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阴阳五行

一、阴阳五行是易学中重要的内容,阴阳为纲为体,术数为技为用。


以前将八卦称为阴阳八卦,将算命、风水先生又称为阴阳先生,可见人们是如何看待阴阳学说的。


在周易预测中,事物的阴阳又是通过水、火、木、金、土五行来表现的。在这里阴阳为体,五行为用。预测者不论用何种方法,对人和事物进行预测,都是计算事物的阴阳互换,五行生克制化的结局,从而得出所预测的人和事物的结果。只有真正领会了周易的阴阳五行学说,才能对人和事物进行较准确的预测。


“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古代阴阳哲学观就是把宇宙万物,看作是又矛盾对应的双方不断变化和转换生成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阴阳五行生克是主宰万物生长之权的,“原始及终,故知生死之说;阴阳交合,物之始;阴阳分离,物之终;合则生,离则死。”这种阴阳变化指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对应的两面,只有在阴阳平衡时,事物才能处于最佳的状态。若失去阴阳平衡时,阴盛阳衰,或阳强阴弱时,事物就要出现混乱,出现凶险祸害。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当平衡打破,应力求恢复到新的平衡,新的统一和谐。


阴阳学说指示了事物的对应统一规律。对应统一是万物的运动规律,是以阴阳对应为标志的统一思想。


阴阳学说是整个易学的理论核心。简单而朴素的辨证法,不仅把事物一分为二,而且把万物对应的两方面,按其性分为两大类。万物之阴是相同性,万物之阳是相同性。如天、男、光明、向上、生长、正面、外面、热、强、硬、物质等等,一切积极的升发的事和物都归于阳类;而地、女、黑暗、向下、死亡、反面、里面、静、冷、精神等等,一切消极落后的事物都归于阴类。而阴阳的划分又不是绝对的,易学的观点又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它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周易》是用阴阳学说来反映规律的。卦之所以灵,因为它符合普遍规律。《易》之所以叫易,反映了它的根本在于阴阳变易、变化。“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阴一阳谓之道”。凡符合阴阳宇宙之大道者,则是正确的,能生存、能发展。


《周易》几千年来能一直成为指示人们进行自然活动与社会活动,能事先揭开事物发展的结果,根本的一条是它以来和运用的是宇宙之阴阳大道,其方法全在一个活字,它的内核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整体宇宙观。


阴阳学说虽然指示了事物的运化规律,但规律不等于是方法,也不能用规律代替方法。要搞清楚细节还必须认真研究各类事物的具体规律。事物的成败没有能超出数理规律的范围的,事物的吉凶悔吝也都有玄机的道理。我们要搞清什么叫阴阳,不明白就无法学易经,无法进行预测。《周易》预测就是计算事物的阴阳互换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结局。


1、阴阳对应自然界万事万物万象,都同时存在着两种相互的属性,即存在着阴阳对应的两个方。


易学中八卦是由阴阳两种对应的爻的符号组成的。八卦有乾震坎艮四个阳卦,对应着坤巽离兑四个阴卦。乾坤两卦是阴阳之根本,万物之宗。它们虽然对应,但又互相统一,产生变化,生成万物。而离坎、兑艮、震巽各卦也是两两对应又互相统一的。


2、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事物或现象中对应着的两个方面都必须以对应的那一个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相依存,互为作用,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就如身与影相随不可相离,没有天就没有地,没有乾,就没有坤。


3、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和现象中对应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形式始终是矛盾着的阴阳两个面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进行着,从而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如日月昼夜的交替,春夏秋冬气候冷热的变更既是。


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就是阴阳变化。它是事物和现象中对应的两个面在一定条件向其对应面转化,即物极一变,“阳极变阴,阴极变阳”。阴阳两种事物到了极点,无路可走时,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各自向对应面转化,则阳变阴,阴变阳。


5、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阴阳太极图中很明显的标志是阴鱼中有一个白色鱼眼圈,在阳鱼中有一个黑色鱼眼目。阳卦中有阴爻,阴卦中有阳爻,如同敌中有我,我中有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是事物转化的内因。


