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治疝气

中华文本库 

疝气的艾灸治疗特点分析

上海针灸杂志 2010 9 月第 29 卷第 9

文章编号:1005-0957(2010)09-0549-03

【摘要】 运用计算机对 130 种古医籍中用艾灸治疗疝气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病多灸任脉穴、肝经穴、脾经穴 和经外奇穴;多灸足趾部穴和患部穴,也有人灸对侧的穴位;除常规灸法外,还可采用隔盐灸、醋熏灸、 太乙神针、 熨法等方法, 而刺激量必须要足够。 【关键词】 灸法;疝气;综述;文献计量学;评论研究【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志码】

疝气,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或为小腹疼痛,或为男子 阴囊肿痛,或为腹内脏器经腹壁薄弱处或缺损处向体 表突出(如现代医学中的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 股 疝、 脐疝等)。 运用计算机对 130 种古医籍中用艾灸治疗疝气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涉及文献 89 , 穴位 60 ,合计 143 穴次,在各种方法中遥遥领先。因 为艾灸可以振奋人体阳气,增强自身调整功能,使病理 状态得到改善,使突出的脏器回复到正常位置;本证又 以寒型和气型为多,而艾灸有温阳散寒,行气活血之 功。

艾灸的常用穴及其次数为大敦 16、气海 11、二趾 奇穴 10、三阴交 9、小腹奇穴 8、关元 7、阴部奇穴 6、章门 5、大趾奇穴 5、中极3、中脘 3。常用经脉及其 穴次为任脉 35、肝经 27、脾经 12。常用部位及其穴 次为小腹 60、足阴 35、胸脘 18、腿阴 14。对文献及 其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可知疝气的艾灸治疗特点如下。

循经取穴特点:

1.1任脉

《素问·骨空论篇》云,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 上毛际,循腹里”,“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 ”故灸 治本证多取任脉穴, 35 穴次,占诸经之首。 常用穴为 气海、 关元等,如 《扁鹊心书》“疝气:灸气海穴自愈。 ” 《东医宝鉴》:“诸疝,取关元灸三七壮。《医心方》: ”“治寒疝及冲心痛方:灸脐上三寸,名太仓,脐下二寸, 名丹田,各五七壮炷,并要穴;又方:灸上管七壮。 ”

1.2 多灸肝经穴 因为本病病位在小腹部(含生殖器),而肝经 “循阴 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 ,因此艾灸亦多取肝经穴, 共计 27 穴次,占诸经之第 2 位。如《资生经》:“太仓 公诊司空命妇曰,疝气客于膀胱,难于前后溲而溺赤, 灸其足厥阴脉左右各一所。肝经穴中最常灸的是大敦, ” 共 16 穴次,占全身诸穴之首,如《胜玉歌》:“灸罢大敦除疝气。《类经图翼》:“大敦:凡疝气、腹胀、足 ” 肿者,皆宜灸之,以泄肝木,而脾胃之土自安。”肝经艾 灸的常用穴还有章门等,如《奇经八脉考》:“小儿□ 疝,可灸章门三壮而愈。 ”

1.3 选灸脾经穴 脾经“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故也可治疗本证, 共计 12 穴次,占诸经之第三位。特别是其三阴交穴, 为足三阴经之交会,乃灸治本病之要穴, 9 穴次,占 全身经穴的第三位。如《串雅全书》:“疝气偏坠:灸 两足三阴交穴尤效。 ” 此外,古人艾灸多取经外奇穴,共计 50 穴次,超过 各经(包括任脉与肝经)的穴次,显得十分突出。因为人 类使用艾灸较早,彼时经络学说尚不完备,故多取经外 奇穴,后被流传下来;后世也有不少人选用了新的经外 奇穴,这显示出腧穴的部位和功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在奇穴中,最常灸的是足趾部的独阴穴,

1.1 多灸任脉穴

·550· 9 穴次,如《奇效良方》:“独阴二穴,在足第二趾下横 纹中,是穴治小肠疝气……可灸五壮。《东医宝鉴》: ” “诸疝上冲,气欲绝,灸独阴神效。其次为小腹部的奇穴, 8 穴次,如《医宗金鉴》灸小腹部三角穴:“疝气 偏坠灸为先,量口两角折三尖,一尖向上对脐中,两尖下垂是穴边。《古今医统》灸“小腹上横纹斜尖”治 ” 疗“诸疝” 。 2 分部取穴特点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知,艾灸多取小腹、 足阴、 胸脘、 腿阴之穴。灸小腹穴者,如《资生经》:“舍弟少戏举重,得偏坠之疾,有道人为当关元两旁相去各三寸青脉上灸七壮,即愈。 《医宗金鉴》:“带脉主灸一切疝, ” 偏坠木肾尽成功。 ”灸腿阴、足阴者,如上述灸肝经大敦穴,又如《古今医统》:“治七疝,须先灸三阴交、大敦穴。”灸胸脘部穴者,如《医心方》:“治寒疝及冲心 痛方:灸乳下一寸。 《名医类案》:“滑伯仁治一妇, ” 病寒为疝,自脐下上至心,皆胀满攻痛,而胁疼尤甚……为灸章门、气海、中脘。 ”其中“乳下一寸” 、 章门、中脘均属胸脘部。

