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二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年级6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字赓续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2月17日至22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举行,全国网络媒体与广大网友共同探寻文字起源,活动历时六天,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3亿,在互联网上掀起中国汉字热潮。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跨越历史长河,在网络世界闪烁着璀璨光芒,等待着人们的品阅。

出土于中国河南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中国基因,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正如网友们在活动互动区的评论所说,“古老的汉字萌发新潮魅力!”借助“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汉字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的历史沉淀,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永恒的魅力。

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中国文字博物馆里,通过专题陈列可以看到甲骨文发展演进以及发掘、研究的全过程;在“网红打卡地”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独具风韵的殷墟文明与现代化数字多媒体科技碰撞出“独特花火”;作为中国首部字典的《说文解字》共收录了多少字?又是如何架起古老文字与后世文字沟通的桥梁?在河南漯河许慎文化园“字圣”故里,你能找到答案;走进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让甲骨学研究进入智能化时代,插上了智能化“翅膀”。

了不起的中国汉字”系列海报、创意视频、Vlog、深度专访……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网络媒体报道带着鲜活的温度,在网络空间掀起了“最潮中国范儿”。在“甲骨文里的24节气”专栏里,网友们可以了解节气字形的来龙去脉。在“晒出我的中国字”微博话题中,创作者们用书法、篆刻等形式共同参与传扬汉字之美。广大网友沿着历史长河溯源,如同“打卡”一场汉字寻根之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根脉,汉字的源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正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开年六个重点项目之一,让网友们沉浸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华文字之美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穿越时空,解码文字里的中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也一定能为中国汉字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多可能性。让我们共同努力,探寻汉字起源,揭开数千年的文明“密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国汉字在新时代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编自章艾威《探寻汉字起源,让中华传统文化“火”起来》,光明网2023年2月24日)

材料二:

汉字是保留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汉字是一面镜子,其独特的造字方式,映射出古人认识世界、表达意愿的途径和方法。汉字的创造和使用,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我们可以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个角度揭示先民造字与用字的特点。一个汉字可以用一幅图画表示,或源于日常生活,或源于自然山水,也可以源于人体自身。透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窥探其中的深意。这里以“夺”字为例,说说它的造字理据,由此看古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画面来表达抽象含义的。

从字形看“夺”(奪)的造字之义:“奞”表示鸟展翅欲飞,“寸”就是右手,整体表示手里抓着的一只大鸟一下子飞走了。其蕴含的特征义是“失落,离开”,“夺”的所有词义都由此展开。校勘学术语“夺文”指文字脱落;“泪水夺眶而出”,指泪水离开眼眶;“夺目”指目光离开原来所视之物,即目光转移。失去与夺走这两者本质上是一体两面。使一方失去的手段,便是另一方进行逼迫或夺取。李密《陈情表》“舅夺母志”是说,舅舅让母亲失掉了不再嫁人的志向(想法),换言之就是逼迫母亲改嫁。夺走对方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使对方丧失原有的东西。“失落——丧失(使失落)——夺取(使对方丧失而自己获得)”,这就是古人思考的线索。

(摘编自王云路《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光明日报》2023年02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开头两段介绍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盛况以及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地点和时长,评论这次活动的意义。

B.文章第三、四段记述在这次活动中,广大网友通过网络,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等各处了解和传扬甲骨文之美。

C.文章第五段进一步指出本次活动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通过这次活动,广大网友穿越时空,探寻汉字起源,发现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密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汉字之所为成为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因为它具有独有的形式之美和厚重历史沉淀。

B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掀起了中国汉字热潮,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C.记载和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风采的古老文字甲骨文,承载了中华民族独特而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基因密码。

