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字稿&录音】马晓捷:培养自控力,让孩子管好自己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自控力

  【本期嘉宾】


  马晓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社会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卓越青少年成长导师,中美精神分析联合会(CAPA)成员,CAPA上海委员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上海心理学会会员。

  他都讲了哪些干货?


  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来参加小小糖心理的课程,我是今天的授课讲师马晓捷,先简要的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名执业临床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我的工作内容是运用临床心理学的经验和知识,来为人们提供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我也和父母一同工作,帮助他们支持去面对亲子关系当中的一些困惑,今天这个讲座也是这种支持和帮助的一个部分。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来谈一谈孩子自控力的培养,我相信很多家长会对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操作性的问题,将会面对很多具体的问题。孩子的自控力好的时候,家长的确能省力不少,或者相反的如果孩子缺少自控力的时候,家长可能和孩子陷入到无尽拉锯战当中去,会感到身心俱疲。很多感觉到孩子失控的家长,也会变的万分焦虑,有的时候他们会寻求帮助,有的时候又会担心别人指责他们,是你养育的不好,从而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当中的去。但是听过我课程的家长,应该知道,我秉承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你自己才是孩子的专家,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课程,因为我相信通过一些理论的讲解,一些理念的传达,是能够帮助大多数家长,发展出育儿的自信,减少他们的焦虑,能够坚持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养育的一些问题。当然我觉得也可以帮助他们增加自己的求助动机,当问题超出了自己能够支持和承受限度的时候,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我所说的,我认为养育者是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相对应的一些养育原则的,然后根据自己个别的一些情况,制定自己的养育模式。所以很难去存在一个完美的教养孩子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不错的方法,但是放到具体的情况下,比如说,你的情况,那对于这种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你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会来先做一些理论和原则性的讲解,如果你对这些部分比较感冒,你没有太大的兴趣或者不能完全听明白,那也没有关系,我最后会举具体的例子,我们如何把这些理论和具体的原则应用到具体的问题当中去。理论原则部分我先来谈谈,为什么我们要来谈自控力,到底什么是自控力,为什么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01

  什么是自控力?

  正如自控力这个词很直观,我相信很多家长不需要解释或者定义,其实就能大致明白。这是为什么大家会来报名参加这样一个课程。的确自控力不是一个非常明晰的心理学的概念,不过我们只有弄清楚到底怎么界定,自控力到底是在什么样的范围里存在的,我们才能够来谈怎么培养自控力这样一个问题,才能让这些方法和原则变的明确起来。我想先从现象的角度来看看,我们怎么来理解自控力。我们经常会看到身边或者新闻当中,或者你亲身经历的,你会看到很多有熊孩子这样一个情况,我相信这就是从反面大致的把这些现象理解,这就是孩子缺乏自控力的一种表现。

  比如我看到一个孩子已经比较大了,他在外的时候也会表现出非常地不礼貌,对人呼来唤去,或者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没经过别人的同意;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也是大了一点的孩子,会动不动就发脾气,或者一不满意就动手打人,这似乎形成了一种模式或者习惯;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很难去集中注意力,有很多很多的小动作,很难的安静下来,做事情非常冲动,没有任何的征兆,说他要做一些事情,就变的非常地冲动。像这种现象我们都可以来归为缺乏自控力的一些表现。

  自控力是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协调能力

  从前面讲到大致三个现象,我们可以把自控力理解成一个复杂的结构,我尝试从三个层面来看看,什么是自控力。我来尝试定义它,一个是家庭和社会的层面,也就是自控力是一个孩子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的一种统一协调的能力。比如就像刚才所说的,你到了一定年龄,出门你需要和别人礼貌,你不能命令别人去做很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别人也不会照你的命令去做。以及你不能随便不经别人的同意去乱拿东西,这是一个我们家庭或者社会当中所默认的一个规则,或者明文的规定,但这似乎与那些我们所谓的熊孩子,他内心当中的内部规则并不一致。