在艾灸取穴中值得提出的是 古人多选足趾部穴与患部穴。

2.1 多灸足趾部穴 在艾灸时古人多取足趾部穴,因为本病病位在人 体躯干的下端,根据对应学说,下肢末端穴,即足趾部 穴(含井穴)与之相对应;足趾部的神经末梢丰富,用艾绒直接烧灼之刺激十分强烈,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上述灸独阴穴即为是例,又如《太平圣惠方》:“华佗疗男 子卒疝,阴卵偏大,取患人足大指,去甲五分,内侧白肉际,灸三壮,炷如半枣核大,患左取右,患右取左。此穴 ” 当为大敦。 《肘后方》:“小儿阴疝,发时肿痛,依仙翁 前灸法,随左右灸(足大指第二节横纹正中五壮。姚云足大指本三壮)。《续名医类案》:“赵雪山因劳后五 ” 更起早感寒,疝气痛不可忍,憎寒战栗……将患人两脚 掌相对,以带子绑住,两中趾合缝处,以艾炷麦粒大灸七壮,灸完痛止,神效。 ”古人又取上肢末端穴,如《神灸经纶》:“手小指端,治□疝,灸七壮,左灸右,右灸 左。”这是上下肢末端部相对应的缘故。

2.2 多灸患部穴 古人也取病变局部穴位予以艾灸,此属局部取穴 法,如《儒门事亲》:“灸疝法:放疝边竖纹左右交弦, 灸七壮。《名家灸选三编》:“治疝气,肾偏坠法:在阴” 茎根两旁,各开三寸是穴,灸二七壮。 均为例。 ” 因为疝 气常表现为肠管突入阴囊中,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阴囊 肿痛,因此古人也灸阴囊局部的奇穴,如 《奇效良方》 : “囊底一穴,在阴囊十字纹中……小肠疝气,肾家一切证候,悉皆治之,可灸七壮。《外台秘要》:“刘氏疗小 ” 儿疝气,阴囊核肿痛,灸法:如一岁儿患,向阴下缝子下 有穴灸三壮,”上述灸取任脉气海、 关元及小腹部的经 外奇穴,当也属局部取穴法。

2.3 穴位左右的选择 根据经脉的循行路线,古人一般灸取患部同侧的 穴位,如《名家灸选三编》:“治疝气睾丸肿痛法(竹田 家古传):随睾丸偏坠左右,左痛者,灸左踝骨下三壮, 妙效。《续名医类案》:“张建东秘传治一切疝气神 ” 方……患左灸左,患右灸右,俱患则左右俱灸。 ” 但因人体经络左右对称,交会联系,因此古人又常 灸对侧的穴位,如《神应经》与《续名医类案》用脐下 “三角灸”治疗本病,均是“患在左即灸右,在右则灸 左,两边俱患,即两穴皆灸。《太平圣惠方》:“华佗疗 ” 男子卒疝,阴卵偏大,取患人足大指,去甲五分,内侧白 肉际,灸三壮。“患左取右,患右取左。” ”由此可见,临 床究竟应该选择灸患侧穴,还是灸健侧穴?古代常有意 见相左者,故须作进一步的研究。 艾灸操作特点 关于艾灸的具体方法,除了一般常规操作外,还有 以下几个方法。

3.1 隔盐灸 《针灸集成》:“疝气冲心:以面末和水作孔疝气的, 按脐上,以炒盐填,厚五分,灸大炷,以微温为限,百壮至五百壮,每岁春秋灸毕。 ”隔盐灸脐可使热量均匀传 播,又可避免皮肤的烫伤。

3.2 醋熏灸 《续名医类案》:“骆元宾十年患疝,形容枯槁, 李视之,左胁有形,其大如箕,以热手按之,沥沥有声, 甚至上攻于心,闷绝良久,以热醋熏灸方醒。 ”醋性温, 入肝经,有较强刺激性。

