17 岁后的几年,孙中山先生几乎都在香港度过,这正是他革命思想的形成时期,也正如他本人于 1923 年 2 月在香港大学演说时指出:'我之思想发源地即为香港。至于如何得之?则三十年前在香港读书,暇时辄闲步市街,见其秩序整齐,建筑闳美,工作进步不断,脑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

1923 年,孙中山先生与香港大学生合影。

但他在香港组织革命的过程也并不顺利。1895 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发动起义失败后,香港政府便根据清朝广东官府的要求,在次年下令驱逐孙中山先生出境,5 年内禁止她居留香港。此后,港府还在 1902 年、1907 年和 1913 年向孙中山先生发出驱逐令,企图消弭孙中山先生对香港革命党人和华人社会的影响。

面对港英政府无理坚持驱逐的命令,孙中山先生转而利用乘坐国际邮轮停泊香港水域的机会,冒着随时会被逮捕的危险秘密会晤香港革命党人,直接部署革命活动。也正是这些躲避驱逐和逮捕、争分夺秒与革命党人会晤的经历,才有了刚开始提到的电影《十月围城》的故事。

为革命创建中华,孙中山先生面对着理想抱负不被采纳,面对着清廷的打压与追捕,在此艰难的处境下,经历过一次次的起义失败,经历过一个个同志接连殉难牺牲,其中辛酸血泪,外人真的很难感同身受。而他毅然扛起一切挫败,坚持走了下来。

3

凝聚华侨的情感

新加坡

集结海外华侨的力量拯救自己的国家是孙中山先生的希冀。由于华侨散居全世界,以致于他需要不断奔走于不同国家进行宣讲,但要说哪里华侨最多,当属南洋。

全世界华侨南洋占 95% 以上。而南洋华侨则以英属、荷属为最多,两种华侨最密集地区的枢纽是新加坡,所以毫不意外地,孙中山先生来到了新加坡,把它作为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的活动据点。

孙中山与新加坡成立的同盟会部分成员合影。

见证孙中山先生在新加坡活动足迹的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就是晚晴园。他曾 4 次下榻于晚晴园,和胡汉民、黄兴等人在此商谈国事,在辛亥革命前的 10 次起义中,有 3 次是在晚晴园内筹划的。胡汉民在自传中说:' 南洋为革命策源地,南洋华侨为革命的基础。'

可还是在新加坡,孙中山先生曾饱受质疑——在新加坡一家华侨餐厅里,一位侨胞讥讽说:' 孙文,你说要打倒满清,你有多少兵力啊?' 孙中山先生微笑回答:' 我们的军队多着呢。'' 你的军队在哪,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在这吃饭?' 他幽默地回答:' 清朝的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满清皇帝在给我们训练军队呢!' 众人大笑,戏谑地称他为讲空话的 ' 孙大炮 '。

孙中山先生当时毫不介意地说:' 我这革命的大炮可以打倒皇帝!大炮可以打倒军阀!大炮可以打倒帝国主义!大炮可以打倒一切反动派!'

随后的历史证明,孙中山先生并没有空口说大话。他凝聚了全球华人的力量,用 ' 大炮 ' 把敌人一一打倒,就连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也尊称孙中山先生为 ' 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 '。

4

用演讲掀起革命

槟城

2011 年,为纪念辛亥革命的同名电影出现。电影开头是成龙与李冰冰在白色的滨海大房子内,窗外还有饰演林觉民的胡歌等人在戏水,相当浪漫,难以想象转眼便是硝烟满地,但这场景也说同时明了槟城作为革命基地的重要性。