D.透过源于日常生活、自然山水或人体自身的汉字的一幅幅,可以窥探其中的深意,了解先人的思维方式。

3.下列不能看出古人是如何通过具体画面来表达抽象含义的一项是(3

A的甲骨文字形表示一只手拿着一个贝壳,后来表示在路上捡到一枚贝壳。在远古时代曾是通用货币,拾贝是获得,更是快乐与满足,洋洋自得就是这么来的。

B的甲骨文字形表示一只手持棍棒驱赶牲畜,本义指放养牲口,引申指放牧的场地、郊外。后来衍生出统治、管理的意思。古代的牧民即指统治民众。

C的甲骨文字形是一个圆圈中加一横,这一横并非有什么特殊含义,恐怕只是为了让它区分于一般的圆圈物体。

D的甲骨文字形是四个点之中有一条曲线,表示弯弯曲曲的水流之形。许慎明确将定义为,即准则、法则。水准一词现在依然被使用。

4.材料一中作者说甲骨文正在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原文中有哪些依据?请简要概述。(4分)

5.我们应该怎样去探寻汉字蕴含的文化基因?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一日,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的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这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一个食摊上一盏马灯,花生,瓜子,糖果,烟卷,油茶,麻花,烧鸡,煎饼,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锣鼓还在一声儿敲打,大幕只是不拉,演员偶尔从幕边往下望望,下边就喊:开演呀,场子都满了!幕布放下,只说就要出场了,却又叮叮咣咣不停。

文本二:

吼泰腔

徐海滨

说来也怪,赤条条从黄土高原出生来的我,最厌秦腔。一听人唱,耳内便如凶汉捉了木筷乱捅,喉头也紧出丝丝苦味。读到大学,厌中又添了几许鄙意,视板胡边鼓如笑料。脑海里萦绕的是卡鲁索、帕瓦罗蒂、邓丽君、山口百惠的歌声。待毕业去了江南,五官七窍被温柔柔娇滴滴的越剧浸的半酥,更恶秦腔的硬亢。再后来飞去美利坚,每日苦读打工之余,哼几句祖国歌曲,心暖如春,倒也快意。唱来唱去有了点小名气。

忽一日,乔治相求于我,为他危在旦夕的祖父一唱。乔治乃中美混血儿,素喜嘲讽大陆留学生,自视甚高。因我阮囊羞涩,常被他取笑。此时他神色凄然惨然,苦态可掬。我心肠一热,便斗胆跟了去他家。

便见那老者,双眸暴出,皱纹如铁针铸成,又似西北边塞深沟大川,须发如雪,透出人生终点的悲哀。族人子弟蜡像般伫立在病榻旁。

乔治父亲福眉福眼,对我连道“感激、抱歉”之类的话。我点点头,张口便唱,将记忆中的中国民歌一曲曲吊出来。全部抖尽,老者纹丝不动,似喘非喘,一脚阴间,一脚阳间。我见此当下心中惶惶,硬着头皮又甩出催眠曲、语录歌、知青歌……。唱得满屋眉毛皱起,乔治喉结直跳,恨不得生吞了我。

乔治父亲突问:“会唱秦腔吗?”

秦腔?心中一急,瞬间膝软。

乔治父亲道,家父是关中人,四九年去台湾,后来到美国,苦了几十年。儿时最喜秦腔,前几天我寄信到陕西买录音带,只怕来不及了……四下目光视我。牙一咬,豁出去了,嘴唇颤几颤,将那年月不想听不爱听又不得不听硬着头皮听的秦腔移植“样板戏”从肚底翻将出来:“小常宝控诉了土匪罪状,字字血,声声泪,激起我仇恨满腔。普天下……”一曲吼尽,喉已半哑,却见老者眼珠一动,一亮,笑纹骤骤,齿间依稀有声。乔治父亲急忙将耳贴在老人嘴旁,频频颔首,潸然泪下。在场医生惊诧万分,连连嘀咕,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须臾,老者长出一口气,撒手去了西天。乔治两道目光盯在我嘴上,百思不解:一曲很难让他接受的旋律,竟延长了医生也无法延长的生命。从父亲的神色可以看出,爷爷肯定留下了临终遗言。神秘的、咒语般的秦腔!乔治将一张钞票塞过来,被其父一声喝住:“荒唐!”

