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法典总则编若干问题的立法解读及司法适用

一、胎儿利益保护

《民法典》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1. 胎儿的权利能力:从否定到肯定

  2. “等”主要包括损害赔偿

  3. 附延缓条件说或附解除条件说?从文义及立法目的来释明,条文更接近附解除条件说。

二、国家的兜底监护

《民法典》第32条: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有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1. 排除了“父母所在单位”(民法通则第16条)作为监护人的可能性

  2. 社会负担应当由政府承担

三、宣传死亡申请人顺序

《民法典》第46条: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死亡:

  1. 取消了申请死亡宣告的申请人次序

  2. 民通解释第25条: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的顺序是:(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四)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四、法人的基本分类

营利性法人、非营利性法人

  1. 与传统大陆法系的基本分类社团法人(以人为设立基础)、财团法人不同(以财产为设立基础)

  2. 实践焦点:民营教育、民营医疗、民营养老机构(民办非企业法人)的发展与规划,要根据营利与否进行根本划分。

五、虚伪表示

《民法典》第146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1. 何为虚伪表示?

  2. 效力:外观上的法律行为无效,隐藏的法律行为独立判断。即隐藏起来的真实合同(真实法律行为)的效力,要独立的进行判断。

六、第三人欺诈

《民法典》第149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1. 欺诈的构成要件:欺诈故意;欺诈行为;因欺诈陷于错误判断;因错误判断做出意思表示。

  2. 第三人欺诈,善意相对人要优先受到保护;只有相对人是恶意的情况下,被欺诈方才有权请求撤销。

七、第三人胁迫

《民法典》第150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1. 胁迫的构成要件:胁迫故意;胁迫行为;因胁迫陷于恐惧;因恐惧做出意思表示。

  2. 揭发犯罪是否构成胁迫?揭发犯罪的手段与目的之间是否有关联性,如果无关联性,揭发犯罪亦构成胁迫。

  3. 胁迫的情况下,不区分相对人是否善意,受胁迫方均有权请求撤销,与欺诈情形不同。

八、民事法律行为的违法无效

《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1. 强制性规定(不能由当事人约定来排除)与任意性规定(当事人能约定排除,适用当事人的特别约定)

  2. 法律(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

  3. 行政法规(国务院通过的规范性文件)——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4. 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14条:“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相对于“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尽可能限缩合同无效的事由。

九、违背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无效

《民法典》第153条第2款: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公序良俗原则的含义:

  1.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

  2. 学说上一般认为公共秩序是指社会一般利益,善良风俗是指社会一般道德。

  3. 公序良俗的适用一定要保持谦抑性,并且是针对法律行为内容的判断,而非动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专题解读与实务问答
民法典学习笔记(九)
民法总则与合同法的关系及其适用(2019)
民法典学习简要笔记(14)—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143—157)
(第141条至160条)
民法典学习: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范体系分类表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