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卜喜逢//“小荣枯”的启示
葬花吟 音乐: 陈力 - 红楼梦 电视连续剧歌曲集原声带

“小荣枯”的启示

作者:卜喜逢

楔子本源于戏曲,后在中国的很多长篇小说中也都有了楔子的存在,如《水浒传》《儒林外史》等均是如此。从内容上来说,楔子多为故事主体的前因,如《水浒传》的楔子为《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在这段故事中,讲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来历;又如《儒林外史》的楔子为《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在这里作者用王冕的生平隐喻了全书的大致题旨。在话本小说中也有着“入话”与“正话”之分,这是说话艺术的需求。入话与小说主体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是意蕴上有共通之处。

鲁迅先生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个打破是在继承之上的。在《红楼梦》中也是有着楔子,或者说是入话的存在,这就是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当然,曹雪芹在这里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有了开拓性的发展,最显著的就是甄士隐、贾雨村都进入到了《红楼梦》的主体故事之中,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人物。

《红楼梦》中的楔子常被称之为“小荣枯”,这与主体故事的“大荣枯”形成了对比,其中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这就使得对“小荣枯”的研究,对于理解《红楼梦》的意旨有着指导作用。

1

姓名的启示

“小荣枯”中,是以甄士隐的命运作为主线来进行的。在小说中对甄士隐有这样一段描述: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红楼梦》中的很多人物设置都是成对出现的。比如有了贾宝玉,就又有甄宝玉来衬托;有了林黛玉,就有了薛宝钗来映衬。在这里甄士隐也并不例外,作为他的比对人物,贾雨村也很快就隆重登场了:

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原系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一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通过这两段描述,曹雪芹透露了很多的信息,脂批作者将其一一点出。所谓甄士隐,是“将真事隐去”之意,然而此种阐释过于单一,从甄士隐的性情来说,他是无愧于“真士”二字的,用“真士隐”来阐释,更有了一种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而“名费”,则可谐音为“废”,更是加重了这种批判。与之相对应的是贾雨村,内涵“假语村言”之意。表字时飞,脂批通过谐音认为曹雪芹的意思为“实非”,然而其中也有“待时而飞”之意。

我们首先从他们的姓氏说起。在《红楼梦》中,“甄”“贾”二姓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蕴含了非常多的信息。甄者真也,贾者假也。曹雪芹是惯于用这种谐音的,熟悉《红楼梦》的读者自然会体会到这一点,因而不再赘述。在太虚幻境中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通过这幅对联,真假与有无就成为《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思辨之一。只是在《红楼梦》的主体故事之中,这种甄贾进行了互换,形成了“甄宝玉”与“贾宝玉”的对立。这种表现方式使得小说读来更有意趣,也使得“真假”之思辨更加复杂化。

那什么是真?什么又是假呢?如果将此问题放置在《红楼梦》的主体故事之中,那么是非常难以阐释的。这个主体故事过于庞大,且情节紧密,人物众多,分析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当我们将这种“真”“假”的认知放在“小荣枯”之中,就会简单很多,也更加明了了。

“小荣枯”中,甄士隐是无愧于真字的。曹雪芹对于甄士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在甄士隐的身上我们能看到非常多的人性闪光点,比如他的仁与义,他可以对一个并无过多交往的人慷慨施以援手,在赠银赠衣之后犹嫌不够,还欲再写荐书,可谓尽心尽力,此皆是由心而发,并非做作。称甄士隐为君子当是名副其实的,而秉性中的恬淡,确实也为他增加了一缕仙气。

然而甄士隐的经历却是凄惨的。在“小荣枯”的故事情节里,积德行善的甄士隐,自在八月十五资助了贾雨村之后,就一直处于厄运之中。正月十五日丢失了英莲,书中写到他“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又于三月十五日横遭祝融之灾,家里被烧成了瓦砾场。三个“十五”,链成了甄士隐由盛而衰的遭际。又值“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之年,甄士隐只得投靠岳父封肃,却又投人不着,被半哄半骗,终是家业丧尽。从物质的拥有来说,甄士隐自然是由有到无了。

封肃谐音“风俗”,一名之间,尽显世道之恶。而一个真士,却频遭苦难,“渐露出下世的光景来”,这可谓是一幕人间惨剧。

然而否极泰来,甄士隐遇到了幻化之后的渺渺真人,受渺渺真人的点化,从而出家,开始了另一段人生之路,可谓“逢真”。归根结底,是甄士隐把握住了“真”字。在明了了“功名”“金银”“娇妻”“儿女”这些虚妄之后,甄士隐看破了人生的无常,悟得了人生的真谛。如此看来,甄士隐终是“真”的,并由“真”而得“有”。

我们再来看贾雨村。作为甄士隐的对称人物,贾雨村自然就是假的代表了。从贾雨村的行为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也是有着成长过程的。比之于甄士隐,贾雨村在小说文本中发挥的作用更为重大。

起初的贾雨村,是一个有才、有抱负的形象。如他在葫芦庙中所写的二诗一联:

诗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诗二: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联一: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红楼梦大辞典》中有对这二诗一联的释读:

诗中意谓自己不能预知与娇杏缔结良缘的愿望能否实现,而时时把这段愁闷记挂在心上,不禁常常回想起娇杏回头看自己的情景。在风前自顾身影,大志未酬,又有谁识英雄,成为我终身伴侣呢!假如月光真有情意,使我蟾宫折桂,科举及第,必先上玉人之楼以求良缘。

