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上第三

【题解】

檀弓是人名。因为本篇首章记檀弓之事,故以“檀弓”名篇。篇内多有称赞子游知礼之事,朱熹据此推测“《檀弓》恐是子游门人所作”(见《朱子语类》)。孙希旦说:“篇中多言丧事,可以证《士丧礼》之所未备;而天子诸侯之礼,亦略有考焉。然其中多传闻失实之言,亦不可以不知。”本篇的中心内容虽然是讨论丧葬之礼,但多是就事论事,显得结构零散。其中个别章节义理文采俱佳,为后人传诵不绝,“苛政猛于虎”等章即其例。和《曲礼》一样,由于本篇简策繁重,自郑玄作注时就分为上下二篇。

【原文】

  公仪仲子之丧①,檀弓免焉②。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③。檀弓曰:“何居④?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⑤,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夷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⑥。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⑦。”

【注释】

①公仪仲子:郑玄说他“盖鲁同姓”。公仪是氏,仲子是字。

②檀弓:鲁人之知礼者。姓檀,名弓。与公仪仲子是朋友关系。免(wen问):一种丧冠。郑玄注《仪礼?士丧礼》已经说不清楚免的形制,只引旧说解释说,免是布做的,宽一寸,从后脑勺而前交于额上,再向后绕于髻,就像汉代人的着幓头似的。另外,凡免必袒。袒,即肉袒,即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左臂。这里只说“免”,没有说“袒”,是省文。袒免的场合有三:一是有服之亲属,二是出了五服的远亲,三是朋友皆在他邦,朋友死而身边没有亲属,活着的朋友临时为其主持丧事。今檀弓在国内吊朋友之丧,按规矩只应服缌麻的绖带,但却作袒免的打扮,这是故为非礼,以讽刺公仪仲子的舍孙而立子。

③舍其孙而立其子:舍其嫡长孙而立其庶子。周制,嫡长子死,当立嫡长孙为继承人,不得立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

④居(ji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⑤子服伯子:公仪仲子之同宗兄弟。

⑥昔者二句:伯邑考是文王之嫡长子,武王之兄。《淮南子?氾论训》载有此事,高诱注曰:“文王废长立圣,以庶代嫡,圣人之权尔。”以权宜之计为解。衍是微子之弟。微子是殷人之后。殷制,兄死弟及,与周制不同。微子事略见《史记?宋微子世家》。

⑦立孙:立嫡长孙为后。孔子乃据周礼而下结论。因为公仪仲子是鲁人,与周同姓,当用周礼。

【译文】

  公仪仲子的嫡子死了,他不立嫡孙为继承人,却立他的庶子为继承人。为了表示对这种作法的讽刺,檀弓故意戴着免去吊丧,并且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我可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作法。”他快步走到门右边去问子服伯子,说:“仲子舍其嫡孙而立其庶子,道理何在?”伯子为仲子打掩护说:“仲子也不过是沿袭古人的成例而已。过去,周文王舍弃嫡子伯邑考而立武王,宋微子不立嫡、孙腯而立其弟衍,所以说仲子也不过是沿袭古人的成例而已。”后来,孔子的弟子子游就此事请教孔子,孔子回答说:“公仪仲子的作法是不对的,应当立嫡孙为后。”

【原文】

  事亲有隐而无犯①,左右就养无方②,服勤至死③,致丧三年④。事君有犯而无隐⑤,左右就养有方⑥,服勤至死,方丧三年⑦。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⑧。

【注释】

①有隐而无犯:郑玄说:“隐,谓不称扬其过失。无犯,不犯颜而谏。”

②无方:陈澔说:“左右,即是方。子之于亲,不止饮食之养,事事皆当理会,言或左或右,无一定之方。”

③服勤:从事种种劳辱之事。

④致丧:孙希旦说:“极其哀戚以在丧也。”换言之,持丧时极其哀痛。

⑤事君有犯无隐:郑玄的注解是:对国君的过失已进行过规劝,此后如有人问起国政,不妨言其得失。

⑥有方:陈澔说:“臣之事君,当各尽职守,故曰有方。”

⑦方丧:比照父丧。《丧服四制》:“资于事父以事君,故为君亦斩衰三年。”

⑧心丧:戚容如丧父而无服。

【译文】

  侍奉双亲,对其过失不可称扬,不可直言冒犯,或左或右地精心侍候,任劳任怨,直至双亲下世,极其哀痛地守丧三年。侍奉国君,对其过失已经直言不讳地加以规劝,如果再有人问起国事,也不妨直言其得失。精心侍候,惜尽职守,任劳任怨,直到国君下世,就比照丧父的礼节守丧三年。侍奉老师,对其过失不可直言冒犯,但也不可总是缄默,像对待双亲那样地精心侍候,直至老师去世,虽不披麻戴孝,但三年之中心中的悲哀犹如丧亲一般。

【原文】

  季武子成寝①。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②,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③。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④,而不许其细⑤,何居?”命之哭。

【注释】

①季武子:鲁公子季友之曾孙季孙夙。“武”是谥号。

②合葬:把后死者附葬于先死者的墓圹中。

③合葬非古也:这是季武子文过饰非的话。说“合葬非古”是要表明他夷平杜氏坟墓,并在此基础上建造住宅并没有错。

④大:指合葬。

⑤细:小。指哭泣。

【译文】

  季武子建成一座住宅,其宅地原是杜氏墓地,杜家有人就葬在西阶之下。杜家新死了人,请求季武子允许合葬,季武子同意了。杜氏后人进入季武子的宅院不敢哭泣。季武子说:“合葬不是古制。自周公以来才有合葬,后来再没改变。我既然允许杜家人合葬,而不允许杜家人哭泣,是何道理?”于是让他们尽情哭泣。

【原文】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①。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②?”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③。伋则安能?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注释】

①子上:名白,字子上。孔子的曾孙。母:此指出母,即被赶出家门之母。犹今言离婚改嫁之母。不丧:指不穿孝服。按照规定,父亲现在,儿子为出母应穿齐衰孝服一年;如果父亲已死,儿子又是父的继承人,就不再为出母穿任何孝服。

②子思:名伋,字子思。孔子之孙,子上之父。子思的父亲是孔鲤,字伯鱼。而孔鲤的父亲即孔子。孔子也曾经出妻。先君子:对亡父的尊称。

③污:郑玄说:“污,犹杀(shai晒)也。”杀,减省。

【译文】

  子上的出母死了,但子上没有为她穿孝服。子思的门人感到迷惑不解,就请教子思说:“从前您的父亲为出母带不带孝?”子思回答说:“带孝。”门人又问:“那么您不让您的儿子子上为出母挂孝,是何道理?”子思回答说:“从前我父亲的作法并不失礼。依礼,该提高规格时就提高,该降低规格时就降低。我孔伋怎么敢和先父相比呢?我的原则是:只要是我孔伋的妻子,自然也就是阿白的母亲;只要不是我孔伋的妻子,自然也就不是阿白的母亲。”所以,孔家的人不为出母挂孝,是从子思开始的。

【原文】

  孔子曰①:“拜而后稽颡②,颓乎其顺也③。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④。三年之丧,吾从其至者。”

【注释】

①孔子曰:这一节是讲三年之丧的丧拜何者为佳。

②拜而后稽(qi企)颡(sang嗓):拜,以首加手而拜。稽颡:叩头。颡,额头。案:拜是表示谢宾之来吊。稽颡是表示孝子丧亲的哀痛。

③颓:恭顺貌。

④颀(ken恳):恻隐貌。

【译文】

  孔子说:“三年之丧,孝子有两种拜法。一种是先拜而后叩头,这种拜法突出了对宾的恭敬,于礼为顺。一种是先叩头而后拜,这种拜法突出了孝子的哀思,于情为至。三年之丧,应强调的是哀戚之心,所以我赞成后一种拜法。”

【原文】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①,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②。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③。”于是封之④,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间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⑤,孔子泫( xuànrán )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注释】

①孔子既得合葬于防:孔子之父先死,葬于防。防是鲁国地名。其后,母死,乃合葬于防。称“既得”者,因孔子少孤,不知父葬何处。详下“孔子少孤”节。

②古也墓地不坟:古,郑玄说指殷代。墓和坟的区别在于,埋葬之处无积土日墓,埋葬之处积土成小丘,曰坟。

③识(zhi志):作出标志。

④封:聚土。

⑤三:郑玄说:“三言之,以孔子不闻。”

【译文】

  孔子终于把父母合葬于防之后,说:“我听说,古时的墓地上是不积土为坟的。现在我是个四处奔波的人,不可不做个标志。”于是就在墓上积土,高四尺。孔子先从墓地回家,弟子们还在墓地照料,一阵大雨之后,弟子们才来到家。孔子问他们,说:“你们怎么回来的这么迟?”弟子们答道:“防地的墓因雨而坍塌了,我们在那里修墓。”孔子没有作声。弟子们以为孔子没有听见,连说了三遍。这时,孔子才伤心地流下眼泪,说:“我听说过,古人是不在墓上积土的。”

【原文】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①。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②。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注释】

①孔子哭子路于中庭: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仕于卫,因卫国内乱,死于难。事见《左传》哀公十五年。按规矩,老师哭学生应在寝门之外,今哭于寝之中庭,与弟子哭师之礼同,这是表示亲近死者。

②而夫子拜之:郑玄说:“为之主也。”只有丧主才有资格回拜。夫子,指孔子。

【译文】

  孔子在正室前的庭里哭子路。有人来慰问,孔子就以丧主的身份回拜。哭过以后,孔子召见从卫国来报信的使者,问子路死的情况。使者说:“已经砍成肉酱了。”孔子听了,就叫人把正要吃的肉酱倒掉,不忍吃它。

【原文】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①。”

【注释】

①曾子曰句:郑玄说:弟子为师,心丧三年;朋友之间,一年即可。宿草:陈根,即隔年之草。

【译文】

  曾子说:“朋友的墓上有了隔年的草,就不该再哭了。”

【原文】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①,凡附于身者②,必诚必信③,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④,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终身之忧⑤,而无一朝之患⑥。故忌日不乐⑦。”

【注释】

①殡:死者入殓后停柩以待葬。这里说“三日而殡”,是据大夫、士之礼。

②凡附于身者:谓装扮死者的衣衾之类。

③必诚必信:孙希旦说:“诚者,尽其心而无所苟;信者,当于礼而无所违。”

④凡附于棺者:谓随棺入圹的冥器之类。

⑤终身之忧:指怀念其亲。

⑥无一朝之患:郑玄说:“毁不灭性。”

⑦故忌日不乐(le勒):所以在父母去世之日不做让人快乐的事。

【译文】

  子思说:“人死了三天而行殡礼,这时,凡是随尸体入殓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增减,以免日后有所遗憾。三个月以后下葬,这时,凡是随棺入圹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增减,以免日后有所遗憾。虽然服丧以三年为极限,但除丧以后也不应忘掉双亲。所以君子一辈子都在怀念双亲,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思亲过度而有损身体。因此,只在忌日才不做叫人快乐的事。”

【原文】

  孔子少孤①,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②。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③。间于郰曼父之母④,盖殡也。然后得合葬於防。

【注释】

①孔子少孤:此节原文已经过整理,改正了传统的个别句读错误和乱简。改正的依据是清人孙邃人的见解。孙氏的见解见于朱彬《礼记训纂》征引。

②殡:此指浅葬。五父之衢:道路名。

③其慎也:孔子不知其父之墓是浅殡还是深葬,若是浅殡,则可破土迁之,若是深葬,疑体魄已安,不敢轻动。所以孔子对启墓与否,慎之又慎。

④郰(zou邹)曼父之母:郑玄说:曼父之母与孔子之母征在为邻,二人关系很好。郰,地名。

【译文】

  孔子很小就死了父亲,所以不知道其父之墓是浅殡在五父之衙的。长大后,母亲又去世了。孔子欲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但弄不清楚父墓是殡是葬。问了一些见到的人,都以为是葬。孔子不知如何办才好。最后问到曼父的母亲,才知道是殡。然后才能够将母亲和父亲合葬于防。

【原文】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①。丧冠不緌②。

【注释】

①邻有丧四句:此四句的注见前文《曲礼上》篇。

②緌(rui蕤):古人冠的两侧各有一根系冠的丝绳结于颔下以固冠,叫作缨。缨结的下垂部分叫作緌。緌有装饰作用。

【译文】

  邻居有丧事,即使在舂米时也不可喊号子。邻里有停殡待葬的,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戴丧冠不应使冠缨打好结后还有下垂部分。

【原文】

  有虞氏瓦棺①,夏后氏堲周②,殷人棺椁③,周人墙置翣④。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⑤,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⑥,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丧⑦。

【注释】

①有虞氏:谓虞舜。瓦棺:陶制的葬具。

②堲(ji即)周:烧土为砖,围在棺的四周,起撑的作用。

③殷人棺椁(guo果):郑玄说:殷人以木为棺椁。椁是套在棺外面的大棺。

④周人墙置翣(sha霎):墙,又叫柳,是覆盖和包围灵柩的装饰性帷慢。翣:遮挡灵柩的扇形装饰物,木框木柄布面,布面上画有种种图案。

⑤长殇:未成年而死叫殇。据《仪礼?丧服传》,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

⑥中殇:年十五至年十二而死曰中殇。下殇:十一岁至八岁为下殇。

⑦无服之殇: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殇。对于无服之殇,不穿任何丧服,只哭够一定的天数。

【译文】

  虞舜时开始用瓦棺,但尚无椁。夏代则瓦棺之外,又加堲周为椁。殷人开始用木材做内棺和外椁。周人则除木制棺椁以外,又加上两样遮挡灵柩的装饰物:墙和翣。真是越到后代越讲究啊。周人用殷代的棺椁来葬十六岁至十九岁的夭殇者,用夏代的堲周制度葬十二岁至十五岁的夭殇者,用舜时的瓦棺葬八岁以下的夭殇者。

