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程环境下,教师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义马学员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更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主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主导。教师应在上下功夫,想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归纳,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从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导的方式方法很多,数学学科知识连续性较强,作为数学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数学知识还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形成了数学知识所特有的逻辑顺序,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系统。数学教师有必要把知识分解成多个有层次的要素,善于有层次性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数学思想,形成教学方法。

2一直说新课程,但是实际中很少有老师真正用新课程的观点来教学,但是有个老师却将新课程的观点运用的淋漓尽致,让我十分佩服。她的数学课能够联系到实际生活,还有网络,新闻,时尚,什么都能联系起来。课讲的很精彩,所以学生很喜欢她。批评学生也很幽默。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地课堂中特别喜欢听这位数学老师的课。我感觉这个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个启示,老师不一定非要当的有多辛苦,不一定非要对学生多严厉。用很轻松地课堂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当然这个老师也不是一直很随和,她懂得恩威并施。学生如果犯错误该严厉的时候也严厉。我觉得她在享受教学,享受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比较枯燥,抽象。我觉得我以后应当将更多精力放到备课上,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事物中来教她们学习。这样课堂效果会很好,还能够在学生中建立威信。

我认为新课程给我的机遇就是我可以改变以前那种死扣学生的方式,让自己更轻松,让学生也轻松。不用天天发脾气,不用天天绷着脸。

当然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想把课讲好是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的。要去了解学生喜欢的事物,备课还要备充分,要把整个数学教材系统的学习一下,总结一下。我想这些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挑战。

3作为教师我们都要认识到课改是一项关系到学生发展、民族复兴的大事,自己的责任既艰巨又光荣,而自身的素质又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因此,我们更要用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专家每次的讲座做好记录;做好各项准备,参家研讨活动;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案例、论文,参加各类 征文活动;积极参与各级听课和评课活动;在研讨中,学习研究,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4新课程走进了学校,受到教师们的广泛认同。但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领略新课程的种种优势外,也时常遇到一些困惑,为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将这些困惑整理如下,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教材的困惑

  新教材书薄了,但内容并没少。新教材,从厚度上看比旧教材薄了,实际上内容不但没有少,反而增加了许多,例如  1.十一册课本,一单元内容《位置》、起跑线、折扣、数学广角、统计等都是新增加的内容。

  2.例题少了,练习的内容却没有少。十一册课本分数应用题例题少了4,可练习题却没有少,在教学中还得补充,这种减少又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3.新教材较旧教材在某些地方难度加深。如人教四数下小数点的移动的教学,在学生未学过小数乘除法和分数乘除法的前提下,教材对小数点向左移动规律的归纳(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这种表述虽比旧教材更精准,但学生理解起来却难得多。

  4.知识点比较散乱,不利于年轻教师教。课本上什么都有,又什么都没有。对于不熟悉或者不能吃透课本,了解知识之间联系的老师来说,讲好课程就会很困难了。

二 、教学策略的困惑

     1.创新思维在课堂的渗透如何更加有效实现;

     2.作业的批改形式是否需要改革,以契合新课程标准;

     3.课堂有效性 趣味性与考试的矛盾的处理.

这也就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小学数学的重点有三个
      一个是代数,第二个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第三个是统计与一些杂题。
      公式是做题的依据,要引导学生理解并准确记忆公式。代数主要包括方程,还有一些数学的基础,例如什么质数合数什么的。特别是方程,要重点复习。
平面几何主要包括小学学的基础图形,还要记住基础概念,例如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形,还要背公式,最重要的一点是灵活灵用。
      立体几何是小学的难点,建议通过课堂有效练习,并引导学生通过作业达到熟练。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重视理论学习,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避免同水平往复的现象;并围绕问题、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五大要素,不断创新教、研形式,提升教、研能力;积极参与各级听课和评课活动;在研讨中,学习研究,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我们要做到专业化,采用多种形式,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学习,针对不同课程的不同知识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氛围和环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感受不同知识的魅力,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并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要求学生做到预习复习两个重要环节。
55浅谈教师在课程中应该承担的角色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但新课程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师所应该充当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依然是一个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依然是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引导者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1、组织学生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教师不在缠绵于知识点的微观课程结构之中,倾心于教学情况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者。

