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尊师:尊敬老师的问题

第四卷

孟夏纪

尊师

尊敬老师的问题

 

【原文】神农师1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顼师伯夷父,帝喾师伯招,帝尧师子州支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贽,汤师小臣,文王、武王师吕望、周公旦,齐桓公师管夷吾,晋文公师咎犯、随会,秦穆公师百里奚、公孙枝,楚庄王师孙叔敖、沈尹巫,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句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2;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

子张,鲁之鄙3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干木,晋国之大驵4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

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5;疾67诵,谨89闻;观欢愉,问书意;顺耳目,不逆志;退思虑,求所谓;时辨说,以论道;不苟辨,必中法;得之无矜,失之无惭,必反其本。

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死则敬祭,敬祭之术,时节为务。此所以尊师也。治唐1011,疾灌寖12,务种树;织葩1314,结罝15网,捆蒲苇;之16田野,力耕耘,事五谷;如17山林,入川泽,取鱼鳖,求鸟兽。此所以尊师也。视舆马,慎驾御;适衣服,务轻暖;临18饮食,必蠲1920;善调和,务甘肥;必恭敬,和颜色,审辞令;疾趋翔,必严肃。此所以尊师也。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21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于朝,君子不与交友。

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22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23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24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

【译文】神农拜悉诸为师,黄帝拜大挠为师,帝颛顼拜伯夷父为师,帝喾拜伯招为师,帝尧拜州支父为师,帝舜拜许由为师,大禹拜大成贽为师,商汤王拜小臣为师,周文王、周武王拜吕望、周公旦为师,齐桓公拜管夷吾为师,晋文公拜咎犯、随会为师,秦穆公拜百里奚、公孙枝为师,楚庄王拜孙叔敖、沈尹巫为师,吴王阖闾拜伍子胥、文之仪为师,越王勾践拜范蠡、大夫种为师。这十个圣人、六个贤主,没有不尊敬老师的。如今的人尊贵没有达到帝王的名号,智慧没有达到圣人的水平,却不尊敬老师,怎么会达到帝王的地位呢?这就是五帝之所以断绝,夏商周三代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况且上天产生人类,使人们有耳朵可以听闻,不学习,其听闻还不如聋子;使人们有眼睛可以看见,不学习,其看见的还不如盲人;使人们有嘴巴可以说话,不学习,其说的话还不如败坏之人;使人们有心思可以知晓,不学习,其知晓的还不如疯癫之人。所以凡是学习,并非是能够增加知识,而是成就人们本来的天性。能够保全上天所生的天性而不败坏,就是善于学习。

子张,出生于鲁国的浅陋家庭;颜涿聚,出生于梁父地方的强盗家庭,都跟着孔子学习。段干木,本来是晋国的市场经纪人,跟着子夏学习。高何、县子石本来是齐国的凶暴之人,乡邻指责,跟着墨子学习。索卢参,本来是东方的大骗子,跟着禽滑黎学习。这六个人,都是本来应该受刑受辱之人,如今免于受刑受辱,由此而成为天下名声显赫之人,能够善终寿命,王公大人随从而礼遇,就是学习的结果。

凡是学习,必须致力于增加学问,心里不要有迷惑;力求大声朗诵,恭敬伺候老师听闻,观察老师欢愉情绪,询问书中之意,和顺老师耳目,不违背老师意志;退下后认真思虑,寻求所谓的道理;要时常辨识论说,以论明道路,不能随便辩驳,必然要合法度;有所得不要矜夸,有所失不要惭愧,必须返回本来的起点。

老师活着时要谨慎伺养,谨慎伺养的道路,以养心为贵;老师死后要恭敬祭祀,恭敬祭祀的办法,以四时的礼仪制度。这就是尊敬老师的方法。要帮助老师整理场地菜园,力求浇灌所种植物,致力于种树,编织华丽麻鞋,编结捕猎网兜,捆扎蒲草芦苇,去到田野,努力耕耘,从事五谷生产;去到山林,进入川泽,捕捉鱼鳖,寻求鸟兽。这就是尊敬老师的方法。帮助老师看管车马,谨慎驾御,提醒老师适时穿衣,务求轻暖;监督老师饮食,必须明示度量;要善于调和五味,致力于甘甜肥美;必须要恭敬,和颜悦色,审慎辞令;力求快步趋进,神情严肃。这就是尊敬老师的做法。