【原文】

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①。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②,戎事乘翰③,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④,牲用骍⑤。

【注释】

①夏后氏尚黑四句:大事:指丧事。昏:黄昏,傍晚。昏时亦黑。戎事:军事行动。骊:黑马。玄:黑色。

②日中:正午。正午时天色最亮最白

③翰:白马。

④騵:赤身白腹之马。

⑤骍(xing星):赤色的牲口。

【译文】

夏代崇尚黑色,办丧事入殓都在黄昏,战车驾以黑马,祭祀用黑色的牺牲。殷人崇尚白色,办丧事入殓都在正午,战车驾以白马,祭祀用白色的牺牲。周人崇尚赤色,办丧事入殓都在日出,战车驾以赤马,祭祀用赤色的牺牲。

【原文】

  穆公之母卒①,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何②?”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③,齐斩之情④,饘粥之食⑤,自天子达。布幕⑧,卫也。縿幕⑦,鲁也。”

【注释】

①穆公:鲁哀公之曾孙,名不衍。

②曾子:曾参之子,名申。

③哭泣:有声曰哭,无声曰泣。

④齐(zi咨)斩:斩衰和齐衰这两种丧服。斩衰,丧服之最重者,用粗麻布制成,但不将衣服的毛边缝齐,父丧服之。齐衰,次于斩衰的丧服,亦用粗麻布制成,但须将衣服的毛边缝齐,母丧服之。

⑤饘(zhan沾)粥:都是粥。只不过饘较稠而已。这是孝子在殡后虞前的饮食。

⑥幕:王夫之说:幕指殡时所用的棺罩。

⑦縿(xiao消):缣帛。

【译文】

  鲁穆公的母亲去世了,派人去向曾子讨教说:“丧事该如何办?”曾子回答说:“我听我的父亲讲过:通过哭泣来抒发悲哀,通过披麻带孝来表示纪念父母对己的无限恩情,通过喝粥度日来表示孝子的食不甘味,所有这些,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用布来做殡时所用的棺罩,这是卫国的习俗;用帛来做殡时所用的棺罩,这是鲁国的习俗。此属小节,不必尽同。”

【原文】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①。公子重耳谓之曰②:“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③?”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④!吾何行如之⑤?”使人辞于狐突曰⑥:“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⑦,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⑧,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⑨;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⑩。是以为恭世子也⑩‘。

【注释】

①晋献公句:申生母早死,晋献公立宠妾骊姬为夫人,生子奚齐。骊姬欲以奚齐取代申生为世子,遂诬陷申生企图毒害晋献公,晋献公信其谗言,所以要杀申生。事详《左传》僖公四年及《国语?晋语》。

②公子重耳:申生的异母弟,即日后的晋文公。公子,除世子以外的诸侯之子。

③盖:郑玄说:“盖,皆当为盍。盍,何不也。”

④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郑玄说:“言人有父,则皆恶欲弑父者。”

⑤如之:王夫之说:如与之都是往的意思。

⑥使人辞于狐突曰:辞,谓诀别。狐突,申生之傅,公子重耳之外祖父。狐突早就看出晋献公有要加罪申生的苗头,并劝申生逃走以避祸,无奈申生不从。事详《左传》闵公二年。

⑦伯氏:指狐突。狐是总氏,伯是以兄弟的排行为氏。老大可以称为伯氏,老二可以称为仲氏,老么可以称为叔氏、季氏。

⑧子:骊姬之子奚齐。

⑨伯氏不出而图吾君:您不出山为国君筹划国事。从狐突为申生献计之后,便惧罪称病在家。

⑩再拜稽首:吉拜中最敬之礼,一般用于臣对君。行此礼时,要先拜,即跪而拱手,头亦俯至于手,与心平,这叫拜手,省称作拜。既拜而拱手下至于地,头亦下至于地,以全身论之,首低,腰高,尻更高,这叫稽首。再拜稽首,就是行两次拜稽首礼。可参段玉裁《经韵楼集》。

⑩恭:申生的谥号。《谥法》:“敬顺事上曰恭。”不管晋献公的作法是对是错,申生一概服从,所以谥“恭”。

【译文】

  晋献公将要杀害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怎么不把受诬陷的情况向父亲讲明白呢?”太子说:“不可。父亲他老人家不可一天没有骊姬,我如果把事情讲明,骊姬必然得罪,这样一来,岂不是伤了他老人家的心吗?”重耳说:“那么为什么不逃往他国呢?”太子说:“不可。他老人家给我加上的罪名是谋害君父。试想,普天之下哪里有接纳谋害君父之人的国家呢,我能逃到哪里去呢?”申生派人向狐突诀别说:“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劝告,以至于陷于死地。我个人并不觉得自己死得可惜。尽管如此,想到国君年纪已老,继承人年龄又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您又不出山为我们的国君出谋划策。这使我放心不下。如果您肯出山为我们的国君出谋划策,申生将怀着对您的感激而死。”申生行过再拜稽首之礼,就自杀了。由于申生一味敬顺事上,所以谥为“恭世子”。

【原文】

  鲁人有朝祥而莫歌者①,子路笑之②。夫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③?逾月则其善也。”

【注释】

①祥:祭名。有小祥,有大祥。小祥是周年之祭,小祥之后,孝子的孝服、饮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正常,所以叫小祥。祥,吉也。大祥是丧后二十五个月之祭,大祥之后,孝子除去孝服,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莫:即“暮”字。

②子路:氏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笑之:郑玄说:“笑其为乐速。”按礼,大祥后可以弹琴,不可以唱歌。

③又多乎哉:意为离可以唱歌的时间没有多久了。因为大祥后再过一个月举行禫祭,禫祭之后便可“丧复常,读乐章”了。

【译文】

  鲁国有个人,早上行过大祥除服之祭,晚上就唱起歌来了。子路听见了,就讥笑此人为乐过速。孔子则说:“由!你责备别人就没个头了吗!三年之丧,时间也够长了,很多人连这一点还做不到呢。”子路出去以后,孔子又说:“按说嘛,离可以唱歌的日子也没有多久了,如果他过一个月再唱歌,那就无可挑剔了。”

【原文】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①。县贲父御②,卜国为右③。马惊败绩④,公队⑤,佐车授绥⑥。公曰:“末之卜也⑦。”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⑧,有流矢在白肉⑧。公曰:“非其罪也!”遂诔[lěi] 之⑩。士之有诔,自此始也。

【注释】

①乘丘:鲁地名。乘丘之战,详《左传》庄公十年。鲁国取得最后胜利。

②县贲([bēn] 奔)父:县是氏,贲父是字。御:驾车。

③卜国:卜,氏。国,字。右:车右。在战车上,国君或主帅居中,御者居左,车右居右。车右多是勇力之士。战时车右的职责,主要是保护统帅。另参《曲礼上》篇注。

④马惊败绩:郑玄说:“惊奔失列。”

⑤队:“坠”的古字。

⑥佐车:副车。

⑦末之卜也:王夫之、孙希旦解此“末”字为“未”、“没有”之义。全句意思是:战前没有占卜一下由谁充当御者才吉利。

⑧圉([yǔ] 羽)人:掌养马者。

⑨白肉:马大腿内侧的肉。箭射入白肉,仓促中不易发现

⑩诔([lěi]垒):累列死者生前功德以表示哀悼的文章。

【译文】

  鲁庄公领兵与宋国军队战于乘丘。鲁庄公所乘的战车上,县贲父负责驾车,卜国负责保卫。驾车的马忽然受惊乱跑,把庄公从车上摔了下来。幸亏副车上的人递给庄公登车的引绳,把他拉上了副车。庄公说:“马惊失列,是驾车者的责任。我没有事先占卜一下驾车者的人选,所以事情才会这样。”县贲父说:“平常驾车,马不乱跑;今天驾车倒乱跑起来,这说明我还缺乏勇气。”于是赴敌而死。后来,马夫洗马,才发现有一支箭射到了马大腿内侧的肉里。庄公说:“原来如此。是我错怪县贲父了。”于是就写了一篇表彰死者功德的诔文。士这一阶层也能有诔,就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原文】

  曾子寝疾①,病②。乐正子春坐于床下③,曾元、曾申坐于足④。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⑤,大夫之箦与⑥?”子春曰:“止⑦!”曾子闻之,瞿然曰:“呼⑧!”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⑨,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⑩,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⑩,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注释】

①曾子寝疾:曾子卧病。此曾子谓曾参。

②病:疾甚曰病。

③乐(yue月)正子春:曾参弟子。乐正是复姓。

④曾元、曾申:二人皆曾参之子。

⑤华而睆(huan缓):漂亮而且光滑。

⑥箦(ze责):竹席。

⑦子春曰止:王夫之说:“止,令勿言,恐曾子闻而欲易之。”曾子未尝仕为大夫,依礼,不当使用大夫的竹席。

⑧瞿(ju剧)然:惊视貌。呼:陈澔说是“叹而嘘气之声”。

⑨季孙:鲁大夫。

⑩病革(ji急):病急,病危。

⑩毙:仆。引申为死。

【译文】

  曾子卧病在床,病得很厉害。他的弟子乐正子春坐在床下,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坐在脚旁。一个小孩子坐在角落里,手执火炬。小孩子看到曾子身下的竹席,便说:“多么漂亮光滑呀!是大夫用的竹席吧?”子春说:“别作声!”曾子听到了,猛然惊醒过来,有气无力地出了口气。小孩子又说:“多么漂亮光滑呀!是大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的,我因为病重,未能把它换掉。元呀,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经很危险了,不可以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为您换掉它。”曾子说:“你爱我的心意还不如那个小孩子。君子的爱人,是考虑如何成全他的美德;小人的爱人,则是考虑如何让他苟且偷安。此刻我还求什么呢?我能够合乎礼仪地死去,我的愿望就满足了。”于是,他们抬起曾子换席,换过后再把曾子放回席上,还没有放好,曾子就断气了。

【原文】

  始死①,充充如有穷②。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③。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④。练而慨然⑤,祥而廓然⑥。

【注释】

①始死:这一节讲的是从亲死到除丧,孝子忧悼在心的样子。

②充充:悲痛填膺貌。

③瞿瞿(juju聚聚):眼珠转动不定貌。

④皇皇:仿徨无所依托貌。

⑤练:即周年之祭。又叫“小祥”。练是白色的丝织品,周年之祭以后孝子可以著练冠,故称。

⑥祥:大祥,丧二十五月的除服之祭。

【译文】

  双亲刚死的时候,孝子满腔悲痛,好像日子没法子再过下去殡殓以后,孝子的眼神不定,好像在寻找什么而又找不到的,埋葬以后,孝子仿徨无依,好像在盼望亲人归来而又盼不的样子。周年以后,就感慨时间过得太快。除服以后,还觉得内心相当空虚。

【原文】

 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①。鲁妇人之髽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②。

【注释】

①邾娄二句:邾(zhu朱)娄,即邾国。春秋诸侯国,古地在今山东邹县境。陆德明说:“邾人呼邾声曰娄,故曰邾娄。”复之以矢:用箭来招战死者之魂。通常招魂,是用死者生前所穿之衣,今用箭,据郑玄说,是因为邾人虽然战胜,但战死者多,无衣可以招魂,故用矢代替。升陉(xing形):杨伯峻说:“升陉,鲁地,不详当今何地。”案升陉之战,邾胜鲁败,事详《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②髽(zhua抓):去而露其髻曰髽。(xi喜)是束发的帛。台鲐(tai抬):郑玄说:“台当为壶,字之误也。《春秋传》作“狐鲐。”杨伯峻说:“狐鲐,今山东滕县东南二十里之狐鲐山。”春秋邾地。狐鲐之战,邾胜鲁败,鲁军战死者众,“时家家有丧,髽而相吊”。事详《左传》襄公四年。

【译文】

邾娄人用箭来招魂,是从升陉之战以后开始的。鲁国妇人露着髻去吊丧的习惯,是从狐髽之战失败后开始的。

【原文】

  南宫縚之妻之姑之丧①,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②,尔勿扈扈尔③。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④。”

【注释】

①南宫縚(tao韬)句:这句话可以改作“南宫縚之母丧”。之所以说得这么拐弯,是因为南宫縚的妻子是孔子的侄女,和下文有关系。南宫是复姓,縚是名。《史记》作南宫括。其人字子容。《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②尔毋从从(zong zong总总)尔:前“尔”字作你讲,后“尔”字是语气词。从从,太高。

③息息:大广。

④总八寸:陈澔说:“束发谓之总,以布为之,既束其本末而总之,余者垂于髻后,其长八寸。”

【译文】

  南宫縚的妻子死了婆婆,孔子教她做丧髻的方法说:“你不要把丧髻做得太高,也不要做得太大。用榛木做簪子,其长一尺;束发的布条,其剩余垂下的部分是八寸长。”

【原文】

  孟献子禫①,县而不乐②,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注释】

①孟献子:即鲁大夫仲孙蔑。禫(dan但):除丧服的祭祀。禫祭之月,郑玄以为与大祥之祭间隔一月,即在丧后二十七月举行。王肃以为禫祭与大祥同月,即都在二十五月举行。禫祭之后,孝子的生活基本归于正常。

②县:即“悬”字。依礼,大夫判县。此处是将判县的乐器悬挂起来。详《曲礼下》篇注。

【译文】

孟献子行过谭祭以后,家中的乐器仍然悬而不奏,可以有妇人侍寝也不入住室之门。孔子说:“一般人都做不到这一点,献子能够做到,真是过人一等啊!”

