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皋中山钟楼的前世今生

1938年如皋沦陷后侵华日军拍摄的如皋中山钟楼照片

如皋县政府时期

撤县设市

如皋市政府时期

拆 除

如皋中山钟楼位于古邑地势最高处,前身可以追溯到宋代县治正厅大门,时称谯门。宋仁宗庆历初年,县令许元到任后,修建此门,以为县治地标。元朝末年,谯门毁于兵燹。

明洪武初年,知县宗行简重建谯门,门上有瞭望楼台,后经多次修缮。明嘉靖十年,知县吴宗元拆谯门改建谯楼三间,作《如皋县重修谯楼记》:“县无城郭,独治门有楼……谓门谨出入,设钟鼓司晨,夜时守望。”当时如皋居民仅逾五千户,县城还无城墙,只有县治大门上有楼台,大门仅供出入通行,上设钟鼓,用于计时打更。《如皋县重修谯楼记》又云:“钟鼓分明,则吾侪有沉酣昏惰、兴居无节、政令不时者,将无发深省乎?”此指谓改建谯楼有律己警世之用。明天启三年,知县李衷纯,再次改建加固三间谯楼,增高大堂主梁。清康熙三十五年,知县赵冒标改谯楼为平房。清乾隆十四年,知县郑见龙又拆平房修县仪门大堂。

民国时期,仪门大堂年久失修,又值中山先生奉安,为纪念中山先生,遂在原址拆门建钟楼。民国十八年六月,如皋各界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大会,为中山钟楼奠基。钟楼奠基石现存如皋档案馆,上书:“中山钟楼奠基纪念 如皋县各界纪念总理奉安大会立。”民国二十年,中山钟楼建成,钟楼坐北朝南,为中西合璧的单间五层(外观四层,内部五层)砖木混凝土建筑,外墙为青砖,南北双钟面,下可通行,顶悬铜钟,昼时夜警。时任县长钱佐伊作《如皋中山钟楼记》,中山先生秘书、如皋乡贤沈卓吾书写,倪景山刻石,中有“中山钟楼之创建,以树时计之标准,使四境之内各有所警,一洗因循怠慢之积习”“过斯楼与闻斯钟者,当如亲临总理之遗训,孳孳日有勉图焉”等语,说明建造中山钟楼的主旨既是纪念中山先生,更是警示勉励民众。

新中国成立后,如皋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多次修缮。因当时钟楼修建基础为木桩支撑设计,年久楼体东南角下沉、外墙青砖剥蚀,1981年,县政府组织对钟楼进行大修加固,并用水泥将外墙粉刷,涂饰黄色涂料。1995年,如皋旧城改造,打通海阳北路,因交通安全隐患等原因,钟楼被拆除。

重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它是药非药,越吃中气越足,越吃肝肾越好,气血越通泰
英语语法重点
一位高考状元的肺腑之言:初中生一定要知道的10条潜规则
髙中数学127个快速解题公式
摄影:白牡丹的丰姿(2)
消炎不用抗生素,还可以选这9种中成药,建议收藏起来哦!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