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唐善纯(南京理工大学)

内容提要:在东方南方沿海汉语的方言中,有一个古越语底层,衡山、霍山等组成的一个词族就是一个例子。它们的含义用汉语无法探明,在壮侗语中却能获得圆满的解释。

关键词  衡山 衡阳 岣嵝山 霍山

衡山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 七十二群峰,层峦迭嶂,古木参天,气势磅礴,春赏奇花、夏观云海、秋望日出、冬赏雪景,历来是人们旅游、避暑胜地。祝融峰是南岳的主峰,登上祝融峰,东望罗霄,白云缭绕,西顾雪峰,若隐若现,北眺洞庭,水天一色,南望湘江,宛若银链;大地阡陌纵横,历历在目,脚下峰峦起伏,如走泥丸,上下四方,尽收眼底。

战国时代衡山指长江以北某一座横向,即东西走向的大山或山脉。《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山南为阳,荆州在衡山以南,则《禹贡》衡山为豫、荆两大州的界山,与今伏牛-桐柏-大别山脉相当。

汉代衡山在今安徽霍山县城以南2.5公里处,称南岳山,海拔405米,原名天柱山,亦名霍山,又名衡山,近代又称之为小南岳。小南岳峰峦起伏,青山如黛,幽谷叠翠,古刹清幽,陡壁跌落,茂林修竹,果香四溢,鸟语花香,悬崖泻玉,潭幽湖碧,风清雾润。千余年前,便已声名显赫,西汉宣帝定为南岳,名冠江南。公元前106年冬,汉武帝登临了南岳。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在所撰的《搜神记》中留下了“庐江潜县霍山之上庙有四镬,可受四十斛”的记载。东晋穆帝永和年间(345-356年)的宰相何充登过南岳。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年)的宰相何敬容登过南岳。南朝时的何求、何点、何胤,人称何氏三高的当时名隐,曾谢绝宋、齐、梁三朝的多次征召,隐居南岳山麓,潜心著述。据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书记载,诗仙李白曾于唐天宝七年(748年)西游霍山。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咸通六年(865年),因试进士落第,寓居于寿州(今安徽寿县)的东别墅,此间他游览了南岳山,写下了著名的《霍山赋》。据清代《霍山县志》记载,旧时南岳山有南岳庙。南岳庙始建于汉代,是皖西地区最富盛名的古刹之一。1986年安徽省规划设计院在考察南岳山的时候,在山上发现了多块汉砖,这与史料记载南岳庙始建于汉代是相吻合的。《尔雅·释山》:“大山宫小山,霍。”意思是:大山围绕小山,曰霍。《读史方舆纪要》记载:“霍山,县南五里,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名衡山。文帝分淮南地立衡山国,以此山名也。《洞天记》黄帝封五岳,南岳衡山最远,以潜岳副之。舜南巡狩,至南岳,即霍山也。汉武考谶纬,皆以霍山为南岳,故祭其神于此。”现称“小南岳”三字是1936年由于右任题写所致,当时可能是出于为了与湖南南岳衡山相区别而为。与湖南的南岳衡山相比,霍山的南岳山当然只能是“小南岳”了。
  秦亡后,项羽封吴芮置衡山王国,都邾(今湖北黄冈县北),辖地相当于今鄂、豫、皖交界大别山一带,很明显,这个“衡山王国”是根据霍山来命名的。三国吴时,在今湖南衡山县南置衡阳郡,西晋改置衡山县,这时的地名“衡山”已由江北移到江南。隋文帝时,在今湖南衡阳市置衡山郡,并正式以今天的衡山(之前可能名岣嵝山)为南岳。岣嵝山可能也称过霍山,今天的衡山有南岳庙,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据《南岳志》载:唐初曾在衡山建司天霍王庙。    