  2、利用激励性评价组织教学。

   在作学习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常常提出比一比哪组同学算得又快又好!”“看哪组同学会动脑筋,想的办法最好。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组内学生必须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去完成好学习任务。在其中他们可以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在评价小组所取得的成绩时,对完成任务好的小组进行一定的鼓励。这种奖励机制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责任感,能促使学生自己努力的学习。如在教学时要求:小组成员都做对了,可以为本组赢得一朵红花,如果有人出错就不行了。这样要求,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要及其认真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如果自己做错了,整个小组都会受影响,这等于是给学生一个外力,促使每个成员都要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自己操作,自己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老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

总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不是要把教师行为完全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要以教师行为方式参与学生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66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提供了一片可以展示个人才华的天地,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走过的学习历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舞台。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变“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

其次要增强自己的再学习能力,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时代,教师应该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三,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外时间,加强自己研究性教学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四,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师生在教学过程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把教学效果提升到最好。

第五,要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更大的挑战。努力实现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是保障新课程推行的关键。只有真正落实了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才能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77新一轮教学改革 要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主导"为何意?我认为:"主导"一词可以理解为"引导","指导"的意思。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做学生的同学,朋友,努力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有"独奏者"的角色转变成"伴奏者"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以下为笔者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的见解在这里和同仁商讨一下:

  一、引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可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创设求知情景,用数学的魅力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用学习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成为爱好,他们回乐于学习数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引导学生走向"乐学",正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意境。

  二、   正确定位,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学习目标,是一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所教的内容正确定位,适时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导入新课时最好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提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每一步学习都心中有数。如"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的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常常要用到面积的知识,掌握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对今后的生活学习很重要。接着指出本节课的要求学生要掌握的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然后逐一进行教学。在教常用的面积单位,然后按两块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常用的面积单位时,教师可指出常用的买年纪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试着比划出他们的大小。再让小组合作探讨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有多大,讨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试着能不能举例说明。这样既明确学习目标又有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有序的学习,易于牢固的掌握知识。

  三、引认识冲突,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创新者。"教师要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有意义的设疑,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纸条,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把其中的1份,2份,3份并涂上颜色并标出1/22/43/6。学生观察比较后,直观地得出1/2=2/4=3/6。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又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再让学生讨论"相同的数"是0可以吗?这样,学生通过操作,观察,随教师的引导点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探索研究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深化和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发展。

  四、引思想方法,拓展学生思路

  数学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数学的精神实质。数学有些特殊的学习方法,如动手操作,画图分析,归纳演绎,假设转化等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的渗透,使学生逐步领悟掌握,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拓展学习思路。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可设计如下的导入新课,1/21/3能直接相加吗?你能把1/21/3变成同分母吗?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就领悟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借助通分的知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转化的思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学生顺利地将新知的学习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

  五、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形成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助于学生领会基本概念,理解思路。教师应该把握好阅读的时机,自己到阅读方法,进行语感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学能力。通常简明易懂的概念教学,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如"公顷的认识"一课,教师可出示以下三个问题 :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是什么?21公顷的面积大约有多大?举例说明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所学内容不用教师多费口舌就迎刃而解了。有一定难度的概念,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读,反复琢磨意思。计算法则,基本性质,接替规律的阅读要与计算的过程性质,推倒过程,解题思考的过程的阅读相结合。逐渐形成自学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中,教师在引导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阅读,思考,探索,练习,才能让学生走出一条自能学习之路,并且这条路将越走越宽。
88新课程,新的备课理念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相应地转变对备课活动的认识。

一、抱定“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目标不放松“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来学习,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所以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备,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

二、 “让每一堂课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成为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三、注重根据新课标设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显性目标,是大纲规定的内容,即明确教什么;过程与方法的确定过程中,过程一定要具体化,方法即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初步学会或学会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定即通过哪个环节的设计可培养学生的什么品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

四、注重对照新课标钻研教材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不能一味地接受和照搬,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和到自己的教学中。

五、注重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是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的,缺少充分预设,必将导致无法生成的精彩,教案的设计不是为了限制课堂的生成,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具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新的目标往往会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也会不断生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化不断迸发,这一切需要在备课时不断调整,不断生成。

六、注重学生差异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无论使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长短,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主体的能动性。要客观地分析、研究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来激发学生“我能行”的自信。

七、注重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我们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

99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数学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数学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

通过评价还能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1010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了单靠一位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合作,相互学习。因为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1>2的效果。

那么,新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下的教师怎样进行合作交流呢?

