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如果空调的冷风(xún huán______________系统出了问题,制冷效果就会远不如以前。

(2)我们可以通过大(píng mù______________清楚地看到飞船传回来的画面。

(3)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中学生的我常常会遇到很多(fán nǎo______________

二、填空题

2给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我们一定要把小茅屋修葺______好。

(2)每次出差前,妈妈都要把家里的事安排得妥帖______了才肯动身。

(3)期末考试前,他拍着胸脯______,满有把握地说:“这次肯定能考好!”

三、句子默写

3根据提示或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菊之爱,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5)《陋室铭》中表明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的愿望。

四、选择题

4下列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唯一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

B看到长城、热爱祖国、安排任务、大家唱歌都是动宾短语。

C《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中的“说”都是一种文体。

D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凡尔纳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五、综合性学习

5综合性学习。

(1)在写作中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的歧义。下面这句话就容易产生歧义,请你写出两种理解义。

他走了一个小时。

第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可以作为“时逢端午思屈子”下联的一项是(  )

A.佳节一到包粽子                 B.家家户户插艾草

C.敲锣打鼓赛龙舟                 D.每见龙舟想泪罗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说说“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千寻”一词的使用妙处。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含有怎样的哲理?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念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用“/”为选文(二)中的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但手尔              熟:_______________

(2)康肃笑而之          遣:_______________

(3)求之下流,固颠        颠:_______________

(4)不知其二者多矣        矣:__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个2分,共4分)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1选文(一)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12我们从选文(二)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八、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他的心里,凡是坐火车去的地方必是很远,无论怎样她也追不了去。想得很好,可是他自己良心上知道这只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再分能在北平,还是在北平!这样一来,他就又想到二十七那一天,还是这样想近便省事,只要混过这一关,就许可以全局不动而把事儿闯过去;即使不能干脆的都摆脱清楚,到底过了一关是一关。

13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写的《________________》,选文中的“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14他”为混过“这一关”,想了哪两个主意?

九、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喜欢树,喜欢栽树,父亲常说:“这世上,没别的啥都行,要是没了树,你看会是个啥世道?”

②“五九六九,沿河插柳”。父亲在房前屋后,荒坡闲地,水塘田埂,什么柳树、杨树、榆树、刺槐、枣树……都种。父亲总是说,树是个不甚花力气侍弄就能获利颇丰的“宝”。

父亲种得最多最好的是桑树,至今老宅子里还有几株苍郁茂盛的桑树。后来,我在外面上学时,读《诗经·小雅·小弁》,看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样的语句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苍郁的桑树,想起父亲。

树一栽下,以后的日子就靠它自己生长了。乡下的树跟乡下的人一样,虽不金贵,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人们的浑然无知中悄然长大,不经意的时候已蔚然长成大树,白杨挺拔坚韧,桑葚苍郁蓬勃,垂柳婀娜多姿,枣树相依相守。

看到院子里苹果、桃树、梨树花正盛开,树都苍翠,我忍不住赞叹:“这些树是多么的美呀。”

父亲就笑起来,说:“这世上只有丑的人,没有丑的树——你看这院子里哪棵树是丑的呢?”

桃树开花了,羞羞答答的,像第一次上妆的女孩。花落了,几个小青果突现出来,慢慢地大了熟了,熟得饱满透明,白如软玉,嘴上一点点红,雍容丰腴,咬一口,汁液就随嘴角流下来。

核桃树种在院子中央,长势很好,一年比一年粗壮,高大的树冠伸过了屋顶,密密的枝叶便阴凉了半个家。白天,一家人随便在地上铺块凉席,围成一圈露天就餐。我的父亲母亲一面吃饭,一面讨论农事,不时的传出笑语欢声来,自有一番农家惬意。

那时缺柴火,别人家伐树连树根一块创了去,父亲却总是留着,说:“人给地留一口,地给人挣一斗。留下养土呢,说不定来年抽棵细芽,十年后又是一棵大树。”

如今,父亲老了,他不再是我童年记忆里那棵挺拔伟岸的大树,但在儿女的心中,父亲永远是一棵树,这棵树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亲一生劳苦,只有一样祈求——期望自己的儿女长成一棵树,一棵能开花结果的树。

15结合选文的内容,给文章命一个合适的题目。

16父亲为什么说“树是个不甚花力气侍弄就能获利颇丰的'宝’”?

17请对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简要的赏析。

桃树开花了,羞羞答答的,像第一次上妆的女孩。

18说说你对“父亲一生劳苦,只有一样祈求一—期望自己的儿女长成一棵树,一棵能开花结果的树”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夹竹桃(节选)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戴蕤。风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

19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有哪些。

20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21选文第④段写迎春花、桃花、杏花等花的用意是什么?