君子的学习,言说的最佳行为方式必然引用老师的话以谈论道路,听从必然引用老师的话以指明道路。听从不尽力,这种行为就叫做背离;言说的最佳行为方式不称老师,这种行为就叫做背叛。背叛的人,贤明的君主不纳入朝廷,君子不与他交朋友。

所以教育的事,是最佳行为方式中的大事;学习的事,是知识中的丰盛之事。最佳行为方式中的大事,莫过于有利于人;知识的丰盛,莫过于成就自身,成就自身莫过于学习。自身成就,那么作为人子不用指使也能继承先人之志,作为人臣不命令也能忠诚,作为人君不强迫也能公平,有大形势就可以端正天下了。所以子贡询问孔子说:“后世的人们会怎样称道先生?”孔子说:“我有什么可称道的呢?我之所以不停止,其实就是喜好学习而不厌烦,喜好教育而不厌倦,仅此而已。”天子进入太学,祭祀先辈圣人,要和老师并列而不能视之为臣,这就是体现了敬重学习与尊敬老师。

【说明】本节《尊师》,主要探讨的是尊敬老师的问题,老师为什么值得尊敬?因为古时候十个圣王、六个贤主都有老师,他们就是因为有了老师的教诲与帮助,才能够圣明而雄霸天下。后代的人,就是因为不尊敬老师,不向老师学习,最后国破家亡。老师为什么值得尊敬?因为老师已经继承了先人之志,已经掌握了较多的知识,只有尊敬老师,才能在老师那里学到人生所需要的知识。因此,自卑的人不会听从教诲,鄙视、瞧不起老师的人也不会听从教诲。学习的人处在不转化不听从的形势下而自行其是,想要名声显赫、身体安逸,就是怀揣腐肉而希望芳香,就是进入水中而厌恶衣裳湿透一样。

——————————————————

【注释】1.师:(shī诗)《书·尧典》:“师锡帝曰。”《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所以贫而不恨者,以善为师也。”《左传·昭公七年》:“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用为老师之意。

2.爽:(shuǎng)《老子·十二章》:“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列子·黄帝》:“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广雅·释诂四》:“爽,伤也。”这里用为伤败、败坏之意。

3.鄙:(bǐ比)《书·大诰》:“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左传·宣公十四年》:“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论语·子罕》:“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孟子·尽心下》:“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这里用为视为浅陋之意。指乡野山间之人,也指没有一点文化知识的人。

4.驵:(zǎng)马贩子。旧时马匹交易的经纪人,亦泛指市场经纪人。《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汉书·货殖传》:“节驵侩。”

5.营:(yíng)《管子·七臣七主》:“此营于物而失其情者也,愉于淫乐而忘后患者也。”《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荀子·乐论》:“弟子勉学,无所营也。”《淮南子·本经》:“则目不营于色。”这里用为迷惑之意。

6.疾:(jí极)《易·豫·六五》:“贞,疾恒,不死。”《书·大诰》:“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诗·大雅·抑》:“庶人之愚,亦职维疾。”《管子·枢言》:“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楚辞·九章·惜诵》:“疾亲君而无地兮,有招祸之道也。”朱熹注:“疾,犹力也。”《荀子·荣辱》:“孝弟原悫,軥録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韩非子·六反》:“赏厚,则所欲之得也疾。”《吕氏春秋·尊师》:“凡学,必务进业,心则无营,疾讽诵,谨司闻。”高诱注:“疾,力也。”这里用为力求之意。

7.讽:(fěng)《周礼·大司乐》:“兴道讽诵言语。”《荀子·大略》:“少不讽。”《说文》:“讽,诵也。”这里用为朗诵之意。

8.谨:(jǐn)《管子·幼官》:“谨贤修伍则众。”《战国策·燕策》:“谨斩樊於期头。”《史记·项羽本纪》:“谨使臣良。”《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谨奉神稷而以从。”这里用为恭敬之意。

9.司:(sī思)古通“伺”。《周礼·媒氏》:“司男女之无夫家者。”《墨子·号令》:“为人下者,常司上之,随而行。”《荀子·王霸》:“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其无欲见,人司之;其有欲见,人饵之。”《盐铁论·周秦》:“居家相察,出入相司。”这里用为伺候、伺机之意。

