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成就之谜——医案解读(下)

二、学医案,怎么学

(一)兴趣第一的原则

  建议从自己或家人朋友的实际问题出发,寻找相关医案。

  与切身利益联系越紧密,就越容易激发起兴趣。很多朋友喜爱中医,就是从自己或家人的病患出发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为亲人带来健康。无疾非常支持这种目的性很强的学习,原因有三:①深受所苦,求学必诚;②用心专一,易见成效;③学以致用,不妄作劳。学习,一怕不诚,二怕不专,三怕不用。有浓厚的兴趣作后盾,这三怕全无,学习自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广开途径,搜罗医案

  信息时代,资源无处不在。书店里、网络上,想寻来几本医案著作,实在易如反掌。如果单位有开放cnki数据库资源,更有时时更新的丰富临床医案可以下载。根据自己兴趣所在,将所得医案分门别类,或单独摘录,加以整理,日积月累,必有所得。对于摘录方式,无疾还有一点小的提示:“复制粘贴”模式与“手写整理”模式相比,区别看似在表象,实则在本质。无须多言,尝试便知。

(三)正确看待失误案

  一般来说,医生总是希望将自己最得意的案例拿出来,与人分享。而一些不成功的案例,往往被隐匿不宣。实际上,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学习,自然可以从中领略医生的精湛技艺,学到宝贵经验;通过对失败案例的分析总结,吸取其教训,常常可以得到更大的收获。下面就是无疾自治的一则失误案例,呈与朋友们分享教训。一日外感风寒,发热,寒热往来(所谓寒热往来,即怕冷与怕热交替出现,冷至则盖三床棉被仍觉寒冷不解,热至则掀去所有衣被仍感烦热难耐)。胸胁微满,不欲饮食。脉弦数,舌红苔白。典型小柴胡汤证已见,即开处方如下:

  柴胡24g,黄芩12g,党参10g,生甘草10g,法半夏10g,生姜6片,大枣6枚。

  药后发热之势略减,但很快又起。后经一番周折,思路越发混乱,越治越败,最终家人强烈要求停用中药,改用抗生素,1周后热退。但随后出现脓血便,里急后重,痛苦不堪。此时西药毒性已见,故坚决拒服西药,以葛根芩连汤三副清利,痊愈。但经此一番打击后,无疾体质大不如前。所不解者,明明是小柴胡证,怎可能用之无效?后有机会与山东金谷子老师面谈,讲到此事,金老师有三点相告:用经方,必须注意原方(即原方药物)、原量(即原方剂量,至少是原方药物比例)、原法(即原方服用方法)。经此指点,后遇疾患,凡与经方证治相符者,必以原方为规矩,疗效确有提高。

三、循 序 渐 进

  虽然同名为医案,但其实难度深浅相去很远。如何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的医案进行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临证指南医案》是案中之妙者,多述而不论,学习难度较大;《蒲辅周医案》为案中之巧者,轻灵飘逸,令人神往;《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案中之易学者,文辞通俗,论理详透,便于理解(以上三书荐自北京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恩师董建)。现代名医经验书籍尤其品类繁多,对初学者而言,都是相当有益的宝库,无疾这里不作特殊推荐,凭读者兴趣择之即可。

  医案既然有别,那么医案学习就与其他各门课程的学习一样,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针对中医爱好者和初学者朋友的实际情况,无疾将医案学习大体分作以下三个阶段,可作为选择医案书籍的参考。

(一)初级识证阶段

  对于零起步学习中医的爱好者朋友,识证是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最死板,也最简单的一个阶段。诀窍就在前面讲过的“辨证要点”歌诀中。此阶段的任务,一是熟记并理解辨证歌诀,二是通过反复练习,在具体医案中辨识出各种症状的证候属性。相关练习,我们在前面辨证一章中已经作过一些。识证之后,即可对照中药方剂讲稿中的相应部分,制定出大体的治疗方案了。本阶段适读医案:病症较单纯,证候较典型者。

(二)中级辨证阶段

  然而,很多情况下,单是依靠辨识症状的寒热虚实,还是难以应对纷繁的病症的。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仅出现单一证型的典型表现,是很难见到的。临床见到更多的,常常是几种证型的交织。如气虚与痰湿并见,阴虚与风痰并见等。要在纷繁的证候中把握主次,分清本末,就需要在识证的基础上,加强辨证的功夫了。本阶段适读医案:病症稍复杂,涉及两个以上脏腑,虚实并见者。

(三)高级论治阶段

  面对复杂病案,诊断辨证是基本功。而如何确定治疗方案,找好切入点,则需要更深一层的修习。本阶段适读医案:病程缠绵难愈,病情复杂多变者。

  总体而言:识证阶段病情典型、单纯,往往可以直接对应某些方药来治疗。辨证阶段病情较复杂,侧重点在于分析病症,理清正邪关系,轻重缓急。而论治阶段的关键点则在于寻找治疗突破点,制定治疗方案,部署阶段性治疗任务。