22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作文

23根据要求写作文

题目:最________________的一次记忆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要写出人物的精神,有细节描写。③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循环    屏幕    烦恼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字形。需要注意“屏幕”的“幕”和“烦恼”的“恼”的书写,识记时可以结合意思。“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烦恼”烦闷苦恼。

2xiū qì    tuǒ tiē    xiōng pú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字音。需要注意“葺”的读音,“修葺”意思指修理(建筑物)。“帖”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ē,“妥帖”意思是恰当,十分合适。注意“脯”字的读音,这是一个易错字。

3从此替爷征    独怆然而涕下    造化钟神秀    陶后鲜有闻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详解】

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怆、涕、案牍、拄、叩。

4B

【详解】

B.“大家歌唱”是主谓短语。故选B。

5(1)他行走了一个小时;他离开了一个小时。

(2)D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他走了一个小时”这个句子是歧义句,“走”有两种理解,一是行走,二是离开。故句子也有两种理解:一是他在路上连续行走了一个小时;二是他离开这里已经一个小时了。

2)此题考查的是对联。对联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字数相等 二是同类对同类,例如:颜色对颜色,食品对食品。三是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根据上联中的“时逢端午”可以确定下联应该是“每见龙舟”,上联中的“思屈子”属于动宾结构,下联应该是“想汨罗”。故选D。

6使用夸张的修辞,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意思对即可)

7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意思对即可)

【分析】

6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极力说明了塔的高度,同时委婉地表现了作者自己立足点的高度。

7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感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这句是被人们传诵的哲理句,告诉我们: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高度决定眼界。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译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8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9    熟练    打发    颠倒,错乱       

10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②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11告诉了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12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意思对即可)

【分析】

8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故断句为: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9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熟,形容词,熟练。(2)遣:动词,打发。(3)颠:形容词,颠倒,错乱。(4)矣:语气助词。

10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乃:于是。于:在。以:用。覆:盖。

(2)如:依照,按照。果:果然。于:在。

11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主旨。《卖油翁》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通过卖油翁自钱孔滴油技能的描写及卖油翁说的“无他,但手熟尔”和“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文本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熟能生巧。

12

本题考查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文章结尾揭示了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凭主观猜测而下判断欤!”像和尚和道学家那样“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的情况是很多的,在日常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点睛】

译文:

(一)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二)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13    骆驼祥子    虎妞   

14一个是不理“她”那回事,干脆不去拜寿。另一个是按照“她”所嘱咐的去办。(意思对即可)

【分析】

13

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基本内容的了解。根据小说内容可知,上边选文内容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选文中的“她”指的是“虎妞”。《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4

这道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了解。根据小说内容可知,选文内容是虎妞追求祥子,祥子极力逃避:“无论从哪方面想,他都觉着憋气。想想她的模样,他只能摇头。不管模样吧,想想她的行为;哼!就凭自己这样要强,这样规矩,而娶那么个破货,他不能再见人,连死后都没脸见父母!”祥子在万般无奈之下,为混过“这一关”,想了两个主意:他有两个主意:一个是不理她那回事,干脆不去拜寿。另一个是按照她所嘱咐的去办。这两个主意虽然不同,可是结果一样:不去呢,她必不会善罢甘休;去呢,她也不会饶了他。据此即可作答。

15示例:父亲的树;父亲与树;父亲永远是一棵树。

16有顽强的生命力;开花的时候给人美的感受;可以收获甜美的果实;可以在树下乘凉、休息。

17这句话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情状。

18父亲”期望儿女们都能成为人才,在事业上都有所建树,有所造就。(意思对即可)

【分析】

15

此题考查的是给文章拟题。文章标题的作用通常有:①概括文章内容 揭示文章主旨 提示文章线索④紧扣文章内容⑤吸引读者注意一语双关。根据文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文中写了父亲对树的感情,所以从这点出发,可以将题目拟为“父亲和树”,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另外结合文章最后“父亲老了,他不再是我童年记忆里那棵挺拔伟岸的大树,但在儿女的心中,父亲永远是一棵树,这棵树支撑着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句我们可以将题目拟为“父亲永远是一颗树”,这个题目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现了对父亲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6

此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文中父亲说“树是个不甚花力气侍弄就能获利颇丰的'宝’”,这里写出了父亲对树的赞美,从文中搜集这方面的内容即可。例如:第④段中的“乡下的树跟乡下的人一样,虽不金贵,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第⑤段中的“院子里苹果、桃树、梨树花正盛开”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⑦段中的“几个小青果突现出来,慢慢地大了熟了,熟得饱满透明,白如软玉,嘴上一点点红,雍容丰腴,咬一口,汁液就随嘴角流下来”,⑧段中的“高大的树冠伸过了屋顶,密密的枝叶便阴凉了半个家。白天,一家人随便在地上铺块凉席,围成一圈露天就餐”等句子都表现了树对人们索取的少,但回报人们的却很多。据此理解作答。

