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人越禁止孩子越去做?让孩子远离危险的唯一有效办法,实在有用

最近全国各地陆续出了几起儿童安全的事故,从中,我们意识到儿童安全的重要性,对此,家长和相关方面都有一定的责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好地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如果大人能够更好地懂得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提前做好安全方面的引导或者教育,可能悲剧会少一些。

正如一位母亲所说

小宝一岁三个月的时候,我带她回老家,母亲从井里提起一桶水,小家伙十分好奇,非要凑过去看个究竟。被大人带到一边之后,又跌跌撞撞地绕过大人跑到了井边,幸好被母亲发现,一把抓住,才没有掉进井里。这让我们所有人都心有余悸。

从来,孩子的安全问题都是大人最关心的问题。

大人倾向于将所有的事列上安全级别,什么事可以玩,什么事不能玩,有较为严格的区分,在父母看来危险的事,是绝对不能去做的。

但,孩子眼中却没有“安全”这个概念,任何事物只要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都会被他们纳入到“可以去做”的行列中来,并且,孩子们都是行动派,他们会马上去执行。

正因为如此,很多亲子矛盾由此产生。

比如一个小男生这样抱怨:

“每次去公园,爬高、玩攀登架之类的游戏,妈妈从来不让我参加。但是看着小朋友蹦上蹦下很有意思,我就会趁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自己偷偷去尝试,虽然有时候很害怕,但是很开心。”

妈妈同样也很苦恼,

“孩子大了不好管了,越是不让他做的事,他反而偷偷去做。”

这正应了一个心理效应——禁果效应,用一句话说就是“禁果格外甜。”其心理依据就是,神秘的事物正因为其不确定性、未知性,反而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更能激发起人们接近或想要了解的渴望或好奇心

我们知道,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世界在他们眼中总是新鲜的,所以他们会有很大的激情去探索,而父母阻止的事对他们无异于是一大刺激和暗示:“我这里有一件神奇的事正在发生。”反而激起他们更要去尝试一下的念头。

可见,完全禁止是行不通的,那么面对危险的事物或游戏,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呢?

信任孩子,他们天生就具有对危险的警觉能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心理学实验——视崖实验:

研究者做了这样一个装置,中央是一个能容纳会爬婴儿的平台,平台离地面有一定距离,平台的两边覆盖着厚玻璃,两边的厚玻璃下铺着同样的格子布料。

只是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紧贴,不造成深度,形成“浅滩”;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

这个实验让婴儿的母亲分别站在装置“深”或“浅”的两侧召唤孩子。

研究发现,出生六个月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都被拒绝。

这表明,人类从很小开始就具有躲避危险的能力或具有这样的意识,应该说这是个体发展的本能,不需要经验来发展。

而孩子之所以会发生危险,如刚会爬或学步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发生危险,如:从高处跌下,或在低洼处摔倒,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肌肉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无法做到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不过,摔倒的经历对孩子并非毫无意义,它会成为孩子的经验,教会孩子哪些地方更容易摔倒,以及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做躲避。

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必过于紧张孩子的小磕小碰,要信任孩子的学习能力。未经历过任何磕碰的孩子,被照顾得过于周到的孩子,怎么可能真正长大呢?

记得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奶奶特别爱护孙子,一直到孩子15岁了,也没独自过过马路,都是奶奶贴身护送。

有一天,奶奶因为身体原因没法接送,想着孩子也这么大了,让孩子自己去上学。

这一天,这个15岁的男孩长这么大头一回自己过马路。也就是那一天,他在马路中央遭遇了车祸。

可见,与其为孩子承担和规避一切危险,倒不如早早给孩子面对危险的机会,并教会孩子应对危险的能力。

父母需要给孩子温暖的提醒和常识的指导


不过,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质疑:生活中的危险不会像实验条件下如此简单或显而易见,孩子很可能会意识不到。

确实如此。

那我们父母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做孩子的观察者,帮助孩子发现和区分危险,旨在激发出孩子对危险的警觉能力。