关于衡山的得名,一种说法是,古代习惯于按天上的星宿位置来区分九州的大地或诸侯疆域,按照《星经》上所言,在古代九州中,正南面的是荆州,即现在的湖南湖北地区。荆州最著名的山叫衡山。东汉的郑玄解释说,南岳衡山的名称是根据天上的星宿分野而来的,分在轸星之翼。在上天为管注生死的星宿,往下则管生长发育,像一把秤一样,要保持着两头平衡,所以叫做“衡山”。其他一些解释衡山南岳的书籍,也都是以《星经》中的星辰分野来讲的。因为南岳衡山处天上28星宿中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即像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出天地的轻重,也能保持天地间的平衡,能够 “铨德钧物”,考察人生中的真善美,因此把它定为“衡山”。在轸星之中还有一颗小星名叫“长沙星”,按《星经》所示,该星“主长寿,子孙昌”。于是,人们遂借名伸义,又把南岳称之为“寿岳”。因此,古代人们为人祝寿,常常喜欢称 “寿比南山”,其来源也就是寿岳衡山。

笔者认为,当初衡山(岣嵝山)命名的时候,可能当地人尚未使用汉语,因为岣嵝一词具有明显的壮语地名特点;显然当地人使用的是壮侗语。“衡”字也是这样。在壮侗语中,读“雁”如“衡”。 大雁是有名的候鸟,它们的老家是在北方西伯利亚一带,因为北方的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到了冬季,北方一片冰天雪地,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大雁给人印象深刻,在旅途中雁群的行动是很有规律的,多半由有经验的老雁做领导,在前面带队,其余的在后排成一字人字队形飞行。它们边飞边叫,常常不停地发出伊呵,伊呵的叫声。雁群为什么总排成一字人字形队伍飞行呢?这是因为大雁飞行的路程很长,它们除了靠扇动翅膀飞行之外,也常利用上升气流在天空中滑翔,使翅膀得到间断地休息空隙,以节省自己的体力。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就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队伍。在国内,以雁命名的有雁门关、雁荡山。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雁门山(又称句注山)咽喉要道上,两边山石对峙,形如闸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雁荡山位于浙江乐清市境内,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南岳的首峰回雁峰就在衡阳市中心的南门口。回雁峰之名来源有二:一曰北雁南飞越冬,至此气暖,不再南飞而北归;一曰山形似雁,张翼回翔。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佳句;伟大诗人杜甫曾居衡阳,留下了“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的诗句。回雁峰上最著名是雁峰寺,始建于梁天监十二年(513)。回雁峰之名来源皆与字有关。

《说文》:雁,鹅也。李巡曰:野曰雁,家曰鹅。今江西南昌话用雁鹅称大雁,汉语闽方言中称。壮侗语也有相同的说法。在壮侗语中,称雁为han(傣雅语)、?an(莫家语)、?an(布依语),称鹅为han(武鸣壮语)、?an(布依语)、han(傣语),与的上古音?ea?都有严密的对音关系。

历史上还有两个衡山,一在今南京江宁与安徽马鞍山之间。春秋时属吴。《吴越春秋·吴太伯传》:“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这个衡山当在吴地。一在今浙江吴兴县南。《左传·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鳩兹,至于衡山。”杜注:“衡山在吴兴乌程县南。”为什么在古越人地区有这么多“衡山”? 笔者认为,衡山皆因雁得名。

 

作者简介:唐善纯(1944-),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出版过《中国的神秘文化》、《华夏探秘》等学术专著,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本文为其新作《语言学视野里的古代中国》之一部分。遗憾的是,网络页面在显示国际音标时,会出现乱码。这个问题将待此书正式出版时解决。

通讯地址:210017  南京市建邺区云河湾花园5幢二单元12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说大雁回衡阳
南岳七十二峰
衡阳著名起名大师谢咏谈,衡阳取名字的命名依据是什么
古代诗人竞颂“衡阳雁”, 景借诗传, 海拔不过百米的南岳第一峰因“雁”成景, 声震三湘、名扬天下
行走丨游南岳天柱峰
诗意胜地 红韵湖南 | 气象万千看衡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