17

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桃树开花了,羞羞答答的,像第一次上妆的女孩”一句中“羞羞答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像第一次上妆的女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的粉嫩娇羞的情态,表现了“我”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18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文章结尾“父亲一生劳苦,只有一样祈求——期望自己的儿女长成一棵树,一棵能开花结果的树”一句中“父亲一生劳苦,只有一样祈求——期望自己的儿女长成一棵树”说明父亲用一生的辛苦来培养孩子,希望孩子们都能成才,“一棵能开花结果的树”中“开花结果”表现了父亲希望孩子们将来能在自己的事业上获得卓越的成就,并以此来回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据此理解作答。

19家家都种夹竹桃,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②花开的时候感觉奇妙、有趣。③花期时间长,有韧性。④可以引起我的许多幻想。⑤陪伴我长大,见证了“我”的成长。(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0嘟噜”一词使用口语,增加语言风趣,具体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花的繁盛和生命力。

21与夹竹桃形成对照,突出了夹竹桃的美和韧性。

22对夹竹桃的赞美和喜爱;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分析】

19

这道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回答这类题,先要学会定位,找到问题的答案大致在哪些段落;接着进行筛选概括。根据第②段“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可以概括出:家家都种夹竹桃,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根据第③段“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可以概括出:花开的时候感觉奇妙、有趣;根据第⑤段“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可以概括出:花期时间长,有韧性;根据第⑥段“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可以概括出:可以引起我的许多幻想;根据第⑦段“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可以概括出:陪伴我长大,见证了“我”的成长。

20

这道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嘟噜”用于成串的东西,意思是一挂、一串。“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意思是一串夹竹桃花黄了,马上又长出一串。“嘟噜”一词使用口语,语言生动风趣,具体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花的繁盛和生命力。

21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根据文章内容可知,本文重点写夹竹桃。第④段写迎春花、桃花、杏花等花是为了与夹竹桃形成对照。根据第④段“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可知:迎春花、桃花、杏花等花期比较短暂,大多只开一个季节;根据第⑤段“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可知,夹竹桃花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花期长。因此,第④段写迎春花、桃花、杏花等花的用意是突出了夹竹桃的美和韧性。

22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快速读懂原文,理解文意内容,结合文章主题和写作意图分析理解。根据“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和喜爱;根据“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23范文:

最值得珍藏的一次记忆

上个月,在帮助父母收拾书房时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写着“2011年日记”的本子。当我翻开本子时,豁然发现了记忆犹新的“2011年3月21日”这一天的日记。

母亲在日记本上写着:“儿子考试七十分,老师发来短信。丈夫平静教育起成效。”这句话慢慢勾起了我那段珍藏已久的记忆。

四年前的一次考试,我考砸了。试卷发下来时我的心都凉了,七十分的成绩肯定让我回去无法面对父母。在回家的路上,我像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得直跺脚。情急之下,一个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对!向父母撒谎。

回到家,父亲依旧坐在那宽大的皮沙发上,表情有点严肃,这可着实令我心中一惊。一跨进家门,父亲却平静地询问道:“儿子,听你的同学说你们昨天考试了,对吧!”“嗯,考了!”我的嘴似乎脱离了自己的控制,说出了这句话。“考得怎样?”父亲语气依旧平和。可是我却双手扯着衣角,后背不断地渗出了汗液。犹豫了一阵,我说道:“我……考得不错……”其实挤出这句话的一瞬间,我对自己说谎话的信心都已经没有了。心想着那几句话可能早已被父亲看透了吧?只是当时父亲并没有说而已。我越想越难受,心里很不是滋味。

令我奇怪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父亲并没有责骂我,而是与我真诚地交谈了几次。记得其中一次谈话,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困难与危险并不是你人生最大的敌人。你知道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什么吗?”我摇摇头。父亲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面对自己,一次两次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连面对失败的勇气都没有了。”当时我并未完全理解父亲说这句话的用意。现在我知道了它的真正含义——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其它困难。其实父母早已知道了我的考试成绩,却委婉地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责骂与批评。

合上日记本,我心中一亮,这一件事让我重新拾回了信心,知道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回想起这事,我也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对他们的敬爱之意油然而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这份回忆我一定会珍藏在心里,永远铭记!

【详解】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最     的一次记忆”中“记忆”是文章要描写的内容,“记忆”是对过去的某件事的回忆,这里其实是在暗示我们文章要表现的是自己的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一次”限定了事件必须是一件,“最”告诉我们这件事是经历中最有特点的,根据这些我们考虑需要补充的内容。从脑海中搜索材料,看看最先让自己回忆起来的是哪件事,这件事究竟让自己产生了怎样的感受,结合这些补充题目即可。例如,我们可以补充“刻骨铭心”“难忘”“美好”等等。

确定好题目好,结合自己的之前从回忆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谋篇布局。文章中要将这次经历进行比较详细的讲述,借助细节描写突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要将题目中补充的内容作为文章所需要突出的东西。在文章的最后利用议论或抒情,画龙点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知识胶囊”
[转载]区分铺垫、伏笔与照应(原创)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与检测:课后强化训练12
2022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15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42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