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层保险”——意大利皇家海军的剥被帽防御体系

在战列舰还是主力战舰的时代,为了保证战列舰的战斗力,各个海军强国的新战列舰在设计时一般都会要求战列舰具有足够优良的防护性能,以便在战场上获得更好的生存能力。这些要求视各国作战需求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有一点相同的,就是:战列舰的主装甲带要能在理想交战距离上抵挡自己发射的炮弹

随着时代的进步,战列舰的吨位越来越大,主炮口径也跟着逐步增加,为了满足防御需求,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也越来越厚。除了加厚主装甲带,各国也在其他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改变主装甲带的金属成分来获得更好的防御效果,改变主装甲带的安装角度来获得更大的等效厚度,等等。

即使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大和级战列舰,其主装甲带也是按照可以抵挡自己的460炮弹的直击的标准设计的

在这些各式各样的防御方案中,有一个明显与其他的方案不同的设计。这个看似简单的,独树一帜的设计,却有着不同凡响的防御能力。

这就是意大利的剥被帽防御体系。

听说复合防御不错?那我们就来试一下

1930年,在基于一部分研究和理论的情况下,意大利皇家海军开始进行一个有关复合防御的实验,主要内容是:在那些配备了280mm厚的KC装甲的战列舰的装甲带内6m的位置上,增设一层70mm厚度的装甲板衬层,用于剥去来袭炮弹被帽(即炮弹头部加装的用于减少跳飞,并帮助毁伤装甲板的钝头)。不过这个实验最终被中止,没有继续下去。

同年,尤金尼奥·米尼西将军做了一个决定。他把用于剥去被帽的薄装甲板从主装甲带内部,移到了主装甲带外部,即把两层装甲板的位置倒转,让剥被帽衬层在外,主装甲带在内。在他看来,外层装甲的剥被帽效应可以提高装甲的防御水平。

在做出了这个改变以后,意大利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实验。实际证明,这个看法是正确的。更加令人欣喜的是,根据打靶结果,即使把原本装甲带之间6m的间隔缩短至2m,也不会对整体的防御力构成太大影响,而缩短间距却大大方便了组装。

在1934年,当意大利皇家海军新一级战列舰的初步要求被提交给海军上将委员会时,意大利著名的舰船设计师翁贝托·普列赛就已经阐明了一种全新的防御体系,并且希望将这种全新的防御体系应用到海军的新战列舰上。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剥被帽防御体系。

强大的“双层保险”

普列赛当时提出的防御体系,包括一层70mm的OD装甲板(镍铬合金匀质装甲板)和一层280mm的KC装甲板(采用克虏伯表面渗碳工艺的表面硬化钢)。OD装甲板被放置在KC装甲板外2m(后1.25m)的位置。

根据火炮的远距离射击实验来看,这套防御体系在面对大口径穿甲弹直击的时候作用非常明显:穿甲弹在击中外层的剥被帽护板后,被帽就会被剥去,剩下的炮弹就会以裸弹的形式砸到主装甲带上。而失去了被帽的,光溜溜的炮弹在面对主装甲带的时候更加可能直接磕碎而不是爆炸,仅能对舰体造成有限的损伤。

虽然实验结果已经表明这是一种优秀的防御体系,依旧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传出。这在当时并不奇怪,因为当时世界各国海军的军舰,要害部分的装甲使用的都是匀质装甲(阿尔及利亚?那是个例外),从来没有一艘船使用过这种特殊的复合装甲防御体系。

不过意大利皇家海军武器上校比安科·迪·圣塞孔多在1935年4月3日主持的实弹实验,却打了这群人的脸:在实验中,一层280mmKC装甲+一层间隔25cm的外层70mmOD装甲承受住了320mm炮弹(即意大利一战战列舰大改后的主炮口径)在各个角度上的直击,并且可以在16000m的距离上抵挡15英寸炮弹(381mm,即大部分英国战列舰的主炮口径)的直击

部署在地中海的英国战列舰,比如厌战,主炮口径就是15寸。能抵挡15寸炮弹对意大利人来说是再好不过了。

以上实验的成功,算是为复合防御的可行性提供了一定的实际支持。在以上事实面前,以及意大利海军上将费尔南多·法里纳的强烈拥护下,维内托级战列舰终于拍板决定使用剥被帽防御体系

最终实际上应用到维内托身上的防御体系的结构是:一层70mmOD装甲与一层280mmKC装甲,两层装甲板之间相距25cm,其间的间隙使用防水材料/发泡水泥来进行填充,这些填充物可以进一步剥离穿甲弹通过剥被帽层后残留的弹体被帽,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帽对舰体造成的损伤。这个组合防御体系以和普通匀质装甲相同的安装方式安装在舰体最外侧。

维内托防御体系布局的剖面图,主装甲带下面的圆筒状部分即为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图上标注是意大利文写的。

这样的一个组合板,属于一个被称为“小罐子”的防御单元的外侧结构。每一个“小罐子”高4m,宽3.3m,在KC装甲没有被硬化的内部表面上有着用于固定的螺丝孔。在防护单元的背后还有150mm厚的缓冲用橡木衬层,衬层后面是一层15mm厚度的外板。

与上一张一模一样的剖面图,但是这张图的标注已经翻译为中文了。

这个防御体系假如用比较通俗的解释来说,就是一种不能爆炸的反应装甲,或者复合装甲块。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战列舰上使用复合防御,而且事实证明这种防御体系确实是成功的。

与一开始实验中使用的,主装甲板与剥被帽衬层之间相隔2m的结构不同,实际上在维内托级上应用的生产型剥被帽体系厚度只比普通的多层组合装甲板要略厚一点,与前者相比,这种设计的生产性明显更好。但是分开式的设计也没有被弃用,意大利后续的阿布鲁奇公爵级轻巡洋舰(佣兵队长级第五批次型)上就采用了这种设计,总体来说也算成功,可能唯一让人感到遗憾的就是那不是这么友好的生产性了。

佣兵队长级第五批次的阿布鲁奇公爵级轻巡洋舰,是一级优秀的轻巡。佣兵队长级不同批次之间设计上有微小差别

总结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应用到了战列舰身上的复合装甲体系,剥被帽体系无疑是成功的。采用了当时各国还在论证阶段的剥被帽体系的维内托级战列舰在防御力上也的的确确对得起她“欧洲三剑客”之一的地位。

虽然在面对16英寸的炮弹的时候,维内托级的主装甲带会略显拉垮(维内托的主炮口径为15英寸),但是在面对与自己主炮口径相同的战列舰时,剥被帽体系可谓十分强悍,能为维内托提供非常坚固的保护。

作为海军列强之一的意大利,也再一次用享誉世界的意式设计,在世界海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得益于包裹全身的复合装甲,维内托级拥有优秀的防御力。照片上的是罗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摆着更强的装甲不用,战列舰非要装实木地板,为什么?
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二)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英国)
高高飘起的Z字旗——日本三笠号战列舰
800吨巨炮被掀上天,3分钟万吨巨舰沉没,1418人遇难
一发入魂:4.8万吨巨舰被一枚380毫米炮弹击沉 全舰1415人丧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