乔治父亲掸掸双袖,领着乔治,垂手向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从此声名大振,到处有人来邀我唱秦腔。却也怪,过去恨也恨到顶点,厌也厌到极处,更无意去学。此时竟能开口便唱。除了移植“样板戏”唱段,还能来几下《火焰驹》《三滴血》。莫非梦中学来,娘胎带来?奇也。那黄土高原酿了千年的秦腔,含着大喜大悲、大凶大吉的秦腔,唱得我骨也铮铮,血也滔滔,满喉满口黄土味。

从此专唱秦腔,入迷之余,去翻资料,吓了一跳。才知秦腔渊于古时陕甘民谣,向东发展,演变出晋剧、豫剧、京剧;向南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川剧、汉剧、徽剧、绍剧。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更料不及。在G大学外国音乐节上,我上台一吼,吼出个头彩。

好容易熬到回国探亲,急忙跑到西安访旧。友人情切,为我开个联欢会。其间笙歌管弦。婆娑舞姿,妙不可言。最后举座邀我唱一支在美国最拿手的歌。我不加思索,开口便是秦腔。众人始是惊异,继而窃语,终于哄堂大笑,将我最后一句齐茬茬卡在了喉管深处。

有说我风趣,有怨我戏弄人,有讥我摆架子,有斥我啃了几天洋鸡腿竟敢取笑祖宗……

夜深人静,胸闷难寐。终于耐不住了,我冲出被子,恨恨地躲在房间里,把卡住的那最后一句秦腔热呼呼地吼了出来……好多年不流泪了,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

(选自《人民文学》1987年06期)

6.下列对文本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美混血儿乔治向来瞧不起大陆留学生,我本不愿为其祖父唱歌,但出于对海外华人的民族情感,我还是去了他家。

B.乔治父亲问我会唱秦腔吗,我顿时心急膝软,是因为我此前一直不喜欢秦腔,不愿当众演唱。

C.为老人唱一曲秦腔之事,让我声名大振。从此,我便了解秦腔,热爱秦腔,并且无师自通,自然地会唱秦腔。

D.小说最后写我脸上有两道奇怪的热流,实际是表达我对我和朋友的认识差异与情感隔阂的痛心和伤感。

7.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罗列一年到头唱秦腔的日子,巧妙地运用了繁笔,一年十二个月,月月铺排下来,烘托出秦川人盼望演出的急切心情。

B.文本二第一段极写我厌恶鄙视秦腔,欲扬先抑,与下文对秦腔的痴迷形成对比,为小说增添波澜。

C.文本二以我学唱秦腔为线索,写出秦腔这种民族文化是海外游子的精神寄托,承载着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

D.文本二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我在美国和中国唱秦腔的故事,寄寓了深刻的感悟,耐人寻味。

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6分,每句3分)

1)一曲吼尽,喉已半哑,却见老者,笑纹骤骤,齿间依稀有声。

2)秦腔可谓是中华民族襁褓时期的摇篮曲。隔着万里大洋,唯有秦腔能载我心,能抗游子的精神饥渴。

9.两篇文章均写于20世纪80年代,反映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对秦腔的不同态度,请简要概括,并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传承秦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楚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文本二: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ABCDEFGHI使JKLMNOPQRST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楚子伐陆浑之戎”的“伐”是讨伐,征伐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的“伐”字含义相同。

B.“德之休明”的“休”是美好,美善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永保无疆之休”的“休”字含义不同。

C.九鼎,相传夏禹用九州的青铜成九个鼎夏商周三代奉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周代列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D.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其中“危”与《蜀道难》中“危乎高哉”的“危”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面对楚王的询问,王孙满由鼎引申阐述朝代兴衰的道理,表现了他的睿智忠诚。

B.颜率在秦国发兵索取九鼎时,向齐国求救,用献鼎为诱,巧妙地借兵,退秦救国。

C.颜率回顾了当初武王获九鼎,运输耗费的人力和物资都非常大,为此替齐王担忧。

D.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两国都早有问鼎之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