6、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是指同一种阴阳属性的事物是互相排斥的,不同一种阴阳属性的事物是互相吸引的。在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比比皆是。如两个男子或两个女子不能组成一个家庭生儿育女,两个公鸡在一起就会相斗。如乾震两个阳卦相遇就组成“天雷无妄”卦,有意外之灾了。一个阴卦巽木与一个阳卦震木相遇就组成“风雷益”,相互补益、助益。


二、五行学说不仅是一种宇宙观,而且也是一种朴素的系统论。


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构成,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互相作用的结果。


五行者为万物内外之系,消长生制之约定,无系不足以统宗,无约不足以定系。若天地弗位,万物无序,乾坤毁矣。古人把无形学说纳入推卦占卜预测术的范围,以全息系统的观点,来观察、解释自然界现象和人事,综合推演出事物发展和结果。


1、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概念的数量,“行”是运动变化、运动不息的意思。“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五种抽象概念的运动变化。它从一开始,五行学说就着眼于事物的阴阳矛盾作用和运动变化,阴阳的运动变化又是通过在天之风热温寒燥湿六气和在地之木火土金水五气反映出来。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特性五行学说的“五行”概念,根本不是指具体事物本身,而是对万物的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念。水、火、木、金、土:“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向下、闭藏特性。“火曰炎上”,火具有发热、温热、向上的特性。“木曰曲直”,木具有生长、条达、能屈能伸的特性。“金曰从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土曰稼祥”,土具有载物、生育的特性,为万物之母。


(2)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五行学说对万事万物的归类推行,完全依据“天人相应”的全息思想,它是八卦占卜预测学的理论核心。在“八卦象数预测法”中,常用的五行学说与事物属性的八卦分类见下表:

五行:木火土金水

八卦:震巽离坤艮乾兑坎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气:风暑湿燥寒

五色:青(绿)赤(红)黄白黑(紫)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体:筋膜、血脉、肌肉、皮毛、骨髓

五官:舌眼鼻口耳

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常:仁礼信义智

五情:怒喜思悲恐


(3)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五行学说是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来探索事物。所谓五行生克是五类事物之间,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的辅助、推进作用,称为“相生”;一类事物对另一类事物的抑制束缚作用称为“相克”。


五行相生次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但是生克关系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起一定的作用的。在五行中被生的五行对生它的五行来说,称为化。如木生火,又称为火化木,被化的又叫做被泄,即木被火泄。火化木后,火又去生土,这叫火化木生土,或称为火泄木生土。


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八卦象数预测法及其它一切易学预测法中最根本的法则,是推演事物变化的最重要依据,是易学研究者和运用者必须掌握的。如真正精通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刑冲合害,则就可成为大师了,是预测高手。阴阳五行是一切预测技法的根本基础,也是整个易学系列的基础。易学者必须通悟它,得心应手的运用它。我们生活中,一切事物的运作变化,全都是阴阳五行的表现。





河图中有五行,河图中的内外五行相生相成,一目了然。洛书中也有五行,但洛书中的内外五行经过了一次卍字变换,最终以八卦九宫的形式存在。卍字变换是太极运动的一种形式。


洛书九宫数完美地体现了“平衡”的理念,而这正是我们中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宇宙万物有多种关联形式,按照易学的逻辑,分别为无极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用数字来表示,就是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五行理论是易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行的方法,可以极大地简化我们的思维。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论有多么复杂,用五行的观点来看待,就简单多了,无非就是利生害克。有利于事物发展的因素就是“生”,有害于事物发展的因素就是“克”。


我们的周围,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存在。我们一生中接触到的人也许多到无法计数,如何对他们进行一个初步的划分呢?用五行理论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划分。第一类人,生我。第二类人,克我。第三类人,生他。第四类人,克他。除此之外,没有第五类人。如果把每一类人简化成一个人,那么在你的身边就只有四个人,不论实际数量是多少,从利害关系上只有四个人,加上你自己一共五个人,这就是五行。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四种生克关系,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