  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也可能是管教的原因,孩子可能发展出了一个内部规则,如果我想要的那我就可以随便拿,这是我的。所以当他进入到社会的时候,与社会和家庭层面一些规范和要求、一些规则要求形成了一些冲突。所以会导致孩子表现缺乏自控力的现象,所以这是一个家庭和社会规则层面的现象。

  自控力是控制情绪与行为的能力

  第二个层面要从心理层面来看,心理层面来看那就是自控力是控制情绪的能力,或者控制行为的能力。从心理层面看,自控力包括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也就是不要随便乱发脾气,或者我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要动不动就打人,是一个心理与行为层面的部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自控力也受生理层面影响,就是意味着一方面孩子的生理发育过程,也对应着孩子自控力增长的一个过程。所以对于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在孩子发育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从另一方面来说,那神经系统的一些异常,也可能给孩子发展出自己的自控力,带来很大的障碍。

  自控力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过程的重要功能

  比如说有些孩子天生神经就比较敏感,是难养型的孩子,对于外界的刺激承受力比较差,比较小的没有办法承受,所以他没有办法很好的去承接自己的这些情绪,也就意味着他控制自己情绪的部分要比别人更困难。因为他承受了比别人更多的一些压力。或者再严重一些,有一些神经发育异常的孩子,可能无法在某个年龄阶段,像同龄人一样控制好自己,形成比如多动等情况,那其实已经需要进入到治疗的层面。这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我只是想提醒,有的时候孩子缺乏自控力并不完全是能够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的问题所导致的,这个时候需要积极的去求治,通过药物的方式或者一些行为矫治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去理解孩子。他可能在这个自控力方面是比别的孩子有更多的困难,所以需要更多的帮助。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内容在生理层面更多指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神经发育阶段孩子的需求,以及孩子在心理方面的一些需求,还有家庭社会责任的需求层面来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02

  自控力很重要

  我还是想来提一提,既然大家对自控力有了一个界定,那为什么自控力如此重要?除了让孩子的家长少操心,操作层面家长的一些需求,以及不要让孩子在外面太熊,那还有什么用呢?

  孩子自身边界感的需要

  我认为,孩子发展出自己的自控力,最重要的作用其实是对于孩子自己形成自己与别人的区别,因为边界感是很重要的。有的家长可能对这个概念并不是很了解。那边界感到底是什么呢?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当你和一个陌生人接触的时候,你可能只会和他握个手,再多一点你顶多和他做一个拥抱,但是如果这个陌生人上来就亲吻你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相信很多人会不舒服,这就是你的边界被别人侵犯了。所以当孩子形成了这样的边界感的时候,他会能去理解哪些部分是让他舒服,以及他怎么做才能让别人感觉到舒适或者合适,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似乎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氛围,做的并不是非常地好。

  比如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要求,比如说给老弱病残孕让座,这是一个规范和要求,大家如果有自控力的人,会符合这样的要求这么去做。但这是一个模糊的要求,他的界定并不是那么的清晰,什么样的人是老人,多老几岁,如何判断,那个肚子挺大的妇女她就一定是孕妇吗?当这种概念变的模糊的时候,其实会对我们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因为这个边界不是那么的清晰,会给操作层面带来很大的影响。

  增加孩子独立自主的满足感

  让我们回归到孩子自控力重要性的问题上,首先我想说自控力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增加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一种满足感。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会注意到孩子在刚刚开始能够控制自己身体部分的时候,特别是手的时候,他能抓和握的时候,他会做一件什么事情?他就是尝试开始自己抓自己的食物,这是第一次他发现做自己所想到的事情的乐趣。你会看到从这个开始,这是一个心理上重要的转折点,你会发现孩子不像刚出生的时候,吃奶、睡觉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你会发现他能够自己去吃食物,虽然有的时候并不能成功把食物放到自己的嘴里,但他会非常地高兴,把食物哪怕弄的到处都是,比如弄在脸上、地上,有时这比食物本身对他有更大的兴趣。所以自主和独立对孩子来说,是有非常强烈的满足感。所以这种控制的自己能力是孩子重要的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与社会化的需要

