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的红利期,不过大学四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定要清楚

大学的本质

某种程度上,“上大学是为了混个文凭”这句话并没有错。(注意,是“没有错”,不是“是对的”)

因为大学中所学习很多东西,其实都是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的;现在各种高质量的网络课程都很易得,学生不必非要上某些水平稀烂的老师的课程,所以自学的效率反而是更高的 —— 不容忽视的是,有学习热情的人,或许需要好老师指导,但是他们未必需要课堂,未必需要来大学。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来大学?

没错,真的。。。就是为了文凭而已。

而文凭的本质,是一个『 证明 』,一个有关于你能够接受组织的管理,有一定的自律的能力、学习能力的证明。

这个『 证明 』,是公司挑选人才效率最高的方法:一个公司面对千千万万的应聘者,不可能一一安排考察,实习,再评估,如果去做这些事情,那它根本不用做生意了。

而『 考察人才 』的工作,本就是教育制度的应尽之责,既然你在培养人才,到底培养得怎么样,还得你自己考察。

但是,大学的“培养”,和你高中的作业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大锅饭”,所以如果你认为大学只要乖乖“服从学校安排”,接受那些所谓的“培养”,就能够真正学到真东西,那便大错特错了。

但是又但是,大学不仅是培养市场人才,对你进行“职业教育”的地方;大学,更是对你进行“博雅教育”,拓展你的认知领域的地方。(这就是笔者为什么说“上大学是为了文凭”这句话仅仅是“没有错”,因为这句话是不完全的)

那接下来,笔者将会为你一一来拆解到底那些我们在大学被告知要做的事情的意义,到底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到底怎样,才能学到真本事:

社团和兴趣爱好

中国的学校社团是个很神奇的存在,我泱泱华夏,地大物博,别的没有,就是人多,这导致考试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学生其实没有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可为了“全面发展”,很多学校还是硬着头皮搞起了各种社团。

所以实际上,很多所谓的社团都是极度松散的,集会一周一次就算多;就算社团会组织“训练”,水平也是极低的;只有极少部分的学校社团里面,有那么一两个水平还行,并且愿意免费教的人。

社团中大量的人,都是只有泛泛的兴趣,自己从未在这方面真正用心学习过,他们跟你我一样,只是来凑个热闹;还有的人,其实就是为了期末能多加点量化;还有就是些菜得掉渣,却好为人师,整天想着出风头的小丑;另外还有一些来钓鱼的渣男渣女……

也许,万分之一的可能,你的社团里可能有一个被小白们称为“大神”的已经入门的人(实际上真正在钻研这方面的人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参加什么社团),但是“大神”并不能给你真正的帮助,因为别人时间总是有限的,而且,一个人不管学什么,要能发展到“还算个样子的水平”,只能靠自己刻苦的学习。

所以说,想通过社团获得能力的增长,是不可能的;但你如果真的发现了自己在一个方面的兴趣,希望在这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其实你可以在 B站 和百度网盘找点靠谱的视频学一学,并且在相关的培训处找一个老师,一周或者一个月去请教一次,进步会很快的。

如果你还没有确定好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方面发展出持续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提升,可以参考笔者的《高考后的暑假,该做些什么事儿?》这篇文章,希望你能在其中找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道路。

社交和人脉

如果你现在还相信什么“人脉创造财富”的成功学,是时候醒一醒了, 人脉的本质,其实就是等价交换:你能给别人提供多大的价值,别人才会给你提供多大的价值。

如果你到处结交“人脉”(这也是很多人盲目参加社团和学生会的一个理由吧),其实遇到的都是和你水平差不多,整天想着从别人那里获得利益的人,你们也许还真能彼此“帮助”一下,但是因为你把时间都花在认识人上,自己的能力却一直在原地踏步,最终永远只能和低水平的人合作;

假如你遇到牛人了呢?哦,别人也许会表面跟你客气一下,甚至某些时候会给你点甜头,但是他绝不会真正带你,帮你 —— 因为牛人之所以是牛人,就是因为他们明白该怎样配置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好钢使在刀刃上,绝不做没有回报的事情。

