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

技术概述:耕地质量提升是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耕地质量提升就是采用工程、物理、化学、生物、农艺等综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培肥改良土壤、协调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缓冲性能、防控农田生态环境污染,促进作物高产稳产,增强农田持续生产能力。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推广就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集成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料、酸化土壤改良、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水肥一体化等培肥改土技术,多措并举改良土壤,提高耕地持续生产能力。

增产增效情况:通过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商品有机肥以及土壤障碍因素改良等,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不断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通过3-5年连续高强度综合培肥改土,可提高地力等级0.5个以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1)秸秆还田。主要是实行小麦、水稻、玉米等秸秆全量机械化粉碎还田、覆盖还田、留高茬还田、墒沟埋草还田等。其中,全量麦草还田机械旋耕即通过大动力机械进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并用适量秸秆腐熟剂(每亩2公斤以上)与腐熟有机肥或细土拌匀后撒施于秸秆上,旋耕至耕作层内,同时增施适量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至25:1左右,加快麦草快速腐熟。墒沟埋草就是在没有大动力机械的地区,对本田部分麦草进行还田多余的秸草,利用麦田墒沟进行埋草,并施用秸秆腐熟剂,利用夏季高温高湿促进麦草快速腐熟,做到一沟多用,腐熟的草泥作为下茬基肥施用于本田。

(2)商品有机肥应用。根据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化系数、土壤有机质年矿化率确定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肥用量。具体依据当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作物类型和目标产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原理,采用同效当量法,确定亩施用商品有机肥数量,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原则上,粮食作物亩施肥量150公斤,常年种植蔬菜基地叶菜类每亩每季300公斤,果菜类每茬500公斤,其他瘠薄土壤亩用量可达1吨以上。提倡机械施肥,深翻入土。

(3)补充耕地快速培肥。对新增补充耕地(宅基地平整、沟塘回填、土地复垦、围垦滩涂脱盐等),通过深翻整平、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水旱轮作等技术措施,进行快速培肥,在2-3年内实现对土壤团粒结构、pH值等理化性质的改良及土壤养分、有机质等状况的改善,以满足农作物高产优质的需求。深翻整平就是采用适宜的客土覆盖或掺混,并配套好农田基础设施。增施有机肥就是选择当地适宜有机肥资源(腐熟的农家肥、无病菌感染的稻麦等农作物秸秆、商品有机肥等)进行高强度施用,每亩使用量≥2/年,机械深翻入土≥20厘米。合理施用化肥就是根据地力等级和种植的作物选用适宜浓度和用量的复混(合)肥。一般地力等级低的每亩年施用高浓度复混(合)100公斤以上,地力等级高的酌情减施。对于具备种植绿肥条件的补充耕地,应选择适宜品种进行绿肥种植,做到适期播种,接种根瘤菌,适施磷钾,促进固氮并适时翻压。对于可种植大宗农作物的补充耕地,应根据地力等级、适宜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选用适宜的肥料品种和施用时间。在具备水旱轮作的地区要使农田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淹水过程,促进投入农田的有机物料能够腐殖质化,形成有机质。

2.配套技术 :

(1)因地制宜,良种良法。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良种,科学施肥、水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2)沟渠配套,保障灌排。沟渠路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确保灌得上、排得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壤都是什么类型?你知道么?
新建蔬菜保护地的土壤改良
阿姆斯|盐碱地改良有妙方
地理探究 | 你老师没讲的秸秆“焚烧”和“还田”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简报 第十六期
中央再次召开会议强调未来农业发展道路,农资人及农户一定要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