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红笔记|金陵十二钗 ——梦里裙钗落花立微雨

金陵十二钗
           ——梦里裙钗落花立微雨
张桂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著作,包含了服装、诗词、书画、戏曲、民俗、谜语等传统文化内容。《红楼梦》一书使用过的名字也多,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红楼梦》为什么又叫《金陵十二钗》?《红楼梦》和关系非常密切,也有人说书中主要写了金陵这个地方的十二位美女,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指什么?金陵(南京)地区出色的十二个女子,有正册、副册、又副册之分。
一、金陵十二钗正册
金陵十二钗正册是警幻情榜上十二个女子的名单,依次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十二钗来源于红楼梦曲及判词图册。第5回“太虚幻境”中,贾宝玉阅读金陵十二钗正册全部判词,又在警幻仙子盛情邀请下,聆听十二位舞女的现场演唱。曲子共十四支,其中首支、末支分别为引子、收尾,中间十二支分咏十二个人物。
1、林黛玉(二月十二生日)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花名签:莫怨东风当自嗟——风露清愁——芙蓉花
林黛玉是十二钗正册之首,是个“神仙”似的才貌双全的绝代佳人。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母亲去世后,贾母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八月初三)、贾宝玉(四月十五?)同住。黛玉七岁零五个月母亡,母亲七月初亡故,九月二日出发,十月初一日到贾府。(北方习俗,十月一,送寒衣,贾政去斋戒、宝玉去还愿。贾宝玉、平儿、薛宝琴、邢岫烟都是三月初十生日)不到十岁又死了父亲(林如海亡于九月初三),从此常住贾府。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一曲《枉凝眉》,唱出了千千万万个少男少女的同情之泪,宝黛爱情悲剧不知让多少才子佳人对月迎风长叹息。
与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对,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追求的是与别人不一样的风流别致。她的《咏菊》、《问菊》、《菊梦》打动了心如槁木、一向推宝钗诗有身份的李纨,以致魁夺菊花诗,可见其才情之非凡。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才貌俱佳的少女,寄居在“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虽然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意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却仍然被人看作是“小心眼”、“尖酸刻薄”、“专爱挑人的不是”。也正是这样一个势利、肮脏的环境,培育了“自矜自重、小心戒备”、清高自傲、不随俗流的纯洁个性和敢于用“比刀子还利害”语言讽刺、揭露荣府丑事,在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大胆地与宝玉相爱的叛逆性格。
林黛玉与贾宝玉相爱,薛宝钗、史湘云中途插入,使之常于潇湘馆内临风洒泪,“秋闺怨女拭啼痕”,“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醒时弦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不知风雨必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眼空蓄泪泪空垂,闲抛暗洒却为谁”……以致于深爱着黛玉的宝玉时时牵挂,“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哀叹“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晓风”句宝玉借以自况,“宿雨”句喻黛玉)。
林黛玉支持宝玉的叛逆行为,将厌倦仕途经济的贾宝玉视为知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封建势力以死相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直至“焚稿断痴情”泪尽而死。
2、薛宝钗(正月二十一生日,香菱、袭人、晴雯、宝钗同岁,大宝玉2岁,比黛玉大三岁。宝玉大贾兰三岁,小元春十三岁,王夫人三月初一生日)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花名签:任是无情也动人——艳冠群芳——牡丹花——群芳之冠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判词(钗黛合一)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薛宝钗父亲早亡,妈妈是薛姨妈,哥哥是薛蟠(五月初三生日)。由于癞头和尚的点化,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良缘。
薛宝钗追求“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生活情趣、有“任它随聚随分”的胸怀,“随分从时”、“装愚守拙”、“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在人事关系复杂、矛盾重重的荣国府中能得到众人的欢心,连赵姨娘都说她“很大方”,“会做人”,被很多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标准淑女。对此,我不敢苟同。