10.唐:(táng)场地、园地。《管子·轻重甲》:“以唐园为本利,为此有道乎?”《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治唐园,考菲履,共恤上令。”

11.圃:(pǔ普)《诗·豳风·七月》:“九月筑场圃。”《周礼·太宰》:“二曰园圃毓草木。”《周礼·职方》:“其泽薮曰圃田。”《管子·揆度》:“民之无本者贷之圃强。”《论语·子路》:“吾不如老圃。”《韩非子·难二》:“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国语·周语》:“薮有圃草。”《说文》:“圃,种菜曰圃。”这里用为种植菜园、花园之意。

12.寖:(jìn)古同“浸”,浸渍。《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疾灌寖,务种树;织葩屦,结置网。”

13.葩:(pā趴)华丽,华美。《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织葩屦,结置网,捆蒲苇。”韩愈《进学解》:“《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14.屦:(ju)《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周礼·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管子·轻重甲》:“北郭者,尽屦缕之甿也。”《左传·僖公四年》:“共其资粮屝屦。”《孟子·滕文公上》:“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荀子·正论》:“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韩非子·难二》:“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说文》:“屦,履也。”段玉裁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这里用指为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之意。

15.罝:(ju)《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文子·上仁》:“豺未祭兽,罝罘不得通于野。”《墨子·尚贤上》:“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吕氏春秋·士容·上农》:“缳网罝罦不敢出于门,罛罟不敢入于渊,泽非舟虞,不敢缘名。”这里用为捕捉鸟兽之网之意。

16.之:(zhī支)《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文子·微明》:“居知所以,行知所之。”《韩非子·扬榷》:“咫尺已具,皆之其处。”《史记·项羽本纪》:“之沛公军。”《广雅》:“之,适也。”这里用为往,朝某方向走,到…去之意。

17.如:(rú儒)《管子·轻重甲》:“今每战舆死扶伤如孤。”《左传·隐公四年》:“厚从州吁如陈。”《尔雅》:“如,往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这里用为去、往之意。

18.临:(lín)《易·临·辞》:“临,元亨,利贞。”《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诗·大雅·皇矣》:“临冲闲闲,崇墉言言。”《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管子·八观》:“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荀子·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韩非子·十过》:“少欲,则能临其众。”这里用为监视、统治、治理之意。

19.蠲:(juan)《书·多方》:“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左传·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尔雅·释言》:“蠲,明也。”《荀子·王制》:“立身则轻楛,事行则蠲疑,进退贵贱则举佞说。”这里用为明示、显示之意。

20.絜:(xie)《管子·幼官》:“六举而絜知事变。”《礼记·大学》:“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庄子·人间世》:“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玉篇·系部》:“絜,结束也。”《集韵·屑韵》:“絜,约束知大小也。”这里用指为度量之意。

21.义:(yì艺)義: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行为。也就是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书·立政》:“兹乃三宅无义民。”《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管子·五辅》:“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论语·学而》:“信近於义,言可复也。”《礼记·大学》:“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尽心下》:“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荀子·劝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韩非子·存韩》:“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二程遗书》卷十八:“问:敬、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义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其主要含义有道德、行为、道理、情谊、义气等等。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义正辞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等,至现代,义就被单纯地理解为义气之类的了,一提起义字,就想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的“义气”。通过对《论语》及对孔子思想的理解,通过对孔子“仁、义、礼、智、信”这五个相互关联词的意义,“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而这个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么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离自己的道路,就自然会出现最好的状态。高明的人既不会偏离自己内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会造成他人偏离他自己内在本性的道路。义,就是要人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为方式之意。也可以称为最合宜的行为方式。

22.孝:(xiào)《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诗·小雅·天保》:“吉蠲为饎,是用孝享。”《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礼记·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这里用为能继先人之志之意。

23.已:(yǐ椅)《易·损·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郑玄笺:“已,止。”《诗·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论语·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己矣。”《孟子·梁惠王下》:“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韩非子·扬榷》:“行之不已,是谓履理也。”《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广韵·止韵》:“已,止也。”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24.齿:(chǐ耻)《诗·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左传·隐公十一年》:“不敢与诸任齿。”《庄子·天下》:“百官以此相齿。”这里用为并列、次列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普及全民教育
332子部(孑)
经典古语名言大全_经典的古语名言
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名句
千古警言佳句. 醒世明理行大道
五千年来激荡人心的160句名言警句,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