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生读红楼】笑语盈盈暗香去——谈《红楼梦》中的“笑”

作者简介: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红楼梦》研究组,小组成员:黄晶琦  黄莞琪  孙一丹  曹佳馨

指导教师:沈晓萍

笑语盈盈暗香去[1]——谈《红楼梦》中的“笑”

笑,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内心情绪流露的一种形式。按类别及功用,有含笑、微笑、冷笑、苦笑、嗤笑等。在小说中的不同情境下,笑有各种各样的含义及作用。本文选取《红楼梦》中的几个意蕴丰富且耐人寻味的笑,探究这些笑背后的意义。

“人事暗藏笑里刀”

《红楼梦》第四回[2]“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有这样一段:“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得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如雷震一惊,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庙被火烧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因想这件生意倒还轻省热闹,遂趁年纪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那里料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这门子不敢坐。雨村笑道:'贫贱之交不可忘。你我故人也,二则此系私室,既欲长谈,岂有不坐之理?’这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
贾雨村判英莲一案,因门子使眼色未曾发签捉拿薛蟠,两人至密室相谈,得知门子乃葫芦庙旧人,故携手笑说“原来是故人”,又与门子笑谈判案一事。若单看此二句,贾雨村知晓门子是自己的故人,因而以礼相待,以“笑”表露自己的亲近友好之意。然而据后文“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贾雨村并没有真正将门子看作自己的故交,那么此中之“笑”就别有深意。其一,门子提起葫芦庙旧事,为表礼貌,贾雨村以笑相迎,借此亲近门子,使二人的谈话方便进行,有利于他获悉更多的消息;其二,门子深谙此地做官的规矩,贾雨村的笑中也带着些谄媚讨好之意,希望门子在此案上为自己出谋划策,同时借门子熟悉本地的家族势力,铺平以后的升官之路;其三,贾雨村既与门子共同商讨英莲一案,门子便已得了他的把柄,他若想把官位坐实,这门子必然留不得,因此他心里已然开始盘算以后该如何清理这个做官的污点,但此刻又因有求于门子,此事还不能操之过急,贾雨村的笑便成了一张绝佳的面具,极好地掩饰了他的用心思虑,颇有些笑里藏刀的意味。一笑之间,三人的命运即被改变,贾雨村笑的背后,上演着红尘世间的百态人心。 


“笑时犹带兰桂香”



 话说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


这是第三十一回。宝玉淋了一身雨,“一肚子没好气,满心里要把开门的踢几脚”,袭人开门时被一脚踢在肋上,在“当着许多人,又是羞,又是气,又是疼,真一时置身无地”的情况下尴尬又气恼,但顾念宝玉的心情和面子,少不得忍着说“没有踢着”,可见她的坚忍体贴。直到晚间发现“肋上青了碗大一块”才吓了一跳,却还是不声张,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让人担心牵挂。
袭人本是贾母送给宝玉的大丫鬟,在丫鬟中地位极高,同时又与宝玉关系亲近,往后的日子即便说不上荣华富贵也必然顺风顺水,然而如今受了宝玉一脚,又想起人言“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素日的夸耀之心随之消弭殆尽,傲气挫了大半。
然而正是在如此失魂落魄的情况下,袭人依旧镇定如常,“宝玉见他哭了,也不觉心酸起来,因问道:'你心里觉的怎么样?’袭人勉强笑道:'好好的,觉怎么呢。’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袭人拉了他的手,笑道:'你这一闹不打紧,闹起多少人来,倒抱怨我轻狂。分明人不知道,倒闹的人知道了,你也不好,我也不好。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太医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人不知鬼不觉的可不好?’宝玉听了有理,也只得罢了,向案上斟了茶来,给袭人漱了口。袭人知道宝玉心内是不安稳的,待要不叫他伏侍,他又必不依,二则定要惊动别人,不如由他去罢:因此只在榻上由宝玉去伏侍。”
强忍身心的煎熬,安慰宝玉自己并无大碍,这时,袭人的“笑”是对宝玉的宽慰谅解,她在书中一直是一个坚强、温柔、明理、宽以待人的形象,不会为一件事斤斤计较,也不会去苛责他人。同时,这一“笑”也是她在宽慰自己,告诉自己不过是皮肉伤损,并无大碍,不会“年月不保”,能一直陪侍在宝玉身旁。可以说,袭人不仅仅是服侍宝玉的丫鬟,更是他的知己与良师。第三十六回中王夫人含泪向凤姐诉说对袭人的喜爱,还在月俸上拿出自己的一份补贴给袭人,也是由此而来。
 

