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被遗忘66年的条约,1991年被人意外找到,让我国捡了个“大漏”
userphoto

2023.04.06 北京

关注

一份被遗忘的条约居然在多年后为我国科研发展另辟蹊径?

提起“条约”二字,国人大多都是心生反感的,也是源于近代中国饱受众多不平等条约欺压的原因,可对于条约受益方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保全自身利益最好的捷径?

不过,要说国际条约是否能够发挥其真正的效力,还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实力与地位,在中国的现代发展史上,有关于南极、北极开发方面就曾出现过截然相反的两种境地。

科研人员用超出常规的努力让中国在南极有了一席之地,而逐渐变强的中国也通过往昔的一纸条约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北极的开发权。

到底这其中有着怎么的波折,本文,笔者将带你一探究竟。

一、看似公平的《南极协定》展现的南极开采不公平局面

当近代中国还十分羸弱时,世界各个强国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地球的两端,直到1952年12月,率先抵达南极的12个国家共同签订《南极协定》,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纷争,力求各个国家合作开发南极。

看似公平的协定背后实则包藏着众多发达国家的私心,既然碍于颜面不能公然霸占南极更多的资源,用“挂羊头卖狗肉”的招数也未为不可。

1983年9月,在《南极协定》第十二次协商国会议上,中国应邀出席也想要为保护南极贡献一份力量,可事情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中国因落后遭受的屈辱再一次显现。

会议现场的众多国家被分为了协约国和缔约国两类,而协约国才有执行权力,中国作为缔约国实际上没有任何决策权。

在最后的表决环节,身为联合国五常之一的中国依旧被请出会议室,对此,协约国给出的理由便是:中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几乎没有起步,对南极几乎没有了解和贡献的国家是没有资格发表意见的。

表面上,《南极协定》彰显了世界各国在南极开采、保护方面的包容与友好,可真的落实到具体事宜才发现,不平等的局面从未改变。

从中国在南极问题上的掣肘,我们不难想象在北极勘探方面,中国遇到的阻力依旧有增无减。

二、长城站的一雪前耻与北极考察的举步维艰

因为1983年中国在《南极协定》会议上的蒙羞,中国代表团成员郭昆立志要在南极建立属于中国的科考站。

1984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批南极科考队从上海出发,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得以建成,而这样惊人的速度也震惊了世界其他科考强国。

在此之后,中山站的建成,以及中国科考队员登上“不可接近之极”都让世界信服:当下的中国不但不再羸弱还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

就在此时,我国又一次将目光投向北极,有了南极考察的借鉴,想来北极考察会更加容易,实际情况却比南极更为复杂。

原来,北极虽不受任何国家控制,却也早已被众多环北极的国家瓜分一空,而我国想要前往北极考察以及建立北极空间站,首先要做的便是向其中一个国家提出申请并取得支持。

要说之前南极勘探问题上主要取决于我国的科研实力,而北极勘探问题上,我国在具备实力的同时却少了很多主动性,这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直到一份迟到的惊喜摆在国人面前,我们也终于在北极勘探问题上看到了希望。

三、《斯瓦尔巴条约》给中国带来的迟到惊喜

1991年,我国知名探险家高登义受邀来到挪威贝尔根大学参加学术活动,就在活动期间,他收到了一本名叫《北极之南》的书。

在这本书中,高登义意外地发现了历史中被我国忽视的条约——《斯瓦尔巴条约》,而签署这一条约的国家都有资格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上享受巨大的利益,无论是勘探还是建立科考站都不在话下。

事实上,这项条约还是在1925年时,法国邀请我国签订的,偏偏那个时候的中国根本无力也无暇投身北极勘探。

当时的法国态度强硬,无奈的北洋政府只能被迫签署这份在当时看来没有实际意义的条约,就这样,中国成为了当时51个条约国之一。

这项条约的签署意味着我国认可挪威对于斯瓦尔巴群岛的主权,但也享有直接勘探北极的权利,而挪威则需要认真维持这一地域的自然地貌与军备废除状态。

可惜的是,在条约签订后的若干年,我国都无奈地处于战火之中,在别国兴致勃勃地勘探着北极时,我国却将此条约“束之高阁”,好在,1991年得以重见天日。

当高登义将这一好消息带回国时,我国两极科考人员正为此焦头烂额,此后,我国不需要再看任何国家的脸色便可以名正言顺里来到北极进行科考。

从1999年到2003年,我国组建的北极科考队先后两次前往北极,而挪威驻中国大使馆也对我国在北极勘探问题上表示了热切的欢迎。

2004年7月28日,我国在北极建立了首个科考站——黄河站,甚至成为了全世界第八个在北极建立科考站的国家。

毋庸置疑的是,此时我国的两极勘探、科考能力已经趋于成熟,更不是昔日强国口中“对两极认知一片空白”的弱国。

在这里,不禁有人提出过质疑,那就是《斯瓦尔巴条约》签署于近代中国,而新中国成立之时也宣称不承认此前签订的诸多条约,为何这项条约还能在多年后继续奏效呢?

实际上,对于新中国而言,我们对于过往的不平等条约予以拒绝,而对于过往平等条约还是认可的,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决定很是投机,殊不知,我国在近代史上受尽屈辱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与贡献。

尤其是当年一战结束后,我国前后派出30万劳工前往欧洲战场给予支持,其中5万劳工因此丧生,偏偏作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还曾面临山东特权被德国转交日本的尴尬局面。

而《斯瓦尔巴条约》的签署就在此后,法国力邀中国参加的原因除了安抚便是扩充盟友来与英美对抗。

结语

有人说,黄河站的建立还要归功于《斯瓦尔巴条约》的被发现,实际上,中国得以在这一领域赢得一席之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强大迎来的尊重。

当年,我国用长城站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与发展,用日渐强大的国情证明了自身的不可小觑,由此,世界各国才懂得尊重中国的必要,《斯瓦尔巴条约》才会为我国所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北极科考站
被我国遗忘66年的条约,却在1991年带来惊喜
90年前,法国硬塞给中国一个没用的岛,如今却解决了大问题
中国的三个极地科考站
斯瓦尔巴群岛
我国将建第5个南极考察站 向极地考察强国迈进 |南极|强国|南极科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