【原文】

  孔子既祥①,五日弹琴而不成声②,十日而成笙歌③。

【注释】

①孔子既祥:祥,指大祥除服之祭。孔子幼年丧父,此“祥”谓祥祭其母。

②五日弹琴句:郑玄说,这是由于“哀未忘”。

③十日句:此“十日”,乃祥后逾月的又一旬。

【译文】

  孔子在大祥后五天开始弹琴,但弹不成声调;在大祥后逾月的又一旬里欢笙,其声调就和谐了。

【原文】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①。

【注释】

①有子句:有子,孔子的弟子有若。这句话是讥笑有子讲究打扮过早。“丝屦组缨”,是丧后二十七月举行禫祭后才能有的打扮,现在是二十五月的大祥之祭,按规矩只能是“白屦无絇(qu渠),缟冠素纰(pi皮)”,即白色的鞋子而无鞋鼻(絇是装饰品),白色生绢作的冠,冠缘也用白绢镶边。至于系冠的缨,此时只可用素,即白色生绢,而不可用组,因为组是丝织品。句中的“盖”是传疑之辞。

【译文】

  有子大概是祥祭一结束,就穿上有丝饰的鞋子和戴上用丝带作缨的帽子,这未免早了点。

【原文】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①。

【注释】

①畏:指含冤不白而自杀。厌(ya压):指在危险处行走或停留被压死。溺:指有桥不走、有船不坐泅水而死。按:以上三种死法,都是轻身忘孝而死,所以不值得去致吊。

【译文】

死了而不值得临吊的有三种情况:含冤不白而自裁者、行止危险之下被压死者和游泳逞能被淹死者。

【原文】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①。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②。”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③。”子路闻之,遂除之。

【注释】

①子路有姊之丧三句:这三句是说,子路已出嫁的姐姐去世了,按《仪礼?丧服》,子路应为她服大功九月之丧。但服丧已满,子路仍未除服。

②子路曰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因为我的兄弟少,我想为她服兄弟之服”。而服兄弟之服,是齐衰一年。

③先王制礼二句:行道,郑玄说“犹行仁义”。王夫之说,先王在制定丧服之礼时,已经周密地考虑到了忍心与不忍心的问题,并作了折衷处理,忍心者与不忍心者都应以先王之礼为准绳,既不可不及,也不可超过。

【译文】

  子路为出嫁的姐姐服丧,到了可以除服的日子他还不除。孔子就问他:“为什么还不除服呢?”子路说:“我的兄弟很少,所以不忍心到了九个月就除服啊!”孔子说:“先王制定的礼,对于正人君子来说,就是教他要适当控制感情的。”子路听了,就立即除掉了丧服。

【原文】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①。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②。”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③,仁也④。”

【注释】

①大(tai太)公封于营丘三句:大公,即太公望吕尚,民间习称“姜太公”、“姜子牙”。以功被封于齐,都营丘,即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大公虽封于齐,但留周为太师,死即葬于周。他的五世子孙,虽然死于齐国,但也都追随大公反葬于周。周,一名镐京,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按:五世反葬于周之说,学者多有疑之者,详孙希旦《礼记集解》。

②君子曰五句:这五句是说上文的五世反葬于周,与乐和礼的基本精神吻合。反葬于周是不忘其本,乐和礼的精神也是不忘其本。

③正丘首:即首正丘。首是头朝向,正是对着,丘是狐穴所在。

④仁也:按《礼运》:“仁者,义之本也。”

【译文】

  太公封于齐,都营丘。因太公留朝为太师,死后遂葬于周。此后,其五代子孙虽死于齐,也都随太公葬于周。君子说:“音乐,还是故国的声音最好听。礼的精神,也是不忘其本。”古人有句俗话说:“狐狸死了,也要头对着狐穴所在的方向,这也是不忘其本啊!"

【原文】

  伯鱼之母死①,期而犹哭②。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③,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④。

【注释】

①伯鱼之母死:伯鱼是字,名鲤,孔子的儿子。伯鱼之母,是孔子休出门的妻子,对于伯鱼来说就是出母。儿子对于出母之死,服期,周年以后就不再哭了。

②期(ji基):周年。

③嘻:悲恨之声。

④遂除之:孙希旦说:“除之者,谓不复哭耳,非除服也。”

【译文】

伯鱼的出母死了,过了周年,他还在哭。孔子听见了,就问“是谁在哭呀?”他的弟子说:“是鲤在哭。”孔子发出不满的说:“太过分了!”伯鱼听到后,就不再哭了。

【原文】

  舜葬于苍悟之野①,盖三妃未之从也②。季武子曰:“周公盖附③。”

【注释】

①舜葬句:郑玄说:“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苍梧:山名。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

②盖三妃未之从也:郑玄说:“古者不合葬。”三妃,有的古书记载作“二妃”,即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详梁玉绳《檀弓麟义》。

③附:指夫妇合葬。

【译文】

舜死后被葬于苍梧之野,大概他的三位妃子都没有与他合葬。季武子说:“大概从周公开始才有夫妇合葬之事。”

【原文】

曾子之丧,浴于爨室①。

【注释】

①曾子之丧二句:曾子,即曾参。“浴”字,郑玄解释为“为死者浴身”,王夫之认为不通,解释作“为死者烧洗澡水”。因为据《仪礼?士丧礼》,为死者烧浴汤,不应当在爨(cuan窜)室,爨室即厨房,而应当在庭院的西墙下用土块垒个灶,在此灶上煮浴汤。这样说来,浴于爨室便是失礼的行为。

【译文】

为曾子料理丧事时,其家属在厨房中为死者烧浴汤,这是失礼的。

【原文】

大功废业①。或曰:大功,诵可也。

【注释】

①大功: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故称大功。旧时为堂兄弟,为已出嫁的姑、姊妹等人服大功。业:指学业。既包括口诵诗歌,也包括操琴奏瑟。

【译文】

服大功之丧要停止一切学业,以免干扰哀思。但是也有人说:服大功之丧,口诵诗歌还是可以的,只是不可奏乐。

【原文】

子张病①,召申祥而语之曰②:“君子曰终,小人曰死③。吾今日其庶几乎!”

【注释】

①子张:孔子的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病:谓病笃。

②申祥:郑玄说是子张的儿子。王夫之说是子张的弟子,姓申,名祥。

③君子曰终二句:君子虽死,其功业犹存,故曰终。小人无善可陈,死后即被世人忘掉,故曰死。

【译文】

子张病危时,召申祥来,并告诉他说:“君子之死叫作终,小人之死叫作死。我这一辈子大概差不多可以称作‘终,了吧。”

【原文】

曾子曰:“始死之奠①,其馀阁也与②?"

【注释】

①奠:此“奠”字含二义:一是奠祭,是始死至葬之时祭名。因为这段时间里还没有“主”或“尸”代表死者接受祭品,只好把祭品放置地上,让神来享受。奠就是放置之义。二是指奠祭所用的祭品。

②馀阁:即“阁馀”。阁是病室中存放食物的架子。馀,指架子上剩余的食物。之所以用架上剩余的食物作祭品,是由于人始死时,时间仓促,孝子还来不及别置新馔,故用阁馀。

【译文】

曾子说:“人刚死时所设的祭奠,用的是架子上剩余的现成食物吧?”

【原文】

曾子曰:“小功不为位也者①,是委巷之礼也②。子思

之哭嫂也为位③,妇人倡踊④。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⑤。”

【注释】

①小功:丧服名。五服之第四等。其服以熟麻布做成,较大功为粗,较缌麻为细。就本节而言,妯娌之间就互服小功。为位:按照亲疏序列之位而哭。

②委巷:犹言陋巷。陋巷的居民,都是微贱不知礼者。

③子思:郑玄无注,皇侃以为是孔子的弟子原宪,字子思。孔颖达则认为是孔子的孔伋,字子思。俞榔《群经平议》认为应是原宪,理由有二:一是孔伋无兄,当然也就无嫂;二是,曾子与原宪是平辈,故互相称字,而孔伋则是晚辈,应称其名而不称其字。

④妇人倡踊:妇人,指子思之妻。子思之妻于子思之嫂有小功之服,而嫂叔之间无服,所以子思之妻先跳跃顿足而哭,然后子思随之而哭。

⑤言思:郑玄引旧说说,言思是子游之子,申祥妻的兄弟。申祥,见本篇此前注。按:申祥哭言思,是哭其内弟,按规定申祥于言思无服,而申祥之妻应为言思服大功,所以申祥也为位而哭,以其妻为主,其妻倡踊毕,申祥再随之而哭。

【译文】

曾子说:“小功之服不按照亲疏的序列而哭,那是居于陋巷的庶人之礼。子思哭其嫂,就讲究亲疏的序列,由他的妻子先跳跃跺脚地哭,然后他才跟着哭。申祥之哭言思,也有这种讲究。”

【原文】

古者冠缩缝①,今也衡缝②。故丧冠之反吉,非古也。

【注释】

①缩缝:直缝。古时无论吉冠凶冠皆直缝。

②衡缝:横缝。今冠横缝,是由于冠上的褶裥多。今,指周代。唯吉冠横缝。

【译文】

古时候无论吉冠凶冠都直缝的,现在的吉冠是横缝的,凶冠仍然直缝,看起来正和吉冠相反,这并不意味着古代也是这样的。

【原文】

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①,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子思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②。故君子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③,杖而后能起。”

【注释】

①执:持,守。亲:此指父亲。

②跂(qi器):踞着脚。

③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曰:按《间传》:“斩衰,三日不食。”《孝经?丧亲章》:“孝子之丧亲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

【译文】

曾子对子思自夸说:“伋!我父亲刚死的时候,我一点不吃一点不喝达到了七天。”子思说:“先王的制礼,已经是折衷人情而制定标准,行礼过分者应该自己委曲点以期符合标准,而行礼欠缺者应该自己加把劲以期达到标准。所以,君子在父亲刚死的时候,不吃不喝三天也就可以了,尽管只是三天,可孝子也要扶着丧杖才能立起身来。”

【原文】

曾子曰:“小功不税①,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②,而可乎?”

【注释】

①小功不税(tui退):郑玄说:“据礼而言也。日月已过,乃闻衡可服,曰税。大功以上然,小功轻,不服。”

②则是句:郑玄说:“言相离远者,闻之恒晚。”按:句中的“兄弟”,指从祖兄弟。据《丧服》,为从祖兄弟服小功。

【译文】

曾子说:“依礼,小功之服,在丧期已过才听到丧信,就不用追服。如此说来,对于在远处去世的从祖兄弟根本就谈不上有丧服了,这样做合适吗?”

【原文】

伯高之丧①,孔氏之使者未至②,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③。孔子曰:“异哉!徒使我不诚于伯高④。”

【注释】

①伯高:人名。只知死在卫国,不知其为何国人。

②孔氏之使者:孔子派去的赠送财物帮助办丧事的人。

③冉子:即冉有,名求,鲁人,孔子弟子。摄:代理。束帛:捆作一束的五匹帛。乘(sheng剩)马:四匹马。将之:即将命。此处为假传孔子之命。

④徒使我不诚于伯高:王念孙说:“诚”字后脱去“礼”字。诚,通“成”。因为冉有代孔子行吊,非孔子之意,若孔子遣人更吊,则弥为不可,是使孔子不得成礼于伯高也。存参。

【译文】

伯高死了,孔子派去致吊送礼的使者还没到,孔子的弟子冉有就代为准备了一份含有一束帛四匹马的礼物往吊,并称说是奉了孔子之命。孔子听说后,说:“真奇怪!这平白让我失去了对伯高的诚信。”

【原文】

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①。孔子曰:“吾恶乎哭诸②?兄弟,吾哭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于野则已疏,于寝则已重。夫由赐也见我,吾哭诸赐氏③。”遂命子贡为之主,曰:“为尔哭也来者,拜之;知伯高而来者,勿拜也④。”

【注释】

①赴:“讣”的古文。报丧。

②吾恶(wu乌)乎哭诸:我在何处哭他?由于孔子和死者的关系不明确,所以孔子有此语。

③赐氏:子贡家里。子贡是字,姓端木,名赐。氏,家。实际上是哭于子贡的寝门之外。

④为尔哭来也者四句:郑玄说:“异于正主。”因为,凡丧之正主,对于来吊丧的人,无论他是和死者家属有关系还是和死者本人有关系,都要拜之。

【译文】

伯高死于卫国,其家属派人来向孔子报丧。孔子说:“我在什么地方哭伯高呢?如果是兄弟,我在祖庙里哭他;父亲的朋友,我在庙门外哭他;老师,我在正寝里哭他;朋友,我在正寝门外哭他;只是互通姓名的泛泛之交,我在野外哭他。对于伯高来说,在野外哭他,嫌得交情太浅;在正寝哭他,又显得礼数太重。他是通过子贡和我见面认识的,我还是到子贡家哭他吧。”于是,命子贡代为丧主。因为这和丧之正主不同,所以特地交代子贡:“是为了你本人的关系来哭的,你就拜谢;为了和伯高有交情而来哭的,就用不着你来拜谢。”

【原文】

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①。”以为姜桂之谓也②。

【注释】

①必有草木之滋焉:郑玄说,由于病人食欲不振,所以要增加草木之味。

②姜桂:生姜和肉桂。调料。

【译文】

曾子说:“居丧期间生病,可以吃肉喝酒,还必须加上草木的滋味。”所谓“草木”,指的是生姜和肉桂。

【原文】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①。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②,退而老于西河之上③。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④,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⑤。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⑥。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⑦,亦已久矣!”

【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之弟子,魏人。

②洙、泗:鲁国二水名,皆流经曲阜。

③西河:魏国地区名,郑玄说是“龙门至华阴之地”。

④疑:通“拟”。比拟。

⑤丧尔亲三句:郑玄说:“言居亲丧无异称。”

⑥丧尔子三句:意谓子夏对待儿子的感情超过了对他的父亲。

⑦离群索居:郑玄说:“群,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离群索居,则难得听到朋友的规过之言。

【译文】

子夏因为死了儿子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去慰问他,说:“我听说过,朋友丧失了视力,应该为他难过得哭一场。”说完就哭了。子夏也跟着哭,说:“天啊!我是无罪的,怎么落此下场!”曾子一听动了气,说:“商!你怎么无罪呢?我和你都在洙、泗之间跟着我们的老师学习本领,年纪大了,你就回到了西河地区,也没听说你如何称扬老师,倒是使西河的居民把你比作我们的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的双亲死了,居丧期间,你也没有让当地居民看到你有什么好的表现,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死了儿子,你就哭瞎了眼睛,说明你把儿子看得比老子还重要,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等等……,你怎么会是没有罪过呢?”子夏听得很服气,就抛开手杖下拜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而独居,时间也太久了!”