一是同学科集体备课,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时,主要以学科为单位确立备课组,研究教学内容、学生、教法,查找资料,制作教具,制作课件,每一位教师都应在集体备课中阐述自己的设计和观点,同伴之间再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各具特色的、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风格.

二是同年级集体备课,同年级教师集体备课时,主要备学生情况,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动向,调整学生的情绪,交流学生的情况,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111新课程使教师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辛勤耕耘的教学园地,以开放的心态,多元并存的态度,共存互补的理念,面对机遇和挑战。机遇与挑战同在,在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挑战的时候,也给我们教师提供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遇。

在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最大的机遇就是改变了教育观念,教学风格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以前,旧的教材和教学评价机制束缚了部分老师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老师“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低层次、低效率的教学方式在一些老师中间时时出现。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甚至是改编教材,教学风格也呈多样化发展,教师将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过去,一个好的教师与知识面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敬业、爱学生、备课认真、表达有条理、解题能力强、指导考试有办法,就是不错的教师。在这个背景下,对教师不需要有阅读的要求,不需要拓展知识,不看书也不影响他教书。随着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我们发现教材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拓宽了,教育的方式方法改变了,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当然,这对教师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新课改的挑战中不断寻求机遇,不断的完善自我,运用有效的教学艺术,积累经验,为教育事业做出更进一步的贡献。

1212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是一次全新的新攻势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换新自己的机会。新课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当引导者、鼓励着,做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专家;做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学习的方法。面对挑战我们要珍惜这次机遇,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刷新自己。     1、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动手实践、积极思维,获得数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培养。
     2、多元性、灵活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新课程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从课程内容的整合到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模式的设计、教学事件的安排都要体现多元、灵活。     3、作为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进一步探究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合作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要做引导者,放下管理者的架子引导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闪出创新、闪出个性;做通过科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者。
     总之,我们要面对挑战,勇于应对;珍惜机遇,刷新自己。
1313在面对新课程的挑战下 想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去粗取精,融新旧理念为一炉。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模式。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传统的认识已不再实用,取而代之的是多维、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它应包括(1)有效训练学生的理解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不断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对此教师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有价值、有新意的教学素材,而不是拘泥于原有的参考材料。
       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1414新课程 新机遇 新挑战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这场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最大的机遇就是改变了教育观念,教学风格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以前,旧的教材和教学评价机制束缚了部分老师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老师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低层次、低效率的教学方式在一些老师中间时时出现。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甚至是改编教材,教学风格也呈多样化发展。

过去,一个好的教师与知识面没有太大的关系,只要敬业、爱学生、备课认真、表达有条理、解题能力强、指导考试有办法,就是不错的教师。在这个背景下,对教师不需要有阅读的要求,不需要拓展知识,不看书也不影响他教书。随着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我们发现教材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拓宽了,教育的方式方法改变了,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当然,这对教师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面对新课程,我们任重道远,还需努力。 

1515做创新型教师,培养新世纪人才

在新课程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在此我将自己的实践体会, 与大家一起交流 。

挑战: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潜意识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均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它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前几天数学课上我讲到进位加法时,有这样一道题: 26+18=( ),让孩子们做练习,其实这道题对于刚接触进位加法的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的,但是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我知道二十六加八是三十四,所以26+18答案是四十四;我也知道。还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是用竖式计算的,并且还提到了列竖式时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等。听着孩子们不同的计算方法,我内心非常地高兴与欣慰——孩子们不缺少创新的思维,是我们缺少创新的教育。

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改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领悟新课改精神,不断地努力,适应课改的需要,教育的需要。

机遇: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甚至是改编教材,教学风格也呈多样化发展。教师可以更好的张扬个性,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面对新课程,我们任重道远,还需努力。

1616作为一个新老师,新课程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但是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新课程进行教学,却依然是一个莫大的挑战。然而,这个挑战也是个机遇,作为一个新老师,没有形成固有的教学模式,不会受到定势的影响,可以直接从新课程入手,以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教学……