  那我们再来从社会层面看看,这也是孩子发展自控力也是对人际交往和社会化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大家很清楚一个孩子要和别的孩子交往和成年人交往,或者未来进入社会,没有自控力是会碰到很大的障碍,这也是为什么家长往往在孩子在外与社会有接触的时候,才遇到了一些自控力的问题。比如说在超市里面耍无赖、发脾气,大家会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也就是像我今天一开始所举的例子,我们会把这些孩子叫做熊孩子。这说明家长所感觉到了来自于社会的压力,也许孩子还没有能够完全感受到,但是慢慢他会发现,一个很熊的孩子没有办法很好的去控制自己,在和别的孩子交往的时候会产生障碍,他也会慢慢发现别的孩子并不喜欢他。所以可见人际交往和社会化的这些需求,会给孩子和家长会造成压力,这也是体现在如果孩子没能发展出很好的自控力,对于这个家庭对于这个孩子都会带来一定的挫折。

  与未来的成就部分相关

  另一个重要性体现在,孩子有没有好的自控力,与他未来的成就有一定的相关性,我记得有一个斯坦福大学在很早就做过一个实验,我不清楚大家有没有听出过这个实验,叫做棉花糖实验。实验者挑选了大概四到七岁左右的孩子,把他们放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然后让他们坐在那里,然后给到他一个棉花糖,告诉他你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你现在就把它吃掉,或者我现在出去,等15分钟如果你这个棉花糖你选择没有吃掉,我就给你一个棉花糖,这样你就有两个棉花糖可以吃了。然后实验者拍下孩子,在这个15分钟等待过程当中的一些做法。显然,对于孩子去控制自己不要,控制自己把棉花糖吃掉的冲动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我们大家去网上找这个视频,大家会看到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摸脸,很搞笑的一个画面。这是一个关于延时满足的实验的,也就是说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把自己去满足想吃这个棉花糖的冲动,控制在15分钟以后。大概有三分之一孩子,在那次实验当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够做到去忍住,不吃这个棉花糖,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然有些孩子就开始忍不住把东西吃掉。延时满足的能力也普遍被认为是自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后续追踪实验对象,等这些孩子长大了再去看看,实验者发现那么能够去忍受大概15分钟左右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有更好的学习成绩,他们的高考成绩,以及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有更多社会上的成就,以及有更好的经济社会上的地位。虽然这个实验还是有很多争议的,但是不可否认孩子的自控力能够预测未来的成就,部分的预测未来的成就。

  早年自控力培养的重要性

  最后在这个部分我想说,自控力的发展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我在之前关于青少年课程中我说过,青春期之所以是一个暴风骤雨的时期,也就是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快速成熟起来,但是自控力对于冲动的控制力,他的发展其实是相对滞后的。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自控力其实是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哪怕是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仍然有任务去发展自己的自控力。

  但是我更想说明,孩子早年的自控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这里说的早年,特别指的是0到6岁的孩子,为什么?因为所有自控力的基本因素都在0到6岁当中出现,就好像我们要盖一个大厦,基础打好了,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如果各位家长,在听这个课程的家长是0到6岁孩子的家长,那你现在正好可以直接应用与实践。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会发现,自己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你错过了最早的时期,也没有关系,因为就好像青春期,你最终会有修正的机会。当这个问题没有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还会再次出现。孩子之所以反复重复的出现相同的自控力的问题,也是给到你一个去让问题再现,让你有机会与他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对于孩子,他需要去发展出自己的自控力,如果在0-6岁没能成功,那他在后面的发展阶段仍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他需要再次来尝试,来解决自己自控力相关的问题。

  03

  养育者需要做什么?