【原文】

夫昼居于内①,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②,吊之可也。是故君子非有大故③,不宿于外;非致齐也④,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

【注释】

①内:指正寝。古人的居室有正寝和燕寝。燕寝是平时常居之所,正寝则必当疾病或斋戒时居之。

②外:指中门以外。因为孝子在居丧期间,不入宿燕寝,而是在中门外搭建倚庐或垩室以居之。

③大故:谓居丧。

④致齐(zhai斋):祭祀前清心洁身的礼仪。时间是三天。三天之中,排除一切杂念,唯先人是念,即《祭义》所说:“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

【译文】

大白天还呆在正寝之中,就像生病了,亲朋好友就可以前往探病。夜里睡在中门以外,就像居丧的模样,亲朋好友就可以前往吊丧。因此,君子不是由于居丧,是不会在中门外睡觉的;不是祭前的斋戒,不是生病,不会无论白天黑夜都呆在正寝之中。

【原文】

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①,泣血三年②,未尝见齿③。君子以为难。

【注释】

①高子皋:姓高,名柴,字子皋。《论语》和《史记》作“子羔”。孔子弟子。

②泣血:无声而泣。泪水的流出,就像血的流出一样,均无声。

③见(xian现)齿:露齿。笑则露齿,不露齿,是没有笑过。

【译文】

高子羔在为父亲守丧时,无声而泣了三年,从来没有笑过。君子认为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原文】

衰①,与其不当物也②,宁无衰。齐衰不以边③坐,大功不以服勤④。

【注释】

①衰:指丧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都包括在内。

②不当物:谓孝服的布料粗细、长宽尺寸等等,皆不合法度。这是郑玄的解释。王夫之则说:“物即衰也,不当物者,谓容不戚,动不以礼,与丧服不相称也。”

③齐衰不以边坐:边坐,偏倚而坐。言坐相不佳。齐衰不可以边坐,不言而喻,斩衰更不可以。

④大功不以服勤:根据五服的轻重可以推知,斩衰、齐衰也不可以服勤,而小功、缌麻则可。

【译文】

丧服的制作皆有法度,如果所穿的丧服不合法度,那就乱了规矩,还不如不穿丧服呢。身穿齐衰,就不可偏倚而坐。身著大功,就不可去干下力的活儿。

【原文】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①,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②。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③;予恶夫涕之无从也④,小子行之!”

【注释】

①旧馆人:孔子以前到卫国去时下榻之处的主人。

②说(tuo脱)骖(can餐):解掉在两侧驾车的马。说,通“脱”。古代一车四马,中间有二马夹辕驾车,叫服马。两旁之马叫骖马。赙:以钱财助丧。

③遇于一哀:王夫之说:“谓适与心之哀者遇也。”

④涕之无从:光有眼泪而没有同情的实际表示。

【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正碰上过去下榻的馆舍的主人去世,就进去吊丧,哭得也很伤心。哭罢出来,让子贡解下骖马送给丧家。子贡说:“对于你的学生的死,你都从来没有解下骖马相赠,而现在要解下骖马赠给过去下榻的主人之家,未免礼数太重了吧?”孔子说:“我刚才进去哭他,恰巧悲从中来而流泪。我讨厌那种光空流眼泪而没有实际的同情表示的作法。你还是照我说的去办吧!”

【原文】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①。”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②?”曰:“其往也如慕③,其反也如疑④。”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⑤?”子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⑥。”

【注释】

①识(zhi志):记住。

②尔:彼,他、

③慕:如婴儿之思慕其亲而哭泣。

④疑:不知亲人的神灵是否跟来,迟疑而不欲速还貌。

⑤虞:祭名。从墓地回来后,于正午时在殡宫举行。虞祭意在安神。

⑥子曰二句: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子贡。孔子这样讲,是由于哀戚的真情是根本问题,而祭祀的礼仪是末节间题。

【译文】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有人送葬,而孔子在一旁观看,说:“这丧事办得真好啊!完全可以作为人们的傍样。你们要好生记住。”子贡说:“老师为什么称赞那丧事办得好呢?”孔子回答说:“那孝子在送葬的路上,就像婴儿之思慕其亲而哭泣不止;下葬后回来,又像是担心亲人的神灵不能跟着一道回来而迟疑不前。”子贡说:“恐怕还不如快点回家准备安神的虞祭吧?”孔子说:“你们要好生记住这个榜样,连我也做不到他那样呢!"

【原文】

颜渊之丧,馈祥肉①。孔子出受之,入,弹琴而后食之②。

【注释】

①祥肉:大祥之祭所供敬神之肉。大祥,即除服之祭。

②弹琴:意在借弹琴以分散悲哀。

【译文】

颜渊之死,到了大祥之祭,其家送来祭神的肉。孔子到门外接受,进到屋里,先弹了一会儿琴,然后才吃。

【原文】

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①,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注释】

①拱而尚右:抱拳时,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尚,通“上”。尚右,即右手在上,在上即在外。这是凶礼。吉礼则应拱而尚左,即左手在外,右手在内。

【译文】

孔子与其弟子们一道站立时,他抱拳的姿势是右手在外,弟子们也都右手在外。孔子说:“你们这些弟子太喜欢学我了。我右手在外,是因为有姐姐之丧的缘故啊!”弟子们明白了过来,就都改为左手在外。

【原文】

孔子蚤作①,负手曳杖,消摇于门②,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助”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④,则吾将安放⑤?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⑧,则犹在昨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⑦,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⑧,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⑨。予畴昔之夜⑩,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⑩。”盖寝疾七日而没。

【注释】、

①蚤:通“早”。

②消摇:又作“逍遥”。宽纵自适之貌。

③哲人:智慧超众者。孔颖达说是指孔子自己。

④哲人其萎:王引之认为此四字乃后人据《孔子家语》增入,不是《礼记》原文。

⑤放(f乙ng访):依靠。

⑥殡:大硷后停枢待葬叫殡。东阶:也叫“昨阶”。即主人上下之阶夕

⑦两楹(y万ng盈)之间:两楹是堂上当中的两根柱子。堂上之位,以两楹之间为最尊。因为两楹又在堂下东阶与西阶之间,所以下文说“宾主夹之也”。

⑧西阶:宾客上下之阶。

⑨而丘也二句: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宋是殷人之后,故孔子自称殷人。

⑩畴(ch6u筹)昔:从前。

⑩坐奠:孙希旦说:“犹言安坐也。”

⑩而天下二句:宗予,尊我为君之意。孔子以夏、商、周兰代之礼占己之梦。两楹之间这个位置,一是古代人君之位,二是殷人停枢待葬之位,前一种可能性已被排除,那么只有后一种可能性了,所以他说自己快要死了。

【译文】

孔子一早起来,背着两手,拖着手杖,悠闲自得地在门外踱步,口中唱着:“泰山要崩塌了吧?大梁将折断了吧?哲人将凋零了吧?”唱罢走进屋里,对着门坐下。子贡听到歌声,说:“泰山如果崩塌,叫我们仰望什么呢?大梁如果折断,哲人如果凋零,叫我们依靠谁呢?听歌中之意,夫子大概要生病了吧?”于是就快步走进屋里。‘孔子说:“赐,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呀!夏代停枢于东阶之上,那是还把死者当作主人看待的。殷人停枢于两楹之间,那是介乎宾主之间的位置。周人停枢于西阶之上,那是把死者当作宾客看待的。我是殷人的后代。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安坐在两楹之间。既没有明王兴起,天下有谁会把我当作立于两楹之间的

国君那样尊重呢?这样看来,我大概是快死了吧、”过这番话以后,孔子大概病了七八天就去世了。果不其然,说,尹

【原文】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①;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②。”

【注释】

①若丧子而无服:如果这里是指“若丧长子”,则丧期是三年。②请丧夫子句:这就是本篇上文所说的“心丧三年”。

【译文】

孔子去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们都不清楚该为老师穿哪一等丧服。子贡说:“以前夫子哀悼颜渊,其悲痛如同丧子一样,但不穿任何丧服。哀悼子路时也是这样。让我们悼念夫子,就像悼念父亲一样,但也不穿任何丧服。”

【原文】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①:饰棺,墙置婴②,设披③周也;设崇④,殷也;绸练设旎⑤,夏也。

【注释】

①公西赤:复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志:孙希旦说:“葬之有饰,所以表识人之爵行,故谓之志。”

②墙置娶:见本篇上文“有虞氏瓦棺”节注。

③披(匕了毕):这是用帛做的一条长带子,先以其中间部分束系到灵枢上,其两端剩余部分则由灵车两边的护灵人员牵持着,以防止因道路颠簸而致使灵枢倾斜。另详《丧大记》。

④崇:崇牙的省称。孔颖达说:“送葬乘(sh色ng剩)车所建旌旗,刻增为崇牙之饰。”按:乘车,又叫魂车。胡培翠说:“此车死者平日所乘,灵魂凭之,故谓之魂车。”所谓崇牙之饰,就是把旌旗的边缘剪作规则的豁子形,就像邮票的四边一样。

⑤绸(i。。韬)练:用素锦缠绕旗竿。绸,通“韬”。缠裹;套。旎(zh。。兆):郑玄说:“族之旎,瑙布广充幅,长寻,曰旎。”即挑在旗杆上的一条宽度二尺二寸,长度八尺的黑布蟠,作为魂蟠。

【译文】

孔子的丧事,是公西赤为之设计的有帷慌,帷慌外有婴,灵枢上系有披带,为了装饰棺木,棺外设乘杆这些都是周代的制度;车上设置崇牙状的旌旗,这是殷代的制度;用素锦缠绕旗杆,上挑着宽为二尺二寸长为八尺的黑布蟠,这是夏代的制度。

【原文】‘

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①:褚幕丹质②,蚁结于四隅。殷士也。

【注释】

①公明仪:子张的弟子。又为曾子的弟子。志:见上节注。②褚(zh。主)幕丹质:用红布作成的紧贴棺身的棺罩。

【译文】

子张的丧事,是公明仪为之设计的:用红布做成紧贴棺身的棺罩,在棺罩的四角画着像蚂蚁交错爬行的纹路。这是殷代的士礼。

【原文】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①。”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②。”曰:“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注释】

①遇诸市朝二句:言即令是到市上或入公门也随身携带武器。②衔君命而使二句:这是因为君命重于私仇。

【译文】

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对于杀害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说:礴‘睡在草垫子上,枕着盾牌,不担任公职,时刻以报仇雪恨为念,决心不和仇人并存于世。不论到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身。即令是在市上或公门碰到了,拔出武器就和他拚命。”子夏又间:“请何对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说:“不和仇人在同一国家担任公职。如果是奉君命出使而和仇人相遇,应当以君命为重,暂不与之决斗。”子夏又问怎么办?”孔子说:“报仇的时候,弟带头,自己手执武器随后协助。:“请问对杀害堂兄弟的仇人该自己不可带头。要让死者的子

【原文】

孔子之丧,二三子皆纽而出①。群居则经,出则否。

【注释】

①经(di色迭):用麻布作成的缠在头上和腰间的孝带。而出:王夫之说此二字是衍文。

【译文】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们都在头上缠一条孝布一根麻带。事就不戴了但只有在弟子们聚在一起时才这样戴孝,,在腰间束单独出门办

【原文】

易墓①,非古也。

【注释】

①易墓:除去墓地的草木,不使荒秽。易,整治。易墓是周制。

【译文】

整治墓地的草木,不使荒秽,并非古来如此。

【原文】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①。祭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②。”

【注释】

①丧礼三句:丧礼强调的是悲哀。礼有余:指冥器衣表之类多。②祭礼:又叫“吉礼”。祭礼强调的是恭敬。

【译文】

子路说:“我听夫子说过:举行丧礼,与其哀痛不足而冥器衣袅之类有余,还不如冥器衣袅之类不足而哀痛有余;举行祭礼,与其恭敬不足而祭品有余,还不如祭品不足而恭敬有余。”

【原文】

曾子吊于负夏①。主人既祖②,填池③,推枢而反之④,降妇人而后行礼⑤。从者曰:“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叭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⑦?”从者又问诸子游曰:,'j】与?”子游曰:“饭于墉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昨,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⑧。”曾子闻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⑨!”、

【注释】

①负夏:卫国地名。

②祖:祖奠。灵车出发前的一种祭名。古人出门远行,临行有饮饯之礼,叫做祖。今灵车将启动,犹如生人之远行,故称其祭叫祖奠。祖,始也。谓开始踏上征程。

③填(zh了置)池:填,通“宵”,意为设置。池,灵枢四周的一种装饰。王夫之说:“池,以竹为之,衣以青布,像宫室之承雷(屋檐下承接雨水的天沟),设于荒下为棺饰。饰棺者,先设帷(棺四周的布慢),次设荒(棺上部的布篷),而后加池。既设池,则棺饰备矣。”朱亦栋说与王夫之略同。祖奠设池毕,即可出葬。

④推枢而反之:把柩车又推得掉头向内。祖奠时,已将柩车掉头,转为辕朝外。今又使之掉头向内,于礼不合。据说,这是因为曾子来吊,主人感到荣幸,故意从头再来一遍。

⑤降妇人句:既然柩车掉头向内,恢复到祖奠之前的位置,那么,主人家的妇女也应该恢复到祖奠前的位置,即重新升到堂上。现在妇女并未升堂,而是停留在堂下两阶之间,这又是一种礼数的混乱。⑥且:暂也。

⑦反宿:返回原处。郑玄说以上二句是曾子的巧辩。

⑧子游曰八句:饭:即饭含,以珠玉贝米之类纳于死者口中。在寝室南墉下饭含。户内:正寝当户处。昨:昨阶上。表示此时尚以主人来看待。客位:指西阶上。表示此时已经视之为宾客。庭:指祖庙堂下。即:逐渐。

⑨多:胜。

【译文】

曾子到负夏吊丧。主人已经行过祖奠,设了池,把柩车装饰妥当,正要出葬,见到曾子来吊,深感荣幸,就又把柩车掉头向内,但却又使家中妇女仍然停留在两阶之间,然后行礼拜谢。随从者问曾子说:“这样做合乎礼吗?”曾子巧辩说:“祖奠的‘祖’字是暂且的意思,既然是暂且的祭奠,把柩车掉头向内有何不可呢!”随从者又就此事请教子游,说:“这样做合乎礼吗尸子游说:“在正寝的南墉下饭含,在正寝的当门处小敛,在表示主位的东阶上大敛,在表示客位的西阶上停枢,在祖庙的堂下举行最后告别的祖奠,最后葬于野外的墓里。从始死到下葬的整个过程,是一步一步地由近而远。所以,办理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听了,大为折服,说:“比我解释的祖奠强多了!"