在我看来,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的是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之美。毕竟,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把方法直接告诉学生更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以学生为主,重视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优点与长处,体现学生的主人翁身份;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1717今年我教五年级的数学,学校给每个班都配备了一体机,每个教师也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以前我们教课都是粉笔讲课,所以刚开始都觉得压力较大。备课也不用再写教案,而是做课件在电脑上操作。慢慢的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特别凑效。第一,学生非常新鲜,求知欲大大提升。第二,这种教学比较直观,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接受。第三,操作较以前更为简单,便捷。

      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真的很好。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因此,我们必须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我们在备课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让自己变得博大起来,变得丰厚起来。

1818在新课程中,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力军,要扮演好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反思者四种角色。

一、学会学习——教师要成为学习者    教师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代表,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日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有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学会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只有教师基于研究的教学,才能真正实施课程。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

三、学会合作——教师要成为合作者    团结合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也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和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四、学会反思——教师要成为反思者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1919新课改——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还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与新课改同行,更新了教学观念,激发了自己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树立追求卓越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此,在新课改数学教学中谈几点体会:

一、情境化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之前,创设一个“唐僧师徒过中秋”的西游记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回来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一起来到唐僧家团圆,当看到桌上有诱人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便馋得直流口水。唐僧见了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唐僧于是分两个月饼给他俩。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该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欲望。如: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用“购物”;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分桃子”;学习可能性用“摸球游戏”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不陌生、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实验中,老师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教师观和学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2020当今社会,已经由工业文明国渡到信息文明,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数学领域的竞争,未来的社会精英=语言能力+数学思维+专业知识,例如:美国和日本均对数学教育已经相当的重视。为适应社会发展,新课改便应运而生,这对我们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即是不可多得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最大的机遇就是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授人以鱼”教育思想,代之一“授人以渔”育人理念,教学风格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潜意识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均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而如今的新课程它在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教材的内容看,死记硬背的知识少了,灵活运用的知识多了,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要懂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教材基本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对教师、学生的要求反而提高了。新教材中处处都渗透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的内容不再仅于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断开展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另外,新教材给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给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各种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改教材,实质上是改造我们教师的教育理念,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挑战自我,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教育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2121面对新课程,如何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创造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拓宽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快快乐乐地体验数学活动。

一、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

首先,我注意挖掘学生的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闪光点”,选择有利时机,让每一位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而且敢说、敢想、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并且尽量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时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在有限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效益。 

二、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来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竟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

三、发展个性,创新学习

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做到“三个不”,“四个敢于”;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认教材,敢于否认古人、名人,敢于否认自我,同样,也要敢于否认教师,以此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精神。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设法让每个学生真正手动起来,脑动起来,开发学生的脑力、智力,增强体力。首先在课堂上开设游戏练习,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次追求成功地心向。

2222我们该怎样去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我以为作为教学中的首席——教师,应该牢固树立这样几个角色意识。教师是导演,课堂就是舞台,学生便是唱主角的演员,教师应时刻关注演出前、表演中、落幕后的一切环节,适时地进行调节,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鼓励,及时沟通等多种方法进行。

 有的差生想回答问题而又不敢,怕遭老师批评同学笑话等多种心理,针对这些方面,要针对性的解决。你能行,只要认真思考,错了人没关系,老师知道你错了会帮你解决的”“咱不笨只是学习习惯不好,改改就好了,有可能赶上好学生”“没事的,老师做你的助手,随时会给消除拦路虎等等之类鼓励的话,尤其要爱差生。使他们都无畏无惧,敞开讲话,是课堂气氛充满和谐.互帮互助.平等.积极向上的氛围。是教学效果完成的圆满顺利。

2323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与创新的过程,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那么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学习的伙伴关系,让学生释放个性,发展潜能,才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教师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堂由学生来完成的课,教师只是设计者

