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简史》——想象出来的文明
userphoto

2023.03.23 内蒙古

关注
360docimg_0_

《人类简史》——想象出来的文明

  什么是人类文明?

从生物进化史的角度说,最清晰的一个定义就是,指人脱离了动物与生俱来的野蛮行径,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规则社会,当然这里的公平只是相对于自然情况下“一切人对一切人战争”的公平。

而尤瓦尔.赫拉利虽没有明确定义文明,但他定义了文化: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为精细和完整,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就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

这里的文化,也是文明社会里的主要支撑。同时,在“文化”的背后,赫拉利也揭示了一个人类更本质的存在,那就是集体想象——虚构故事的能力。

这种集体想象,让人类征服自然,从此超越了基因的束缚。

基因是获得性遗传,是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或更多地繁衍后代,一般是能比较稳定的承接父代的基本性状,这就是生物学上所说的遗传。但“自私的基因”也并不是抱残守旧,也往往会使一些小坏,某时,在DNA双螺旋结构的某片碱基对上突然做一些调整(当然这是环境因素下的被动,不像我描述的那样积极作为),从而改变生物表达来突破环境制约,这种突破的意义就是能试图在生态链上寻求更多的优势,这就是生物学里所说的变异。但这种变异是一种试错机制,概率是万死一生,对群体来说是小概率的机会,而对个体来说,却是大概率的悲催。

所以,根据科学家的碳测定,生命的起源大概最早有可能来自35-40亿前的有机物的某次大规模集成,最吊诡的是,这种偶然中合成的基因犹如浑然天成,从此生命得以延续。

大概在250万年前,可能正是某片基因的变异让类人生物从动物界站了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立人,而直立人出现后,最值得标榜的文明是有了石器技术,也就是说我们公认的人类文明的标志性起点。

但生物学上的求新,使用的功具只能是基因手段,基因的能力也只能做到了这一点,基因让人类有了石器文明,但期待基因突破,并创造出下一次文明颠覆,只能赖以时间的沉淀,这一等待,人类又过了两百多万年。

如果有上帝,可能这都是造物主对人类最大的眷顾。大约是七万年前,又让人类有了一次比直立更具有划时代的基因变异,这次突破,让人类获得了语言外的思考能力。

向上帝祈祷,可能真有那么个超自然的力量在冥冥中存在,不然为何我们能在数万亿的生物中总是那样幸运?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两次最重要基因的变异,都让人类抓住了,这种抓住不仅是机会,更是先手,这让我们有了封锁其它生物进化的绝对优势。

可以试着想想,如果哪一天,某群猴子里的某个个体突然间也突变出了思考能力,刚变异的它,肯定是先才学着“八卦”,但听懂它“八卦”的猴子,还需静候它的遗传再递给它的下一代。

我们不会想到“善良”的人类会给这只猴子留出时间窗口,更不敢想象还会给让它们继续留出数万年时间,让他们一起去想象宗教、国家、组织、秩序和科技,然后我们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看着它们成长起来,让他们去挑战自己的权威,毕竟,历史上的人类,“仁慈”从来不是传统。

这种想象,同时让人类有了基因外的第二种遗传能力,也就是模因。

基因是生物性的,模因是社会性的,这种模因,让人类不仅能描绘不存在的事情,而且这种描绘可以在群体中复制,向更远的方向传递,并且如基因一般,突破了生命个体的限制,让信息具有了遗传能力。

这就是牛津大学动物学家道金斯在《自私基因》里提出的概念,模因的力量。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按道金斯的理论,文化传递本质上和生物遗传单位基因没有区别,只是基因是生物性质的,而模因是信息性质的,他具备生物基因存储、复制、遗传、变异的全部特征。只不过是,基因传递的是生命信息,而模因传递的是诸如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的信息。

所以,模因可以将人类的想象以遗传的特征固定下来,并在固定中变异,在变异中优化,所以也就创造出不菲的文明。

虽然都有遗传特性,但在改变世界的力量上,模因相比基因对社会的改变完全是超出想象的另外一个世界。

看看《人类简史》里给我们的数据:

在过去500年间,人类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长。公元1500年时,全球智人的人口大约有5亿,但今天经到了70亿。人类在1500年生产的商品和服务总共约合现值2500亿美元,但今天每年人类生产的价值约为60万亿美元。在1500年,全人类每天总共约消耗13万亿卡路里,但今天每天要消耗1500万亿卡路里。(看看这些数字,人口增加了14倍,生产增加240倍,消耗的能量增加了115倍。)。


