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格、选苗及其他 ——听吴冠中先生一席谈 | 萧宜

2019年4月25日,“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2002年4月4日,我与杭州画家徐君陶在京看望吴冠中先生,我们交谈的话题涉及艺术和艺术教育。当时随意聊,也没有记录,回到住处,想起吴先生所谈诸问题,觉得有必要记录下来。

谈到艺术风格时,吴先生说,风格不是刻意追求就能得到的,风格是艺术家长期不断实践的结果。它是一个过程,人们从画家的行迹中才能看出。他说,风格是作者的背影。吴先生并应徐君陶要求,把这句话写给了他。

2019年11月底,香港艺术馆翻新后重开,推出吴冠中诞辰百年展

谈到艺术教育时,吴先生说,选苗很重要,同样两个孩子,一个学过画画,一个没学过,学过的肯定比没学过的画得像样,而学校招生,现在不重视这第一次筛选,常常只派助教去,这样做的结果,常有可能把有艺术潜质的孩子给错过了。

吴先生认为,培养艺术幼苗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眼睛,使他们能在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绘画技巧当然也要教,没有表现美的技巧,自然也不行,但那是第二位的;只注意教技法,以为技法就是一切,那是舍本求末。

2021年1月10日,参观者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欣赏“蔡斯民镜头下的吴冠中”摄影展

对美术院校的中西画分科及课程设置,吴先生也提出了观点。他认为他老师潘天寿先生创作成就很大,但当年他把中国画从绘画系独立出来,与西画(油画)相割裂,这不能说是一个明智之举。他认为,对学生选科可以不要限得过死。他说他自己当初学的是西画人物画,但也学潘天寿先生的国画,一度转入中画系,但感到不能发挥色彩的效果,后又转回西画系,因之比别人多学一年。学生现在越学越细了,学山水的不学花鸟人物,学花鸟人物的不学山水,这都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他建议,不妨让学生吃“自助餐”,即主学一科,同时选学其他的科。

2016年4月5日,吴冠中《周庄》以2.36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中国现当代油画世界拍卖纪录

这里做一点背景说明。抗战时期,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和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分别向大西南转移,相继到达湖南沅陵,两校合并,成立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不设校长,由林风眠、赵太侔及常书鸿组成校务委员会,后滕固被任命为院长。在云南呈贡县安江村时,潘天寿先生就有把中国画从绘画系独立出来的主张;当艺专转至四川璧山县,吕凤子接任院长,他赞同了潘天寿先生的主张,成立了中画系(参阅吴冠中《出了象牙之塔——关于前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回忆和掌故》,文汇出版社1998年版第三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冠中的画,为啥卖天价?三岁小孩也能画
吴冠中缅怀潘天寿的《李村图》现身西泠秋拍
“乘风破浪的哥哥们”
硝烟中光辉熠熠:捷闻终有日,回眸抗战岁月中的国立艺专
2023年春油画艺术家价值指数排名TOP10
忆潘天寿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