     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2424课堂,不能模式化
  ——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与教学
  从教二十多年,小学数学也教了十几年了,几个教龄较长的教师在一起探讨最多的问题,就是新课程的灵活性。这灵活性不但给我们的备课提出来新要求,而且备好课能不能按部就班的上课也更是对我们的一种挑战。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两个案例,和同学们探讨一下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一教学内容时,备课的计划是找出规律以后,接着教学规律的应用的。谁知道课堂上学生很难找出规律,只有让他们自己找到规律,应用起来才顺手,所以不得不花大力气引导学生来找规律。规律找出来了,应用的问题没有时间教学了。这节课教学内容显然没有完成,而自己执教的这节课却受到了同头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比较好,因为规律是他们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花力气找出来的,他们对规律不是只记结果,而是享受到了充分探讨过程的快乐。下节课的应用他们对规律的应用就得心应手了。
  在教学口算除法这一教学内容时,出现的情况刚好和上节课相反。以为学生好长时间没有接触到除法了,教材上又把口算和估算安排在了一起,我们几个教师一起研究后决定:第一课时只教学口算内容,估算另外安排一节。课堂上10分钟的时间,学生就把除法的意义和口算掌握的比较好了,于是就接着学习估算的知识,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不但是这两节课的教学情况与我们的计划不符,而且教学中常常出现类似的情况,比如教学中的灵感、孩子们提出的尖锐的问题……常常会打乱我们的教学计划。这不得不让我常常思考备课与教学的关系问题。
  上师范时老师曾经提倡不写教案去上课,当时以为老师的说法简直是大逆不道,甚至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现在仔细想想,是有道理的。教学环节一个一个地紧盯,难免出现程式化的趋向,难以把握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和激发课堂上的灵感,学生要么学的一知半解要么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那么到底怎么备课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能以及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认为:
  一、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了然于心。备课备什么?备教材,教材中蕴含了那些知识点,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是备课的中心所在。
  二、例题的应用问题。教学中例题的处理也很关键,教材中的例题不一定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所以备课时要又甄别,尽量自己编写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做为例题,即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有计划但不死扣计划。教学没有计划,心中无数,不能上好一节课,但是有了计划不能照搬计划。计划与现实常常有一定的距离。很多时候,课堂上突然而来的灵感往往让一节课升华,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还有就是上述的两种情况,一节课没有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不一定教学效果不好,教学任务完成的很顺利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就要往下一节内容进行……
  以上是自己对备课与教学的一点肤浅的思考,欢迎同行们一起来探讨。
2525新课程环境下,强调一个“新”字,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可谓见仁见智,大致形成如下几种方法:1、情境导入法,2、贴近生活法,3、组织活动法,4、实践法。我结合自身学习和教学实践情况总结、归纳如下:

一、情境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讲故事或展示课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如:学习“认识乘法”,教师在上课一开始,可出示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河边的一角”,然后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后纷纷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牦牛,有帐篷……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牦牛在开心地吃着草。
  ……
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教师如果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便会不断有新发现,那么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情境创设,是在上数学课还是在上看图说话课?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

所以,我们创设情境应把握“情景”和数学的分寸,不能只图表面上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二、贴近生活法

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用于“购物”;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用于“分桃子”,使数学学习不陌生、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但是,“生活味”且不可超过了“数学味”。假如我们上“找规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搭配的规律,进行如下组织:
  引入——周一的菜谱,让学生按一荤一素搭配起来,使他们能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
  展开——周三的菜谱,让学生按一荤一素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与价值,从而使学生产生有序搭配的内在心理要求。
  巩固——周五的菜谱……
  这节课可谓 “生活味”十足,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数学。但是我们如果在书写这些菜名花费了很多时间,人为地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更不用说学生看到这些美味所引起的条件反射了。数学的力量与价值在这种 “生活化”中,显得苍白和无力。
  因此数学课堂应联系学生的生活,但不可以把“生活化”作为数学课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突出“数学味”。

三、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教师的教学意图要靠教学活动来支撑。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活动的一种形式,教学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小组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组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且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最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而现实是绝大多数班级学生人数是超过25人的,有相当多的班级学生人数超过50人。再从数学知识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也不是每一节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因此,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运用小组交流等活动,且不可为活动而活动。那样的话,就犯了舍本逐末的毛病。

四、实践化

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中解决问题。如结合第五册教材内容,让学生对实际物体进行估计和测量,120步大约走多远?在教室里,120步能走几圈?又如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并与同伴说一说;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并与同伴说说你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的情感体验。

实践活动应以以数学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切忌喧宾夺主,最后把数学抛于脑后。

总之,在新一轮课程实验中,老师要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提高自身素质,要合理地辩证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2626以前,旧的教材和教学评价机制束缚了部分老师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上,老师“满堂灌”的现象比较严重,低层次、低效率的教学方式在一些老师中间时时出现。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甚至是改编教材,教学风格也呈多样化发展。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师最大的机遇就是改变了教育观念,教学风格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随着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我们发现教材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拓宽了,教育的方式方法改变了,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地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满足课改的需要。当然,这对教师的挑战也是不言而喻的。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有三个:

一个是代数,第二个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第三个是统计与一些杂题。

代数主要包括方程,还有一些数学的基础,平面几何主要包括小学学的基础图形,立体几何,这是小学的难点。教学难点是立体图形。我对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做法是1.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2.抓住知识间的联系,采用转化的策略突破重点和难点3.强化感知参与,运用直观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强调学生学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协同教学。《新课标》为广大教师带来了不可估计的优点,但也给老师们带来一些困惑。下面我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产生的困惑谈谈:

一、 创设情景的困惑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设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点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时候,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情景,但有些教学内容就很难创设适当、满意的情景。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景呢?该遵循什么原则?

二、 合作学习的困惑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合作学习进入课堂。面对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它的优势,但也给老师带来了困惑。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大多数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同时,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并且只关注小组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小组中活动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这也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有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太长,致使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

三、现代化手段教学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低品位的课,忽视了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现在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了多媒体就是不一样,不用,再好也白搭,其实有时候在屏幕上出现的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

我在平常的备课中主要看备案,写个性设计,回顾教后反思等,在上课时加一点有颜色的内容。当备课与实施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一般采用先先稳住,问有经验的老师。教师在课程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我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引导的角色,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属于表演的角色,学生主要在于观看,也有一小部分时间去参与。事实上教育教学是因人而异,不同的教育特色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可以是引导的角色,比如实验课,活动课等。也可以是表演的角色,比如演示物理实验,历史课等。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教学,承担什么角色是不能固定不变的,教育是多元化的。面对挑战我们要珍惜这次机遇,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刷新自己:1、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动手实践、积极思维,获得数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培养。2、多元性、灵活性地进行教学设计。3、作为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进一步探究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

总之,我们要面对挑战,勇于应对;珍惜机遇,刷新自己。

2727回顾二十多年小学数学教学,感到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上起课来就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师在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识重要得多。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认知领域的目标而轻视情感领域的目标。只注重文化知识的教学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
问题二:教学方法不得当
     教学方法不当反映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是在研究教而不是在研究学。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有时是不完全同步的,想得很好不一定能说得很好,会算不等于会说。但本来要求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了,可教师非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说上。本来学生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可放着时间不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非得盯着几道抽象得很的应用题去练习说理。当然,训练学生的说理能力的初衷是好的,但因此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却是得不偿失的。学生说理的能力要它对问题的理解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慢慢地形成。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想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只有思维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才表现出必须要边做边说。只有达到有内容可说的时候才能很好地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形成思维与语言发展的良性循环。
     方法不当反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就是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比如学习应用题时,教师不是让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先自己给学生准备好解决问题要用到的知识。要学习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两步的和一步的应用题,再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所学的应用题了。学生解答新的问题时根本就不用再去思考解答的方法了,留给学生的只有繁难的计算。整节课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反正老师叫怎样就怎样。这种方法很普遍,根本不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办法。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与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就是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虽然提倡教师考核评估的量化,但教师的工作成果有时很难量化。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方面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在实行百分制的时候,量化学生的分数就可似评价教师的成果。可是随着等级制的到来,这种本来能量化的东西也变得模糊了。这时就更要求教师用更好的心态、更高的境界来看待自己的工作。比如,开始实行等级制时,老师们讨论给学生的应用题评分的问题。如果一道应用题的解答正确,只是答语写错了,这题是否算过关。按常规这当然应该算,因为这不影响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但有的教师说如果这样,那以后干脆告诉学生一律不写答语,反正不影响成绩。这一个很小的问题反映出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的新课题,要以更高的思想素质对待今天的改革。要自觉主动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并不是立即见成效的学生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对策二: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学会终生学习、学会生存。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己任,先育人后教书、边教书边育人。这样,教师就会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上好每一节课了。如果有了这种新的教育观,就不会因为学生学不好而发脾气;就不会非得为追求形式的完美而设计课堂教学;就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为教师服务;就不会只是为了答好试卷而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很有人文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就会再现在我们面前。

