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成为苗条的“小仙女”,她们把硅胶管插到胃里

图/The New York Times


这几天,一个关于“催吐管”的视频火爆了全网。视频中的女孩熟练地将50cm长的硅胶管塞入胃中,流畅程度连医生都咋舌。
 

这也让一个叫做“兔子”的群体出现在了大众视野中:TA们通过催吐的方式将摄取的食物吐出,来起到减重的作用。
 
“兔子”们把自己大致划分成了管党、自然党和手动党这三类。
 
“手动党”用手或者工具刺激喉咙,采用抠吐的形式吐出食物;“自然党”不需要借助外力,吃过的食物能够自然吐出;

而报道视频中出现的姑娘则属于“管党”,TA们通过将软管插入胃中,起到催吐的效果,这种方式也被TA们认为是吐得最干净、最“健康”的方式。


在售卖催吐管的商家口中,将管道从喉咙插入胃部似乎是件轻描淡写的事,但事实上,偶尔一次的胃镜对很多人来说都相当困难。
 
但这种形式的催吐,却成了“兔子”们的日常。
 

TA们生病了,
不是劝劝就能好的

 
在以往的科普中,很多人介绍了催吐的危害。
 
催吐,会带来种种疾病,它会影响消化功能、会灼伤食道、会导致嗓音沙哑、甚至会在回涌的胃酸作用下导致牙齿崩断脱落……
 
但这些科普中,又或多或少地指责着催吐的群体“要瘦不要命”或者“想要不劳而获”
 
相关科普文章截图

这种高高在上的措辞背后,是在对身体健康重视的同时,对精神健康的漠视。这些狂吐的身影背后,可能是上千万被进食障碍折磨着的人。
 
进食障碍,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致死率高达5%~20%。在2010年,一年内我国约有7000人死于进食障碍。
 
在进食障碍中,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清除型的神经性厌食症都会有催吐的行为。患者会通过催吐来“清除”体内“过多”的食物。
 

图/《我的ID是江南美人》


虽然进食障碍的具体成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它与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人格特质、环境因素等方面有关。
 
直系亲属现在或曾经患有进食障碍的人群,患病率是其他人的7-12倍。童年期受到虐待、社交孤立、家庭因素、同伴压力和社会上的压力都和进食障碍有关。
 
很多进食障碍的患者都有着躯体变形障碍,简单来说,就是TA们眼中的自己,要比真实的自己丑得多。
 
频繁的催吐行为可能是一种极端的减肥行为,但它更是一种不受个体意志控制的疾病。
 
然而,除了前文中趾高气昂的科普文之外,普通网友对进食障碍患者的网络欺凌也愈演愈烈。
      

这些评论中充斥着对进食障碍患者的恶意与误解。
 
“一张健身卡就能解决的事”,说得轻飘飘,但这些键盘使用者却不知道,有一部分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就是通过过量的运动来“清除”自己自己摄入的食物,而过量运动本身就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
 
图/《骨瘦如柴》

而指责患者“不听劝”,则更是对疾病的漠视:
 
你无法通过劝说,来让一位癌症患者“康复”;不能通过指责,来让抑郁症患者“快乐”;自然不能通过劝说,来“治愈”进食障碍。
 
至于“为了瘦不要脑子”等侮辱性的形容,更是可能带来焦虑和抑郁,而这两者,本来就是进食障碍患者常见的共病。
 
进食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依靠科学的手段进行治疗,“骂醒”患者并不存在,但键盘确实是刀,正一次次地扎向进食障碍患者。


是疾病选择性别,
还是性别带来疾病?
 
女性进食障碍的发病率,是男性的10倍,这个数字很难被人忽略。
 
是这种疾病本身对性别有选择性吗?恐怕不太有证据能支撑这一点。
 
更多的可能则是,生为女性,就意味着更高概率的进食障碍风险,因为我们的家庭、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苏格兰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曾在著作《观看之道》中指出:

“女人必须不断地注视自己,几乎无时不与自己的个人形象连在一起。当她穿过房间或为丧父而悲哭之际,也未能忘怀自己行走或恸哭的姿态。或从孩提时代开始,她就被教导和劝诫应该不时观察自己。”


正是社会要求女性对自己的这种凝视,让女性对自身身材拥有了超出男性的关注。而畸形的主流审美更是加重了这一点:或是白幼瘦、或是马甲线,女性的外貌需要处在一种随时随刻被“认可”的状态下,才能获得尊重。
 
这毫无疑问会给她们带来身材焦虑,而这种焦虑则可能发展成进食障碍,让女孩们陷入吃吃吐吐的怪圈,身心受损。
 
图/《骨瘦如柴》

另外,研究进食障碍领域的先驱希尔德·布鲁克(Hilde Bruch)认为,神经性厌食症常常出现在成绩优异、听话并总是试图取悦父母的女孩身上。
 
她们的父母有过度控制的倾向、不会鼓励情绪表达、抑制了女儿接受自己的感受和欲望。在青春期,这些女孩并不能脱离家庭独自生活,但却有掌握自己人生的需求,于是就产生了逆反心理,而控制食物摄入,则是门槛最低的获得“掌控感”的方式了。
 
图/《骨瘦如柴》

这些并不是女孩们的错,但上千万的女性,仍旧在为此受苦。
 
在引起舆论关注后,淘宝下架了“兔兔管”“仙女管”等关键词。可是,不能轻易买到管子,女孩们就不吐了吗?
 
显然不是的。我在其他平台千方百计找到的售卖者表示,在新闻报道出现之后,这些催吐管的咨询量反而有了上涨,也就是说,很多人可能在看到关于催吐管的负面新闻后,反而去寻找渠道购买;而且,催吐管的技术门槛很低,甚至可以自己制作。
 
就算再退一步,没有了催吐管,面临进食障碍的TA们仍旧会采用抠吐等形式,继续伤害着身体。

图/《骨瘦如柴》
 
好在,进食障碍是有办法治愈的,在医生的指导下,家庭和患者自己的配合下,很多进食障碍的患者已经恢复了正常的饮食。
 
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对自己身体积极的印象,仅仅靠个人的努力是无法达成的。只要有一天“主流审美”对身材还有要求,进食障碍的发病率就很难降低。改变整个社会对身材的要求(不限于女性),才是降低进食障碍发病率的长久之计。
 
“接受自己的美”这句话听上去老生常谈,但我仍旧希望再说一遍:
 
疤痕是你的勋章,
强壮的身材给你力量,
身上的肉肉捏起来很舒服,
……
 
无论如何,你是美的,请依赖自己独一无二的美。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准确到令人惊叹!16张让大家可以「更清楚了解各种精神疾病」的建筑学解构图!
老人痴呆有征兆,简单一招就能判断!别等到晚期发现才后悔!
「小爱日历」跨性别者,是精神障碍患者吗?
你我的性别是男还是女
国家基本公卫宣传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