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论十二经流注起源于手太阴肺经

吕明圣


手足十二经如环无端,周流不息,《灵枢·经脉》记载其循行路线大致为:中焦—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肺中。那么,十二经流注缘何起源于手太阴肺经,而非其他十一经脉?笔者试分析总结如下:


1、手太阴肺经的生理结构基础决定


《经络腧穴学》[1]将经络定义为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沟通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而所谓流注,即气血在一条经脉内运行(此为流)及从一条经脉注入另一条经脉(此为注)的过程。


《灵枢·经脉》所言“经脉为始,营其所行…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点明通畅的经脉是气血运行的先决条件,在其后的文中详尽论述十二经脉的起止部位及循行路线:“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出大指之端...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挟鼻孔...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入大趾...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注心中...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循小指之内...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至目内眦...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至小趾外侧...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注胸中...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至目锐眦...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入大指之间...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注肺”。从这里可以看出,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十二经脉循从肺经始,终于肝经,气血最终经由肝经上注肺,形成了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循行系统。


而《灵枢·营气》记载:“营气之道,内谷为宝...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与太阴合...循手少阴...合手太阳...合足太阳...注足少阴...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合手少阳...注足少阳...合足厥阴...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可见营气的运行路线与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路线相同,故可以推断十二经脉流注的本质是营气的运行。换言之,十二经流注即气血流注,也就是营气流注。


然而,《灵枢·经脉》虽记载经络流注顺序,却未明确点明这一“气血流通之环”的起点,仅以“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概述。笔者基于十二经流注即营气流注这一推断,认为营气的起源即十二经脉流注的起点。


营气的起源在中焦,《灵枢·营卫生会》中黄帝问岐伯“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中焦”。脾胃为后天之本,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营气的生成依赖后天摄入的五谷饮食,而“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饮食由口入于胃,经胃消化腐熟后由脾布散出胃,其清纯、精华者称为营气,故言营气出自中焦。营气质柔,在经脉内运行,参与化生血液;卫气质刚,在经脉外运行,主温煦护卫肌表。营气依《灵枢·营气》所载顺序依次通过十二经脉,输往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周流不息,荣养全身,这与《灵枢·经脉》所载经络流注顺序是相同的。


经脉内的另一重要物质血同样在中焦产生。如《灵枢·决气》认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邪客》亦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而《灵枢·营卫生会》则提出“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综上,营气参与血的化生,与其关系极为密切,无法机械割离,常相伴并提、“异名同类”,故营气也常被叫做营血、营阴。


据以上内容分析:十二经脉流注即营气之循行过程,而营气于中焦产生,此外经脉同样为血的运行通路,血亦在中焦产生,故中焦为十二经脉流注的源头。而十二经脉中与中焦通联的第一条经脉为手太阴肺经,《灵枢·经脉》记载“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基于这一生理结构基础,可以解释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流注之始。


2、肺脏的生理功能决定


2.1 肺主气,是气血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肺经的循行基础外,与之配属的肺脏以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亦可帮助解释肺经为十二经流注之始。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离不开气的运动,《难经》言“气者,人之根本也”,而主司全身之气的即为肺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言“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都说明了肺主气的生理功能。肺主一身之气,营气的运行自然也有肺的主导作用。


肺主气还包括肺主呼吸之气,主要表现为宗气的作用。宗气是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而生成[2],生于肺,汇聚于胸中称气海,如《灵枢·五味》记载:“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宗气可以“走息道以行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如《灵枢·邪客》所言“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生于肺,故肺脏是气血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肺朝百脉、主治节,与气体在肺的交换过程有相通之意


肺脏还有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如《素问·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李中梓在《内经知要》[3]中对之注解为:“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而为五脏之华盖,故为百脉之朝会。”又如《灵枢·营气》点明“谷入于胃,以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同样强调肺布散诸气的作用。基于肺主气的功能,经脉流通首先归于肺、流注于肺脏,继而布散周身,即百脉朝肺,加之肺为相傅之官,主治节,血的运行需依赖气的统帅作用,肺脏可以助心运行全身气血,内而脏腑,外而四末,荣养全身。肺为百脉之朝会,又为相傅之官主治节,助心运行全身气血,故气血经脉流通首先归于肺脏。


此外,有学者[45]认为《灵枢·营卫生会》所言“中焦亦并胃中…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养身”,直接点明营气的化生与肺脏有直接关联,即水谷精微物质经肺脏才可转化为血从而传注全身,这和现代医学阐述的气体在肺的交换过程有相通之意,即右心室经肺动脉射血入肺部,在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后,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转化为含氧的动脉血,方可以供组织细胞进行下一步新陈代谢。这也解释了既然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而脾胃既为气血生化之源,但十二经流注起始不在脾胃经,却在肺经。


综上,由于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肺脏具有主司诸气、朝百脉、主治节的生理功能,营气的运行亦依托于肺的主导作用,肺生成的宗气“走息道以行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都可以进一步印证十二经流注起自手太阴肺经的合理性。


3、肺属寅时,与辰脉配属相关


中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为天人相应,即认为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可以通过某些现象相互关联,有学者[6]认为针灸与时间关系密切,并将之称为“时间针灸”。在古今的医疗实践中,医家认识到经脉与一天的十二个时辰相关,即特定时辰治疗某些经脉疾病的效果更佳,前人依此创立了子午流注理论,后世亦有学者[7]据此制作了子午流注钟。


王洪图教授[8]称这种现象为时辰与经脉的配属关系,认为其实质是每值某经所配属之时,则该经功能活动相对旺盛,自身敏感性增加。若依次排列十二时辰与所配属经脉,可见其顺序为:肺经—寅时(3点到5点)、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肝经—丑时(1点到3点),恰与十二经流注(营气循行)顺序一致。对于这一循环起源于何经何时,他认为《灵枢·阴阳系日月》已有点明:“寅者,正月之生阳也”,且《史记·律书》[9]亦言:“寅言万物始生”,说明寅主生阳,为生阳之气,故为十二辰之首,而与之配属的手太阴肺经则为十二经流注起源。


此外,《灵枢·营卫生会》言营卫运行的过程是“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营卫相伴相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度后于夜半交会,营行脉内属阴,夜行于阴,为阴上加阴,若无气的推动无法运行。肺主一身之气,配属寅时,夜间功能活动相对旺盛,可以反证十二经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即《灵枢·营卫生会》所说的“太阴主内”。


十二经流注的问题在现今学界仍有诸多争论,如许龙泉[10]认为血脉有别于经络,用经络代替血脉不符合《内经》的宗旨;王鹏[11]等多位学者提出子午流注中辰脉相配的观点存在漏洞,如若十二经长度不一但所配属时辰均为一时(2小时),莫非在膀胱经等循行路线长的经脉气血运行的快,而在短的经脉气血运行慢?王鸿谟[12]则认为营气的流注为古人之设想,严重阻碍经络、针灸学说的发展,应重新评价。关于十二经流注的探讨可谓百家争鸣,但理论最终要付诸于实践,于实践中方可求真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经养好消百病,手太阴肺经养生功效
手太阴肺经为什么要起于中焦?十二经气血流...
气血流注为何从肺为始,肺经又为何起于中焦?天供给人五气(臊、焦、
肺与大肠的统一性
手太阴肺经为何起于中焦?十二经流注何以始于肺经?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