【原文】

曾子袭裘而吊①,子游褐裘而吊②。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③,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锡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④,括发⑤。子游趋而出,袭裘带经而入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注释】

①袭裘:古人穿衣之制,先是贴身的内衣,这是第一层。然后是冬衣裘,夏穿葛,这是第二层,又叫裹衣。在家可以光穿裘衣,但不宜出门。如果出门,襄衣上面要加一层罩衣,叫做褐(xi希)衣。锡衣外面还有一层正服,譬如朝服、皮弃服之类。这四层衣服共同构成了一套橙服。如果敞开正服前襟,露出左袖而让人看见锡衣,这叫褐‘,也就是下句的“锡裘”。如果穿好左衣袖,掩好正服前襟,不使锡衣露出,这叫袭裘。褐字有袒露之意,袭字有掩盖之义。何时当袭,何时当锡,是有几条规定的。就本节来说,锡裘是吉礼的装束,在主人未变服以前著之以吊声,是合乎礼的,袭裘是凶服,J主人小敛以前不宜著之临吊。②褐(xi希)裘:见注①。

③夫夫:此人。

④袒:祖衣而露出左臂。

⑤括发:去掉原来发髻上的筹和缅,重新用麻束发。

⑥带续:经,指在冠圈上加上葛带‘带,指加于腰部的葛带。这是吊服打扮、

【译文】

曾子掩着正服上襟,以凶服的装束去吊丧。子游却敞开正服上襟,以吉服的装束去吊丧。曾子指着子游对众人说:“你们看这个人,号称礼学专家,怎么竟穿着吉服来吊丧了?”小敛以后,主人袒衣而露出左臂,去掉发髻上的笋缅,重新用麻束发。子游看到主人己经变服,就快步走出,掩起正服前襟,冠上加了葛纽,腰上缠条葛带,也变为凶服装扮,然后再进来。曾子看到后,才冼然大悟,说:“我错了!我错了!这个人的做法才是对的。”

【原文】

子夏既除丧而见①,予之琴,和之而不和②,弹之而不成声③。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④。”

【注释】

①子夏既除丧而见:按:此节所载,与《孔子家语》卷四、《诗?桧风?素冠》毛传所记不完全相同,孔颖达认为当以《家语》及《诗传》为正。见:指见于孔子。

②和(h吞河)之:调弦使音调和谐。

③弹之而不成声:郑玄说:“乐由人心。”

④不敢不至焉:陈滞评论此节说:“均为除丧,而琴有和与不知之异者,盖子夏是过之者,俯而就之,出于勉强,故徐哀未忘而不能成声;子张是不至者,践而及之,故哀已尽而能成声也。”

【译文】

子夏在除掉丧服之后去进见孔子。孔子递给他一张琴,他调不好弦,也弹不成调。就站起来说:“这是因为悲哀还没有忘掉。先王制定的礼,我也不敢勉强超过。”子张在除掉丧服之后去进见孔子。孔子递给他一张琴,他调弦也能调好,弹奏也能成调。站起来说:“先王制定的礼,我也不敢不努力做到。”.

【原文】

一司冠惠子之丧①,“子辱与弥牟之弟游,也。”文子退,反哭③

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经②。文子辞曰:又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④,文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敢辞。”子游曰:“固以请⑤。”文子退,扶嫡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⑥?”子游趋而就客位。

【注释】

①司寇惠子:卫将军文子弥牟之弟惠叔兰,虎之父。司寇,氏。名兰。

②子游为之麻衰、牡麻经:这是子游所穿的吊服。麻衰,是用吉服之布制成的衰。而吉服之布的密度是每幅十五升(一升八十缕)。牡麻纽,是用牡麻作的首纽和腰经,这是齐衰三年丧服之续。牡麻,即大麻的雄株。麻衰、牡麻纽,这是一身不伦不类的吊服。按规矩,为朋友的吊服叫做疑衰,用十四升的麻布做成;首经和腰经,应是绍麻丧服之纽。子游现在所穿的吊服,从衰上来讲,嫌轻了一点;从纽上来讲,又太重了。子游号称知礼而穿此种不伦不类之吊服者,据说是怀疑文子废嫡立庶,所以故意穿上此种吊服讽刺文子,提醒文子。

③文子退,反哭:这是文子以丧主自居的表现,所以郑玄说:文子还没有觉察到子游的讽刺用心所在。

④子游趋句:这是子游看到文子还不自觉而进一步采取的讽刺行动,也就是故意违礼的行动。按规矩,子游应就宾位,不应就家臣之位。宾位在前,家臣之位在后。

⑤固以请:郑玄说:“再不从命。”

⑥虎:嫡子名。

【译文】

司寇惠子死了,子游作为朋友前去吊丧,但穿的吊服很特别,衰是麻衰,纽是牡麻经。文子辞谢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死了又承蒙您为他服此种吊服,真是不敢当。”子游说:“这是符合礼的。”文子没有觉察到子游的用意,就又退回原位,继续哭泣。子游看到文子还不自觉”就快步走到家臣们哭吊的位置上。文子见子游就错了位,又来辞谢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又承蒙您为他服吊服,而且还劳驾参加丧礼,实在不敢当。”子游说:“千万不要客气。”文子这才明白子游的用意,于是退下,扶出惠子的嫡子虎南面而立,就主人的正位,并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死后又承蒙您为他服吊服,而且还劳驾参加丧礼,虎敢不回到主人的正位上来拜谢吗?”子游见目的已经达到,就连忙由臣位走向客位。

【原文】

将军文子之丧①,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②,待于庙③,垂涕演。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凡乎!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④。”

【注释】

①将军文子:文子,即上节惠子之兄弥牟。将军是他的官衔。②主人深衣练冠:主人:文子之子简子瑕。深衣:衣、裳连在一起的一种服装,吉凶可以通用。其形制,详后《深衣》篇。练冠:小祥之冠。用白色生绢做成,冠缘镶上白边儿。著练冠,既不纯吉,也不纯凶。

③待于庙:不出迎。因为死者的神主已迁入祖庙,故于庙中接待来吊者。当然也

④亡(w。无)于礼者二句:陈贻说:“礼无吊人于除丧之后者,亦无除丧后受人之吊者。虽无此礼而为之礼,其举动皆中节。”

【译文】

将军文子死了,其子已经守丧三年,遥远的越国人前来吊丧。主人身穿深衣,祖庙受.吊,而且悄悄地淌着眼泪流着鼻涕除掉丧服,头戴练冠,而此时又有不迎宾,在。子游见到了,大为赞赏,说:“将军文子的儿子真不简单】礼文上没有的礼节,他做得是那么得体。”

【原文】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①,死溢②,周道也。纽也者,实也③。掘中雷而浴④,毁灶以缀足⑤;及葬,毁宗跷行⑥,出于大门⑦:殷道也。学者行之。

【注释】

①伯仲:表示兄弟的排行。老大为伯,老二为仲,老三为叔,老四为季。

②溢(sh了是):古代人死后按其生前行事而评定的具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③经也者实也:麻在首在腰都口】}经。实是哀戚的实际表现。按:续和实是古音叠韵字。王夫之说:此句上下可能有网文。

④掘中雷(】i。溜)而浴:此句以下讲的是殷人丧葬之法。中雷,指室中央。在寝室正中掘个坑,然后架床坑上,置尸于床,对尸进行沐浴,沐浴尸体的水即流入坑中。周人浴尸之法,据《仪礼?士丧礼》,虽然也是在正寝中浴尸,但掘坑的位置是在堂下两阶之间稍微偏西之处,先?把盘子放到浴尸的床下接水,然后端出来倒在坑里。

⑤毁灶以缀(Chu6辍)足:把灶毁掉,用拆灶的砖来拘束死者的脚,以防止脚的僵硬变形,有碍穿鞋。周人则“缀足用燕几”,即用平时凭依的几案。

⑥毁宗撇(】i色猎)行:宗是庙。殷人殡于庙,、至葬,不由庙门出枢,而是毁去庙门西边的墙而出。麟是凌越。行是行神,五祀之一。行神的神位在庙门西边,正当所毁庙墙之外。周人则是殡于正寝,至葬,移枢朝祖庙,从正门出,无毁宗联行之事。

⑦出于大门:因为殷人不是殡于正寝,所以也就无所谓穿过中门,而是直接从大门出去了。按:殷人的上述丧葬方式,带有不顾后果的破坏性,殷人正是借此以发泄其心中的悲愤。

【译文】

幼小时称呼其名。二十岁行过冠礼以后,则称呼其字。五十岁以后只称呼其排行,或伯或仲或叔或季。死后称其溢号。这是周朝的制度。经是有实际内容的,那就是表示内心的哀戚。在正寝的中央掘坑来浴尸,把灶拆毁,用其砖来拘束死者之脚;到了出葬的时候,毁掉庙墙而凌越行神之位,不经中门就直接把柩车拉出大门。这是殷代的制度。跟着孔子学习的人,往往效法殷制。

【原文】

子柳之母死①,子硕请具②。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③。”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既葬,子硕欲以膊布之余具祭器④,子柳曰:“不可。_吾闻之也,君子不家于丧⑤。请班诸兄弟之贫者。”

【注释】

①子柳:鲁叔仲皮之子,子硕之兄。

②具:葬器。

③粥(y0誉):同“膏”,卖。

④膊布:助丧的钱财。膊是拿钱财帮人办理丧事。布是古代的钱币。⑤君子不家于丧:君子不靠办丧事发家致富。

【译文】

子柳的母亲死了,他的弟弟子硕请求备办葬具。子柳说:“钱从哪里来呢?”子硕说:“让我们把庶弟的母亲卖了吧。”子柳说:埋子“我们怎么可以卖别人之母以葬自己之母呢?这绝对使不得。”罢母亲,子硕想用剩下的亲朋赠送助办丧事的钱财置办祭器,柳说:“这也使不得。我听说过,君子是不靠办丧事发家的。这些剩余的钱财,让我们分给兄弟中的贫困者吧。”

【原文】

君子曰:“谋人之军师①,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②,危则亡之③。”

【注释】

①军师:周制,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二千五百人为师。此处泛指军队。

②邦邑:国都。

③亡:谓引罪受放逐以避贤者。

【译文】

君子说:“如果为国君的军事行动谋划,不幸失败,就应引咎自裁。如果为国君谋划如何保卫国都,不幸国都处于危险之中,就应引咎接受放逐,让开贤路。”

【原文】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①,蓬伯玉从气文子曰:丘也!死则我欲葬焉。”莲伯玉曰:“吾子乐之,前③。”“乐哉斯则缓请

【注释】

①公叔文子:卫国大夫,献公之孙,名拔。瑕丘:大约是丘名。②蓬(q0渠)伯玉:名缓,也是卫国大夫。

③则媛请前:郑玄、孔颖达对此句没有清楚的解释,后代学者则众说纷纭。王夫之说:“前,谓先死而葬之也。”瑕丘既非文子采地,你文子想占有,那么我莲缓更想抢先占有。这是一种委婉的讽刺,目的在于劝止文子占他人之地。

【译文】

公叔文子登上瑕丘,蓬伯玉也跟了上去。文子说:“瑕丘的山水太招人喜欢了!如果我死了,就想葬在这里。”莲伯玉说:“您既然喜欢,我自然也喜欢,我愿先死,抢先葬于此地。”

【原文】

弃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①。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②。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注释】

①弃:鲁地名。孺子泣:其哭声像幼儿,无长短高低的一定节奏,任情而哭。

②难为继:他人都学不了。

【译文】

弃邑有个人死了母亲,其哭声像幼儿哭母,任情号哭,全无节奏。孔子说:“这种哭法,就表达悲哀而言没啥说的,问题在于一般人都学不了。礼在制定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才能传给后代,如何才能使人人都可做到。所以,丧礼中的哭泣和顿足,都是有一定之规的。”

【原文】

叔孙武叔之母死①,既小敛,举者出户②,出户袒③,且投其冠,括发④。子游曰:“知礼⑤。”

【注释】

①叔孙武叔:鲁公子牙的六世孙,名州仇,曾经低毁孔子,见《论语子张》。

②举者出户:抬尸体的人将尸体抬出正寝之门。

③袒:袒衣而露出左臂。

④且投其冠,括发:去掉原来发髻上的筹和鲡,重新用麻束发。

⑤子游曰“知礼”:郑玄说:“嗤之。”也就是说,子游是反话正说。因为按礼来讲,武叔有两点做错了。一是袒、括发应在室内小敛之后,不应当在出户之后;二是武叔作为孝子应该参加奉尸而未参加。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仪礼?士丧礼》。

【译文】

叔孙武叔的母亲死了,小敛罢,抬尸的人们将尸体抬出寝门,叔孙武叔跟着出门,直到这时候他才袒露左臂,去掉原来发髻上的异缅,重新用麻束发。子游说:“这也算懂得礼节吗?!”