假设有一艘现代战舰回到了哥伦布的时代,只要几秒就能摧毁整个哥伦布的船队,更能轻松击沉当时所有世界强权的海军,自己连个刮痕都不会有。只要有五条现代的货柜船,就能承载当时全世界所有船队所运的货物。只要有一台现代计算机,就能储存中世纪所有图书馆里全数抄本和卷轴的信息,而且还剩下许多空间。就算把所有前现代王国的财产数量全部相加,也比不上现在世界上任何一家大型银行。

是什么赋予了模因神奇的力量?正是人类“想象”的三次重要迭代,从此人类离开了线性思维,以全新的视角实践起了“”摩尔定律“”。

一、人类想象的第一次迭代,群体中的八卦能力。

可能正是人类的这种“八卦”能力,让我们才重新定义了人类的认知。这种认知被赫拉利称为人类第一次革命。

这种定义确实不为过,“八卦”的优势就是突破了群体合作的限度,虽然大部分群居动物,比如狼,就是比较注重协作中捕猎的,但他们的这种协作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上的协作,比如埋伏也罢、断后也罢,主攻也罢,助攻也罢,都是围绕着那个存在的猎物展开。

但人类的这种“八卦”能力可怕之处是在于,他们通过想象,可以提前很久就预知到你的现在,也许在猎物还是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落入了今天被围猎的宿命,因为人类在它们出生的那一刻就通过“八卦”而进行了布局,同时用虚构的故事去动员更多的群外组织参与了这次行动,对行动后的结果也早做了统筹,比如战果分成问题,伤残补偿问题等,这些对动物群体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这种“八卦”能力,还是人类想象的初级形态。沟通永远受人类接受信息的限制。毕竟,人类沟通的进化史,仅仅不足十万年,而原始狩猎活动,却是200多万年的基因优化,有科学家做出过统计,人类沟通中接受的信息,每秒只能有50-60比特,最多不超过120比特,而接受环境位置信息,动植物概念等直观直觉,每秒接受的信息量可以得到上亿比特。我曾经看过一期电视节目,一个经过训练的小男孩,坐飞机绕城市一圈后,几天以后,就把整个城市的街景描绘了下来,人类这种潜在的能力,都是进化出来的结果。

所以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了解、八卦所有成员的生活情形。

想到了巴别塔: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所以,既使到了今天,人类的团体还是继续受到这个神奇的数字的影响。只要在150人以下,不论是社群、公司、社会网络还是军事单位,只要靠着大家都认识、彼此互通消息,就能够运作顺畅,而不需要规定出正式的阶层、职称、规范。不管是30人的一个排,甚至是100人的一个连,几乎不需要有什么正式纪律,就能靠着人际关系而运作正常。正因如此,在某些小单位里,老兵的权力甚至要比士官更大。而如果是一个小的家族企业,就算没有董事会、执行长或会计部门,也能经营得有声有色。

然而,一旦突破了150人的门槛,事情就大不相同。如果是一个师的军队,兵数达到万人,就不能再用带排的方式来领导。而有许多成功的家族企业,也是因为规模越来越大,开始雇用更多人员的时候,就碰上危机,非得彻底重整,才能继续成长下去。

基于这种原因,一些成熟的总公司都有意识地控制着分公司的规模,让一个营销实体,尽量不要规模太大。

根据150人定律,我们也就很好理解了组织的金字塔结构设置的初衷,因为CEO有精力决定了他只能管理到中层,如果权力再向下延伸,可能效率就将大打折扣。

二、人类想象的第二次迭代,虚构故事让人类离开了暴力合作,从此走向了自愿、自发。

所以,究竟智人是怎么跨过150个人的门槛值,最后创造出了有数万居民的城市、有上亿人口的帝国?这里的秘密就是——虚构的故事。

我们先看一则公地的悲剧的假设。

1833年,英国一位业余数学家威廉·福斯特·洛伊德发表了一本小书:《关于控制人口的两课讲义》。在这本小书里,洛伊德凭着观察和想象作了这样一番逻辑推衍:有一片牧场,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放牧。作为一名牛仔,你想养多少牛就养多少牛。数百年来,这里似乎相安无事,因为战争、偷猎和疾病总会把人口和牛的数量保持在土地的承载能力以下。终于有一天,人们长久渴望的和平幸福地降临了,但是,这竟然导致了意想不到的悲剧。每个人都想多养一头牛,然后再多养一头,牛的数量很快便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每个人都自发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每多养一头牛,收益全归自己,过度放牧的代价却由所有人分担。这当然是划算的买卖。但是最后,土地抛荒,所有的牛都饿死了。

在自然状态下,这真还是一个问题,因为人类的基因就赋予了求生的本能,在资源匮乏和危机四伏的环境下,人类尊崇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别人多吃一口,你就少吃一口,反之亦然,所有人都知道对方是这样想的。

霍布斯在《利维坦》里概括了人性:

归纳出造成争夺的三种主要原因: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在自然状态下,人人自危,那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但为什么洛伊德的公地衰竭,最终导致牛死人亡的状况只是一种理论模型,现实中的情况往往要比他预测的要好呢?