如,一位妈妈说了这样一件事:

“我家孩子快两岁了,会走之后就不爱让大人领着,还不好好走,总喜欢跑。

要知道,哪怕在小区里,来往的车辆也不少,每次出门总是提心吊胆,都不敢带娃出去了。”

其实父母最恰当的做法应该是:

可领着孩子走到路边,告知孩子,可以在哪里走,如家楼下车少的地方、小广场等;

可领孩子到马路牙子上,告知孩子走到这里就要停下来了,要左看右看,等没有车了才能通过,或者是领着大人的手才能通过;

并带孩子到马路上或路口,告知孩子这里一定不能停留,也不能玩耍。

……

当然,父母也可将自己日常的生活经验告知孩子;或者通过相关的书籍帮孩子认识到在他生活中有哪些潜在或可能的危险存在。

比如,当孩子希望进厨房探索各种厨具,包括刀子,父母不必一味阻拦,相反可以顺势教会孩子厨房里的规矩,提醒哪些是有风险的,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办法是什么等等。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定给孩子温暖的信任、支持和拥抱。孩子坚信,父母是他们最坚实的支持者和依靠,从而帮孩子获得探索过程的分寸感,以及掌控危险因素的信心和能力。

为孩子提供一个有保护的冒险环境


我们再回到前面的视崖实验中。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如果母亲站在“悬崖”这边,用充满热情、关爱和温暖的微笑给予孩子积极鼓励,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安全的,可以帮助孩子战胜对“悬崖”的恐惧,成功通过“悬崖”爬到妈妈身边。

这也是父母需要注意的第三点,父母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有保护的环境,首先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才可能更好地激发孩子健康的冒险意识,为孩子适应未来的不可知的环境做好心理准备。

比如,我家小宝从小就不喜欢妈妈举高高,反而会一再要求爸爸将自己举高高,而且会边尖叫边带着点颤音地要求爸爸:“还要高,再高一点。”

我想孩子可能是在爸爸妈妈抓握自己身体的力度对比中,感受到爸爸比妈妈更加可靠吧。也因此,在初步尝试一些看似比较危险的游戏时,她会第一个先找爸爸而不是妈妈,因为爸爸给她提供了这样一个有保护的冒险环境。

研究也同样表明,父亲在陪孩子孩子玩耍时,会更倾向于鼓励孩子的冒险行为。而且,父亲更活泼(或者说更大大咧咧)的带娃风格更有助于孩子学会自我反思:“我害怕吗?”“这好玩吗?”等,并且更乐于向大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这也对父母提出了要求,需要更好地理解孩子,并敏锐地关注到孩子的情绪以及发出的信号,才能更好地回应孩子的需要,并鼓励孩子健康的冒险意识。

当然,父母具体在引导孩子时,可这样做:

可通过简洁而明确的言语直接而具体地告知孩子,不能做某事,如不让孩子去碰火,可直接告诉孩子:“烫手,疼。”并及时将孩子带离现场就好。

父母在阻止孩子行为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调,避免大人失控的语调向孩子出传递出恐惧、失望等负面信息。

因为语调会泄露父母的情绪,并且很容易被孩子感知到。故而,哪怕遇到危险的情况,也尽量通过沉着而冷静地通过及时的语言指导引导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是孩子最坚实的安全岛。

特别是在孩子本身能够更好地应对危险之前,我们有必要教孩子鉴别危险、并学习寻求帮助,或通过恰当的方式处理危险的技能。这个过程,本身既是父母帮助孩子设立明确界限的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做出选择的过程,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将十分有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童被幼儿园老师拽伤耳朵缝6针,如何帮孩子规避伤害
娃的安全教育,“边界意识”很重要,请告诉他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
听育儿:爸爸好奇点液化气小孩被火球包围:没有安全意识,是不及格的父母┃燕兮儿
随想:关于孩子的教育
​心理学家:没出息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这个特征,希望你家没有
这几种父母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看看有你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