图:河图洛书五行结构河图与洛书都是五行结构。


河图与洛书的五行,都是内外双五行。河图的内外五行比较直观。洛书的内外五行则经过了复杂的卍字变换,很难用一句话把它说清楚。


五行的排序法,学术上比较公认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十字排序法,即“水火木金土”;第二种是循环排序法,即“木火土金水”。


十字排序法强调四象的空间对应关系,循环排序法强调四象的时间顺序关系。河图是十字排序法,所以北一、南二、东三、西四、中五。洛书是逆S排序法,具体为北一、西二、东三、南四、中五。逆S排序法强调阴阳的数量变化关系。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重视这种排序关系。比如有的人喜欢说“东西南北”,而有的人则喜欢说“东南西北”。“东西南北中”,有人喜欢把“中”放在后面说。本人认为,从“脾为后天之本”的角度看,应该把“中”放在前面,即“中西北东南”、“土金水木火”、“脾肺肾肝心”。


从理论体系上讲,中医的五行是易学五行的一部分。中医把五行理论应用于人体,是对人类的一个重大贡献。五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认识世界一种思维方法。


为什么我们古代医学理论要用五行呢?因为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体,各局部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搞清脏器之间的具体生理生化关系,所以才请出五行,先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我们的机体。


时间范畴的四象相生很容易理解,比如四季,冬生春、春生夏、夏生秋、秋生冬,没有任何疑义。空间范畴的四象相生,比如东南西北,也很容易理解。五行相生源于四象相生,五行相生就是在四象相生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环节。空间范畴的五行相生很容易理解,比如东西南北中。时间范畴的五行相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季节,我们公认的是四季。有没有五季呢?当然有,中医里就有五季。但是五季说貌似不那么理直气壮。时间虽然有以五为基础的天干计数,却不能成为五季说的理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尴尬,就是因为时间只有四象而没有五行。正因为如此,五行出现之后,四象并没有消失,因为五行不能完全代替四象,虽然它比四象更“先进”。上心下肾、左肝右肺、脾居中,这就是五行。脾为后天之本,脾与肺肾肝心是内外阴阳的关系。从物质能量流动的角度看,脾与肺肾肝心是入和出的关系,脾是“吸收”,而肺肾肝心则是“释放”。肺肾肝心则构成了一个外四象,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 “脾为后天之本”只有从太极运动的角度来解释,才是最根本的解释。那为什么脾不是先天之本呢?很简单,先天的时候还“没有脾”。何谓先天?何谓后天?出生之前为先天,出生之后为后天。先天的时候,以肾为本。先天的时候,胎儿不需要呼吸空气,肺泡就像一个个被压扁并折叠起来的气球。当胎儿出生后变成婴儿的那一刻,肺泡一起扩张,才有了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另外,跟肺相表里的大肠,也是出于蛰伏状态,因为没有食物和粪便,大肠不过是个摆设。肺主皮毛,胎儿的皮毛,也没有实际意义。脾和肝也是一样,都是在出生后才开始行使功能。胎儿时期,只有心和肾在起作用,心主发肾主收,肾为阴心为阳,当然以肾为本。先天以两仪为主,后天以五行为主。先后天的转换需要一个过渡,婴儿的脾胃需要有一个过渡期才能逐渐成熟,最终独立发挥功能。脾负责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肺肾肝心负责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的各个部位,肺肾肝心的总体功能相同,但又有自己的具体分工,它们处于“输送”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即少阴、太阴、少阳、太阳阶段,最后以“火”的形式,通过心脏把血液输送出去。肺和肾都有排出废物的功能,所以在四象(肺肾肝心)中属阴性。肺排出气体为少阴,肾排出液体为太阴。肝和心分别为少阳和太阳,道理也很简单,肝功能是血液输送前的预加工,肝也有储血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心功能的前期铺垫。从位置上,肺在上肾在下、肝在下心在上,也符合四象图中的位置对应关系。脾居中,不主时。脾不属于四季,但是又在四季之中。把脾分散于四季之中,解决了“五季说”之尴尬。实际上是抛弃了五季说,又回到了四季说。五行的本源是四象。四象在中医里也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熟知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吃萝卜夏吃姜”、“春捂秋冻”都跟季节有关,而四季就是典型的四象。


