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读文章是不是吃力不讨好的“坑”???
userphoto

2023.03.23 内蒙古

关注

解读文章是不是吃力不讨好的“坑”???

    周老师是我很敬仰的一位书友,文笔很好,思想很有深度,在笔耕中,常常能给我很深的人生启发,而且他看问题角度很犀利,往往是一语中的。

    这是他对我最近一些文章的点评,说的太到位了,也激发了我对如何写作的一些深度思考,为了表示慎重,还是提笔成文,也算是对周老师的回答的尊重。

    秦兄早上好!最近在解读好文是吗?我在想,这会否掉入吃力不讨好的坑呢?个人感觉是,作为读者,会否认为以听书的方式更容易把握书籍的精髓,亦即对文章解读该信不该信打问号呢?

    秦兄的文笔好,行文流畅没一点问题,所说的只是对内容的个人看法,如果唐突,谨感抱歉!

    周老师的话说的十分在理,这也是我刚读书时常常思考的问题,我们读书为什么,如何读书?

    实际不仅读书,人性的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外求,或者向别人证明一些什么,是我们很难摆脱的潜意识中的基因力量,许多时候,就是这些因素支撑我们做些什么,但如果以这种方式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往往真的是很不坚实的。或者说,这些都不是幸福的源泉。

    现在再回到探讨写作的问题,有时候,读书写作与世俗文化合排完全是两回事。或者说,我们写理性的东西能让大部分社会中人认真审视或者情感共鸣,除非你有绝对的社会认可度,否则,这些都是不现实的。

    曾经有一个小朋友问我,他想走写作这条路,问我如何能博粉,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他,要说博粉,我现在也没有学会。

    说实话,在简书上,阅读量多的文章我真看不出来人家为何能成功,但人家能和绝大多数粉丝共鸣,肯定有其思想吻合主流价值观的一面。这肯定不是我擅长的。

    但有一点我知道,搞写作注定是一个很辛苦的差事,尤其是像我这种纯说理性的,你别看每个行业都离不开写作,你如果真的以写作做为自由职业,大概率事件是不可能养家糊口。

    这里就牵出了一个业余写书评者,像我这样的,只是浅读一些书,不知天高地厚夹叙夹议一些自己想法的写作者,心态就相当重要了。

    我们读书为什么?写作为什么?如果是为了给别人指点江山,可能就误入了歧途,读书只是读书,但读书如何能真正读懂一本书的价值,这里的方法才是对于我的真正价值。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本好书,深有同感,但只是短时间维度的一种涟漪,而能把读过的书再用批判性的思维或者认同的态度与自己的想法链接起来,我总觉的笔耕是一种最好的形式,因为只有如此,你才能从思想深处挖掘出作者真正靶向。

    关于是否吃力不讨好,这里更是考验一个人心态,实际,以大部分微信朋友群的浏览兴趣,关于我读的那些原著,我的直觉也是很少有人对他们有那种不读不可的冲动,更何况是我的解读了,除了斗胆,正确性那是有相当的折扣。费力不讨好,是肯定的,在我多年前准备打卡读书、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时就知道是这样。

    然而,还是回到人性的问题上,我们写作,或者读书为什么一定要给别人证明一些什么吗?或者说,就算我们证明了,谁又会在意你?

    所以,读书,写作,以教导别人的心态,或以图求别人认同心理入世,本身就是一种杂念。

    读书,再写心得体会,就把他看成是一种学习方法,至于把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放在某一个平台上发表,一方面起到打卡读书的激励,另一方面,看到文字在一个平台上一点点的积聚,也是对自己一个正向的奖励,仅此而已,这个条件已经相当充分,为什么要关心别人的态度呢?

    一个人回到初心很难。这些年,我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写作,不惑之年,忽然有了答案。

    过去的时候,在世俗的追求中太多了,现在只想静下了,不委屈自己,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看看在那些我不了解的古往今来思想家最强大脑里,他们是如何思考人生的。

    借用米哈里在《心流》中的一段话。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情,达到忘我的状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

    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关于追求别人对你的理解,是不是已经偏离了幸福的目标,如果真的把自己看的那么重,那么在乎别人的眼光,是不是我们已经输了?

    如果真的有缘,能因写作而偶得一些心灵的朋友,如周老师,让我们跟我们想在一起的人能够在一起,共享一些知识,一些信仰、一些价值,哪怕是仅仅会心一笑,这难道不是意外的收获,你说呢?

    回复唐突,请谅解!

               先学会取悦自己,才能施爱他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掉进了自己挖的“坑”
与书相伴好时光——“阅动心灵”寒假征文教师下水试作
终于还是入了写作的坑
“帮子女带孩子是我最错的选择”,老人的哭诉,值得每个人反思
董清遂原创丨授人以渔——评论《我的阅读和写作》
觉醒者(六十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