实际上,“人脉”是不用花心思去『 培养 』的,只要『 认识 』,知道有这么个人就行,等到你们有共同利益,你用得着我,我用得着你,一拍即合,根本不需要其他任何东西来“增进联系”,因为利益就是最大的联系。

所以说,不要去结“人脉”,结个“人缘”就够了 —— 对遇到的人亲切一点,发现合适的话就留个联系方式,这真的就够了。

放弃那些无效的社交,多花时间增长自己,你才能遇到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且和这些人合作。

学生会、班干部

当你真正了解到学生会做的都是些什么工作,你会发现“提高组织能力”简直是个笑话,策划些过家家的小活动,布置场地,收发通知,搬东搬西,满学校跑,查课填表……这些东西,这些方面的能力,难道你从小学到高中还没参与过?这样的“组织能力”到底要培养多久?!

班干部的工作其实也大同小异,组织班会,收发通知、资料,做表格,做文档……都是繁琐的、做一个月和做一年的长进没什么差别的“体力活”,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长知识、长能力”。

所以说,若是想成长,这些玩意儿真的没有什么价值。

但是如果你想要争取奖学金,或者保研,这些东西倒是必须的,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打算,还是不要去浪费时间了。

可是,考研和奖学金,又是一个天大的洞。

奖学金、考研

有人说,到大学,你不去争奖学金,不去争荣誉称号,那你来大学干嘛?

这句话对于真心爱学术,想要考研究生,或者将来想在政府机构工作的同学来说,确实是受用的;但很多没有这方面计划或者根本就没有职业规划的的同学,却被这句话迷惑了,盲目的去追求这些东西 —— 学校的任何活动随叫随到;笔记做得满满当当,只求背得滚瓜烂熟考高分而不思考;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正想要到底是什么。

但是,当奖学金到手,得到所谓的“荣誉证书”,上台领奖的时候,毕竟还是开心的,所以很多人一旦进入这个恶循环,便停不下来 —— 直到最终毕业那一刻,发现自己两手空空,离开了学校啥也不是,啥也没有,啥也做不了,也不知道去哪。

这,不就是安乐死吗?

你想偷点懒,不思考自己的未来,盲目追求满足学校的标准,最终总会还的,而且,是用一辈子来还。

如果你准备考研,你至少应该明确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做研究,搞学术,做这些东西,是需要强大的毅力和真正的热爱来支撑的。当然有的公司招人对学历有要求,如果你真的在

可悲的是,很多考研的人,其实是稀里糊涂的过完大学两三年,还没回过味儿,有一天终于发现自己啥也没有,对市场一无所知,才选择考研,继续逃避现实。他们可能甚至都不知道研究生到底是干什么的,只是知道继续“读书”,继续回避。

处在这个节点上的人,越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越是焦虑,因为即将毕业,但还没有真正掌握点东西,对自己的专业的前景也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个时候,跨专业考研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但其困难往往令很多人望而却步,而且重要的是,他们还是没有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

所以,从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你就应该早早开始自己的职业规划探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与素养

回到大学,回到大学所学的『 专业 』,其实大学所谓的所学一个『 专业 』,其实就是每学期七八门课,每周每门课上两到三次而已,而且这种情况多半持续到大三,大四很多专业都是实习期。

这样的训练,对你的『 素养 』和『 职业能力 』的提升是远远不够,这个时候其实你就有很多选择,你可以泡图书馆,多和老师交流,在你所学习的专业中广泛、深入研究,发展专业能力,将来直接从业于大学所学的专业;

你也利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的其他专业能力,你甚至可以深入发展自己的爱好,打磨自己的变现能力,最终你可能成长为乐手、作家、职业电竞选手、摄影师……

要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观点,那就是:让你长能力的并不是你读什么专业,而是你往什么专业方向努力。

所以大一的同学,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太满意,不要浪费生命复读了;如果方便,可以考虑转一下专业,但不管怎么样,既来之,则安之,不管读什么专业,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但在进行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笔者并不赞成随意的逃课,因为课堂是一个充满很多变量的地方,一个好的老师总有不少能启发启发的东西 —— 实际上,笔者在上课时就经常被老师的一两句话点醒,给解决手里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不少的方案。