  对于爱好者朋友,无疾谨此劝谏:按部就班,步步为营的学习方法,看似笨拙,其实是最快捷的方法。为自己的医案学习制定一个总体的计划,并切实的执行,短则1个月,长则3个月,一定可以迎来一个令自己欣喜的收获了。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例很有趣的医案。医生诊病,会遇到一种情况,辨证也够精准,用药也合法度,但各种方法轮番使用,就是不见效。万般无奈之际,突然而来的奇思妙想,或可起顽疾于顷刻之间。赵某,女,47岁,职员,患习惯性便秘4年,近1年来口服、外用导泻西药皆已罔效,唯以灌肠为法,服中药润肠或攻下均难如意。其人形体丰腴,纳欠而渴饮,脉滑,舌苔薄腻色黄,已5日大便未行,肛坠而虚坐努责,详询病史,悉其平素久坐少动,多感冒而常忧思。无疾按:以上为江苏张胜医生的一则医案。此例便秘经久不愈,如从常规辨证考虑,病情其实并不复杂。痰湿之邪郁积化热,或兼见气虚。法当化湿清热,理气通调。但病非一日,各种通利方法屡试屡败,原因何在?治疗的突破点,该如何选取呢?我们继续看张医生的分析:笔者思忖:此阳明实证无疑,通腑法既不效,何不反其道而行之,施变法一治?遂拟出宣肃肺气法,上溯肺脏,以开其壶盖。处方:炙紫菀12g,桔梗15g,炙升麻12g,杏仁泥12g,前胡10g,瓜蒌皮12g,瓜蒌仁15g,2帖。药后,病瘥。无疾按:提壶揭盖之法,亦属临床常用治法。但以无疾临证所见,提壶揭盖常用于大小便不通,兼见肺气郁闭而咳喘并见者。此例自始至终并未出现肺脏病证,临证能想到此法,确实为灵光一现而成。好的中医需要少一些科学家的呆板,多一点艺术家的灵气,于此或可见一斑。

  后无疾再与大家一起解读一则文言医案。所谓文言,其实与白话无异。只是借机让大家摆脱古文的晦涩难懂的印象,与疏远文言数十年的朋友,一起重温一下先人曾经的文字。奉天大东关,学校教员郑子绰之女,年五岁。秋日为风寒所束,心中发热。医者不知用辛凉解表,而纯投以苦寒之药,连服十余剂,致脾胃受伤,大便滑泻,月余不止,而上焦之热益炽。医者皆辞不治,始求余为诊视。其形状羸瘦已甚,脉象细微浮数,表里俱热,时时恶心,不能饮食,昼夜犹泻十余次。治以此粥(无疾按:即山药粥),俾随便饮之,日四五次,一次不过数羹匙,旬日全愈。无疾按:此例即近世大医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一则医案。最终治疗过程看似简单异常,其中却有几点颇值得深思。

  1、中医治疗思路,贵在逐邪而非杀邪。逐邪之法,贵顺势而为之。《素问》有云:“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邪气在上,就通过呕吐的方法来逐邪;在下,就通过泻下的方法来逐邪;在表,就通过发汗的方法来逐邪。治病不识表里虚实,见热便以苦寒直折,未尝有不误治者。

  2、小儿体质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药物为治,尤其以苦寒虎狼之药,至多不过3剂,必详审病情,以图后续。中气大虚,滑脱不禁,是苦寒之弊已见;医者不思己过,仍是见热即用苦寒,连投十余剂,实孟浪所为,慎之。

  治病要留人(此语亦恩师董建所赠)。每个医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无可厚非。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没有把握的病例,尝试是必须的,无此何能提高技艺。但生命岂能儿戏,见有不测之象,失误频出,必止步留人。如此拖延,以致病情危笃,戒之。

  3、保胃气,存津液。中医治病,从来是将医药之位置于辅助,辅助人体正气以祛邪除病。滑泻不禁月余,昼夜十余次,成人患此,气阴亦当所剩无几,何况五岁幼儿。其时纵令邪气尚存,亦断不可存心逐邪,必须一心扶正。胃气若绝,津液若亡,孰能起死回生。故以凉涩补之山药熬粥,保存气阴,维系正气。

  忆《蒲辅周医案》中有一则,同样病情危笃,近乎弥留,方请蒲老为治。蒲老未处任何方药,但问是否有所思之物。患者云曾饮某某茶,芳馨异常,思之。得频饮此茶后,病情竟日渐好转。此亦保胃气之用,与本案颇有神似。

  4、相信生命的智慧与力量。病情即便危重如此,只要调理得法,短短十天获得痊愈之效,所凭仗者,医生、山药,还是患者自身呢?有些情况下,与其相信人的智慧与能力,倒不如相信生命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更妥帖些。中医讲:“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里的中医,是指中等水平的医生。感觉上虽有些偏颇,但其中却有深意。

  无疾在此将张老先生此案详加注解,旨不在强调辨证之法,也不在寻思治疗突破点,而在提示为医之道。为医者,生命所系,性命相托。敢不兢兢战战以诊疗,敢不虚怀若谷以精进?当然,对于爱好者朋友,学习只为充实,临证危重的情况几乎也不存在,无须苛求自己。无疾在此谨作提示而已。

§你最关心的是哪种疾病?努力找到不少于三则相关医案,加以分析,看看自己(或亲人)的问题出在哪?该如何解决?







(本文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交流)
作者:天下无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学中医入门必读(完整版)
〖中医指南〗自学中医入门必读(完整版)
中医中药千册藏书
明朝著名医家李中梓二陈汤加归尾桃仁郁金五灵脂人参治忧愤噎膈案
蒲辅周老师用温法、附子经验
贵州名医张孝纯先生用化痰开窍、养心解郁法治疗多疑症医案研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