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唐《万壑松风图》的绘画特点及艺术特色

《万壑松风图》为绢本,浅设色(双拼),立轴,188.7cm×139.8e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1)构图

此画尺幅巨大,画面描绘一处由主山与左右二山环绕,松树林立的幽谷,山峰耸立,瀑布飞泻而下,山泉奔腾,山腰间云雾萦绕,若动若静。画中山上有茂密松林,略低山头的松林与后方山体之间,以留白方式表现白云,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层次感划分出来,亦使画面有疏密相间的效果,调和气氛,不会有过分的压迫感,为北派山水的代表作。

《中国绘画全集》中提到:“他此时的画法既有范宽画风的影响,又具有一些新的特征,反映出北宋末期的山水画在继承中的嬗变。”北宋郭熙所著《林泉高致集》中对北宋山水画经验的整理研究,其中强调绘“可游可居之境”的山水画,所以北宋山水画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构图。若以范宽《溪山行旅图》和此图作比较,可以看出李唐此作在构图方面不仅有对前人包括范宽的继承,同时开启了南宋山水画近景构图的格局。在构图上明显受范宽影响,一峰高耸,云雾缭绕,冈峦郁盘,峭壁如削,下面是浓密的松树林,岩间有多处泉水飞溅,汇成溪流,右边崖下有小路通幽。坚挺的皴笔似钉头、雨点、刮铁,或归之为小斧劈皴,显得石质坚硬,棱角尖锐。初看墨色浓重,实则原图敷有厚重的青绿色。两幅作品构图乍看很相似,都是以全景巨碑式构图,主山风格相近,经过比较发现《万壑松风图》里面李唐把《溪山行旅图》中的俯瞰式视点改为平视,拉近了取景角度,扩大前景,主峰相对缩小,将对高远效果的追求改为扩大林木比例的差距来达成。此图中亦将《溪山行旅图》中巍峨的山峰高度以比较合理的空间结构来表现,不突出主峰,而是通过环绕着的松林将峰顶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把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的比例表现得更为自然。此画把中心放在中景的部位,使观画者觉得如置身其中,而不是俯视雄伟震撼、高不可攀的美景。

李唐虽然“崇古”但是,他又没有崇古到泥古不化。在当时正处于向南宋过渡的转折时期,激发了李唐创新的意识,渐渐摆脱了古法,更着重近景与局部的表现,通过对局部的描写来反映出整体的感官效果,这种构图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很深,成为南宋院体画截景式构图的基础。

(2)笔墨

此图融合了北派山水画诸家技法,包括皴、擦、点、染、钩,等多种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荆浩的豆瓣皴和范宽的雨点皴基础上开创了“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用于描绘山石肌理,先以中锋勾勒山石轮廓,再以侧锋横刮出皱纹,最后用淡墨渲染,用笔苍劲而方直下,如截钉,方中带圆,用以描绘石头的方峻峭硬,立体感强,成为南宋画院体中重要的技法。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谓:“李唐善山水,初法李思训。其后变化,愈觉清新。多作长图大障,其名大斧劈皴。”在斧劈皴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很多其他皴法,可以看到其中间的主峰用的是大斧劈皴,這样的皴法符合北方山石坚硬的特征,可以把此种皴法用来画干燥、刚硬的山石,而此画中左右的山石用小斧劈和斜擦等多种皴法,以此表现出小块山石结构的多变,于中锋的大斧劈又形成了对比。除此以外,此画中也运用了多种皴,包括刮铁皴和豆瓣皴等,集各家之所长,为己所用而自成一家是李唐的特点。

《万壑松风图》 (局部)

题字: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李唐笔

《万壑松风图》 (局部)

《万壑松风图》 (局部)

《万壑松风图》 (局部)

《万壑松风图》 (局部)

《万壑松风图》(局部

李唐(1066—1150),南宋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初以卖画为生, 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雨山房画道秘谈——山水画皴法
​名画赏析:台北博物馆镇馆之宝《万壑松风图》
中国十大画家:南宋·李唐
画史名家之南宋四大家
从李唐《万壑松风图》浅析南北宋山水画风格演变|李唐|万壑松风图|山水
南宋四家李 刘 马 夏 山水作品欣赏 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