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位海归和他们的“迷你养老院”

六位海归和他们的“迷你养老院”

2016-11-04 18:14:57 作者:陈逸君

摘要

丁勇说,这是一份深埋在每一个人心中的情怀。即便前方会遇到困难和阻力,他和他的团队都会把养老事业一直做下去。

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陈逸君

 

第一次走进普陀区万里街道“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的人,都会眼前一亮。室外有大片的绿茵草地,室内装点着一盆盆绿萝,钢琴、沙发、艺术画等“家当”一应俱全。老人们说,来过这里的人,都不想回自己家了。而在这儿工作的年轻人告诉记者,“薪酬待遇不错,很有成就感,这辈子就选定这一行了。”

 

“爱照护”首席执行官丁勇每次的开场白,都会提到这么一句话:“我们的长者照护之家有‘两高’:床位周转率高和员工幸福指数高。”在这“两高”的背后,离不开创新的养老服务理念,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长者照护之家内,温馨如家的设计理念。

 

一个人,两张床

 

“这里比家还温馨。”现年72岁的石焕伦坐在钢琴前,一首悠扬《祝福》在指尖流淌。就在几个月前,石焕伦因中风来到了普陀区万里街道“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他已恢复了语言功能,手指的灵活程度也大大提高。

 

再过几天,石焕伦就将“出院”,回到家中的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在‘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享受到服务,我可以统统‘打包’回家。”原来,与其他长者照护之家不同,每一位来到“爱照护”的老人,除了这里的一张床位,在家中也有一张相同的护理床。

 

这张专门为老人设计的智能护理床,可通过遥控器实现对人体腰、腿、膝盖等部位的自动弯曲,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节。“有了这张床,我可以自己完成翻身训练,再也不需要时时依赖他人了。”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丁勇发现,老人们最需要他人协助的内容只要集中于四方面:早上起床、晚间就寝、三餐料理,以及翻身训练。“放置在老人家中的这张智能床,可有效帮助老人自主翻身。而像早上起床、晚间就寝,以及三餐的料理,这些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上门服务完成,并不需要全天候占用养老服务的稀缺床位资源。

 

养老照护人员在帮助老人做康复训练。

 

据介绍,每一位接受“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康复治疗后回到家中的老人,都会有执业护士定期上门随访,进行健康评估、皮肤检查,护理人员也会提供每日助餐、助浴等照料。通过将服务送上门的方式,“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实现了内设床位的快速流转。目前,每张床位可以服务的老人数量在12位至15位,按照每个长者照护之家15张床位计算,大约可以同时照护200余位老年人。

 

“长者照护之家是为身体状况欠佳的老人提供短期康复治疗的地方。我们提倡通过提高床位使用效率,降低服务的总成本,从而惠及更多老人。”丁勇说。

 

小身材,大功效

 

目前的“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已成功在万里、真如、枫林、曲阳等街道社区“落地生根”。现有的29家门店之中,有18家是类似于万里街道这样带有床位的长者照护之家,另外还有11家则是不带床位的“爱照护”养老“快捷站”。

 

为什么要建立“快捷站”?丁勇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建立一家长者照护之家的成本在刨去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大约在200万元到250万元左右;而建立一家“快捷站”的成本只需60万元至80万元。“对很多刚起步的社会组织来说,多投一家门店就意味着一笔很大的开支。如何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让养老服务资源尽可能地辐射更多老年群体,我们也在寻求平衡。”

 

老人们可以在客厅茶歇、看电视,也能坐在阳台晒太阳、唠唠嗑。

 

“快捷站”的具体功能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全一致,老人可以在这里享受到康复训练、医疗护理、助餐、助浴等服务项目。而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快捷站”24小时全年无休对老人开放。

 

“只要老人在家中按响了护理床配备的按铃,距离最近的‘快捷站’当班人员就会立刻接听,视情况上门为老人提供及时的救助与服务。”丁勇说。通过长者照护之家与“快捷站”的交叉布点,目前“爱照护”的服务半径已经辐射到了周围1公里的小区范围。

 

“爱照护”正以它的“小身材”,发挥着巨大的养老服务功效。

 

可抢单,按件计

 

在一般人看来,养老服务靠的主要就是护理员,而我们还有一支专业的IT团队。”丁勇打开电脑,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抢单”系统,其中可“抢”的项目既包含了康复训练、个人卫生、生命体征检查、居家上门等规律性时段的内容,也包括洗碗、洗澡、洗衣物等“时间敏感度低”的工作。

 

传统的薪酬结算模式,往往是“按时计薪”。“老人休息比如午睡的时间,正是护理员的空闲时间,但费用还要照付。”在丁勇看来,“按时计薪”并不利于提升效率,混时间的情况常常发生。他想到采用“按件计薪”的方式:依托智能物联网技术,每日的照护计划基于评估参数由系统自动生成,随后推送电子工单,由护理员手机“抢单”,合理安排空余时间提供更多服务,薪酬计件支付。

 

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是丁勇一直在思索的。

 

“如此一来,照护人员可以在老人睡觉的时候洗衣服,有余力的人员还可以多进行一次居家上门服务。总之,只要充分利用边角时间,就能为自己多赚一份收益。”丁勇说。

 

同时,通过每间房内的传感器,以及护理人员手机后台两者共同形成的数据,每日都会自动生成分析表格,对服务时间、地点、内容、对象、收费等实现实时监测分析。枫林社区“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的护理长钱燕飞告诉记者,自从实施按件计薪以来,员工的平均工资从原来每月4800元左右提升至6500元左右。“大家的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六海归,组智囊

 

“爱照护”的管理团队,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还有6位有“海归”背景。

 

1982年出生的胡洁帆,毕业于浙江大学。学习流程设计的他,从德国硕士毕业回国后,就潜心做起了养老事业。促使他回国的原因,正是家中年迈的老人。

 

“我的爷爷和外婆都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而我的父母身体也不好,一个人在国外实在是放心不下他们。”胡洁帆作为家中的独子,默默承担起了照料4位老人的重担。他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养老服务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有很多和我有着类似经历的子女,他们迫切渴望能够有一个地方可以提供专业且优质的养老服务。”

 

曾超,周围邻居都熟知的“大孝子”。为照顾肾衰竭的母亲,放弃了在澳大利亚的高薪职位,在母亲身边陪护整整10年。今年年初,母亲的不幸去世,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养老事业。“不想再让老人吃苦了,能做一点是一点,希望老人们在这里能得到快乐。

 

正是这样一批有着相同经历的年轻人,因为“爱照护”聚集到了一起。“不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名誉,只想纯粹地把养老这件事干好,让更多的‘爸妈’们颐养天年。”丁勇告诉记者,海归们带回来的不仅是一片赤诚的心,更有的是前沿的技术手段和服务理念。“爱照护”内现有的智能技术应用,以及后台的数据综合分析,都离不开这群洋“智囊团”的专业素养。

 

“这是一份深埋在每一个人心中的情怀,即便前方会遇到困难和阻力,我们都会把这份事业一直做下去。”丁勇说。

 

夜色中的“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为每一位有需求的老人亮着灯。

 

(图片均由王晨 摄,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别墅做长者照护之家,农村住家式养老为何能“一房难求”?
非凡十年|就近就便原居养老,上海大力发展家门口“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上海养老新模式为我们打开思路
国内养老机构如何打造特色认知照护服务专区?连锁养老品牌告诉你
平台功能模块详情
养老产业即将奏响春天的芭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