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宣公十六年


【原文】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12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3。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羊舌职曰:“吾闻之,禹称4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诗》曰:‘战战5兢兢6,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则国无幸7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秋,郯8伯姬来归9,出也。为毛、召之难故,王室复乱。王孙苏奔晋,晋人复之。

冬,晋侯使士会平10王室,定王享11之。原襄公相礼,殽1213。武子私问其故。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14,宴有折1516,公当17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译文】十六年春,晋国士会率军灭掉赤狄的甲氏和留吁、铎辰氏族。三月,向周定王献上俘虏。晋景公向周定王请求,戊申日,把礼服冠冕赐给士会命他率领中军,并且担任太傅。于是晋国的盗贼纷纷逃奔到秦国。羊舌职说:“我听说,大禹衡量善人,不善的人因此远离,说的就是这个吧。《诗经》上说:‘恐惧害怕战兢兢,就象来到深水边,就象走在薄冰上。’这是善人在上。善人在上,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心存侥幸之民。谚语说:‘民众多存侥幸,国家就不能侥幸。’这是说国家没有善人。”

夏,成周的宣榭失火,这是因为人的原因。凡是火灾,人为的火称之为火,天然的火称之为灾。

秋,郯国伯姬回鲁国省亲,是出走。因为毛氏、召氏祸难的缘故,周王室又发生动乱。王孙苏逃奔到晋国,晋国人让他复职。

冬,晋景公派士会媾和周王室,周定王设宴招待。周大夫原襄公主持典礼,用蒸熟的鱼肉。士会私下询问原因。周定王听说后,召见士会说:“季氏,你没有听说吗?周王室设宴有身体的进献,宴席上有明亮的器皿,公侯主持享宴,卿大夫主持宴席,这是王室的礼仪。”士会回国后而讲求典礼,以修正晋国的法典。

【说明】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93年,周定王十四年期间。主要记述了四件事,一是晋国士会率军灭掉赤狄的甲氏和留吁、铎辰氏族。二是周王室的宣榭失火。三是出嫁到郯国的伯姬回到鲁国。四是周王室又发生动乱,晋景公派士会去媾和,周定王设宴招待。

——————————————————

【注释】1.黻:(fú服)《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论语·泰伯》:“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荀子·非相》:“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这里用为古代祭服之意。

2.冕:(mian)《书·顾命》:“相被冕服,凭玉几。”《管子·法法》:“是故先王制轩冕所以著贵贱,不求其美。”《左传·哀公十五年》:“服冕乘轩。”《论语·子罕》:“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庄子·胠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荀子·富国》:“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这里用为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之意。

3.傅:(fù付)教师,师傅,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之意。《诗·大雅·崧高》:“王命傅御,迁其私人。”《管子·大匡》:“使鲍叔傅小白,鲍叔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王患紫贵。傅说王曰。”

4.称:(chèn)《书·君奭》:“惟兹惟德称,用乂厥辟。”《管子·小称》:“故称身之过者,强也。”《荀子·荣辱》:“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孙子·形》:“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王皙注:“称,权衡也。”《说文·禾部》:“称,铨也。”王筠句读:“称本动字,谓称量之也。”《广雅·释诂一》:“称,度也。”这里用为称量、衡量之意。

5.战:(zhàn)《书·仲虺之诰》:“小大战战,罔不惧于非辜。”《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尔雅·释诂下》:“战栗,惧也。”《论语·子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于錞于、丁宁、儆其民也。”王引之述闻:“战读为惮,惮,惧也。”《韩非子·初见秦》:“弃甲负弩,战竦而却。”《广雅·释言》:“战,惮也。”《汉书·高五王传》:“股战而栗。”这里用为恐惧害怕之意。

6.兢:(jīng)《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大雅·召旻》:“兢兢业业,孔填不宁。”这里用为战栗,恐惧之意。

7.幸:(xìng)通“倖”。《管子·正》:“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荀子·王制》:“朝无幸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得脱矣。”《小尔雅》:“非分而得谓之幸。”这里用为侥幸之意。

8.郯:(tán)古国名。在今山东省郯城北。《左传·宣公四年》:“四年春,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9.归:(guī龟)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诗·周南·葛覃》:“害瀚害否,归宁父母。”《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公羊传》:“大归曰来归。”

10.平:(píng)《诗·邶风·击鼓》:“从孙子仲,平陈与宋。”《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左传·僖公十二年》:“平戎于王。”这里用为媾和、和好之意。

11.享:(xiǎng)古者亨通之亨,享献之享,烹饪之烹,皆作亨字。享,飨也。《易·损·辞》:“损,有孚,元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书·太甲下》:“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诗·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郑玄笺:“享,献也。”《尔雅·释诂下》:“享,献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康居西域,重译请朝,稽首来享。”《音义》:“亨,许庚反,通也。下同。众家并享两反,京云:献也。干云:享,宴也。”这里用为贡献、献宴享受之意。

12.殽:(yáo)同“肴”。《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诗·小雅·宾之初筵》:“笾豆有楚,肴核维旅。”《管子·轻重甲》:“原鱼以为脯,鲵以为殽。”《楚辞·招魂》:“肴羞未通。”《说文》:“肴,啖也。凡熟馈可啖之肉,折俎,豆实皆是。”《广雅》:“肴,肉也。”这里用为做熟的鱼肉等。

13.烝:(zheng)古同“蒸”。《诗·大雅·生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管子·小称》:“惟烝婴儿之未尝。”《荀子·性恶》:“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燃后直。”这里用为蒸煮之意。

14.荐:(jiàn)《诗·周颂·雍》:“於荐广牡,相予肆祀。”《管子·五行》:“而荐之祖庙与五祀。”《左传·隐公三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易·豫·象》:“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论语·乡党》:“君赐腥,必熟而荐之。”《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玉篇·草部》:“荐,进献也。”这里用为进献之意。

15.折:(shé哲)通“晢”。《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说文》:“晢,昭明也。”这里用为明亮、光明之意。

16.俎:(zu)《诗·小雅·楚茨》:“为俎孔硕。”《管子·事语》:“俎豆之礼不致牲,诸侯太牢。”《左传·隐公五年》:“鸟兽之肉,不登于俎。”《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庄子·庚桑楚》:“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荀子·礼论》:“大飨,尚玄尊,俎生鱼,先大羹。”《韩非子·十过》:“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山海经·海外西经》:“祭操俎。”本义为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17.当:(dāng)《管子·侈靡》:“择天下之所宥,择鬼之所当。”《管子·五行》:“蚩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北邀当国者相见。”《明史·海瑞传》:“张居正当国。”这里用为主持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左传•宣公十六年
18宣公十八年
【闲话春秋】之一百三十八:禹称善人,不善人远
虢国史迹考略
左傳(左氏春秌傳)宣公十六年
西周古国——姜姓夷国,曾与周室联姻,晋武公两度灭之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