对第二首诗的解读为:“此诗寄托了贾雨村'必非久居人下’,'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的胸怀抱负。”关于这一联,《红楼梦大辞典》阐释为:“联中贾雨村自比玉、钗,以美玉藏于柜中希望卖高价及玉钗放在镜盒里待时而飞,喻自己等待作官的时机,抒发渴望终能为人赏识,以求飞黄腾达的心态。”

如此看来贾雨村是有着真才实学的,小说中贾雨村也曾说过:若论时尚之学,晚生也或可去充数沽名。这也展现了他的自负。也因为这个自负,造成了贾雨村的第一次被贬。除自负以外,贾雨村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强烈的欲望。他渴望过上“人间万姓仰头看”的权贵生活,在这种欲望的支配之下,他的很多行为都可以理解了:初得甄士隐资助,则不顾什么黄道黑道,匆匆入京;初得官职,则恃才侮上,以求功绩;才得起复信息,就着急找林如海寻求门路;借贾府之势谋得高官,又马上徇私舞弊;为讨好贾赦,不惜使石呆子破家亡命。从各个事件来看,贾雨村是在逐渐改变的,从一个书生意气之人,到一个投机钻营之人,而这些实际都是贾雨村在欲望作用之下的表现,正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欲望,贾雨村才会走向了这条不归之路,而终于“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通过这种命名,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是在思考人以及人生的。无论是真假还是有无,都是放置在现实中去考量的。

如此,我们就看出了二者之间的差异:甄士隐是真的代表,而贾雨村则是假的代表;在曹雪芹的认知之中,这种真假之分更多的是放在精神层面进行认知的;在有无方面也同样是放在精神层面上的,但其中也有着现实中有无的考量。

2

两种道路的启示

读《红楼梦》,很多读者会沉浸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红楼梦》对于人心的把握,对于世情的把握都是非常高绝的,从而很容易让人难以区分哪里是小说,哪里是现实。这当然是曹雪芹艺术的魅力所在。《红楼梦》更像是一个小社会的典型。

老舍先生曾言:

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我若是写出来一两个站得住的人物,我就喜欢得要跳起来。

我知道创造人物的困难,所以每逢在给小说设计的时候,总要警告自己:人物不要太多,以免贪多嚼不烂。

看看《红楼梦》吧!它有那么多的人物,而且是多么活生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啊!它不能不是伟大的作品;它创造出人物,那么多那么好的人物!它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世界名著中,一部书里能有这么多有性格有形像的人物的实在不多见!

作为一名有着创作经验的作家,老舍先生对于人物的创作是有着发言权的。曹雪芹对于人物的创作,可谓高绝。笔者认为,这种高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人物放置在社会之中去推演,以人物的性情,去决定人物在社会中的遭际。如此来看,《红楼梦》中也就有了许许多多的人生之路。

“小荣枯”中就有着两种道路,是尤其需要关注的:其一为甄士隐之路;其二为贾雨村之路。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大略的总结了二者的遭际。此处不再赘述。在这里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曹雪芹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两种道路。

在这里,我们先来看贾雨村。

在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曾对贾府做了一个定位:“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这荣国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如此看来,贾府自然是处于“末世”了,虽然仍然有着较大的排场,却是寅吃卯粮的结果。与贾府相比,贾雨村家族是真正的末世,家业凋零,也仅剩了一身一口。这就使得贾雨村有了这样的一个典型身份:末世之后的人的生活之路。

在贾雨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循环。从诗书仕宦之族到败落,然后再振,再到败落。终归逃不过的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循环,丢失了本来面目,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贾雨村经历的循环是具有典型化的。他的唯利是图是重振家族的需要,他的不择手段同样如此。他是积极入世的,并且也在逐渐的适应并参与制造世间的规则。然而这样的人物终归是一个悲剧。“天不藏奸”,哪怕给予了他一个复兴的机会,但败落总是根本。这种批判是非常深入的,也代表了曹雪芹对于贾府被抄家之后的思考。更或者说,这种思考是对于家族走向的思考。“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直是曹雪芹的梦魇,如何突破这种梦魇,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进行了数度的尝试,如探春理家,如秦可卿的托梦。然而在曹雪芹认知的社会规律面前,这些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顺利的时候,没有人会去考虑其他,而只有无路之后才会有反思,这也正如小说中所说的“好事多魔”与“美中不足”是相合的。

这就又与甄士隐的遭遇有了关联。甄士隐是被超脱出凡俗的,而超脱的原因是甄士隐勘破了世间的“好”与“了”。无论何种的美好,总有“了”的时候。与“了”相比,“好”总是暂时的,犹如贾雨村的一帆风顺之时,又犹如贾府的烈火烹油之际。无论是“功名”“金银”,还是“娇妻”“儿孙”,这种世俗中人最难抛开的事物,总是会有着“好”的期待,然而期待成真又如何呢?终归是黄粱梦后的喟叹与“了”之后的清寂。

甄士隐终是作出了《好了歌解注》,破了世间的虚无,也破了人生的无常。一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描述了千百年来的世间常态。“他乡”与“故乡”之说,更是直指人生而何为的哲学命题。

入话的意蕴与正话是相通的。“大荣枯”也不过是“小荣枯”的细化与深入。然而这种关于人,关于人生的思考,才是《红楼梦》中的重点。

作者简介:


卜喜逢,山东省日照市人,200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红楼梦》与明清小说专业,现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著有《红楼梦中的神话》《且说集》等。


欢 迎 来 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座稿」《红楼梦》前五回的纲领作用之小荣枯
《红楼梦》里的三次中秋节
跟着詹老师,红楼从头读(第三讲)
且看《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如何描写甄家的那把火
《红楼梦》中,曹雪芹为什么要写娇杏这个小角色?因其有两个作用
甄士隐为何出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