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14.文本一中王孙满的回答,是为了让楚国放弃索鼎,王孙满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吴中田妇叹(节选) 苏轼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注】①王安石“新法”实行以来,国家赋税收钱不收米,造成钱荒米贱的现象。②本诗作于熙宁五年,宋神宗要灭西夏,采用王韶的“平戎三策”,用钱币去“招抚”沿边的羌人部落。③龚遂、黄霸是汉代两个有名的好官。④“河伯妇”《史记·西门豹传》的故事:巫婆借水神河伯娶妇来向百姓敲诈,西门豹为民除害把巫婆掷在河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一个农民的视角切入,围绕一个“叹”字展开全诗,塑造了饱受诸般苦楚的农民形象。

B.“汗流肩赪”劳作的艰辛与“如糠粞”回报的低廉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想见农人心理落差之大。

C.“卖牛纳税”“要钱不要米”,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对农人的伤害,表明疾苦的根源更在于“人祸”。

D.“西北万里招羌儿”写出了国家对外政策的高瞻远瞩,抚绥沿边,开疆辟土才是英明国君的要务。

16.全诗紧扣一个“叹”字展开叙述,层次分明,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用连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意再提起战争,来表现战争之残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体现出了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

3唐朝时期,朝廷在全国施行击鼓劝农制度。农忙季节,每个村五更便击鼓,百姓听到鼓声,一起下地耕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                      ”就体现了这一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相比传统电视直播,网络直播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互动性作为产品的重要特色。随着直播形式的不断丰富,网络直播不仅有主播与观众的互动,也出现了主播与主播的互动。主播之间“连麦”,同屏表演,成为不少观众  ①  的场景,也让一些主播吸引了更多粉丝和流量,实现自身影响力和收益的提升。

但是,原本旨在丰富直播内容的“PK,却在一些主播的主导下,沦为逞勇斗狠、互撕攻击、谩骂吐脏之地,一些观众也被裹挟其中,导致网络空间戾气丛生。诚然,网络空间既要鼓励格调高雅的“  ②  ”,也要包容通俗易懂的“下里巴人”;但是,网络纵然海纳百川,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和主流价值。对于眼里只有流量,毫无顾忌释放戾气的直播主播,必须严格加以管理,坚决防止脏话狠话的传播。

主播唯有做到自律,直播内容才能“干净”。一个主播想要“长红”,没有真本领是行不通的。依靠一时的炒作、宣泄只求短时间内吸引流量而不能创造持续价值的做法无异于涸泽而渔。只有政府监管、平台自查和主播自律多管齐下,网络直播中的戾气才能逐渐 ③  

18.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针对材料中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就如何规范网络直播环境提几条建议,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简洁。(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立夏过后,小满翩翩而至。

小满”名称的由来, 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农作物小有收获,北方地区的小麦等夏熟作物正是将熟未熟的“小得盈满”之际,所以称之为“小满”。

小满,是一时物候。时至小满,乳熟后期青黄相接的麦穗,籽粒刚刚灌浆饱满,但只灌了个半饱,还没有成熟,正羞答答微微低头,在温风中翻腾。小满时节,农田管理也十分重要, ②  还要防水涝。大旱则插秧困难,大风雨则易使夏收作物泡汤。

小满,既是一种节气, ③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业不求满。大满、太满,自满、完满,都不符合国人的处世哲学。《说文解字》将“满”字释为“盈满”,“小满”,有着“满而不足”“满而不盈”的含义。犹如绘画之留白,不经意间之小满,才是为人处世的最好状态。

麦已小熟,天未大热,小得圆满,人生佳境。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小满时节麦穗的状态,这一表达效果是怎样取得的?(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常言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也有人质疑:车到山前就一定有路吗?

对于上面对立的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骨文对应汉字
2019年3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
2018全国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新课标ⅰ-1
2010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解析
中国的古代艺术专题
山东省济南市2020届高三期末质量评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