  理论讲完了我们来讲一下原则。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我们养育者需要去做些什么?可能对于不同问题,就像后面如果我们有机会来做互动的话,对于不同的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但是我个人认为,每个养育者需要找到自己的方法,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来培养自己孩子的自控力。我也明白家长会有一个冲动,希望简化自己的问题,也就是经常会遇到的,你告诉我具体应该怎么做。但是很遗憾,事实上在临床实践当中,我也会发现从现实层面来说,往往家长面临的情况是,道理我都名明白,但有的时候就做不到。

  关注个人的自身成长

  这是因为,就像我说的养育者需要做什么的第一条,其实是这牵涉到养育者个人成长。亲子问题的难题就在于,家长有的时候需要去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意味着家长需要相应的成长起来,这种成长不仅仅是指为人父母的一些技术,那些当爸爸、妈妈的时候需要去学习的技术,更重要的是父母自己作为一个孩子,有的时候尚未处理的问题会在这里显现出来,形成一种阻碍。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些例子,比如有些家长,之所以很难给孩子树立一个很清晰的规则,让他能够自己去很好的控制自己,是因为自己可能就是在一个很少有规则,或者规则非常模糊的家庭中成长起来。当然也有可能反过来,自己的成长环境过分强调规则而显得有一些刻板与苛刻。所以这样的家长可能会过渡强调孩子的自由,以至于到了放纵的程度。这也许是为什么家长没有办法给孩子树立很好的榜样一个原因,是因为家长自己作为孩子和自己的父母有关于严厉还是放任的冲突。

  又或者,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家长和老一辈,因为隔代抚养的问题发生很多冲突,也许是因为自己对于自己父母管教自己的方式,其实有不满,但是没有办法表达出来。也就是默默的不满,但是又感觉到自己是无力反抗的,不满但是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反对,以至于自己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会出现很多的摇摆。觉得自己父母做的不对,但是又没有办法能有效的阻止,因为自己就在父母养育自己的时候,自己作为孩子就没有办法很好的去和父母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或者能够去说服父母,有这种无力感的家长会在自己孩子养育问题上出现非常大的不稳定的因素,摇摆的因素。这让孩子在学习边界感,学习自律,学习自控力的过程当中的,变的无所适从,因为标准似乎不太一样,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养育者标准也有的时候会经常摇摆,就会造成问题。

  所以只有养育者自身去明白,去理解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孩子相应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当大家意识到培养孩子自控力关键其实在于养育自己的学习与成长,明白了这个基础,大家也就明白了要促进孩子的自控力,有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一个学习和尝试的机会。有的时候我们不能管的太多,控制的太多,这会影响孩子自控力如何或者何时形成。

  允许孩子自我探索

  所以我在这里第二条写的是,要允许孩子进行自我探索。比如孩子能不能发展出自己吃饭的一个能力,取决于家长能不能给到孩子机会去探索,国外流行做法是,孩子放在那里,让他随意玩弄食物。但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同,在中国很多孩子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但是很多家长问我,孩子吃饭到了很大岁数仍然很困难,吃饭时间过长,没有办法自己好好吃饭。这个孩子为什么没有能发展出自己去控制自己饮食的原因,可能就是在于家长没能给到一个孩子自己去探索食物的机会,所以吃饭会演变变成一场战争,这个战争就包括孩子想自己来,家长却让你听话自己喂,所以给到孩子一个空间自己尝试吃饭,才是孩子发展出吃饭自控力的一个基础。

  再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就是关于睡眠的。我后面也会讲到,孩子之所以没有能发展出规律的睡眠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过渡的关注孩子的睡眠,让孩子丧失了一个自己去进入睡眠状态的机会。一个自我去控制自己睡眠,或者自己去入睡一个机会。

  以身作则促进自律

  要促进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一点就是家长自己得以身作则,首先你得展现你自控的方法,让孩子学习与认同你,而这个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自律。你首先得展现出你自律的部分。如果你不是一个很有自控力的家长,你却要求孩子展现出一个自控的状态,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原则:稳定、坚决、非惩罚