她和林黛玉之间最典型的公案是薛宝钗偷听了小红和坠儿的谈话后,连施“金蝉脱壳”、“借风吹火”二计,将这难缠的糊涂官司踢给毫不知情的林黛玉。海棠社上, 薛宝钗借《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一诗,既借白海棠,极写自己豪门闺秀端庄矜持的仪态(“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又以花自赞,讽刺林黛玉、贾宝玉之多愁缠绵(“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时,怡红公子喜得手舞足蹈,其后二人吟和《螃蟹咏》以示庆贺, 一向稳重持成的薛宝钗再也按捺不住了,讽和了一首众人皆称讽刺世人太毒的食蟹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薛宝钗之为人,乃“皮里春秋空黑黄”也。
对贾宝玉没有爱情,却与林黛玉争个不休的薛宝钗,虽然最终在贾府掌权人物的支持下登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但是并没有得到幸福的生活,陷入了“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殊寂寞林”的尴尬境地。
林黛玉出世,薛宝钗入世。


3、贾元春(十三钗之三,正月初一 )

《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豪华富丽的省亲别墅。元妃虽然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明确地向家人表示皇宫大内是终无意趣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春再也没有回过贾府。
4贾探春(十二钗之四,三月初三生日)
判曲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花名签:日边红杏倚云栽——瑶池仙品——杏花——必得贵婿
探春是《红楼梦》里的书法家,贾府但凡有需要动笔的地方,必定是她在书写。海棠诗社也是她于当年的八月二十一日创建的。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探春的“娘”有三个之多,可谁都不能真正知其所思所虑,谁的怀抱都不能给她温暖,谁都不能让她感受到做女儿的乐趣。她的生母是书中上下人等谁都瞧不上的赵姨娘,为此没少受窝囊气。而赵姨娘自己也没少让亲生闺女受闲气。庶出的探春,自然要称贾政嫡妻王夫人为嫡母。小说读下来,除了贾府大老爷要娶鸳鸯为小妾一节,探春为王夫人解围,听其称探春一声“我的儿”以外,也没见她对探春有多少疼爱之情。在87版电视剧中,探春还有一个“娘”,那就是南安郡王妃,她的义母。为了救回自己的儿子南安郡王认下了探春为义女,让其远嫁和亲。如此之“娘”,情愿从未有过!
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最揪人心肠的是探春远嫁一节。探春远嫁了,谁最伤心?谁最心碎?是她那没出息的亲娘――赵姨娘。虽然慑于凤姐的淫威不敢造次,她欲哭还休的绝望之情,谁见了都会心酸呀。探春要远嫁了,她可以在哪里尽情地一哭?赵姨娘,她的亲娘。只见她叫了声“娘”,便伏在赵姨娘的肩上痛哭,一边站着贾环。
探春要嫁了,谁最高兴?她的义母――南安郡王妃。她当然要高兴了,探春去了,她的儿子要回来了,她能不开心吗?她的儿女是儿女,别人的儿女嘛又算得了什么呢?送亲的人个个面色凄然,独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满面笑容地嫁“女”呢,喜色盈盈。
探春远嫁了,嫡母也伤感。但也就是伤感而已呀,也难怪,毕竟不是血脉相连呀。
探春之薄命,比之林妹妹也丝毫不逊色。曹雪芹笔下的女儿个个薄命,人人皆入薄命司。而且每个女儿的不幸读来给人心碎的感觉却又各不相似,全无雷同之处。探春的薄命,恰如一线风筝,飘飘摇摇,不知所终。


5、史湘云(十二钗之五)
判曲
《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花名签:只恐夜深花睡去——香梦沉酣——海棠花
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判词概括了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由于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生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在她第一次正面出场贾府时,是与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应邀入诗社时,就被薛宝钗拉去蘅芜苑同住了。受薛宝钗的影响,她见到贾宝玉要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时骂他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才改过。从这就开始展露出这个贵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学气。接着她又操着薛宝钗的腔调,来劝贾宝玉去结交贾雨村之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这一番薛宝钗式的言论,惹得宝玉大为光火,立即象过去对薛宝钗一样,斥之为混帐话,给她难堪,赶她到别屋去坐。
但随着她寄食依人的不幸遭遇和四大家族的衰落破败以及大观园的动荡不安,在最后一次诗会上的《柳絮词》明显地表现了她不愿封建阶级的春光别去及对将彻底失去天堂的无限依恋和哀悼。
 
湘云性格的最大转换是在七十六回,那年仲秋节的日明之夜,贾母带领全家在大观园里开宴赏月。他们虽强打精神,寻欢作乐,又是击鼓传花,又是饮酒赋诗,又是说笑话,但一派肃杀破败的气氛却紧紧围绕着他们。再加上一阵阵传来的呜咽凄清的笛声,敏感多愁的黛玉自然对写感怀,俯栏垂泪。当更定夜阑,席散人归时,只剩下同病相怜的史湘云来宽慰林黛玉。说着说着,她也不禁对宝钗有所鬼抱怨可恨宝姐姐,天天说亲道地热,早已说今年仲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亲历贾府重大变故,受到宝钗冷落,体会到世态炎凉的湘云终于有所感悟。她与黛玉共同唱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贵族阶级覆灭前颓丧绝望的哀歌。另外在史湘云身上,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英豪阔”“霁月风光的品格和豪放杰出的才华等一系列的正面形象。