“芙蓉如面千金笑”

同是宝玉的丫鬟,晴雯和袭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千金”本是称别人家娇贵女儿的敬辞,形容丫鬟晴雯,点出了她的大小姐脾气,同时又是曹雪芹对晴雯喜爱的流露。晴雯在书中是个率真爽利、风流灵巧、真性情的女孩。她一言不合就爱闹脾气,开始是早上不小心跌折了宝玉的扇子,与宝玉闹了一场,宝玉晚间回来没有再加责怪,反而道“这些东西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而晴雯也不退让,“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将自己和麝月的扇子递与晴雯撕,又说“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脾气好、爱同下人开玩笑的主人纵得晴雯的性子愈发娇惯、古怪。可恰恰是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实自然不做作、跳出封建习俗与礼教拘束的小女孩晴雯。
如果说袭人的笑是稳重谨慎的体现;晴雯的笑就是她想做就做、放松自在的心性体现。宝玉敬重晴雯,正是因为她全无媚骨。晴雯撕扇,宝玉道“响得好,再撕响些”,他从晴雯任性放纵又敢作敢为的行动中认识到这个女孩不同寻常的天性与魅力,这是他对晴雯自由个性与自身价值的认可与尊重。他们在笑声中和解,在笑声中成为彼此心灵上的知己。在整本书“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基调中,直言不讳、率真自然的晴雯便是那厚重雾霭中折射出的光亮,微小,却从容闪耀。
 

“微露机锋半含酸”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标题已道出了这一回中的玄机。此段是宝玉、宝钗互相赏鉴对方所佩金玉,见金锁上錾“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宝玉上镌“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有如暗号般相应相对,丫环莺儿说出“一对儿”等语。这话由莺儿说出,事实上正代表了宝钗两人内心未敢宣之于口的想法。“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这是两人最为亲密的时候,作者安排林黛玉在此时出现,显然别有深意,这是对“金玉姻缘”的强行打断。“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这句语带酸意,是一种“口是心非”的表现。林黛玉多心又善辞令,给出了一长段看似有理有据实则近乎强词夺理的解释,说话时的笑,是夹带机锋的“酸”笑,正如第五回开头所写:“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她对宝玉的求近之心,反成生怨之因,薛宝钗的出现以及与宝玉的逐渐熟络亲密,使黛玉有了危机感,因此说话不免带着弦外之音。而黛玉终究还是个秉性善良的小女孩,会绕着弯子表达心意,会用笑来缓和语气。因此这里的笑,是她机灵敏锐与口齿伶俐的进一步表现,也是对她形象的细致刻画。

 

