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让女性竞争者输掉面试,谎称她是你女友就行了”

图/《Live》

 

最近,网络上有女生发帖爆出,在面试某企业时,同组竞争的男生为了提高录用可能性,将该女生编造成其女朋友。

    

图/豆瓣生活组

 
这个男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也许是因为他明白,在女性的求职场合里,与情感状况有关的问题,很容易会成为一道“送命题”,使她们快速失去一个工作机会。


面试中的婚恋问题

在面试中询问婚恋/生育状况,已经是性别歧视的老把戏了。
 
在国内的职场环境中,非单身/已经步入婚姻的男性,常常被认为有“养家的”经济负担,会更听从工作安排;同时,他们不用休孕产假,在家庭中也不具备主要抚养责任,因此不会因工作外的“琐事”分心。
 
而女性呢?婚姻、怀孕、育儿,每一件事似乎都会潦草地打断她的职场生命。
 
这一事件里的男生俨然对这一套“潜规则”熟稔于心,并且带着非常强烈的主观恶意,进行不正当竞争,剥夺了职场中本就容易遭受歧视的女生珍贵的机会。
 
然而,这个男生的行为并不是个例。
 
近期是各大公司开启秋季招聘的时间,有一篇叫《教各位毕业同学一下如何削弱同批面试女同学的竞争力》的帖子广为流传。
 
帖子里,楼主教男生称最强的女性竞争对手是自己的女朋友,以误导HR,使其认为女生是为了“骗婚产假”而求职,从而减少该女生的竞争力,堪称恶毒。
     
 '42'为该社区中对女性用户的称呼,因该社区女性占比为总人数的42%。
图/游戏社区NGA
 
回到前文所述的事件上,当女生向HR发邮件、打电话解释时,HR却坚信男生的说法,并且认为男生和女生之间只是情侣闹别扭。
 
利用“潜规则”的男生固然为人所不齿,事件里的HR则更是性别歧视的直接实施者。
 
如前文所说,在面试中询问面试者婚恋情况,背后本身就带着深刻的性别歧视:不仅将生育视为女性的必然选择,更将照顾家庭的责任视为女性的天职。
 
图/《谁说我结不了婚》

而在女生发邮件、打电话说明实际情况时,先入为主地相信男生的说法、认为仅仅是男女生之间“闹矛盾”,更是一种刻板印象——女性“敏感”、“情绪难以控制”,因此不可信任。
 
如果这个女生不是偶然得知这一事实,她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失去这次工作机会的原因。
 
 
女性的职业困境

这一事例,再次掀开了女性的职业困境。
 
女性犹如在黑箱中艰难行走,庞大的结构性问题,无数不可预见、无法避免的刻板印象和不公正对待,贯穿着她们职业生涯的所有阶段:
 
在求学时,只因为是女性,即使分数比男生高也很可能被刷下,并被甩下一句“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

      

 图/浙大社会学教授冯钢微博

 
在求职时,只因为是女性,即使GPA更高、实习更丰富、能力更强,仍然可能因为性别而完全失去机会——
 
前几日,“武汉菜场要求女摊贩不超过45岁、男摊贩不超过50岁”的新闻甚至告诉女性:即使不在主流雇佣劳动市场中,你要进行个体经营劳动,摆个摊,都会受到比男性更重的年龄歧视和限制。

 图/微博@凤凰网
 
在面临升职时,一边被“没有男子气概、不具有领导力”等等看不见的刻板印象阻碍,一边又很可能因为生育、“需要照顾家庭”等因素被影响和中断。
   
合伙人面试女实习生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而这样的问题,男面试者却永远不会被问到。
图/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2》截图

当哈里斯成为了美国史上首位女性副总统,却要被质疑“小三上位”时,这些问题不禁让人发问:
 
男性在职场要“上位”,只能靠打击女性吗?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方面,数千年来牢固的男权体系,已经不分性别地深入到了群体意识之中,在社会运转的毛细血管之中流淌。
 
当大多数人认为女性带孩子是天经地义、女性天生敏感不适合当领导时,靠个体进行醒悟、审视和对抗是极其不容易的。
 
上述案例里,男生故意选择利用自己的“性别红利”排挤女生如是,女生无力改变HR的看法如是,合伙人问女面试者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时也如是。
 
另一方面,生育是女性在职场上的核心困境。
 

“怀孕和‘被炒‘”

图/dawn.com


生育在被认为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生育者却并未得到社会的充分支持。
 
在国内,女性个体为生育承担了无法劳动、收入暂停和被歧视的成本,企业为生育承担了资金与时间的成本,而对生育最应当买单的国家,需要做的却还有很多很多。
 
或许,和给予生育者高昂生育补贴的北欧国家相比,我们仍有距离,但逐步为生育者提供足够的资金、舆论政策支持仍然是应有之义。
 

女性的力量

总之,摆在当下女性面前的,或许就是一个“努力也很难获得回报”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历史惯性的窠臼,有公权力的缺位,有卑劣者的蓄意钻营。
 
但也有勇敢坚韧的女性们,尝试摆脱窠臼与牢笼。
 
正如事件中的女生:第一时间找HR说明情况以争取机会而非选择放弃,在网络进行曝光而非隐忍,快速调整心态继续准备接下来的面试而非一蹶不振——
 
这就是走惯了这条写着“女性”的hard模式之路后,自然而然延续的力量。
 
图/monicagarwood

这一事件曝光后,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讨论与共情,让女性的声浪越来越大;也有许多女性,一步步用实践对抗不公正:有女生进入人事岗位后,删掉了单位招聘贴里挂了多年的“男性优先”;也有女性在成为团队领导后,在招聘和升职时给到优秀的女性下属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
 
如果面对的结构性问题为女性罗织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那么女性的联结与合力的反抗,就是割破这张大网的剪刀。

而现在,剪刀越来越锋利了。
 
看见不公、对抗不公、改变不公——这,或许就是破局的路径。


P.S.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和男生抢工作,我和HR说自己是女同
在游戏圈,你遇到过性别歧视么?
“分性别投档”是公开歧视
谈谈职场上男女比例这件事,你们公司男女比例是多少?
数学教辅分男女,“科学施教”是个伪命题
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