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尔玛



我们都说巴黎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市,法国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度。那么法国最浪漫的小镇在哪里?也许很多人会说“不是莫奈花园的那个吉维尼小镇吗”?哦……也许吧……可能有更多的人会告诉你,在法国阿尔萨斯大区东部,有一个叫“科尔马”的小镇,它曾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阿尔萨斯地区十座帝国自由城市联盟的一员(帝国自由城市是神圣罗马帝国中的一种特别的城市,被称为帝国自由城市的城市不属于任何一个帝国贵族管辖,而直辖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现代行政区划概念的起源)。




科尔马因其境内运河和花船而得名,历史上即是最浪漫的地区之一,从桥上可以看到建筑在水中的倒影,景色优美。科尔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葡萄的种植,为它赢得了阿尔萨斯葡萄酒之都的美誉。在中世纪,阿尔萨斯葡萄酒已经成为欧洲最流行的葡萄酒之一。





· 哈尔的移动城堡 ·


2004年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推出了一部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故事内容改编自英国奇幻文学作家戴安娜·韦恩·琼斯在1986年的著作《魔幻城堡》。这是继1990年《魔女宅急便》后,宫崎骏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




这部剧场版动画以战争前夜为背景,描述住在小镇的三姐妹,其中的大姐苏菲是位制作帽子的专家,但她却因此得罪了女巫,从18岁的美少女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她惊恐地逃出家里,但又进入了一座移动的城堡,她和不能与人相恋但懂魔法的哈尔,谱出了一段战地恋曲,并且和城堡里的其他人一起想办法解开身上的魔咒。





当年宫崎骏为了拍摄这部影片,特意以法国东部为中心,进行了12天的取材之旅,所以我们后来看到的《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场景大部分出自阿尔萨斯,尤其是科尔马。






· 十六世纪的木筋屋 ·


从《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我们不难发现片中的小镇有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木筋屋的建筑特色。 木筋屋,顾名思义就是木筋结构暴露在外立面上的建筑样式,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半木构造建筑”,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木框架建筑”,这是16世纪普遍分布在欧洲的建筑构造样式,但同样也存在于土耳其甚至远东的地区。




用来形容木构造的词语“Colombage”,最早的词源可追溯到古拉丁语,词义为“门框”、“墙上的梁”、“被框架支撑的梁”。据说在古罗马就有这种半木构造的建筑,此式样的建筑在中世纪被广泛建造,17世纪之后,人们才开始用石膏涂抹建筑物的外墙及暴露出的木头,以便使建筑看起来更加华丽、现代化。




如今的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仍然分布有大量半木构造建筑,但是像科尔马这样高密集成片保留着16世纪建筑风格却不多见,是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




而其中,又以建于1537年的普菲斯泰屋最为典型。其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前院,哥特式窗户和凸肚窗甚为著名。是科尔马老城区最著名的两栋房子之一。





另一栋则是位于人头街19号,建于1609年初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叫“人头屋”。“人头屋”并不是典型的木筋屋,但该建筑以其正面的105颗人面头像雕刻而闻名。头像表情各异,生动有趣。现一楼已成为餐厅,楼上则是住宿的酒店。











· 小威尼斯 ·


如果仅仅靠特色建筑招徕游客,恐怕科尔马也撑不起法国最浪漫小镇的大旗。所以,这里还有个重要的卖点——小威尼斯。




伊尔河支流劳克河从科尔马静静淌过,流过昔日的渔贩码头,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这里都还是渔夫聚集,撒网捕鱼的地方。




如果说威尼斯如大家闺秀,众星捧月,光芒闪耀,诉说经久不衰的王朝兴衰;那科尔马则是小家碧玉,静静徜徉在岁月的角落,滋养着一方土地一方人。








· 菩提树下博物馆 ·


浪漫的科尔马,也有着沉甸甸的历史有浓浓的艺术文化氛围。科尔马最为重要的博物馆位于前道明会修道院内。修道院建于1232年,位于菩提树下的圣约翰礼拜堂侧。馆内展出中世纪末及文艺复兴时期以莱茵河一带为题的重要雕塑及画作。




虽然与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同时代的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的生平至今仍是一个谜,但其于1515年绘画的伊森海恩祭坛画却成为了菩提树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组祭坛画中尤以“基督受难图”最具代表性,是彻底的写实主义作品,画上的基督手指痛苦地弯曲着,皮肤青紫,身上扎满了刺,这是完全人性化的基督。






菩提树下博物馆不仅收藏有丢勒和毕加索的作品,也收藏被称为第二代抽象大师尼古拉斯·斯塔埃尔(出生于俄国,旅居法国)的作品。



数字的隐喻 | 1514 | 丢勒



坐着的女人肖像 | 1960 | 毕加索



安妮的肖像 | 1953 | 尼古拉斯·斯塔埃尔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菩提树下博物馆的院落里有一尊马丁·施恩告尔的雕像。




他是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雕刻家。他所署名的100多幅版画作品,极大地推动了雕刻艺术的发展,对丢勒等艺术家产生很大影响。



菩提树下博物馆收藏的施恩告尔作品《天使报喜》



· 圣马丁教堂 ·


施恩告尔的版画作品,如《圣安东尼的诱惑》和《逃往埃及》,注重细节,构图复杂却很和谐。归在施恩告尔名下的画作只有少数是真品,其中包括《玫瑰园的圣母》和壁画《最后的审判》。而《玫瑰园的圣母》就收藏在施恩告尔的家乡——科尔马的圣马丁教堂内。