【原文】

扶君①,卜人师扶右②,射人师扶左③。‘君莞以是举④。

【注释】

①扶君:谓国君生病时。

②卜人:郑玄说:“卜,当为仆。”仆人,即太仆,属《周礼,夏官》。师:官之长也。

③射人:官名。郑玄注《周礼?射人》说:“仆人与射人,俱掌王之朝位也。”

④举:指迁尸及正尸。从始死到入棺,抬尸、正尸的事都由此二官担任。这种工作与其为国君生前服务的工作性质相近。

【译文】

搀扶生病的国君,太仆之官扶其右,射人之官扶其左。国君

死后,迁尸、正尸的工作,也由此二官如此办理。

【原文】

从母之夫①,舅之妻②,夫二人相为服③,君子未之言也。或曰:同婴绍④。

【注释】

①从母之夫:犹今言姨丈。从母,母之姊妹。

②舅之妻:犹今言舅母。

③夫二人相为服:“夫二人”,原作“二夫人”,据王引之说校正。夫二人,即此二人。对此句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兹从张载之说。张载认为,此二人相为服,不是指姨丈与舅母互相为服,而是指外甥为姨丈和舅母之服。此外甥自幼失去父母,或养于舅家,或养于姨家,恩同父母。据《丧服》,外甥为姨母服小功,为舅服细麻,但没有说外甥为姨丈、为舅母服何服,本节就是企图解决这个问题。

④同婴:同吃一个灶上做的饭。绍:练麻。丧服名。五服中之最轻者。丧服用细麻布作成,服期三月。

【译文】

姨丈去世了,舅母去世了,曾经受过他们恩惠的外甥该服什么丧服呢,君子从来没有讲过。有的人说:既然同吃一个灶上的饭,可以服绍麻。

【原文】

丧事欲其纵纵尔①,吉事欲其折折尔②,故丧事虽速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③。故骚骚尔则野④,鼎鼎尔则小人。君子盖犹犹尔⑤。

【注释】

①纵纵(z6ngz6ng总总)尔:往前赶着做事的样子。

②折折(i社下提提)尔;安舒貌。③止:谓两个节目之间可以稍事休息。④骚骚尔:过于疾速的样子。

⑤犹犹尔:快慢适中貌。

【译文】

办丧事,要有急迫的样子;办吉事,要有从容的态度。然而,丧事虽然要急急地办,却不可隔越步骤;吉事虽然有喘口气的时间,但也不可懈怠。所以,如果操之过急,就显得粗野;如果节奏过于缓慢,就像是无知的小人模样。君子办事总是快慢适中。

【原文】

丧具①,君子耻具②。一日二日而可为也者③,君子弗

为也。

【注释】

①丧具:郑玄说:“棺、衣之属。”

②耻具:以齐备为耻。否则,有欲亲速死之嫌。

③一日二日句:有些丧具是短时间内可以赶制成的,如绞(敛尸用的束带)、纱(大敛用的单被)等,即属此类。

【译文】

送死用的棺木、衣物之类东西,君子以事先准备齐全为耻。那些一两天内可以赶制出来的东西,君子是不会事先做好的。

【原文】

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①;嫂叔之无服也,盖推而远之也;姑、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②。

【注释】

①兄弟之子二句:据《仪礼?丧服分,父亲为长子以外的儿子,和为其兄弟之子,都是服齐衰不杖期的丧服。换言之,这是把侄子当成儿子一般看待,所以说是代引而进之”。

②姑、姊妹之薄也二句:据《丧服》,姑、娣妹如果未出嫁,为之服齐衰期;出嫁以后,则为之降服大功。服期是厚,服大功是薄。为什么由厚变薄了呢?因为她们出嫁以后,成了异姓的妻子,服齐衰期的这种“厚”,已经转移到了她们的丈夫身上。

【译文】

丧服中规定:为侄子就如同为儿子,都穿齐衰不杖期的丧服,这是为了表示亲近而提高丧服等级;嫂子和小叔之间互不穿孝,这是为了表示男女有嫌而有意把关系疏远;姑、姊妹出嫁以后,不再为之服期而降服大功,是因为她们对我的爱心已经转移到丈夫身上,与此同时,他们的丈夫把期的重服也承受了过去。

【原文】

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①。

【注释】

①《论语?述而》:“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比本节只多一“子”字,所以本节主语可能也是孔子。

【译文】

孔子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原文】

曾子与客立于门侧,其徒趋而出①。曾子曰:“尔将何之?”曰:“吾父死,将出哭于巷②。”曰:“反,哭于尔次③!"曾子北面而吊焉④。

【注释】

①其徒:曾子的门徒。

②将出哭于巷:因为曾子的弟子是在曾子家里从师学习,闻父之丧,不能立即奔丧,、又不敢在曾子家里哭,所以出哭于巷。

③次:指该弟子所住之室。

④曾子北面而吊焉:这表明虽然是在曾子自己家中,但此时此地,曾子是以宾礼相吊。

【译文】

曾子和客人站在门旁,有个弟子快步要出门。曾子问道:“你要到哪里去?”弟子说:“我父亲死了,我要到巷子里去哭。”曾子说:“回去吧,就在你住的房间里哭。”然后曾子面向北,就宾位而向弟子致吊。

【原文】

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①,不仁而不可为也。致生之②,不知而不可为也③。是故竹不成用④,味⑤,木不成研,琴瑟张而不平气竿笙备而不和,而无篓虞⑦。其曰明器,神明之也⑧。”之死而瓦不成有钟磐

【注释】

①之死:孝子以器物去送葬。之,往。,致死之:认定死者无知。致,成也。

②致生之:认定死者有知。

③知:古“智”字。

④竹不成用:竹器边无滕缘,不好使用。成,善也。

⑤味:郑玄说字当作“沫(hui诲)”。沫是洗脸。瓦器有裂纹,不好用来洗脸。

⑥不平:指宫商未调。

⑦翼(s。n笋)虚(j。踞):悬挂钟磐的木架。其横木曰翼,直立的柱子曰虞。

⑧神明:言“神”,表明已死。言“明”,表明死者有知,但这种有知又不是活人那样的有知。故曰神明。

【译文】

孔子说:“孝子以器物送葬,从而认定死者是无知的,这种态度缺乏爱心,不可以这样做。孝子以器物送葬,从而认定死者是有知的,这种态度缺乏理智,也不可以这样做。所以,送葬的器物既不能取消,也不能做得像活人用的那样完美。送葬的竹器,没有滕缘,不好使用;瓦盆漏水,不好用来洗脸;木器也没有精心雕研;琴瑟虽然张上了弦,但没有调好音阶;竿笙的管数也不少,但就是吹不成调;钟磐不缺,但没有悬挂钟馨的架子。这样的送葬器物就叫做‘明器’,意思是把死者当作神明来看待的。”

【原文】

有子问于曾子曰:“闻丧于夫子乎①?”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日。“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掉②,三年而不成③。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④,必载宝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货也⑤,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⑥,四寸之棺,五寸之撑,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鲁司寇⑦,将之荆气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注释】

①闻:原作“问”,据阮元《礼记注疏校勘记》改。丧(s己ng):失去官职。

②桓司马:宋国大夫,氏尚,名魅(i叮颓)。桓是溢,司马是官名。掉:外棺。

③三年而不成:言其精雕细刻,费时耗财。

④南宫敬叔:即仲孙阅,字子容,鲁国大夫。曾经失去官职,离开鲁国。⑤货:王夫之说:“谓以货贿干求禄位。”

⑥中都:鲁邑名。据《史记。孔子世家》,鲁定公九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

⑦司冠:官名,主管刑狱。r⑧荆:楚国的别称。

【译文】

有子向曾子问道:“你从夫子那里可曾听说过如何对待丢掉官职?”曾子说:“倒是听夫子说过:丢掉官职,最好快点贫穷;死了,最好快点烂掉。”有子说:“这不像是君子应该说的话。”曾子说:“这是我亲耳从夫子那里听到的呀!”有子仍然坚持说:“这不像是君子应该说的话。”曾子说:“是我与子游一道听到夫子这样讲的。”有子说:“那么,我相信夫子是这样说过。但是,夫子一定是有所针对才这样讲的。”曾子把这番对话告诉了子游。子游说:“真了不得,有子的话太像夫子了!从前夫子住在宋国,见到桓司马为自己制造石撑,花了三年功夫还没做好,夫子就说:‘像他这样的奢侈,死了,还不如快点烂掉为好。’死了最好快点烂掉,这是针对桓司马说的。南宫敬叔丢官以后,每次返国,一定满载珍宝去晋渴国君。夫子说:‘像他这样的行贿以求官,丢了官,还不如快点贫穷为好。’丢掉官职,最好快点贫穷,这是针对南宫敬叔说的”。曾子又把子游这番话讲给有子,有子说:“这就对了。我本来就说过‘这不像夫子所讲的嘛。”,曾子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说:“夫子当中都宰时,曾经规定,内棺四寸厚,外撑五寸厚,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夫子是不主张人死了就快点烂掉的。还有,从前夫子丢掉了鲁国司寇的官职,将要应聘到楚国去作官,就先派子夏去安排,接着又加派冉有去帮办,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夫子是不主张丢了官就速贫的。”

【原文】

陈庄子死①,赴于鲁。鲁人欲勿哭②。缪公召县子而问焉③。县子曰:“古之大夫,束惰之问不出竟④,虽欲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⑤,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且臣闻之: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公曰:,“然。然则如之何而可?”县子曰:“请哭诸异姓之庙。”于是与哭诸县氏⑥。

【注释】

①陈庄子:齐国大夫,名伯。陈恒(《史记》作“田常”,乃同一人)之孙,相齐宣公。

②鲁人欲勿哭:鲁人,指鲁君。国君无哭邻国大夫之礼。

③缪(m自木)公:即鲁穆公。缪,通“穆”。县(xu6n悬)子:鲁大夫,名琐。

④束惰之问:指小的来往、走动。束惰,十条干肉。一种微薄的礼仪。竟:同“境”。按:整句话的含意是作为人臣不允许有私人外交活动。⑤交政于中国:交,交往。政,指盟会征伐之事。中国,指诸侯。郑玄说:“时君弱臣强,政在大夫,专盟会以交接。”

⑥龄是哭诸县氏:这是一种保留面子的哭法,和本篇上文之孔子“哭诸赐氏”是一个道理,可以参看。按:据《史记》及《史记》注,陈庄子卒于齐宣公十五年(前441),鲁穆公即位于齐宣公四十七年(前409),二人事不相涉。王夫之说:“大抵《檀弓》一篇,博采杂记,听其得失同异,以待言礼者之自择,如此类者众矣。”

【译文】

齐国大夫陈庄子死了,遣人告丧于鲁。鲁君不想为陈庄子哭,但又怕得罪齐国。于是穆公召见县子,问他此事该咋办才好。县子说:“古代的大夫,根本谈不上和邻国有什么交往,即令是你想为他哭吊,也没有那种机会。现在的大夫,把持国政,与诸侯交往频繁,即令是你不想为他哭吊,又怎能办得到呢?不过,我听人说过,哭有两种哭法,有的是因为爱他而哭,有的是因为怕他而哭。”穆公说:“你讲的道理不错,问题是具体应该怎么办才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县子说:“建议您在异姓的祖庙中哭他。”于是穆公就到县氏的祖庙去哭。

【原文】

仲宪言于曾子曰①:“夏后氏用明器②,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③。”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④。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

【注释】

①仲宪:即孔子弟子原宪,字子思。

②明器:见上文“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节。

③示民疑也:郑玄说:“言使民疑于无知与有知。”

④夫明器四句:王夫之说:“鬼器,谓为死者特设之也。人器,孝子以己所用者奉其亲也。二者皆以尽孝子无已之心耳。”

【译文】

仲宪对曾子说:“夏代用不堪使用的明器陪葬,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无知觉的。殷人用可以使用的祭器陪葬,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有知觉的。周人兼用明器和祭器,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有知或无知还难于肯定。”曾子说:“恐怕不是这样吧!恐怕不是这样吧!所谓明器,是为鬼魂特制的器皿;所谓祭器,是孝子用自己正在使用的器皿奉祭先人。二者都是用来表示孝子的无限心意的。上古的人干嘛要认定死去的亲人就毫无知觉了呢!"

【原文】

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①,问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仪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②,间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仪于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

【注释】

①公叔木:郑玄说:“木”,当作“朱”,形近致讹。《春秋》作“戍”。是卫公叔文子之子,定公十四年奔鲁。

②狄仪:当是人名,事迹不可考。

【译文】

公叔朱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死了,向子游请教该服什么丧服。子游说:“可能是大功吧?”狄仪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死了,向子夏请教该服什么丧服。子夏说:“这种情况,我过去没有听说过。只知道鲁国的作法是为他服齐衰。”于是狄仪就服齐衰。现在人们为同母异父兄弟服齐衰,就是经狄仪这一间才定下来的。

【原文】

子思之母死于卫①。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盖慎诸②】”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③,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注释】

①子思:即孔极。伯鱼之子,孔子之孙。伯鱼死,其妻改嫁到卫国。②子盖慎诸:你可得小心点。盖,通“蛊”,何不。柳若是劝子思在穿什么丧服上要小心。子为嫁母服何服,礼无明文。郑玄推测为嫁母服齐衰期。王夫之、孙希旦援引西汉《石渠礼议》认为父卒母嫁,子为父后,则无服。

③无其时:指此时母亲已嫁异姓,自己不是丧主。

【译文】

子思的母亲在父亲死后改嫁到卫国,现在死了,子思前去奔丧。卫国有个叫柳若的对子思说:“您是圣人的后代,各地的人都在关注您如何为嫁母持丧,您可得当心一点。”子思说:“我有什么可当心的!我听说,按礼的规定趣该做的,如果财力不足,君子是无法行礼的。按礼的规定应该做,财力也足够,但没有机会,君子也是无法行礼的。我有什么可当心的呢!"

