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馗原指驱邪的锥形器具

钟馗原指驱邪的锥形器具

唐善纯(南京理工大学)

内容提要 在东方南方沿海汉语的方言中,有一个古越语底层,钟馗、钟葵、终葵、仲傀、仲虺、中归、巧倕椎、锥等组成的一个词族就是一个例子。它们的含义用汉语无法探明,在壮侗语中却能获得圆满的解释。

关键词  钟馗、钟葵、终葵、仲傀、仲虺、中归、巧倕椎、锥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身材魁梧,着一身破蓝袍,戴一顶旧帽,青面獠牙,手执锥形器具,专门把妖鬼捉来吃掉。民间传说他系唐初终南山人,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祟。目前所知最早记载钟馗其人其事的是唐卢肇的《唐逸史》: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许多办法都没治好,皇帝非常着急。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驱鬼,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此鬼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忙问是谁? 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终南山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之,遂铭感在心,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便令画家吴道子按其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图成,有司奉旨,将吴道子 《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

    卢肇是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的进士,距开元时代已有100多年,所叙未必是事实。北宋沈括提出质疑:宋仁宗皇祜年间(1049—1054),金陵上元县曾发现一处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将军宗悫母郑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悫有妹名叫钟馗。因知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自开元之时”(《梦溪补笔谈》卷三)但是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的确是盛唐以来的惯例,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都有谢赐钟馗图的作品传世。在敦煌遗书中有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是为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凡此可见,钟馗信仰至晚从盛唐起已成为社会风尚。

    明人郎瑛认为钟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尧暄,其人本名钟葵,字辟邪,字讹传,由于他表字辟邪,所以后人才附会出捉鬼的故事。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道:钟馗,菌名也。《考工记》注云:,锥名也。菌似锥形,锥似菌形,故得同称。俗画神执一锥击鬼,故亦名钟馗,好事者因作钟馗传,遂成故事,不知其讹矣。

一般认为,终葵原本为古时一种家用器物,即今天人们所说的棒槌。据说,古时候家中如果有人病了,便以为鬼在作祟,人们就用终葵(棒槌)去赶鬼。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有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的记载。唐贾公彦注:王所搢,大圭也,或谓之珽。终葵,椎也,为椎于其杼上,明无所屈也。杼,閷(杀)也。东汉郑玄在《周礼注疏》载:椎,直追反。云终葵,椎也者,齐人谓椎为终葵,故云终葵,椎也。可见,同音;齐人所谓的终葵实为的说法东汉以前已经有了。大圭是古时天子的仪仗,上端形状像椎,故云大圭终葵首。南北朝时许多人取名钟葵或钟馗,除北魏尧暄本名钟葵,字辟邪外,北魏还有杨钟葵、张钟葵、于钟葵、李钟葵的,北齐有宫钟葵、慕容钟葵的,隋朝有乔钟葵、宗宝钟葵、段钟葵等,唐朝又有张钟葵,无非都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终葵(即椎)那样,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这种意义到了唐代最终传变为人格化的钟馗。因南北朝时南阳人宋征西将军宗愨有妹名叫钟馗,于是又演绎出“钟馗嫁妹”的传说。古代盛行以椎击鬼的事实多有记载。如秦简《日书·诘篇》云,人被哀鬼缠上,可以棘椎、桃秉()以敲其心,则不来;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也记有用铁椎击鬼治病的法术。《淮南子·诠言》:“羿死于桃棓(棒)。”高诱注:“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其《氾论》篇又曰:“羿除天下之害而死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 高诱注:“羿,古之诸侯。有功于天下,故死托祀于宗布。祭田为宗布。谓出也。一曰今人室中所祀之宗布是也。”《后汉书·马融传》:句芒超荒忽,出重阳,厉云汉,横天潢,导鬼区,径神场,诏灵保,召方相,驱厉疫,走蜮祥……兹飞宿沙田,开古蠱,翚终葵,扬关斧。”注:“翚,亦挥也。《广雅》曰:终葵,椎也。” “兹飞手中的终葵关斧无疑应该是驱鬼的工具。