“笑谈独在冰雪间”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庆祝生辰,搭了戏台子唱戏,看见那做小旦和小丑的年纪小,便想赏他们,凤姐一看,就笑道“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话语中暗示了小旦像黛玉。凤姐作为家中的掌权之人,在老太太面前极受宠爱,百般纵容,她话语中透露出调笑的意味,一是为了讨老太太的开心,二是为了活跃气氛,挑起话题,她开了个话头,然而宝钗却“心里也知道,只一笑不肯说”宝钗素来知道自己的身份,寄居在贾府,作为一个小姐,她自然懂得自己不能与凤姐相提并论,不能像她一样行事说话没有忌惮,此时缄口不言,只是笑笑,代表她回应了凤姐的意思,她懂得了凤姐话中的意趣,但素来知道黛玉“好弄小性儿”,说出来相当于是取笑她的意思,会惹她生气,黛玉本就因为“金玉良缘”一事吃飞醋,与宝钗有间隙,此时“一笑不肯说”足可见宝钗行事处处谨慎,周到圆润。既不拂了凤姐的面子,又不落人口舌。这一笑中便可窥见她的玲珑心窍。曹公寥寥几笔描述,夹在凤姐和湘云之间,将三个人性格的不同就描绘了出来。凤姐“狡黠”,宝钗“谨慎”,湘云“心直口快”,看似不经意,却用意颇深。《红楼梦》中处处可见赞宝钗“停机之德”的地方,小小的一个笑而不语,便将宝钗的举止娴雅描绘了出来。但是曹公似乎也不愿这样一个小小的青葱少女染上太多经世圆润的气息,宝钗的率性该是天真烂漫的。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蹁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此处宝钗扑蝶,虽不见笑字,却处处透着笑。这是宝钗难得地透露出孩子心性的地方。她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书中大多是她的聪慧机敏,“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却少见真心实意的开心,她从小是被教育着“德”而长大的,长兄顽劣,只有自己成熟稳重才能撑起家里。她须得举止言谈大方得体,不漏一点错处。她的笑像精美包装过的礼物,只有在一个人独处时,抛却了周身礼教和她自己加在身上的束缚,才会真正显露出自己少女的一面。

 

“此时无声胜有声”[3]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第六回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想请凤姐资助些银两,其间闹了些乌龙笑话,最终凤姐却只是“笑而不睬”。“睬”字解为“理会,理睬”,含有轻视之意。从身份上来看,刘姥姥仅为一普通的乡野村妇,王熙凤则贵为金陵四大家族中王家之嫡女,荣国府的二奶奶,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内心自是轻视刘姥姥的。第三回中王熙凤初次亮相,也曾以她的笑作为引子,“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巧妙道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但与此处的笑相比较,则又显不同之处。王熙凤既贵为侯门嫡女,自小必然受过良好的教育,纵使她性情泼辣,言行举止仍遵从着封建礼教。刘姥姥固然粗鄙,若是当面讥讽嘲笑她,不仅伤了和气,更丢了贾府的脸面;而若是接了她的话头,又失了贵族的风度,因而“笑而不睬”是最好的选择,也是王熙凤的周密思量与精明世故的体现。为了能在贾府中占据一席之地,王熙凤将“笑”演变成了自己的一种社交手段。第三十八回,她笑是为了“讨老祖宗笑一笑开心”。第六十八回,她笑着赚取尤二姐的信任,却不曾真心待人。她笑着应付众人的阿谀奉承,笑着享受虚假的荣华富贵,贾府的繁荣昌盛磨练出她的精明练达,也磨去了她的天真少年心性。在贾府见惯了人情冷暖的王熙凤,在刘姥姥闹笑话时“笑而不睬”又何尝不是对刘姥姥的宽容体谅。她怜悯刘姥姥的粗鄙和贫困的家境,但也唯有在这位乡野村妇面前,她才能揭下所有的伪装,淡淡地一笑而过。此时一笑,胜过万千言语,笑靥如花,又有谁解其中辛酸泪。
通过以上分析和探究,不难发现,笑在全书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些笑对情节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反映了人物性格与形象,足可见曹公构思之苦,用心之深。

注释:
[1]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一版,2015年8月第51次印刷。
[3]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片段赏析
终极解密——红楼梦
《红楼梦》重要情节简述(24)
高考名著名篇训练之《红楼梦》选择题、简答题练习
红楼梦中袭人最后会嫁给蒋玉函真的跟宝钗有关?
课题:红楼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