  如果说整个课程,你想解决具体的问题,你又不想听理论,你也不想了解过于复杂的操作原则,那最偷懒的方法就是记住这三个词的原则:稳定、坚决、非惩罚。我会来解释一下这三个原则为何需要被应用到培养孩子自控力过程当中去的。

  这三个原则最重要的是稳定,也就是说养育者自身你得有稳定的边界感,你得边界清晰,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这种稳定也同时要运用到不同养育者身上,爸爸妈妈,还有的隔代抚养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需要商议出一个相对稳定的规则来,告诉孩子哪个部分是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哪个部分是需要养育者来做决定的,有的时候父母的摇摆,忽严忽松,忽近忽远,或者不同的养育者之间的差异,会给孩子造成困惑,孩子会有边界不清晰的倾向。

  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那就是我们会看到有很多孩子没有办法去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到,比如说不可以这样去做,父母不断的去退让,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在于孩子会发现,父母所谓边界其实并不如他声称的那样稳定,有的时候可以这样,有的时候又不可以,所以孩子会慢慢倾向于反复的尝试,探索这个边界在哪里,于是你就会不断的去退让这个边界,去改变这个。比如说可以吃两个可以吃三个,孩子会发现,为什么每次都会有所不同,虽然嘴上说只能吃一个,但是两个三个好像还是可以,那孩子就会不断地去尝试,四个可不可以,五个可不可以,直到忍无可忍,那成为他的底线。

  所以这同样也适用于坚决这个原则,既然你设定了自己合适的管教方式,以及你设立与孩子之间的规则。比如我刚才所说的那个规则的时候,你需要坚定的去执行,一个就是一个。不可以有所退让。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无论你是否退让,孩子一定会找到那个底线,如果一个就是底线,那请你确认那就是这样的。比如说看电视的时间就是每天半小时,或这个游戏只能玩一次,那就明确去坚持这样一个底线,不然孩子就会尝试突破,他会发现其实你隐含的底线是两次、三次或者只要他哭闹都可以,那这个底线就会不断地被突破,只到你忍无可忍。孩子会发现,你也会发现那是你的底线,虽然这个时候你已经很难去容忍这样的底线了。与其这样,不如在一开始就设立稳定的边界,同时坚决的去执行这样的规则和你的管教方式。

  最后我想来谈谈非惩罚。在中国是一个惩罚文化,很多家长同意去用惩罚的方式来应对孩子,也许有效,但是从心理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过度的反应。因为本来你需要去承接孩子的情绪,同时告诉他规则。但惩罚就意味着孩子需要承担父母投注过来的一些情绪,比如说愤怒、厌烦。如果这需要孩子来承受,而对于一个本来自控力正在成长和学习期的孩子来说,其实是困难的。当孩子承载过多那个部分的时候,反而可能会再次引发他的相关行为。这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惩罚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会发现惩罚的效果,反而会加重孩子不良的行为,减少他自控的能力。所以这是为什么从心理角度,一般不建议使用惩罚的方法,更多使用管教的方式。

  04

  抓住关键期培养自控力

  这里我列举了一些,孩子早年自控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果你的孩子正好处在这个时期那正好可以实践。如果你的孩子遇到的问题,错过了这样一个时期,已经比这个年龄更大,但是你仍然会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那同样会对你有所帮助。当然如果你的问题不在这个范围里面,在后面的互动环节当中,可以提出你的问题,我可以尝试做一些具体的解答。所以我相信这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已经涵盖了很多尝试去培养孩子自控力的一个关键点,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那孩子就自然能发展出他的自控力。

  哺乳期的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说,什么时候开始去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哺乳期的孩子就需要培养,比如那母乳喂养的孩子,他有的时候会咬妈妈的乳房,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一个自控力培养的机会了,这时候妈妈已经开始面对一个矛盾,是如何来应对孩子的这些咬的行为。