2828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新课改情况下,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并且使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内驱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高点,并获得愉快地享受和美的陶冶。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让课堂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殿堂,使学生从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其次,幽默有趣的笑话常常能迅速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较好地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顺势导入新课。教师善于点缀知识趣味,会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第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求得发展,求得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教师应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和攀登之后,才会有成功的乐趣。

总之,教师要创设情境,点缀趣味,使学生乐在其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使求知过程成为愉快之旅。

2929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

         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同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与交流。

       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并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而是以一个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的身份出现,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和交流,真正充当着这个学习共同体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3030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如何备好一节课,对每位教师而言,永远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人们又赋予了它新的活力。课堂教学越来越趋向活跃,学生包括教师也越来越不满足单纯的听讲方式,学习方式正在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我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课堂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开放。备课质量的高低,也就成为保证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到底如何备好一节课?或者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如何修炼与提升,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新课程下的一些备课体会。

一、尊重教材,不惟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本次的新课程改革中,无论是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新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它带来教学观念、方式的一大改变,就是要求打破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材资源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并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教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

   1、结合学生实际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数学教材进行加工,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结合本校实际

各个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同,学生学习条件的不同,学生所处的环境差异,造成了学生认识的差异,接受事物能力的差异,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不能搞一刀切,不能不顾实际情况,全部照搬教材。而要根据本地的教学条件及学生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教学资源改造现有教材,合理地使用教材。

(二)合理重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教材虽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学生的差异,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大大局限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可针对教材中的某些局限性灵活地处理,大胆地改造,从而加大探索力度,提高思维难度,增加教学密度,提升教学效度,使教学资源更加优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基于教材、钻研教材,更要有效、合理地使用教材,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二、具体明确,层次分明,切实地制定三维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之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如何整合是当前课堂教学聚焦点,是教师课堂教学处理的难点。教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独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失之笼统;既不能将三个维度的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适度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教师要做到三维目标的整合,首先要确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且这个目标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能力基础相适应,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具有层次性。其次,教师在认识上,三维目标应是一个整体,在目标阐述上既要注意到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要强调在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同时还不应忽视在这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情感。

三、构思清晰,逻辑适用,寻求有序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一个在一定的教学时空里能为学生所接受的、能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操作过程。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在构思过程时,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上,还应根据教学动态特点,巧妙地设计学生思维程序,遵守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有序地抓住教学过程的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逻辑环,通过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互动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思路清晰、层层递进的教学流程

就一般的课堂教学而言,每一节至少包含三条思路:即教师教的思路,学生学的思路和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一节好课的执教者就应该能成功地将这三条思路融合为一,形成一条清晰,层次分明的主题线索。师生围绕这条主题线索展开讨论、探究,寻找答案。

(二)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推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再生成问题。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问题的设计质量。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这一结构框架作为基本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教学过程能围绕三维目标富有逻辑展开,是构思清晰畅通、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

四、灵活多样,综合适当,多角度的选择方法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关键。因为先进、有效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有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能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思维朝多向发散,赢得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关键看你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没有发现的价值,凡事要有个度,厚此薄彼是不对的,要尽量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3131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呢?

 1、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指知识的,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3、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1)博览群书。从各种书籍、报刊中吸取与教学相关的精华内容,及时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情况,做好读书笔记。 

2)常听课。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长处,认真听取评议,主动征求领导意见和同行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倾听学生及家长的呼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评议,以便对症下药,改进教学,开阔思路,不断创新。 

3)勤写。边实践边总结,把自己积累的信息、资料、体会、办法记录下来,整理成文。

4)走向社会。有选择地交流,了解社会的变化与要求,使教学与社会息息相通。

3232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如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9.47÷2. 7,     3 . 5

 竖式上商3.5后,余下的2究竟表示多少, 2.7  9.4 .7    

 学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横式上写出       8 1

 9.47÷2.7=3.5……2,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    1 3 7

 经过独立思考,不少学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     1 3 5

 是乘法的逆运算来检验:3.5×2.7+29 .47       2

得出余数应该是0.2而不是2,在竖式上的余数2表示2个十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一致。

再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3333以生为本,收获快乐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以生为本,因势利导,把对学生的爱变成鼓励,让每一个孩子激发潜能,全面发展,收获快乐。

