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苏联波波沙打魔怔了吧?二战德军的双弹匣MP40是怎么回事儿?

1942年下半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在进行时。当时德军和苏军正在城市的断垣残壁中一个街道一个楼房的血拼。前线的战斗报告也如雪片一样的飞回国内,其中当然有对敌我轻武器的评估。

德军普遍表示:诶唷PPSH41太逆天了,71发弹鼓泼水太imba了,将近1000发的射速这谁遭得住啊?

苏军普遍表示:诶唷MP40太香了,短小轻便易操作,清楼扫巷比PPSH这憨憨好用多了,这谁遭得住啊?

然后...苏联出品了轻便又能折叠枪托的PPS43,那德军呢?当然也得有动作啊,只是解决的方法很耿直...

1942年末,ERMA兵工厂接到了OKW(统帅部)的单子,表示前线的吃瓜步兵嫌MP40的弹容量太小,只有32发。在面对毛熊PPSH41的时候总是被吊打,所以赶紧想想办法。

ERMA的工程师寻思,时间那么紧迫,重新设计枪是不可能的。加弹鼓是个办法,但PPsh41那种破弹鼓可靠性也不咋地啊~ 而且用弹鼓之后握持手感很糟,这怎么体现我们大德意志的人机功效?

当然是再插一个弹匣啊!

1943年6月,还只有个设备编号的Gerätnummer3004原型问世...

然后问题来了,虽然它有两个弹匣。但弹膛和枪机就只有一个啊。它肯定不能做到同时供弹,所以得设计一个切换弹匣的方式。

因此,德国人对MP40的供弹口下手了

看上图,整个供弹口被括的有三指,我的意思是三个弹匣那么粗。而两个弹匣井则是设计成了“日”字形,问题来了?为啥德国在三个弹匣宽的供弹口只设计了两个弹匣井?

因为这个日字弹匣井是需要滑动来切换弹匣的...

如上图,按下锁定档杆,弹匣井来回移动。当1号弹匣打完了就切2号弹匣,每个弹匣井后方都有个独立的弹匣释放杆,可以自个看情况换掉打空的1号弹匣,然后再切回来。

吃瓜德军:就这破设计?那我打空了32发子弹之后,不是还得做个切换弹匣的操作?

ERMA:没错,就是这个意思,是不是比以前快很多

吃瓜德军:@#%¥……¥

很明显,这个设计是失败的。双弹匣切换操作并不便利,而且日字弹匣井在恶劣环境下并不容易在导轨上滑动(卡灰尘或者泥巴),这还不是关键。

本身MP40就是一款冲压机匣的冲锋枪,而要安装这个巨大的供弹口就得切掉整大半个机匣下部,这导致仅存的弹匣上部刚性不足。所以ERMA又得用双倍厚度的机匣和供弹口去弥补刚性,再加上两个弹匣的重量,导致这货重量超过5.8公斤,比汤姆逊还沉,而且重心还靠前,人机功效=渣。

整个供弹结构也显得更加复杂,制造成本也相应提升。反观苏联那边的PPS43和美国的M3黄油枪,取消了木结构,取消了弹鼓,用上了折叠托,统统冲压件,其目的就是轻量化、紧凑化、简单化,这才是二战冲锋枪应该有的样子。

所以,这款破枪虽然有个正式名称叫做Mp40/I,但德军并没有正式装备。

通过这款枪,我发现德军的一个特点,他们很擅长将原本好好的东西改成非常昂贵且不适合战时大规模生产的玩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奇怪现象,苏联士兵喜欢德国冲锋枪,德国士兵喜欢苏联冲锋枪
二战十大冲锋枪
二战德军士兵的MP38/40冲锋枪!
苏俄 PPSH-41冲锋枪
二战冲锋枪四分天下,司登、MP40、波波沙、M3黄油枪,小型武器的狂欢
名枪史话:枪林弹雨,“近战之王”冲锋枪发展简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