关于终葵的关系,明黄生《义府》中的阐述:终葵二字即椎字之切音,急言之曰椎,缓言之则曰终葵。所谓杼上终葵首者,谓斜锐其上首,作锥形。《博雅》不知终葵之义,别作柊楑字,云柊楑,槌也,此妄作之谬。又按《说文》璋训:琰上为圭,半圭为璋,此证益明。《玉人》椎当作锥,或古字通用,槌、椎义同。清惠士奇《礼说》:椎,击也,齐谓之终葵。终葵为椎,犹邾娄为邹,皆齐鲁间俗语。所以,由前人的考证可知,终葵是齐人的方言,终葵指的是同一样东西。商周时期,今山东省的北部地区被分封为齐国,齐人即指这一地区的人。齐谓之终葵亦见于《说文》“椎”字解。这种方式显然是疾言缓言的区别。齐人说话迟缓,把的发音拖成了两个音节,乃成终葵疾言(说快了)是缓言(说慢了)是终葵。这也反切,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注音方式。

钟馗的由来,除了可能由“终葵”这个逐鬼驱邪的法器而来外,与傩仪亦有关系。胡万川认为钟馗凶恶的造型,有可能由傩仪中的方相转化而来。傩仪是古代一种驱鬼逐疫的仪式,这种假面跳神,具有原始宗教的性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宫中所举行的大傩仪,行列中除门神、判官外,亦有钟馗。《梦梁录》记述了钟馗在民间傩中的角色:“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民间傩仪中的“打夜胡”之习,到后来发展成为“跳钟馗”的风俗。顾禄《清嘉录》就有跳钟馗的资料:“丐者衣坏甲胄,装钟馗,沿门跳舞以逐鬼。”钟馗丑陋的外貌,便可能由头戴可怖面具的方相氏转化而来。钟馗的由来,除了可能源自"终葵"和方相外;他与降鬼的神荼、郁垒亦有相类的性质。神荼、郁垒作为门神,用以治邪;钟馗亦有类似的作用,人们悬挂钟馗像,用意就在驱邪。  

    今人何新认为钟馗本来就是人名,与所谓终葵者了不相关。钟馗的原型,是商汤时的巫相仲傀,其名在《尚书》、《左传》、《荀子》中又作仲虺中归中垒。商人事鬼,凡政官都兼巫祝,仲傀为巫相而兼驱鬼之方相。傀者,面具也;驱鬼必戴面具,面具之形甚多,因而发生仲傀多首的传说。仲傀以同音演变为仲虺,虺乃神话中的怪蛇,于是仲虺又演变为九首巨蛇之雄虺”(《天问》)、食魅之雄伯”(《后汉书·礼仪志》),连《山海经》佚文中阅领众鬼的郁垒,实际上也是仲傀与雄虺传说的又一变形,郁垒即中垒的变称。要之,由驱鬼之巫相的真人仲傀,变为食鬼怪兽钟馗,变形愈繁,去真相愈远,但也留下一丝痕迹:古人命名常以字释名,钟馗之九首合文,《天问》:雄虺九首,则仲虺以作名,而”——九首,或即其人之本字也(《文史新考·钟馗考》)。但亦有人质疑,以为商人事鬼而不逐鬼,况且也没听说仲傀或仲虺有何逐鬼的业绩。即使仲傀有逐鬼的业绩,他的名字也可能来自“终葵”。史载,周武王伐纣,在灭商后将殷遗氏七族分给了卫国,终葵氏是这七族中之一。《左传·定公四年》:“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这殷遗民七族的姓氏,可能都来源于他们所擅长的手艺——比如陶氏是制作陶器的,施氏是做旗子的,繁氏是做马髦饰的,锜氏是做锯子的,樊氏是做围墙篱笆的,饥氏所为不详,而终葵氏家族的专长是做木槌。后来,在历史演化中,复姓的终葵逐渐形成了终、葵两姓。今河南淇县的葵姓就来源于终葵姓。