有人说过,教育是农业,意思是说,教育学生就像种庄稼,得顺应庄稼的的生长规律,慢慢来,别指望今天播种明天就收获,急功近利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都知道,为了管教孙悟空,唐僧屡屡使出杀手锏——念紧箍咒,甚至要将他逐出师门。而观音菩萨教导孙悟空的方法和唐僧截然不同,每当孙悟空遇到困难时她总是出手相助。当孙悟空偷吃人参果、推到人参果树闯下大祸时,观音菩萨也责怪了他,但最终还是帮他收拾残局,让人参果树起死回生。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做观音菩萨式的老师,以学生为本,走下讲台,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心田播种真善美的种子,快乐成长。

343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转变: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以学生的为中心。一改传统的学生围绕老师转的课堂氛围,变为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有利于发觉学生本身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教学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注重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知识时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揭示的是知识的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
3:由重模式转变为重个性。提倡个性教学,促进教师教学的创新,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教师自身的转变
1:由课堂主宰者变为与学生平等融洽相处的角色。教师的平等角色有利于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引导者,更能成为学生的交流对象,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由学生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需要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给予学生动力,取代了指导者给予的压力。
3:由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者变为引导学生的提问者。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所以教师应从传统的提问者转变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人,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又是对教师知识的挑战,教学相长的良好循环可以促进学生教师共同进步。
4:由信息源的角色转变为信息平台。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促进双方共同学习。
      总之,新课改要求老师做到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并且不断汲取新知识,不断创新。只有做到这些才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优秀教师

35351、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板书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或画出来的文字、表格、图画。小学数学不仅比较抽象,而且逻辑严密,光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的。合理的板书不仅能高度地概括出教学内容,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而且,由于它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还可以起到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沿着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边提问,边讲解,边板书以下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底      =   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      =   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这节课以板书为突破口,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设计板书,不仅体现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因此,教师如何根据教材特点选择板书内容,合理设计板书格局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

2、动手操作,强化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以学生亲身经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主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感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算理、公式、法则等知识,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研究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各一个问学生:这个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会不会相等?学生说:不会相等。圆锥的体积小。我接着问:既然不相等,那么它们体积会有什么倍数关系?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分组实验,动手操作:你们各个小组桌面上的圆锥体和圆柱体是等底等高的容器,请同学们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后倒入圆柱体容器中。看一看,几次才能倒满?想一想,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他们的体积有什么倍数关系?圆锥的体积该如何计算?

通过操作实验,学生很快就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反之,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分析,直观教学,所以,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理解正确,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3、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习中转化、运用,以此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须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

3636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这已经普遍被教师所接受。但只关注这些是不够。备课还要备己是教师学习、反思、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清醒认识、深刻理解,并积极主动地加以实践,提升自己并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发展。

 一、备教学的重要内容1.备大纲。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2.备教材。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它是教学大纲的充实和展开,它反映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把学科的整体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反映得更加清晰;有了教材,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精神更易领会,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掌握。如:从每单元主题图入手钻研教材。钻研并确定每一节的重点、难点并能准确把握。

二、备学生的重要内容,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三、备教法的重要内容,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所以说,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如:学习梯形的面积时,有的学生对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面积公式理解教好,便于接受;有的学生对用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推导面积公式易于接受;有的学生对用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推导面积公式理解深刻;有的学生对用梯形沿中位线割补成平行四边形推导面积公式理解深刻;有的学生对用梯形沿腰中点作垂线割补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

 四、备自身的重要内容,即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才华作主动调整、积极挖掘,充分施展而进入角色。备己有利于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要求。备己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备己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身教胜于言教,备课备己正是使教师主动检视自己、完善个性、增强自信心以及自身魅力,而这些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语言,是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它能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老师的乐观、信任、关爱和期待,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使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不停的思考,把自己当作研究对象,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自己进行检讨和解剖。把反思作为习惯和一种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

五、注意以下几点: ()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集思广益。 ()一般备课与重点备课相结合,以一般备课为主,抓住重点。(一是重点章节、单元、课时;二是主要概念、原理、规律。三是抓纲带目:备其"精华""精要""精辟"部分)。(三 )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 ,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配。 ()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提前备出几周课为主 ,加强课前二次备课。 ()编写教案与运用教案相结合,上课过程中结合教案做到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适应动态,灵活掌握。 ()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课前备课要求完善 ,课后反思做到及时。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践行新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数学新课标 新教材学习心得体会63
发挥集体智慧 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转青山文)什么样的课堂最给力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