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时,你就要注意了…


12月15日,河南郑州。

 

一位在班里任体育委员的女孩,因把未完成指标的同学上报给老师,遭到了部分同学的恶劣辱骂。女孩心里委屈,坐着公交离家出走,被公交司机发现后带到了调度室。

 

在调度室,工作人员说:“休息会儿,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给家人打个电话。”女孩坐在凳子上,马上带着哭腔反对:“不”。

 

 

工作人员赶忙安慰,告诉女孩叔叔会帮他说,才拿到了女孩父亲的电话号码。

 

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女孩会不敢甚至害怕给父亲打电话呢?为什么在学校受了委屈不跟父母说,而是选择离家出走?

 

(1)

 

我们先来看一幅画。

 

这幅画的名字叫《陪麻麻逛街》,是一个未成年的女儿陪妈妈逛街后回来画的。

 

 

女儿的画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只有一根又一根奇怪的柱子。

 

女儿画的是什么?

 

妈妈端详半晌,才突然醒过神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到成年人看到的商厦车流。她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年人的大腿,摆来动去的遮住视线。

 

在妈妈眼里,带女儿逛街是件开心事,热热闹闹的街道、形形色色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但在女儿眼里,每次陪妈妈逛街都比较痛苦,因为要在一根根“柱子”之间穿来穿去、躲躲闪闪。

 

很多父母和这位妈妈一样,用自以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却忽视了小孩和大人的视角、认知和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时忽视了沟通和有效性。

 

 

比如孩子喜欢跳舞,你却觉得弹钢琴更优雅于是给他报了钢琴班;看到孩子身上脏兮兮的,潜意识就认为是孩子淘气不听话,不让人省心;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脱口而出就是“你这脑子怎么笨得跟猪一样”。 

 

在这背后,孩子的意愿、孩子的经历、孩子的感受,完全不被关注和倾听。

 

于是即使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也感受不到,反而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不爱自己,不理解自己,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慢慢的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渐渐关闭心门。

 

(2)

 

这不是个例,很多家庭的孩子都不愿意跟父母交流,甚至什么事都不跟父母说。

 

就像《请回答1988》里,正焕新买的运动鞋被高年级孩子抢走了、考试得了第一名,开心的不开心的事情,都不会和父母讲。

 

很大程度上,这也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所导致的。

 

就好像那个坐公交离家出走的小女孩,在调度室她跟爸爸哭诉自己不想回去学校,不想看到那些同学。但父亲的安慰也只是:“你听我说,只要好好学习,所有事情爸爸给你解决,只要你不犯错,犯错了回来跟爸爸讲,爸爸陪着你解决。”

 

 

在父亲眼里,女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至于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个人的感受,都是小问题,家长都能帮忙解决。

 

但女儿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调查显示,在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围绕学习和学校生活方面的内容最多,占比将近75%。

 

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意味着大部分父母与孩子之间除了学习,在其他方面的交谈少之又少。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让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长期进行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一定和父母的行为,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家庭教育研究者鱼爸也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急切地渴望与父母沟通的,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即使是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看上去自我而冷漠,但是内心也依然渴望父母的认同和关注。

 

(3)

 

教育不是把关注点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应是在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莫言曾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说:“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从小被重视和陪伴,和父母关系亲密,并接受父母全方位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会比同龄人出色很多。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对于孩子的教育很有自己的一套。

 

他生了九个孩子,把他们全都培养成了“国家之栋梁”,造就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奇迹。更难得的是,这些子女在品性、修养、为人乃至婚姻家庭等方面也出类拔萃,并且不管时局如何动荡,形势如何危急,九个子女的爱国之心未曾变过。

 


梁启超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

 

·努力陪伴

梁启超常年奔波于政治工作,但只要有时间,就会陪伴孩子们,并从不吝啬对孩子表达爱。


他给每个孩子都起了爱称:大女儿思顺是“大宝贝”,二女儿思庄是“小宝贝”、“小乖乖”等等。即使儿女们都长大成人,梁启超还是保持着这样的爱称。

 

·主动沟通

梁启超非常喜欢和孩子们交流沟通,在孩子在外留学的过程中,几乎给每个孩子都写过几百封信,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当今保留下来的,单单是梁启超写给长女梁思顺的,就有344封之多。 

 

·充分尊重

在谈到孩子的学业选择时,梁启超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发现女儿兴趣不大,他便马上写信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对于子女的人生大事,梁启超也不横加干涉,而是加以引导,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

 

·与孩子做朋友

“我的宝贝们为什么还不给我写信呢?”


“宝贝,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这样的字句在梁启超的家书中很常见,他从不将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父亲,而是像朋友一样与子女相处,无话不谈。

 

世界上没有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如何跟自己孩子相处的父母。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家庭教育。虎父无犬子,梁启超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证明。

 

倘若天底下的父母都像梁启超先生一样,陪伴孩子成长,不吝啬表达对子女的爱,关注孩子的点点滴滴,倾听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做朋友,那么,每一位孩子都会和自己的父母亲密无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个子女皆才俊,梁启超的六条家庭教育原则,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爸爸有威信 父教不缺失
一个好爸爸,抵过所有伟大的教育,当爹的都好好看看
高考一场不过成长一仗,人生还有很多可能
梁启超:给孩子讲一堆道理,不如教孩子一个好的习惯
“不信任”的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