  其实孩子只是想表达一个好奇或者一个能力,他能控制自己去咬这样一个过程,那这个时候建议很简单,你尝试你传递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每次他咬的时候你就把他拿开,或者给他一根手指,让他尝试咬的感觉,但明确的传递给他这样一个信息,你并不喜欢他来咬乳头的过程,但你接受他想咬东西的好奇心。慢慢的孩子就能够明白这一点,从而减少咬乳头的行为。为什么要来提这一点呢?一方面是告诉大家,自控力的培养在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开始,另一个方面也是告诉大家,这是所有培养自控力的雏形,也就是说应用了我们刚才的原则:稳定,你每次都要这样去做,你要坚决,不要有所犹豫,同时你并不惩罚孩子,我们建议相对自然的去离乳,而不是运用辣椒之类的传统方法。因为这可能会让孩子超出他可以承受范围,因为这是带有一定的惩罚性。虽然并不总是造成伤害,但是有造成创伤的风险。让孩子承受了更过多一些情绪,有的时候不一定有利于孩子形成自控力,一些简单的方法反而能够让孩子轻松掌握控制好自己的方法。

  自主睡眠与入睡困难

  正如我刚才所说的,孩子的自主睡眠,与睡眠建立也是很重要的。很多家长反应,孩子睡觉的规律有些问题,那其实孩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能够形成一种自主睡眠,在什么时候。其实非常早,当孩子满月之后,可能家长就会发现,因为自己的疲劳,一个月的精力完全倾注到孩子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晚上哭了很多次,但是家长慢慢慢慢并不是每次都能醒,因为会很累,这听上去像是一种失误,但这种失误对于孩子发展出自我睡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有一半时间家长没有给予他响应,他也会发展出,自己慢慢入睡的能力。

  所以有的时候当然不是所有的时候,孩子没有办法发展出良好的自主睡眠,也就是说控制自己睡眠能够情况,可能在于每次孩子一哭,有的时候是保姆,有的时候是父母,第一时间去响应孩子的哭声,所以这里要运用之前所提的,给孩子发展出自我睡眠一个机会,你可以尝试慢半拍,让他哭两声看一看,尝试去理解他是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再给予响应,而不是第一时间就去拍他、哄他,这里并不是说让孩子哭,而是尝试慢一些,给到他一点机会,看看他是不是能发展出自己回到睡眠当中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孩子其实哭几下就能入睡。慢慢慢慢的孩子就能形成了自主控制自己睡眠的能力,这也是他形成自我控制的基础之一。

  自主进食与吃饭战争

  关于自主进食和吃饭,前面也提到过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还是给到孩子尝试的机会,当然很多父母也会觉得很麻烦,饭弄的到处都是,毕竟不是一个很舒适的环境。在你可接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给到孩子自主进食的机会,而且不用担心他是不是吃饱了,如果他玩够了,他不饿了就停下来就可以,这样才不会发展成一个吃饭战争。

  吃饭的战争是指什么,他可能会延续孩子很大一个年龄,其实这种自主进食在1岁以前,8到9个月会慢慢展开。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看到关于吃饭的战争,可能会延续到3到4岁,4到5岁,孩子仍然有喂饭和拒绝延长吃饭时间的过程,这个自控能力的丧失,可能就是源于父母剥夺了孩子自己去进食的能力,而孩子强烈要求自己去进食,孩子不想吃饭,而父母又担心孩子的营养不够。这种对抗发展出了一种我们所谓的饭桌上的战争。父母有的时候会埋怨怎么不好好吃饭,孩子提出的需求是让我自己来,哪怕弄的到处都是。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发展孩子吃饭自控力的方法,是让他尝试弄的到处都是,慢慢慢慢的他会掌握到自主去控制自己,自主饮食的发展也是一个孩子发展自控力的重要雏形。