所以说,在大学上课,除非你只是为了考个高分而已,正确的上课方式,并不是忙于笔记,而是寻找到课程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然后和老师交流,自己去探索 —— 这就是笔者所说的大学的“博雅教育”的作用 —— 你有充足的时间,不用操心生计,身边有老师,有图书馆,有互联网,这段时间,就是用来做自己的素养积累的。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笔者前面所讲的一切:放弃低质量的社团、不盲目入学生会、不盲目争奖学金…… 其实都落到这一个点上,那就是你素养,你的生存,你的未来,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你的职业规划。

素养和职业规划

确定自己的成长方向,确定自己要打磨的一项职业能力,并且朝这个方面持续的努力 —— 对于大多数处在底层的人来说,这是向上攀登,进入中产阶级的最重要的一步;对于想要脱离父母的庇护的人来说,也同样重要。

要找这个方向,一方面,你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最感兴趣的,现在仍然在关注的那些东西;或者和已经工作的哥哥姐姐交谈、去知乎问一问……

而最重要的,还是笔者前面讲到的:提高素养。

为什么一定要积累自己的各种素养?因为积累素养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见识”的过程 —— 这种“见识”,不是县城小青年来到大城市看灯红酒绿,歌舞升平那种名为见识,实为看见的“见识”;这种“见识”,是因为博览群书,是因为和老师同学交流,是因为深入思考而形成的,对自己所处的世界的复杂性的深刻的认识。

拥有这样的“见识”,你会少走很多弯路,少走无效的路:比如如果你想要从事影视行业,你不会在没有大量文学和电影作品积淀的条件下去写些没有价值的小说或者剧本,去瞎拍胡拍东西,你会用几年的时间用来阅读,观影,拉片子,写作,而不是直接动手乱搞;

走在自己的路上,你边走边看,边看边调整,却也能始终保持一个固定的总成长方向:你什么书都看,但始终有几类核心阅读的书籍,写作也有明显的主题和风格;如果你准备从事计算机行业,你能盯紧自己的将来在整个程序员分工体系中的位置,研究各种编程语言,但始终精修一两门核心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算法开发能力,主动和他人合作、找实习,不断精进;

有时,你也会陷入迷茫,但这些东西根本困扰不了你,反而,它们只会督促你加速前行;因为你明白,只有继续行走,目光才能更开阔,困扰才会慢慢一个个被消解;

积淀一点点深厚,认知一层层爬升,更有趣的事情层出不穷: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之前学习的很多东西,其实在很多行业都能有好的运用,前路一下变得宽敞许多;真正开始自己的事业,或者在职场打拼的过程中,你也总能发现别人不以为然,但实则关乎自己长期能力增量的关键要素,并且持续投入,一步步扎扎实实,越走越轻快……

没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可这正是世界的公平之处,那些胆大心细的人,那些能够做好成长规划的,并且持续精进的人,不管最终会不会“按照计划“成长,四年后都将站在一个和那些或浑浑噩噩,或盲目追去学校要求的人高得多的平台。

回到我们的标题,『 人生的红利期,不过大学四年 』,不知你现在明不明白笔者的深意。

更多的东西

当你明确大学最重要的任务时,其实很多东西你自己都能有自己的判断,比如要不要兼职,某个创业团队值不值得加入……这些东西,笔者相信你会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见识,对自己的未来不断规划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在大学的恋爱,笔者希望你用真正寻找一个人生伴侣的态度去恋爱,不要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去恋爱,这不仅是道德的问题,也是你的口碑的问题。此外,在恋爱之前、之中,其实有很多心理误区需要注意,比如将吸引力和感动直接当成了感情,比如不懂如何判断对方是否真的是合适的伴侣……这些东西,笔者已经写了文章详细拆解,放在我的公众号『 单华伟 』的『 恋爱 』专栏当中。

有关于时间管理,自我建设,学习方法,笔者都在陆续更新这些文章,现收录在笔者的公众号的专栏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书 大学学业生涯规划范文 | 征文网
上了大学才明白的道理,985高校学姐含泪分享经验!
学生会:学生的“叛徒”?
大学里,学习成绩到底有多重要?
上大学的好处——我要学习39
大学里,你必须学会的技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