槟城和孙中山先生也有关系?你未必知道他曾数次踏足槟城,以商讨革命之事。辛亥革命前最重要的过程正是发生在槟城。

孙中山先生选择槟城是因其种族多元,马来人、苏门答腊人、印度人等各种民族群聚,较能避人耳目,房屋也设有逃亡通道,方便被人追杀时可以顺利逃脱。

在 1910 年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生更将同盟会南洋总机关部从新加坡迁到槟城,附设于打铜仔街 120 号的槟城阅书报社内。当年 11 月,孙中山先生在这里召开会议,带着沉重的心情策划黄花岗起义,并发表感人演讲,激昂地提出' 满清不去,中国必亡 '的口号,最终为革命筹集 8000 余元。这次会议史称 ' 庇能会议 '。(庇能是槟城 Penang 音译的旧称)

槟城孙中山纪念馆。

只可惜如我们所知道的,黄花岗起义也失败了。对于该战,孙中山先生认为其足以惊天地、泣鬼神。面对为此牺牲的革命志士倒卧街旁、堆积如山情形,他仍忍着伤痛悲愤的心情继续为革命奔走。

而孙中山先生到处演讲宣传,以革命建立共和在当时确实是创新又带点浪漫主义的事,有人甚至认为他就是凭 ' 一张嘴建立中华民国 '。但有胸怀、有梦想也必须采取行动方能逐步实践目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能将信念传遍世界,孙中山先生靠的不仅是演讲家的口才,更是旅行家般的行动力与魄力。

5

以铁路联动全国

广州

为什么最后回归到广州?除了因为广州在辛亥革命中占据核心地位外,还有不得不提的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后于广州画下的建国宏图。

孙中山先生晚年在广州大元帅府。

广东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而兴中会会员中,广州府籍华侨也占多数,再加上广州一直是反抗外国侵略的前哨,同时又毗邻港澳,是接受西方事物的大门,可谓独具革命的土壤,所以孙中山先生多次选择在广州发动起义,可都没有成功。

尽管局势动荡,但一生在推动铁路发展的詹天佑始终没有离开广州,所以詹天佑手上的那段粤汉铁路工作在战争期间依然是照常运行的。

1912 年 5 月,退任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到了广州,与詹天佑见面。当时作为全国铁路总监的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一个 ' 妄想 ' ——为中国建设 20 万公里的铁路。这后来成了我们的《建国方略》。

他规划在十年内为中国修建 16 万公里的铁路,其中一条主要干线就是由广州出发,此外还要修建 160 万公里的公路。这样的梦想距离现实有多远呢?要知道 1912 年时中国的铁路总长还不到 1 万公里!

当时孙中山先生身边的朋友也在嘲笑他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疯子,但当我们今天见证着广深港高速铁开通、全国铁路通达各省会城市时,便不得不佩服孙中山先生的远见与决心——百年前他在 6 英呎见方的大地图上,从北到南、从西到东画上的线条都一一建了起来,而这也堪称是近现代中国一次革命性壮举。

' 事无大小,必须持以毅力,彻底做成功。'虽然时至今日,我国还未建成 20 万公里的铁路,但先生身体力行 ' 持以毅力 ' 的教训影响着国家铁路百年来的发展。如今,我国铁路总长已经稳居世界首位。坐乘着当年孙中山先生千里奔波、规划构建的铁路,我们不仅可以环游中国,甚至已经能够到达周边国家,实现我们自己的旅行梦。

亚洲,欧洲,美洲……环游半个世界的孙中山先生无论离家多远,他的民生理想,他的家国情怀,他的革命志向都未曾变改。

孙中山先生常言:' 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旅行千里,不过是为了推翻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统一的国家,爱国之情感染着遍及全球的华人。

5000 年华夏历史,辛亥革命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一小段,但它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阶段,其成果一直影响至今。除了为考试而死记硬背,要能真正深入去了解这段历史,或更能明白当下和平与繁荣的意义。而孙中山先生作为革命先行者,他始终坚持并践行理想的决心,也值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反观自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钱的出钱
这场在英国举行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活动,为何强调孙中山的铁路梦?
马玲:孙中山是怎样成为一个叛逆者的
Y 杨鹤龄
“华侨书报社”与辛亥革命
从基督宗教文化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