6、妙玉十二钗之六
  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修行。
判曲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写出了妙玉的为人及其一生的不幸遭际。
判词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回林之孝家的与王夫人的对话中,读者得知妙玉将进贾府始,全书中,妙玉露面的机会并不多,但只要她一露面,贾府中的众多女儿(包括林黛玉、史湘云和薛宝钗)都黯然失色。
妙玉是苏州人,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都不管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因此一直带发修行。她不巴结权要、不趋炎附势,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的字帖。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悲寂寞”,联诗至“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被赏月旁听的妙玉止住,云“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随后她将黛玉、湘云二人邀往栊翠庵,续完联诗。所续之诗,林、史二人皆赞赏不已,说:“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可见妙玉“才华阜比仙”是得到公认的。林史二人起身告辞,“妙玉送至门外,看她们去远,方掩门进来”。对才情不凡、“清雅异常”的林黛玉、史湘云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尊重。
妙玉的好友是惜春,知音是邢岫烟、林黛玉和贾宝玉。贾宝玉写诗被罚,李纨欲“命人好好跟着”,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她以“槛外人”发生日帖给宝玉,邢岫烟便教宝玉以“槛内人”相对应,若她以“畸人”自称,则宝玉应以“世人”之称谓与之相对应。贾母等去庵中弄脏了她的地,宝玉欲命小幺儿打几桶水为她洗庵。世外高人妙玉的下场较之林黛玉更惨,“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7贾迎春(十二钗之七)
判曲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是贾府二小姐,是贾赦与妾所生。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故事主要有:《不问累金凤》《抄检大观园》《误嫁中山狼》。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奶妈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抄检大观园时,她的大丫头司棋出事了,她除了陪着流泪,没有表现出任何主张。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绍祖,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才一年,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一载赴黄粱
8贾惜春(十二钗之八)
判曲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因母亲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出家为尼。(根据:《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内容)
贾惜春,贾敬之女,贾珍胞妹,生母不详但早逝。惜春是四春中最小的一个,她没有参加大观园众姊妹的吟诗活动,但精晓绘画艺术。在抄检大观园这一回,惜春表现出了她的孤独决绝的性格。所有的人在这次事件中,都侧面地显示着他们性格的特征。不同于迎春的懦弱,小小年纪的惜春却表现出非常镇定的性格,她的这种镇定是对现实的舍弃和逃避。,在金陵十二钗中已写得极明白。判词三春去后诸芳尽”明白地表示惜春的最后结局是出家。
9王熙凤(十二钗之九,九月初二生日,与金钏儿同日
判曲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是贾琏(三月初九生日)之妻,说话幽默风趣,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笑声,非常能干,不识字却很欣赏有才能的人。怡红院里的颇不得志却有几分才干的小红受到了王熙凤的赏识,将之调到自己身边予以重用;对于“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探春的,她是存有几分畏惧之心的;对于寄人篱下“才比青娥素女”的林黛玉,她也是极赏识的;对于“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晴雯遭到迫害,王熙凤也是心存不忍的;还有她支持“大观园”里的文学活动等皆与“协理宁国府”一脉相通,反映了她不满足于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要求“德、容、工、貌”。
王熙凤最终短命而死,“一令二从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她最有争议的两件事是“毒设相思局”和尤二姐之死(五月初三尤二姐过门)。五熙凤身上“好”的人性因素被毁灭,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故王熙凤也属“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人物行列。