【原文】

县子琐日①:“吾闻之:古者不降②,上下各以其亲③。滕伯文为孟虎齐衰④,其叔父也⑤;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⑥。”

【注释】

①县(xu6n悬)子琐:已见本篇上文。

②古者不降:古,指殷代。不降,指不降等而服,即不降低丧服的等级。周礼,直系亲属不降,期以下之旁系亲属则降。例如,为自己亲兄弟服期,为堂兄弟则服大功,降了一等。

③上下:上,指伯父以上的旁系亲属。下,指侄子以下的旁系亲属。④滕伯文:殷代滕国之君,伯爵,名文。

⑤其叔父也:这个“其”字指代孟虎。

⑥其叔父也:这个“其”字指代滕伯文。

【译文】

县子琐说:“我听说,古时候,并不因为自己尊贵,就将期以下的旁系亲属丧服降等,无论是长辈或晚辈,都按照本来的亲缘关系为服。举例来说,滕伯文以国君之尊为孟虎服齐衰,因为孟虎是滕伯文的叔父;而滕伯文又为孟皮服齐衰,因为滕伯文又是孟皮的叔父。”

【原文】

后木日①:“丧,吾闻诸县子曰:‘夫丧,不可不深长

思也。买棺外内易②。’我死则恋然③。”

【注释】

①后木:鲁孝公之子惠伯巩之后代。

②易:平滑。

③我死则亦然:郑玄注:“此孝子之事,非所托。”意谓当父亲的不必操这一份心。

【译文】

后木说:“关于办丧事,我听县子说过:‘办丧事,不可不深

思长虑。

买的棺木要内外平滑。’我死了也希望这样办。”

【原文】

曾子曰:“尸未设饰①,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②:“夫妇方乱③,故帷堂。小敛而彻帷。”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④。”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⑤。”小敛之奠在西方,鲁礼之末失也。

【注释】

①设饰:指沐浴、整容、袭(为死者穿衣)、敛等事。

②仲梁子:鲁人,其余未详。

③夫妇方乱:主人主妇正在手忙脚乱之中。郑玄说:仲梁子的说法不对,曾子讲的对。设饰之时,恐怕外人有裹尸体,所以堂上设帷。④于东方:于尸体东方。尸体头朝南,所以东方也就是右手方。必于右手方者,像生人以右手进食也。

⑤曾子曰三句:曾子是据当时流行的俗礼讲的,但是讲得不对。小敛奠是放在地上,不是放在席上。

【译文】

曾子说:“尸体尚未沐浴、整容、穿衣:,所以在堂上张起帷幕。小敛后尸体已经装扮好,于是撤下帷幕。”仲梁子则说:“人刚死,主人主妇正在手忙脚乱之中,所以在堂上张起帷幕。小敛后诸事已经停当,于是撤下帷幕。”小敛时的祭奠,子游说:“祭品放在尸体的东方。”曾子却说:“放在尸体的西方。而且不是放在地上,而是放在席上。”小敛的祭奠物品放在尸体西方,是沿用鲁国末世的错误礼俗。

【原文】

县子曰:“络衰缚裳气非古也②。”

【注释】

①络(x了细)衰缚(sui碎)裳:络是粗葛布。缚是线细而疏的麻布,四升半。

②非古也:孔颖达说:“古,谓周初制礼时”。郑玄说:县子说这话,是批评时人崇尚轻凉,忽视礼制。

【译文】

县子说:这不合乎古制“如今的人都好用粗葛作衰,用细而疏的麻布作裳,

【原文】

子蒲卒①,哭者呼“灭’,②。子皋日③:“若是野哉!”哭者改之。

【注释】

①子蒲:姓不详,名灭。

②哭者呼灭:人死后,只有招魂时呼其名,其后则讳。③子皋:旧说以为即高柴,孔子弟子。

【译文】

子蒲死了,有人在哭的时候喊着他的名子。子皋说:“这么不懂礼数!”那人听到后就改正了过来。

【原文】

杜桥之母之丧,宫中无相①,以为沽也②。

【注释】

①相:赞礼者.,略如今日之司仪。因孝子丧亲悲迷,诸般礼节皆须人指点引导。

②沽(g口古):粗略。

【译文】

杜桥的母亲去世了,殡宫中没有赞礼的人,论者以为太粗略了。

【原文】

‘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者①,易之而已。”羔裘玄冠,夫子不以吊②。

【注释】

①羔裘玄冠:羔裘,黑色皮裘。玄冠,黑色的礼帽。羔裘玄冠是朝服,也就是吉服,不得穿之以临丧事。如果是死者的近亲,在亲始死时已改为素冠深衣,此羔裘玄冠而临丧者,当是死者远亲。下文所说“易之而已气也就是改为素冠深衣。

②羔裘玄冠二句:此二句出自《论语?乡党》。

【译文】

夫子说:“亲戚刚死,穿着羔裘玄冠这种吉服来吊的人,要改

为素冠深衣才妥。”羔裘玄冠,夫子是不会穿着它去吊丧的。

【原文】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①。”无恶乎齐②?”夫子曰:“有,毋过礼。苟亡矣还葬③,县棺而封④,人岂有非之者哉!"

子游曰:“有,敛首足形,

【注释】

①称(ch色n趁):随,适合。有亡(w。无):此处意为多少。②有无恶(w。乌)乎齐:如何掌握多与少的标准呢?“无”,有的本子作“亡”,音义皆同。

③还(xu。n旋)葬:立即埋葬。还,迅速,立即。按礼的规定,大夫、士和庶人,都要“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④县(xu6n悬)棺:棺上系以粗绳,手握粗绳下棺。不设碑绰等下棺用具。封:郑玄说字当作“定”(bi6n贬)。定,埋葬。

【译文】

子游向孔子请教送终物的厚薄相称就行。”子游说:品的数量问题。夫子说:“和家庭财力“如何掌握厚与薄的标准呢?”“如果财力雄厚,也不可超过礼数的规定。如果财力不足,夫子说:只要衣被可以遮体,敛毕就葬,用手拉着绳子下棺,如此尽力而为,也不会有人责怪他失礼呀。”

【原文】

司士责告于子游曰①:“请袭于床②。”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叔氏③!专以礼许人④。”

【注释】

①司士贵:孙希旦说:司士本是官名,其后演变为姓氏。贵是名。②袭:为尸体穿衣。

③汰哉:自矜大。叔氏:子游的字。

④专以礼许人:“袭于床”,这本来是礼的规定,所以子游应回答“礼也”,不应回答“诺”。回答“诺”,就好像礼是由他制定似的。

【译文】

司士责对子游说:“我想在床上为尸体穿衣。”子游说:“可以。”县子听了,就说:“叔氏太自大了!听他的口气,好像礼是由他制定似的。”

【原文】

宋襄公葬其夫人,酶酿百瓮①。曾子曰:“既曰明器矣②,而又实之。”

【注释】

①酸(x了昔)酿(陌i海):醋和肉酱。

②明器:不堪使用的殉葬器皿。又叫冥器、鬼器。周制,明器内是不装填实物的,摆个样子而已。

【译文】

宋襄公葬其夫人时,陪葬器皿中有一百个瓮装着醋和肉酱。曾子评论说:以实物呢。“既然叫做明器,就表明它是不堪使用的,千吗又要填

【原文】

孟献子之丧①,司徒旅归四布②。夫子曰:“可也。”读帽③,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

【注释】

①孟献子:鲁大夫仲孙蔑。

②旅:下士。司徒之属官。布:指各地赠送助丧的财帛之剩余者。

③读帽(f如g棒):帽,赠送财物帮助人办丧事。宾客赠送主人的财物,初时已由主人之史(掌文书者)登记造册。等到祖奠时,主人之史将赠送财物者的姓名及所赠何物及其数量,在灵枢前当着主人、主妇及所有宾客的面进行宣读。曾子认为一开始的登记算一次,柩车将要启动前的宣读是又一次,言外之意是说第兰次是多余的。曾子的说法未必对。因为一开始的登记只有主人之史知道,而柩车将行时的宣读,是要死者也知道,要主人也知道,要所有在场的人都知道。二者的意义是不同的。现代人们的作法,也是先把财物送到治丧委员会进行登记,等到开追悼会时,再当众宣读一遍,与古人的作法非常相似。

【译文】

孟献子的丧事办完以后,司徒派下士把未用完的别人赠送助办丧事的财帛归还各地原主,孔子说:“这件事办得漂亮。”在柩车将要启动之前,将助丧人的名单及其赠送的财物进行宣读,曾子说:“这种作法不合乎古制,这是重复的宣读。”

【原文】

成子高寝疾气庆遗入请日②:“子之病革矣③,如至乎大病④,则如之何?”子高:“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注释】

①成子高:齐大夫。氏国,字子高。成是溢。下文即称“国子高”。

②庆遗(w创慰):齐大夫庆封的族人。

③病革(ji极):病危。

④大病:讳言死,婉言大病。

【译文】

成子高卧病在床。庆遗进来请示说:“您的病已经危险了,万一不治,那怎么办?”子高说:“我听说:‘活着应有益于人,死了也不应有害于人。’我纵然活着的时候无益于人,难道我能死了还要危害于人吗!我死后,拣一块不长庄稼地方把我埋掉好了。”

【原文】

子夏问诸夫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丧①…”“居处言语饮食衍尔②。”

【注释】

①居君之母与妻之丧:陈潞说:“丧”②居处句:这是孔子回答的话。衍恩义浅,所以哀痛极微。字下当有“如之何”三字。(k己n瞰)尔:和适自得貌。因为

【译文】

子夏请教夫子说;“遇到国君的母亲、妻子的丧事该怎么办?”孔子说:‘旧常的住处、言谈、饮食,基本照常。”

【原文】

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

【译文】

远道的宾客来到,没有住处。夫子说:“既然是朋友,活着就由我负责安排住宿,死了就由我安排殡硷。”

【原文】

国子高日①:“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棺周于衣,停周于棺,土周于撑。反壤树之哉?"

【注释】

①国子高:即成子高。详本篇前注。

【译文】

国子高说:“葬,就是藏的意思。为什么说是藏呢,因为人死了叫人厌恶,所以就想叫人不能够看见。所以,只要衣袅足以遮盖身体,内棺能够包住衣袅,外棺能够包住内棺,墓扩能够容下外棺,就行了。何必还要聚土成坟、植树为标志呢?”

【原文】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①,见若坊者矣②,见若覆夏屋者矣③,见若斧者矣④,从若斧者焉⑥。’马露封之谓也⑥。今一日而三斩板⑦,而已封⑧,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注释】

①封:筑土为坟。堂:堂基。堂基之形,四方而高,犹如平台。

②坊:堤防。纵长而横窄。

③覆:以瓦或茅草做屋檐。夏屋:门廊。

④斧:斧形下宽上锐。

⑤从若斧者焉:王念孙说:“从”上当有“吾”字。这种坟的好处,一是顶锐,别人爬不上去,二是省时省力。

⑥马嚣封:郑玄说这是斧形坟的俗称。因为马颈长鬃碳的地方肉薄似斧。

⑦今一日而三斩板:“今一日”,言用时之短。“三斩板”言筑坟之方法及高度。筑坟之法,以两条长木板夹立,板两端用绳束扎,当中填土。待填土和板一般平,斩断束板之绳,更将二木板置于已经筑好的土上,再扎好绳,再填土,如是者三次。郑玄说板高二尺,长六尺。三斩板,应当高六尺,但因为三次立板皆呈斜坡形,所以垂直高度大约四尺。

⑧已:停止,了结。

【译文】

埋葬孔子的时候,有人从遥远的燕国赶来参观,来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这难道是圣人在葬人吗?不过是我们这些人在葬圣人罢了,对于您来说有什么值得看的呢?过去夫子曾经谈及筑坟的样式,说:‘我见过坟筑得有像堂基的,有像堤防的,有像两檐飞出的门廊的,有像斧头刃向上的。我身后就要斧头刃向上的形式。’斧头刃向上的形式,俗名叫作马露封。我们今天为他筑坟,一天之内就聚土四尺来高,筑成了斧头刃向上的形式,这也算我们完成了夫子的遗愿吧。”

【原文】

妇人不葛带①。

【注释】

①带:谓腰经。凡经,男子重首,妇人重腰。葬后卒哭,应变麻服葛,于时男子首续、腰经皆变葛,妇人则仅变首经而不变腰经,其麻腰经须一直服到丧期结束。

【译文】

妇人在除去孝服之前,一直都是麻腰带,不换成葛腰带。【原文】

有荐新①,如朔奠②。

【注释】

①荐新:祭名。荐,献也。新,指刚成熟的五谷瓜果。在死后葬前这段时间内,遇到有成熟的五谷瓜果,要先献给死者品尝。

②朔奠:每月初一对死者的祭奠。朔奠比每天的朝夕奠隆重,祭品也较丰富,除醛酒醋酿之外,还要用一头小猪、鱼和兔腊,分盛在三只鼎中。

【译文】

如果对死者举行荐新之祭,其规格应比照朔奠。

【原文】

既葬①,一各以其服除②。

【注释】

①士三月而葬。既葬,旋于是日举行卒哭之祭,以结束无时之哭,改为朝夕哭。

②各以其服除:各,包括所有服五等丧服者。居丧期间,丧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日月的流驶,哀思的渐淡,再加上各人与死者的亲疏不同,到了一定的时期,有的该除服就除服,有的则应将较重的丧服换为较轻的丧服。就既葬之后而言,只有练麻亲属可以除服,小功以上的亲属都是由重服改轻服。