玫瑰园的圣母


始建于1234年的圣马丁教堂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科尔马最主要的教堂之一。在1840年,圣马丁教堂被指定为法国历史纪念建筑。





科尔马的圣马丁教堂还有一组创作于哥特晚期很特别的雕像——真人大小的“最后的晚餐”。





· 巴托尔迪博物馆 ·


科尔马不仅养育了施恩告尔这样的中世纪末文艺复兴初期的雕刻大师,也生养了巴托尔迪这样的现代雕塑天才。



科尔马广场上矗立着巴托尔迪的作品


巴托尔迪正是法国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的原作者,所以他的出生地有他的博物馆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博物馆内陈列着巴托尔迪的生平和自由女神像的相关资料,以及他的其他一些作品。







· 最后一课 ·


也有一些名人,虽然不是在科尔马出生的,但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作品和这里也产生了重要的关联,比如法国小说家都德。




《最后一课》是我们在上学时候都读过的课文,这是都德于1872年发表的一篇名作,故事发生的背景据说正是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科尔马。这篇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和《柏林之围》一样,是一部全世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小说。





下面这段,没兴趣的就不用看了


战争史研究学者阎京生却告诉我们,《最后一课》不是这么回事……


按照1900年的调查,在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以德语为母语者占总人口的86.8%。其中阿尔萨斯地区绝大部分人口使用阿尔萨斯语(高地德语的分支),洛林地区则使用摩泽尔语(中部德语的分支)。以法语为母语者仅占该地区人口的11.5%。


《最后一课》针对普法战争后弥漫法兰西全国的复仇主义情绪,巧妙地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实际上由于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德语使用者在人口上占压倒性优势,因此在德国统治当地的四十余年里,“柏林当局”从来没有采取过强制废止教授法语的政策。


现代法语的前身本为巴黎周围法兰西岛地区的方言,后随着巴黎的政治和学术中心地位,以及法兰西王权的强化而强制普及到各地。法国大革命之后,曾在1790年进行过一项关于语言的普查,当时法国有超过一半人口不说法语或听不懂法语。革命政府随即开始推行语言沙文主义政策。革命结束后,法国政府通过了《维莱-科雷特法令》,宣布要公开消灭地区方言和外语的影响,并在全国强迫教育法语。


在法国革命政府、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延续了两个世纪的语言同化政策影响下,与法兰西岛方言同属于法语奥依语支的庇卡底语、香槟语、诺曼底语等最先被同化;属于其他语支、语族和语系的奥克西坦语、布列塔尼语、普罗旺斯语、巴斯克语、阿尔萨斯语等语言也因法语的强势地位而在其分布地区逐渐沦为弱势语言。由于法国长期的禁令,阿尔萨斯语至今都没有标准的正字法和书面拼写规则。


2008年法国国民大会提议在宪法中承认阿尔萨斯语、布列塔尼语等方言为法国的“部分遗产”,但法语研究院以“破坏法国团结”为由激烈反对,最终该提案被法国参议院撤销。



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语言构成


但是也有人认为相同的语言文化不一定等同于政治认同,后者来自共同的历史经历和相似的政治理念。


很多国内学者都把阿尔萨斯-洛林问题的起源归结于近代法国的向东扩张,似乎阿尔萨斯-洛林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是个不证自明的问题。实际上,阿尔萨斯-洛林问题至少可以追溯到加洛林王朝,它从9世纪开始就是法德两国争夺的对象。


普法战争中法国的惨败使德意志帝国得以吞并阿尔萨斯-洛林,但战争前后阿尔萨斯-洛林人的表现多次验证了他们对法国的忠诚。


普法战争中,普军在阿尔萨斯遭到当地军民的激烈抵抗,最后也没获得整个阿尔萨斯,因为阿尔萨斯最南端的贝尔福尔城抵抗普军围城长达104天,直到停战都未陷落,因此被保留在法国境内。普法战争贝尔福尔战役胜利纪念碑“贝尔福尔之狮”的设计者正是我们上文提到过的自由女神像设计者巴托尔迪,他本人也参加了贝尔福尔保卫战。



贝尔福尔之狮


占领阿尔萨斯-洛林后,除了剥夺政治权利,德意志帝国还推行文化同化政策。1871年,义务教育法令颁布,规定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普鲁士式的教育。法语在公共领域和学校被完全禁止,德语成为了唯一授课语言,阿尔萨斯方言仅允许在小学低年级学习德语时使用。而发表于1872年5月13日的《最后一课》正是都德为反映强迫性文化同化政策对阿尔萨斯人的压迫而作。虽然1873年新的法令放松了在法语人口多数地区的禁法语令,但是并不能否定《最后一课》描述的历史现实。

除此之外,阿尔萨斯-洛林城镇和街道名称被德国化,公共节日完全仿照德国设置,其中特别加入了德皇的生日。




我想说:激发人们爱国之心的不一定是语言,但语言是对一个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城市也是一样。





管它是说法语呢还是说德语呢

拿破仑的母语还是意大利语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德混血&《中餐厅2》取景地——科尔马,我来啦!
场景|法国最美小镇—科尔马
法国科尔马小镇
梅斯忆起韩麦尔
世界最美小镇/科尔马
宫崎骏的童话世界来自——法国小镇科尔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