王兆乾说“椎”本是石器时代将石块镶嵌在木棒上的武器和工具,用以狩猎、砍斫和自卫,也用在傩祭时赶鬼。后来,驱鬼逐疫被固定化、仪式化,椎在傩祭时逐渐失去工具和武器的功能,演变为驱鬼、辟邪的神器(《贵池傩舞“打赤鸟”再探》,刊于《文艺研究》1990年第6期》。周晓晶指出,在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有很多骨质武器或工具,形状细长,一端(或两端)有尖或有刃,似锥形,在考古报告中,对它们的定名不完全相同,有锥、镞、矛头等称呼。玉锥形器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玉器中除了珠、管之外,出现频率和数量最多的品种之一,也被认为是良渚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类之一,在良渚文化墓葬中已经出土数百件。从两个地区锥形器产生的时间、出土的数量和形态上来分析,太湖流域锥形器受海岱地区锥形器影响的因素较大。海岱地区与太湖流域两地居民的祖先原本是同一群人,后来分居南北,各自创造了一方文化。但二者之间一直保持着某种联系,并在不同的地区继承和发展了固有的文化传统。骨锥形器和玉锥形器在形态上都与锥的形状很相似,呈圆体或方体的细棒形,一端(或两端)有锋锐的尖部,与实用的武器或工具的形态相近,据此判断它们可能渊源于武器或工具,在功能上也应该与武器或工具有关。骨锥形器玉锥形器都是为原始宗教目的而制作的,是巫师的法器,其功能主要是驱鬼避邪。商周时期的玉柄形器与良渚文化的玉锥形器在形制上有承袭关系,所以商周时期玉柄形器的功能也应该是与良渚文化玉锥形器的功能是一致的,即为巫师驱鬼避邪的法器。妇好墓曾出土一插于兽面玉饰中的玉柄形器,即一件玉柄形器和一件带中孔的人首玉饰结合成一体。这种形制的玉器也见于江西新淦大洋洲商代遗址出土的人面玉饰。这里的人面面相怪异,而且口露獠牙,不是正常的人类形象,应该是兽面的变形和神秘化表现形式。在春秋以后的遗址中,基本不见出土玉柄形器这种器型,但却可以在《周礼》、《后汉书》等文献中,找到它的踪迹,这就是终葵骨锥形器最早是起源于山东地区,即齐国地域,以后传播到良渚文化分布区和其他地区,并从骨锥形器转化为玉锥形器,至商周时期又演变为玉柄形器。所以,骨锥形器即是齐人所谓的终葵,亦即, 同理,良渚文化的玉锥形器和商周时期的玉柄形器也就是文献中所谓的终葵(《良渚文化玉锥形器为“终葵”考》)

从现代分类来看,与“锤”似乎是不同的工具,但在远古时期可能就是指一根木棍,可以用尖端刺人,也可以横击之。用尖端刺人称锥,横击之则称锤。那时没有金属,故统写作。别小看这种工具,它一经出现,就把人类与动物区分了开来。它除了演化为钟馗神以外,还曾直接被称为倕、巧倕、工倕。《淮南子·齐俗训》:“扁鹊以治病,造父以御马,羿以之射,倕以之斲。”高诱注:“倕,尧时巧工也。”《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他创造了鼙鼓、钟、磬、吹、笭、管、埙、篪、鼗、椎、弓、耒、耜等。

如果骨锥形器即是齐人所谓的“终葵”,亦即良渚文化的玉锥形器和商周时期的玉柄形器,那么它极有可能源于古越语。试比较壮语?ui²(锤子)、布依语t?Y4(棍子),傣语xRn4 kun5(棍子),仫佬语tsui²(锤子)、kyn4(棍子),水语tsui²(锤子),毛南语tsy²(锤子),黎语ts?²dui¹/di3tho:Y5ga:i4(锤子)。“终葵”与黎语“锤子”的读音最为接近。锤子为制造一切器具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演化为万能之神。“终葵”与巧倕实来源于同一个事物,即锤。

 

作者简介:唐善纯(1944-),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发表过数十篇论文,出版过《中国的神秘文化》、《华夏探秘》等学术专著,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本文为其新作《语言学视野里的古代中国》之一部分。遗憾的是,网络页面在显示国际音标时,会出现乱码。这个问题将待此书正式出版时解决。

通讯地址:210017  南京市建邺区云河湾花园5幢二单元12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雕故事 | 这件钟馗背后,还有一段“捉鬼”趣事!
钟馗百图(一)
“钟馗”起源 四种解释
【长安民俗故事】驱鬼为啥供奉钟馗
挂钟馗像
溥儒钟馗图,溥儒画钟馗,既不驱鬼捉鬼,也不除暴安良,一点没有威严庄重的豪气,而是散发文人气息的钟馗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