【译文】

下葬以后,各等亲属都要除去原来的丧服,改受轻服。

【原文】

池视重雷①。

【注释】

①重(ch6ng崇)雷(fi自逻):房屋的承露。承接雨水。房檐上的水先流入此木制的承雷中,再从承雷中流入地面,故称重雷。天子的宫殿,四面都设重雷。诸侯只设三面,后面不设。大夫只设房屋的前后两面,士只设在前的一面。池,柩车上的装饰。以竹子为之,外边套有青色布套,位于荒(柩车的装饰性篷顶)下,其作用就是象征宫室的承雷。死者身份不同,设池的面数也不同。

【译文】

柩车上设池的面数,比照他生前居室的重露。

【原文】

君即位而为稗①,岁壹漆之②,藏焉③。

【注释】

①裨(bi毕):紧贴尸体的内棺。

②岁壹漆之:取意好似未成。

③藏焉:置物棺中。不可使棺内空荡无物,否则就好像是等着国君死而装尸。

【译文】

诸侯一即位,就应该为他做好贴身的内棺,每年漆它一遍,棺中还要填入东西,不可使之空虚。

【原文】

复①,楔齿②,.缀足③,饭④,设饰⑤,帷堂⑥,并作。父兄命赴者⑦。

【注释】

①复:招魂。

②楔(Xi色些)齿:古人初死,用角栖(形状如匙)撑其齿使不闭合,以便饭含。

③缀足:见本篇“掘中雷而浴”节注。

④饭:饭含。往死者口中填米。士死填米,大夫、诸侯、天子的饭含各异。

⑤设饰:见本篇“曾子曰:尸未设饰”节注。

⑥帷堂:同⑤。

⑦父兄命赴者:赴,即“讣”,报丧。士,孝子亲自派人去报丧;大夫以上,由其父兄派人去报丧,但仍用孝子本人的名义。

【译文】

招魂、楔齿、缀足、饭含;打扮尸体、在堂上张起帷幕,这些都是在断气后要连续进行的项目。报丧的人,士由孝子本人派遣,大夫以上由父兄代为派遣。

【原文】

君复于小寝、大寝、小祖、大祖、库门、四郊①。

【注释】

①君:国君。国君位尊,所以招魂的地方多。大抵生前常去之处,都要在那里招魂。小寝:国君平常的居室。又叫燕寝。大寝:平常办公的地方。又叫正寝、路寝。小祖:太祖庙以下之群庙。大祖:太祖(始祖)的庙。库门:诸侯的外门。郊:都城外三十里内的地区。郊有郊关。

【译文】

国君招魂的地方多之处、群庙、太祖庙、,按由近而远的顺序是:燕居之室、办公库门和四郊。

【原文】

丧不剥①,奠也与②?祭肉也与③?

【注释】

①剥:课露。不剥则要用布盖上,以防尘埃。

②奠;指所有的祭品。

③祭肉:指祭品丰盛的祭奠,不仅有醛酒酩酿,还有牲肉。如朔奠、大敛之奠、荐新之奠,都是有牲肉的。

【译文】

办丧事时,需要用布盖住祭品的,是所有的祭品呢?还是只盖住牲肉?

【原文】

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①。

【注释】

①布:王夫之说:“置也。”材:指外停所须之材。明器:见前。

【译文】

殡后第十天,就得置办撑材和明器。

【原文】

朝奠日出,夕奠逮日①。

【注释】

①殡后葬前,每天早上设的奠叫朝奠,傍晚设的奠叫夕奠。逮是及、赶上之意。

【译文】

朝奠在日出时举行,夕奠在太阳尚未落山时举行。

【原文】

父母之丧,哭无时,使必知其反也①。

【注释】

①哭无时二句:郑玄等以为此“哭无时”是在小祥之后,哀至则哭,没有一定的时刻。就在此时受国君派遣去执行紧急使命,回来后要设祭告察父母亡灵,就像生前的“出必告,反必面”(《曲礼上》)一样。宋人方惠则说:“哭者,所以求其反也。哭之无时,欲使死者心知其反而已。”今译文姑从方说。

【译文】

父母死后,孝子一想到伤心之处就哭,是为了让父母的神魂能循着哭声回家。

【原文】

练①,练衣黄里②,源缘③;葛要纽④,绳展无绚⑤;角填⑥。鹿裘⑦,衡长祛⑧。祛,褐之可也⑨。

【注释】

①练:指小祥。孙希旦说:“小祥谓之练者,始练大功布为冠也。以其祭言之,曰小祥;以其冠言之”曰练。”按:这里所说的练,不是指练丝,而是指练布。用煮练过的柔软洁白的熟布做的丧冠,就叫练冠。②练衣黄里:练衣,用煮练过的熟布做的中衣。中衣,即紧挨着孝服的里边的那层衣服。

③源(q的n劝):浅红色。

④葛要纽:小祥以后,男子去掉首纽,腰纽由麻改葛。

⑤绳展:麻绳编的鞋子。小祥以前是穿草鞋。绚(q。渠):鞋鼻。鞋头的装饰,吉有凶无。

⑥填(ii。n舔):充耳。悬在耳旁的饰物。吉时用玉。

⑦鹿裘:鹿皮制的裘,白色。吉时著魔裘。注意:鹿裘是穿在练衣里边巴的。

⑧衡长祛:祛是袖子。衡是加宽,长是加长。

⑨锡:王引之说是“踢(x了细)”的假借字。锡,镶边。

【译文】

小祥以后的服装,是以煮练过的熟布作的中衣,其衬里是黄色,镶浅红色的边。腰经改麻为葛。脱去草鞋,换上麻绳编织的鞋,但仍然没有鞋鼻。悬在耳旁的充耳是角质的。鹿裘的袖子可以加宽加长,袖口还可以镶边。

【原文】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①,虽绍必往。非兄弟,虽邻不往。所识,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吊②。

【注释】

①远兄弟:这个晓远”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血缘较远,一是居住较远。②不同居:分开了家。

【译文】

家中有丧事,刚殡敛完毕,又听到远房兄弟去世,即令和死者是绍麻之亲,再远也必须赶去哭吊。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兄弟关系,就是比邻而居也不去哭吊。如果是相识的人,他遇上了不同居的兄弟的丧事,朋友们都应去慰问他。

【原文】

天子之棺四重①,水兑革棺被之②,其厚三寸;她棺一③,梓棺二④。四者皆周⑤。棺束⑥:缩二衡三,袄每束一⑦。柏停以端长六尺⑧。

【注释】

①天子之棺四重:郑玄说:“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这里讲的歼四重”,是指在亲身之棺外加四重,若把亲身棺算进去,就是五重了。诸公以下依此类推。

②水咒革棺被之:此层棺的木板,表里都用水牛皮、咒牛皮裹住。用水兑革,取其耐湿。

③她(刃宜)棺:用他木作的棺。她棺,又叫裨。孔颖达说:他棺厚四寸。她木,又叫锻木。

④梓棺二:用梓木做的棺两层:内层叫属(zh。烛),厚六寸;外层叫大棺,厚八寸。

⑤四者皆周:上述四重棺,是四周和上下共六面,是四周和上下的全方位包围。之所以要如此说明,是因为棺和撑有别,停只有四围而无上下。

⑧棺束:古棺不用钉,用皮带束住叫做缄。

⑦枉:连结棺盖与棺身的木桦。两头宽,中间窄,形似深衣之枉,故名。汉人谓之“小腰”。

⑧柏撑以端:撑用柏树的近根那一头作材。

【译文】

天子的棺有四层:第一层是用水牛皮和兑牛皮表里包住木板的棺,其厚三寸;第二层是用枪木作的棺,厚四寸;第三、第四层都是用梓木作的棺,居内者叫属,厚六寸,居外者叫大棺,厚八寸。这四层棺,都是上下与四周合围的。棺盖和棺身用皮带束紧,纵向束两道,横向束三道。每一道的棺盖与棺身的接缝处,都要加个桦铆紧。撑用柏树的近根部分来做,每段木料长六尺。

【原文】

天子之哭诸侯也①,爵弃、纽、纷衣②。或曰:“使有司哭之③。”为之不以乐食④。

【注释】

①天子句:这是指诸侯在其国死,天子闻讣而遇哭之。

②爵弃:是一种文冠。爵,通“雀”。这种弃的颜色赤而微黑,如雀头之色,故名。纽:郑玄说是衍字。即多余的字。纷:音义同“细”。按:爵弃、绷衣本是士的祭服。

③或曰句:郑玄认为让人代哭不对,哀戚之事不可作假。

④为之句:这是记者之言,非或人之说。王夫之说:“是日哭,则不乐。”

【译文】

天子在遥哭诸侯之死时,头上戴的是爵弃,身上穿的是瑙色之衣。有人说:“天子不必自己哭,可命官员代哭。”在哭的那一天,天子进膳时不奏乐。

【原文】

天子之殡也,荣涂龙循以撑①,加斧于掉上②,毕涂屋③。天子之礼也。

【注释】

①鼓(cu6n攒)涂龙循(ch。n春)以(幼似)撑:郑注云:“鼓木以周龙循如撑而涂之。天子殡以循车,画辕为龙。”即先在龙循之四周堆积木材,其形状似撑,然后涂以泥巴,不使积木之间有隙。以,通“似”。

②加斧于掉上:斧,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这里指绣有这种图案的棺罩。掉,指上句鼓木如停之掉。加斧的方法是从停的上方(因为上方是开口的)套到棺上,并非加在撑之上。

③屋:指在撑上又积木为屋顶。

【译文】

天子的殡礼中有这样的规定:将载柩车的车辕上画上龙,再在此柩车四周堆积木材,上面暂不封口,其形如谆。然后在积木上涂以泥巴,不使木间有隙。然后再从撑的上方给棺材套上绣有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的棺罩。然后再在停上继续积木为屋顶,最后再加以通体的涂抹。这是天子殡的礼数。

【原文】

唯天子之丧,有别姓而哭①。

【注释】

①别姓而哭:区别同姓、异姓、庶姓而排列哭位。异姓,指有婚姻甥舅关系的亲属。庶姓,无任何亲属关系者。这和朝觑时的班位不同。朝勤时是以爵为主,爵高者居前,低者居后。丧事是以血缘关系为主。

【译文】

只有在天子的丧事里,是区别同姓、异姓、庶姓而排列哭位的。

【原文】

鲁哀公诛孔丘日①:“天不遗眷老②,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③!"

【注释】

①诛(i创磊):杨伯竣说:“诛,犹今之致悼辞。”②眷老:年高德肋之人。指孔子。

③尼父同。:孔子的字。按《左传》哀公十六年也载有鲁哀公悼辞,与此不孙希旦认为当以《左传》为确。

【译文】

鲁哀公悼念孔子说:“上天不把这样一位年高德助的人给我留下,现在没有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了。呜呼哀哉,尼父!”

【原文】

国亡大县邑,公、卿、大夫、士皆厌冠①,哭于大庙三日②,君不举③。或曰:君举而哭于后土④。

【注释】

①厌(帅压)冠:即丧冠。因丧冠之形堰伏,故名。郑玄说“其服未闻”,孙希旦说“其服则素服”。

②大(i创太)庙:祖庙。因失去国土,对不起列祖列宗,故哭于大庙。③举:杀牲盛食曰举。

④君举:此“举”字,王夫之解释为“率领”,与上句“举”字义异。后土:社。社神主管土地。

【译文】

国家如果丢失了大的县邑,公、卿、大夫、士都要头戴丧冠,身穿素服,在太庙里哭三天,向列祖列宗请罪。在这三天之内,国君吃饭不准动荤。另外一种说法是:国君率领群臣哭于社。

【原文】

孔子恶野哭者①。

【注释】

①野哭:郑玄的解释是“哭于野”,但这和本篇上文“所知,吾哭诸野”明显矛盾。后人意识到这一点,就纷纷另出新义。孔颖达说:“哭非其地谓之野。”胡锉说:“哭不以礼为野。”王夫之说:“野哭,谓不为位。”等等。今姑从胡说。

【译文】

孔子厌恶不依礼数号哭的人。

【原文】

未仕者不敢税人①。如税人,则以父兄之命。

【注释】

①税人:以物赠送他人。按:本节所记与《曲礼上》之“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相通。

【译文】

作子弟的如果尚未出仕,就不敢把家中的东西随便送人。如果必须送人,则应当说这是秉承父兄之命。

【原文】

士备入而后朝夕踊①。

【注释】

①国君死,自嗣君孝子以下的群臣都要朝夕到灵堂哭踊。哭是依各自的哭位而哭,可先到者先哭,后到者后哭。踊则不同,踊是跺脚,跺脚要求节拍一致,所以必待全体到齐才开始踊。士位最卑,亦最后至,士到齐也就意味着全体到齐。

【译文】

国君之丧,每天的朝夕踊,要等到士全部到齐才可以开始。

【原文】

祥而编①。是月樟②,徒月乐。

【注释】

①祥而编:祥,指大祥,亲死二十五月的祭名。大祥以后,要带上白色生绢制的帽子。

②谭(d己n淡):大祥后除服祭名。《释名》说,到了樟祭,“孝子之意澹然,哀思益衰也”。举行谭祭的月份,王肃认为三年之丧与大祥祭同月,郑玄认为与大祥隔一个月,即在丧后的二十七月举行。如是期之丧,则十三月而大祥,十五月而樟。

【译文】

大祥祭之后,孝子就开始换上编冠。在这一个月举行谭祭,下一个月就可以奏乐了。

【原文】

君于士,有赐帝①。

【注释】

①帝(y了亦):小型平幕,以增为之,用以覆物承尘。办丧事时,可用于覆棺。大夫以上,官家负责提供。士则非君赐则不得有。

【译文】

国君对于士,在特殊情况下可赐与帝,用作覆棺的承尘。

 
已投稿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记》 卷二 檀弓
《礼记》檀弓上(23~26)
《论语》乡党篇第十
《论语》原文及其全文翻译(三十四)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阅读答案翻译注释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罕篇第九(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