最重要的应用,应该是“以虚为证”了,因为以虚为证是中医调理的一个重要原则,而它的思想基础,便是四象理论。总体上讲,以虚为证,就是把人往年轻的方向调理,越调越年轻。反过来,则是往老龄化的方向调整,而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以虚为证,原则上来说,是正确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但是也有例外、也有变化。



图:生命四象变换后的标准四象图,由两条坐标线为格局,一条线由阳虚到阳实,另一条线由阴虚到阴实,构成了一个二维四象图。


左边圆圈为少年,少年以阴虚为主,包括脾胃牙齿等,都处在萌发阶段尚未成熟,物质代谢、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还不够强大,因此需要加强营养、食不厌精。


右边为壮年,其实应该叫中老年,以阳虚为主。最典型的就是大腹便便,吃得多运动少。所以他们需要的是振作精神多运动多锻炼,尽量延缓衰老。


下边自然是老年了,阴阳双虚。典型症状就是夜里睡不着、白天没精神。吃得少,运动更少。上边的刚好相反,白天有劲头、晚上睡得香。能吃能干。就像电视剧《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一样,在高老庄,一顿能吃一笼屉馒头,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


阴阳不平衡是绝对的、永久的,阴阳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在不平衡中追求平衡,正是我们中医所要做的事情。不平衡永远会不断出现,所以,中医会永远陪伴我们。


以虚为症,说白了就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最后越加越多。以虚为症的结果,就是越调理越年轻。反过来,以实为症,越调理越虚弱,最后就是亡阴亡阳一命呜呼。但是,以虚为症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跟饥寒作斗争。由于生产力低下,吃不饱穿不暖是我们的生活常态。因此,虚症成为我们人类的主要症状,占据主导地位。以虚为症符合我们过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突然之间,我们不需要体力劳动了,坐办公室就是劳动。丰衣足食的结果,带来的则是另一大类疾病:富贵病。富贵病总体上来说都是实症,确切地说是阴实。所谓阴实,就是物质输入过多、能量输出过少,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出现了不平衡,这就是阴实。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同饥与寒作斗争,但我们的真正敌人却是饱和热。我们的疾病已经引入了“实症”时代,而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虚症”的阶段,因此,药不对症的情况时有发生,越来越多。


我们东方人对“补”已经是根深蒂固了,大概是祖祖辈辈虚怕了吧。一个八卦,左右一分为二,可以看成是两个四象。每个四象均由水金木火组成,水为太阴即两个阴,火为太阳即两个阳,金木为少阴少阳即一阴一阳。金木阴阳比例相同,合二为一之后,八卦就变成了六卦,即六合。


图:伏羲八卦按阳爻数量计算,一个阳爻者为少阳,两个阳爻者为中阳,三个阳爻者为太阳。按阴爻数量计算,一个阴爻者为少阴,两个阴爻者为中阴,三个阴爻者为太阴。这是易学中的三阴三阳。在中医理论中,中阳由阳明代替,中阴由厥阴代替。这是医学中的三阴三阳。


图:三阴三阳


大道必至简,言简方意赅。中医阴阳五行至少历经两千多年而至今不衰且又大放异彩更有校正西医走偏之势,足以证明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对生命规律的论断有着极大的正确性。相比之下,传统易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却被杂乱的阴阳大师们搞得混乱不堪,也有必要以中医阴阳五行校之。所以我觉得:在“医易同源”讲阴阳五行,最好多结合中医阴阳五行,提及易学阴阳五行的基本思想即可,不宜涉及过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行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试题与答案)
中医的天人合一观
第四章 五行学说(2)
五行是如何产生的?
五行的奇妙,你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