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道之士,应当承担起复兴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

修道之士,应当承担起复兴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 

 

从有文字记载的轩辕黄帝时代开始,中国已经拥有将近5000年文明历史,其间朝代更迭,家国几度丧于外邦,但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并没有割裂,文化没有断层,民族之灵魂永存,原因何在?在于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根底。那就是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民族文化的积淀。

上世纪中叶,我国著名爱国主义文学家鲁迅先生有过这样一句论断:“中华民族的根底全在道教!”他所讲的这个根底不是指国家物质基础,而是指民族文化底蕴。

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是整个民族的灵魂,是其赖以产生信仰的根基,也是这个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源泉,是整个民族在几千年与自然相适应,求生存过程中形成的,是其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长期影响形成的。不要试图毁灭他民族的文化根基,尊重他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学习他民族文明之所长,和平共处,才是人类共荣共存的宇宙法则!

所以,今天能证明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不是国籍、不是职务、不是血统、更不是衣着。是从小受到的民族文化的熏陶,是接受和认同的民族精神和信仰。

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信仰是基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而产生的,民族文化的形成是在这个民族长期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产生的,中原人主要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农耕最需要稳定的环境,因而中原文化最容易形成谦恭,忍让,爱好和平和以德报怨的儒释道思想文化。以前,许多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耳濡目染的是动物间的弱肉强食、或多或少养成了略夺习性。而现在生存环境改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观念也与中原民族认同了。

引起民族文化消亡的大敌,未必是外民族武力的入侵,而是外来垃圾文化的入侵,外来信仰的洗脑。我国宋王朝的灭亡,就是很好的例证。蒙古铁蹄,踏遍了中原每一寸土地,作为国家形式的南宋汉人政权瓦解了,但并没有引起汉文化的消亡。相反的,处于统治者身份的蒙古贵族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面前,成了乖乖的学生,在政治体制上照搬中原王朝的格式,重开科举,设置官吏。在思想文化上推行了儒家的忠孝仁义,在信仰上依赖道教和佛教,以致在近百年之后被赶出中原时,反而被汉文化同化,“长生天”成了蒙古人的口头禅。

道教奉老子为祖,以《道德经》为教典,是道家学派的嫡传,在传承过程中,兼收并蓄,融百家之长,其中包括了儒家倡导的忠、孝、仁、义、理、智、信等精髓理念,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许多高道,或做人天教主(张道陵、王重阳等)、或为帝王师(邱祖、李泌等),直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或为良医(石杏林、孙思邈、催真人等)悬壶济世、或为贤臣(刘伯温等)治理天下、或为当今物理化学之鼻祖(抱朴子),开创了世界文明的先河;或钻研术数八卦,以二进制计数,形成了赖以发明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历史上道教成为了传承中华文明的中流砥柱,时至今日,道教一直身着传统服饰,保留着传统的礼节。所以才有鲁迅先生精辟的论断。

因此,当代修道之士,在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民族精神上,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应当承担起复兴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神》读后感:精神一变天地宽
复兴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
人家明明能治好病,非得说人家非法行医!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五千年来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今中华民族信仰危机 ! 悠悠华夏,芸芸众人,我们该做些什么?
复兴传统文化是必然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