10、贾巧姐(十二钗之十,七月初七
 判曲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贾巧姐是贾琏和凤姐的女儿,原来只叫大姐儿,因她是七月初七生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便给她起了“巧姐”之名。在前八十回中,只写了她出痘、生病。从巧姐的判词和《红楼梦曲·留余庆》一段来看,她将是曹雪芹在后数十回中着重描叙的人物之一。
续书中关于巧姐的文字与原作意图颇不相符,判词册页上画的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点明了巧姐的结局是从公府千金沦为了一个乡村织女。续书写巧姐嫁给了一个家有钱财百万、良田千顷的周秀才,这无疑与原作精神相抵牾。另脂批暗示巧姐与板儿有缘,最后是结为夫妇。第四十一回巧姐与板儿互换佛手、柚子玩一段,有两段批语,一云:“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又云:“抽(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泄漏,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庚辰本)巧姐最后因刘姥姥相救而免难,续书顾及了这一点,写巧姐正要被“狠舅奸兄”卖掉,幸亏刘姥姥进府设计将她救往乡下。
续书写及巧姐年龄时还有令人不解之处,第八十八回写到她刚在学舌,一见贾芸就哭,分明是个幼女形象,可时隔三个月,到第九十二回就写她已认了几年字了,到第一百十八回,相隔也不过四、五年,王仁等人已打将她卖给外藩王爷作妃子的主意了。


11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
判曲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花签:竹篱茅舍自甘心——霜晓寒姿——梅花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贾兰之母,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她美而不艳,洁身自好。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病死后,清静守节,面对贾府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俨然是一个局外人。除了晨昏定省,礼尚往来,她大部分时间幽居在稻香村中,或做点针黹,或课子读书,即使受命暂时理家,也只“按例而行”,并不“多事逞才”,以至得到了“大菩萨”的美名,小厮们也都说她是“第一个善德人”。但一旦与姐妹们走进诗的王国,她便焕发了青春。她第一个支持探春起诗社,第一个自起诗坛别号,她还自荐执掌诗坛,挥洒笑谈,诗兴勃发。她行酒令时抽得的花签是“霜晓寒姿”的老梅,她也十分喜欢栊翠庵怒放的红梅。
 她不轻易臧否人物,却有着自己的好恶标准。平儿受冤挨打,她首先抚慰;黛玉病笃,独有她流着泪赶去看视。以凤姐之尖利泼辣,从未有人敢当面针砭和使凤姐让步,独有她这“厚道人”却连笑带挖苦地做到了,逼得凤姐当着众人面笑着直讨饶,连呼“好嫂子”。与姑娘们嘻笑在大观园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在漫长的生涯中,她只能“竹篱茅舍自甘心”(第六十三回李纨抽得的花签诗句)。判词和《红楼梦曲》都表明,李纨晚年正当因子得贵,诰命加身之时,却随即死去,终究是一场“梦里功名”。对以一生的凄凉悲苦,换取了“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的节妇们,作者表露了沉痛的哀怜之情,实际上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摧残。
续书写了贾兰中举,却未突出李纨“昏惨惨黄泉路近”的结局,一定程度上与曹雪芹原意相悖,减弱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意义。
12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
判曲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卿,大名兼美,宁府贾蓉妻。贾蓉父亲贾珍因袭了父亲贾敬的官职,在族中却居长,秦可卿成为贾母最得意的重孙媳妇。
秦可卿于第五回出场,全书对秦可卿描写的文字不多,更少直接写到她,多半从周围人眼中及议论中展现她的形象。秦可卿是一个美貌的贵族少妇,她的性格的显著特征是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正因为这样她不能抵御诱惑,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秦可卿亡于二月十五日,16。秦可卿的悲剧是《红楼梦》主题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显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的荒淫腐朽的本质。在十二钗中,秦可卿是最先死去的一个。从作者对于她丧事的风光场面的大力渲染看来,这也是为了顺其自然地导引出下一节元春省亲的更大场面的到来,而且也是和贾家后来的衰败形成对照。神奇的是秦可卿这个着墨不多的人物,却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一典型的成功塑造,是曹雪芹作为艺术大师的标志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赏析
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人物命运
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知识清单与阅读活动
[贴图]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申请加精〕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