那就还回到公地悲剧这个故事,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为所欲为,“所以战争、偷猎和疾病总会把人口和牛的数量保持在土地的承载能力以下。”这种情况下虽然不会发生公地悲剧——草尽牛亡,但整个社会充满了战争和焦虑,这种日子实在过不下去。

这时人类集体想象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于是,大家想象出了主权,想象出了国王,想象出了国家。按霍布斯的说法,人类就是在想象中把自己的权利完全交给了这个主权者,也就是在想象下形成了彼此的契约。有了主权的契约,秩序就会产生,所以公地悲剧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事实也是这样。在农业社会后,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为细致完整。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就是这样,让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

有了国家间的主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泛主权的公地就不存在了。

最有可能的是小范围的公共资源,那们在这个草场上的牧民是相互认识的,祖祖辈辈都是认识的,世代间共同想象出的习俗将制约着公共生活方式,如果有谁胆敢冒全村之大不韪,把自家牛群的数量扩大到“不道德”的规模,他就该留下一封“人言可畏”的遗书了。

当然,历史中总有想象的缺失片段,在短时间轴内公地悲剧可能发生,但在长时间轴上,它将很快被另一种集体想象出来的秩序而弥补。

三、人类想象的第三次迭代,把人类的剧情引向了高度统一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生物如智人这般自信,他们四处游走,并破坏着非人类外的一切生物秩序,他们在不断征服其它物种的同时,也在通过想象逐步完善自己的文明,这种文明,通过模因的力量彼此架接,并相互融合,于是各种想象就在更大的空间内产生了链接。

大约在公元前10000年,地球上有近万个人类文明。但到公元前2000年,这个数字已经只剩下数百个最多也只有两三千个。至于到了公元1450年,这个数字更是急遽下降。当时即将进入欧洲探险时代,地球上仍然有许多像是塔斯马尼亚这样独立的“小世界”,但将近九成的人类都已经紧密相连,活在由亚洲和非洲组成的“亚非世界”里。今天几乎所有人类都接受一套地缘政治体系;使用同样的经济制度;采用一样的法律制度,也接受同样的科学体系。

然而,人类的集体想象仍在加速,通过想象不断创造出工具,然后通过工具,进一步推动想象,人类的命运就如一个旋转的飞轮,不断注入力量,蓄有巨大势能的飞轮就再也不可能停下来了。

货币的工具。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人们之所以愿意如此,正是因为他们接受了这个集体的想象。在这种信任的背后,有着非常复杂而长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网络。

帝国的工具。常常正是帝国因为统治的容易和强化统治的合法性,本身刻意加速各种想象,如思想、制度、习俗和规范传播。越来越多人相信,真正的政治权威应该是来自所有人类,而不是某个特定国籍的成员,而人类政治的方向也该是保障人权,维护全人类的利益。

宗教的工具。有了宗教之后,就给想象赋予了最高的权威,然后把人类的想象进一步推向了神坛。

人类的想象是为人类服务的。

既如此,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已迈入了一个永恒快乐的时代。是这样吗?人类在过去5世纪间积蓄的财富,是不是真的让我们找到了新的满足感?有了取之不尽的能源之后,我们是不是也得到了用之不竭的快乐?如果我们往更久之前回顾,认知革命以来这动荡不安的7万年间,世界是不是真的变得更好?到现在,阿姆斯特朗的脚印还留在无风的月球上,而3万年前也有个不知名的人,把手印留在雪维洞穴里;他们究竟谁比较快乐?如果后来的人并没有比较快乐,我们又为什么要发展农业、城市、文字、钱币、帝国、科学和工业呢?

人类仍在思考中想象,但我们却很少在思考中并去回答这样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基础概念及六十四卦详解
全球最“稀有”人种?现今仅有3000多人,科学家:百年内或将消失
《人类简史》人类文明背后,最深层最根本的动力是什么?
果然!八卦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10个最糟糕的遗传特征
人体衰老之谜:对大脑做一个简单的手术,人的寿命能达到300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