  孩子打人或被打

  后面我相信也是很多家长比较关心的,那就是孩子打人和被打了怎么办?我们分两个来讲。孩子打人和被打了,很多时候发生孩子三岁以前,这会有不同的意义,两到三岁的孩子我们并不理解他的行为为打人,很多时候孩子会抓、挠别的孩子,更多是表达好奇,所以从临床心理角度来说,这其实不是完全在表达一种攻击,而是表达一种好奇和关心,他其实并不能完全地理解,这种好奇可能会弄痛或者弄伤别人。所以同样要给到孩子自己探索的机会,然后注意他的反应,他有的时候会回头寻求你的回馈。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因为你要明白,孩子发展自控力是他自身的一个重要的需求。他会寻求你关注,他会用眼神来向你询问,这是可以的吗,或者是不可以的吗?这时候你就要运用我们刚才所说到的原则,你就要稳定坚定地去告诉他,可以或者不可以。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就会形成这样的一个边界感,他会知道这是可以的这是不可以的。打人和被打也是一样的,当然如果孩子的这个行为持续的蛮长时间,或者的确会成为一个问题,反复地发生,那会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建议,就是尝试找一个同龄的孩子,让他们在一起互相了解对方。也许你的孩子被打了一下,不要有过度的反应。我刚才所说的不要反应过度,然后他也被打了,也不需要太大的反应,他会明白,原来这是很疼的,别人并不喜欢,你也可以用语言的方式来告诉他,别人并不喜欢他的这样的好奇。所以不需要过度的反应,而是一个平稳的,缓慢的一个过程,慢慢的孩子就会发展出这种边界来,打人是不好的,被打也是挺疼的,他能会从自己的,随着他的神经发育,他会慢慢地发展出,他会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从而建立起一个自控的能力,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孩子大了,三岁以上四岁以上,他仍然有这样的一个行为,就可能被理解成是暴力行为,或者发脾气。

  发脾气与暴力行为

  对于这个部分,我想说的是首先作为养育者,首先要承认孩子是可以有这样的情绪的,或者有攻击别人的冲动。有的家长会非常的紧张,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一个部分,而我觉得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去理解孩子,去告诉孩子,你有权利去发你的脾气,去感受到这样的这种情绪,家长可以帮助你来缓解这样的一些情绪,让他再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表达这个情绪,同时安全地去表达这种暴力的行为,比如说他会摔东西,那你会告诉他,某些东西是可以摔的,某些东西是不可以摔的。你会告诉他,有些东西是可以合理地去表达,慢慢的他就会能形成一种自控的能力,来合理地去表达自己的脾气。当孩子在大街上或者在商场里表达了他的脾气,或者发生暴力的行为的时候,第一冷静的阻止他,把他带到一个相对安静的,安全的,没有人的,没有给到他更多刺激的地方,尝试着让他表达他的情绪。当他发泄完他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尝试着去安抚他,而不是惩罚或者责备他,告诉他有这些情绪是合理的,每个人包括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你可以去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去表达这样的情绪,但是你超出了一定的限度,或者超出一定性为这种是不被允许的,你要去告诉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相对的稳定的、坚决的非惩罚的方式,去表达你需要去控制好自己。反复这样做,就能让孩子形成一种健康的,相对自然的去表达这个情绪的部分。去告诉孩子情绪是可以有的,是需要表达的。

  从青春期到成人

  最终我刚才也说过了,自控力是儿童身心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对于0到6岁的孩子,形成自控力的很重要的,他的自控力的雏形就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但是自控力不是到了6岁就发展完毕的,从青春期甚至到成人,他仍然是一个发展的内容之一。它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0到6岁我们所面对的这些发展自控力的这些阶段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它会在将来在青春期再次显现出来,到成年期再次显现出来。它仍然需要相同的方法,作为相关同的原则与方法,来予以解决。这是我所想告诉大家的,那我们今天讲座先到在这里,如果大家有什么相关的问题,可以在小小糖心理公众号上来提问。

  获取本次课程录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死的自控力
培养孩子自控力的秘诀,在这里!
当孩子说“明天再做”的时候,你要这样告诉他…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转载】家长必读:谁消弱的孩子的学习自控力?
培养孩子自控力,家长别小看这3件事,铁定管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