3.3 太乙神针法 “太乙神针”乃灸法之一种,是在穴位上铺就数层 布或纸,然后将点燃的艾条按在布或纸上,以刺激穴 位。 《太乙神针》一书所载治疗本病的穴位有气海、中 极、三阴穴、大敦;《万应神针》一书所载的穴位为太冲、三阴交、独阴以及脐下三角灸穴等。 《串雅全书》 则称之为 “百发神针” 上述三书所载艾条中的药物有 。 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均有活血行气,温阳散寒的作用。

3.4 熨法 熨法是用热的物体(熨斗、药物或其他物体)来刺 激体表穴位,属“热疗” 范畴,与艾灸有相似之处,也有 良好的温阳散寒,理气活血,补虚通经的作用,但比一般艾灸的作用面大。 古人也采用熨法治疗本病,如《古今医统》 “疝气:盐熨法,用食盐半斤,炒极热,以故帛 : 包熨痛处。“疝气:用布帛扎圈置脐上,用盐填入一寸” 厚,用熨斗熨之。 ”此乃用食盐熨或用熨斗隔盐熨,而 《寿世保元》则用黄土饼作为熨疗的工具, “周少峰亲 家患疝气,偏坠肿痛,不可忍者,遇一秀才,传一方,用黄土,水和作干泥,拍作大饼,火炷柱架,火上烘热,熨 痛处,冷则再易,立愈。 ” 关于艾灸的刺激量,古人认为必须要足够,否则疗效不佳。如《资生经》:“有一兵患小肠气,依此方灸 足第二指下文五壮,略效而再发,恐壮数未多也。《类经图翼》认为气海“治小肠气痛……四时宜多灸。”古人甚至灸至百壮,如《医心方》:“治寒疝及冲心痛方: 灸穷脊上一寸,百壮;又方:灸脊中百壮。 ”为了增加刺 激量,古人还采用足趾的合绑灸法,如《采艾编翼》治 疗本病时,将患者 “左右脚两次指合回,以带束住,本人 仰卧床上,以坚小艾合灸两指头七壮。”上述灸足趾部 穴中, 《续名医类案》 亦将中趾相对,以带子绑住,灸趾 头合缝处。将足趾绑住,一则利于固定,二则利于两趾 头上穴位同时下火艾灸,这样可以加强刺激,从而取得 疗效。 至于艾灸强刺激所适应的病情、 时机,以及所适 宜的穴位,尚须作进一步的探讨。

4.1现代的艾灸应用 现代临床也用灸法治疗疝气,共检得文献 12 , 这是对古代艾灸经验的继承。

如有学者  [1]取阴交、气 海、 关元,用灸架熏灸 6090 min,又寻取背部反应点,作直接的化脓灸,并认为灸法治疗疝气的疗效比针刺 持久;解小会等

[2]取脐三角穴,用悬灸法;武光录

[3]取大 敦等穴,然后作隔蒜灸,每穴 12 ,以起泡为度;刘春生

[4]治疗急性腹股沟嵌顿疝,灸灼患侧□趾掌面,第 一、二趾间关节横纹中之奇穴;司徒铃治疗小儿狐疝 (肠套迭),取双侧膈俞、三焦俞,用直接灸各 3 壮。由 此可见,现代临床也灸任脉穴、肝经穴及经外奇穴,也 灸足趾部穴与病变局部穴,同时还灸背部穴,但现代临 床未见有灸阴囊穴的报道[1]。 对于灸患侧还是同侧穴的问题,现代也有不同看 法,如杨永璇治疗诸疝,灸大敦与脐下三角穴,施隔姜灸或隔蒜灸,灸至痛难忍受方去之,选用对侧穴位,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而周楣声治疗疝气,亦灸脐下三角穴,却认为左右互取反不如直取同侧为好,因为左右 互相传感常在腹中线处受阻;李宗俊治疗婴幼儿嵌顿 疝,则灸患侧归来穴,然后用手法复位。可见对于灸患 侧还是同侧穴的问题,尚需探讨[1,5]

参考文献:胡熙明.针灸临证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65,568,解小会,寇生银.艾灸治疗疝气 74 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1994,14(6):4. 武光录.针灸治疗疝气[J].中国针灸,1990,10(2):53. 刘春生.针灸治疗急性腹股沟嵌顿疝[J].河南中医,1987,(2):40. 李宗俊.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嵌顿疝 36 [J].上海针灸杂志, 1992,11(1):22.

收稿日期 2010-06-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肝:两个穴位,是保肝大药,肝不好经常吃药的人,一定要看
小孩儿疝气昼夜啼哭,艾灸不手术治疝气你的不二之选!
针灸治疗睾丸胀痛
使用易经内病外治法时的八项注意
74例疝气患者:艾炙治疗结果高达97.7%
针灸治疗疝气的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