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优化诗歌教学 培养审美能力


                      韩城市象山中学 曹粉霞 

诗是文字的精灵。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他又说:“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是把学诗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认为它不可或缺。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讲,诗是一种生命能量的释放,它可以化解块垒,平衡心态,活跃思想,丰富情感。而高考也从未缺失过对诗的考察,并且强调以诗为本,以心感悟,进行再创造。让学生用个人体验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获得一种愉悦与美感享受,允许见仁见智。那么如何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呢? 本文拟就诗歌教学策略谈一点个人意见。

倡导“美读”,体悟情感

“美读”,是指能充分展示诗歌意境美、语言美、音乐美的诵读方式。

诗是听觉的艺术,吟诵时或高昂,或低沉,因诗而异。古人曾评价柳永的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东坡词则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是就词人的不同风格而言。如果换个角度看,也体现了不同朗诵方式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据此,我们不妨根据学生的声音、性格甚至是性别特点,齐读、散读、领读、配乐配画读,引导学生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读出个性、读出趣味,真正体味出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如《孔雀东南飞》这一长诗,可要求学生分角色读焦母、刘兄等人的言辞,酝酿自己的情绪,要站在诗人同情刘兰芝的角度读,读出兰芝的坚贞,焦母的冷酷,刘兄的专横。《无衣》是一篇出征誓词,则可让学生联系“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旋律加以体会,以激昂的语调高声诵读,甚至可以让学生拍着桌子打着节奏,激发豪情。《再别康桥》一诗,绘幽静之景色,状宁谧之心境。诗人甚至想象自己撑长篙漫游,迎着和风,沐着星辉,全诗笼罩着一种轻灵飘逸的气氛。此诗配乐诵读,便会展示无比的魅力。

通过美读,文章的韵味情致,作者的喜怒哀乐,得到了较好的展示,诵者为作者之悲而悲,为作者之乐而乐;通过美读,使诗歌的精华积淀和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激情冲动,进入一种亢奋旺健的前进式的精神状态中。

二 引导联想,驰骋想象

在课堂上,放开手脚,鼓励和引导学生以诗为基点进行联想和想象。读诗看诗,是训练对诗歌信息的捕捉,这一环节则是以砖引玉,训练对自己头脑中固有的信息的展示与强化,体现的是欣赏主体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这样,让上课成为学生感悟联想的过程,文化底蕴的积淀过程,

以《归园田居》为例。其中写到了“月”的意象。这一意象是作者经过艺术概括和加工创造出来的,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处时代的生活图景,诗歌的主题也借助它来表达。因此,在充分理解此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联想﹙或交流查找﹚,列举关于月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凉月如眉挂柳湾”“一夜飞渡镜湖月”“月子弯弯照九州”“二十四桥明月夜”“月是故乡明”等。不同的诗人对月的描摹不同,所表达的思想也不同。通过区别分析,就可知道诗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是高兴、是悲伤......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主题。

不仅如此,即使一些非意象的词语,也可依此类推。“思念”可引发“举头望明月”“月是故乡明”“人比黄花瘦”“遍插茱萸少一人”“相见无言,唯有泪千行”“铁马冰河入梦来”“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联想。

将诗歌欣赏与联想活动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背诗兴趣,时时给学生以成就感,可有效地纠正学生在学习诗歌中浅尝辄止急于求成的倾向。

三 对比欣赏,改写强化

面对大千世界,浩瀚宇宙,社会人生,诗人各抒其怀,但由于各自身世、地位、处境、个性、风格等的差异,其作品也就大相径庭,立意千差万别。有对比,就有鉴别,这对培养鉴赏能力有好处。《我愿意是急流》《致橡树》都是写爱情的典范之作,此类诗歌最好用对比的方式解读。前者通过几组形成鲜明对比的意象,流露出“我”对爱人的一腔情怀,不管自己的处境有多么险恶,命运怎样坎坷,只要能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幸福,那么“我”也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后者则认为,只有建立在人格的独立与自由基础上的相依相知的爱情,才是最高尚和值得追求的爱情。另外,两首诗意象的选取、意象的组合、主体的定位、主题的确立、性别的差异等方面均可进行对比。

诗歌的特质是抒情,诗歌阅读的基本策略便是“体悟”。“体”是入乎诗中,“悟”是出乎诗外;“体”是读者走上语言的桥梁,与诗人晤见、对话、交流;“悟”是感受诗人思想情感并生成新的思想与新的情感。艺术创作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借着语言、色彩等表现出来,而艺术鉴赏可以运用联想将其还原,不过这种还原,已经夹杂了鉴赏者自己的生活体验。

所以,在学完一首诗之后,“改写”不失为促进感悟的好方法。从学习过程来说,它可以强化对诗的理解。如《长亭送别》,有学生就曾作过这样的改写:

长长的柳丝啊,请你拴住我那青白的骏马/青葱的树林啊,请你挂住那夕阳的光辉/无边的苍穹,容不下彼此的相思/萧索的秋风,怎能吹去别离的酸楚/马儿缓缓前行,步步回头/车儿紧紧相随,未语泪交流/相思的痛苦,刚刚结束/为何又要品尝离别的苦酒/是谁喊一声“去了”/心啊,即刻变得冰凉/十里长亭的影子啊/怎不令人体瘦神伤

能有如此的改写,对原文的把握也就较为深刻了。高中阶段的学生,感觉敏锐,极少囿于传统或世俗的束缚,正是学诗悟诗的大好时机。这一机遇不可错过。

  选点评析,强化能力

诗歌的意境是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情景交融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的描绘,与诗人内在的情意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含义深远的生活画面。领悟意境之后,还有一个如何表达的问题。

学生的现状是什么呢?读有激情,心为之动,却下笔无言;领悟了意境,体会到情感,却落不到试卷上。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学生学诗的积极性。有人说,存于大脑中的意象是气体,口中说出的是液体,笔下写出的是固体。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化整为零、选点评析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述词的妙用,或写句子的意境,或谈修辞效果,或析典故意义,虽是一个侧面的认识与洞察,但长期坚持,收获颇丰。做法如下:

首先要多让学生体悟意象本身蕴涵的情感信息。“白日依山尽”中“白日”的意蕴:当然指太阳,但又不仅仅是“太阳”,作为意象,“白日”有一种灿烂辉煌、光芒万丈的气象。又如:《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落花时节”  的寓意,从字义上看,写诗人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从深层来看,象征了二人飘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并推及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丧国之痛。此类问题,先不加提示,让学生动笔总结,做完评析,改错补漏,坚持日久,渐趋准确。

与此相应地,还应给学生及时提供一些古代诗歌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如:

菊花——坚贞、高洁品格的人格。《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梅花——敢为天下先,纯净洁白,不惧严寒的品质。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傲霜斗雪的典范。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梧桐—— 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持之以恒的选点赏析,可使学生逐渐克服畏惧心理,不仅从诗中读出画面、意象,体会意境,还能将这些零散的情感体验,凝结为脉络清楚的判断,对头脑中的东西加以外化,形成见解。最终实现表达与感悟的协调发展。

中国是诗的国度。语文教师有责任引领学生热爱中国诗歌,升华民族情感;有责任以诗之美陶冶学生性情,以诗之魂震撼学生心灵。让我们在诗词教学中,摒弃浅显虚浮,巧妙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审美能力,张扬学生个性,为成长中的学生撑起一片诗意的天空。        2008.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悟意境——诗歌教学的根本
新课标下的诗歌有效教学策略谈
语文教学指导:人教版必修一《诗两首》说课稿
全文阅读
简论诗词的美学特征及诗词的唯美意境
视频: 戴望舒诗《雨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