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李世民学习管理之道
《贞观长歌》和《贞观之治》在各电视台的热播,将打造了中华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呈现给观众。如果把唐朝比作一个集团的话,那么李世民就是CEO,他的治国之道充分体现了CEO的领导艺术和管理才华。
我们不妨来学习一下李世民是如何领导和管理唐朝集团的。



一、用人之道——任贤使能

1.用人唯才,知人善任,不问文凭不问出身

在李世民重用的人才中,既有敌对集团的张玄素、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敬德,又有隋朝旧臣立纲、李渊心腹裴寂,还有妻舅长孙无忌(用人不避亲),更有曾经的大仇人魏征。

这种胸怀非常值得现代企业的CEO们借鉴。

2.用人之长,避人之短

李世民曾说:“我成功的原因只有五条:……第二,一个人做事,不能样样都会,我用人总是用他的长处,避免用他的短处”。

没有人能够十全十美,如果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你就会以偏概全,甚至把人看的一无是处。尤其应该记住:具有一定才能的人,同时都有一定的个性。

3.善于平衡新老员工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李世民把房玄龄和魏征叫到一起问:“创业和守成,哪个难?”房玄龄说:“建国之初,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是创业难。”魏征说:“从古到今的帝王,没有一个不是从非常艰难的处境中取得天下,但又在安逸中失去了天下,所以守成难。”

李世民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出生入死,所以更能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与我共同安定天下,时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由于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成的难度。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成为过去的往事,而守成的艰难,却正是我与诸位要一起慎重对待的。”两个人都心悦诚服地认同了对方的价值。

在企业里,创业元老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创业元老喜欢摆老资格,职业经理人认为需要看能力,如果辩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那将是一头糨糊。关键看处在更高位置的CEO或董事长如何处理这种微妙的关系,若最高领导者有大公无私的心态,用足够高的政治手腕,可以化解大部分创业元老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



二、摒弃前嫌,屈己纳谏

有一次,太宗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于是李世民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有时甚至委屈自己。他善于培养上谏的气氛,把大臣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到“国家兴旺,社稷安危”的高度来认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之所以诚信纳谏,是由于他亲自参加了隋末农民战争,亲眼看见了隋朝的灭亡,因此,他经常以隋亡为鉴,与群臣论治,清醒地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以隋炀帝为镜子,隋炀帝因为护短拒谏,偏信虞世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陷没郡县时,虞世基仍报喜不报忧,隋炀帝还什么都不知道,下情无法上达,所以落得个国破身亡。

屈己纳谏,强调的是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处事态度以及避免领导人一言堂的决心;需要的是领导者海一样的胸怀,不只听喜、更敢听忧,不只需要赞成,更需要反对!



三、合并机构,精简官员,提高效率

“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贞观初年,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精简中央机构,文武官员由二千多人减至六百四十三人。同时针对因州县设置剧增而造成的百姓少、官吏多的状况,对地方行政机构“大加并省”,裁并了许多州县。后来又依山河形势,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共设三百余州,一千五百余县。为了长期贯彻精简官僚机构的方针,唐太宗将简政省官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

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一系列措施简政省官,精简了机构,整饬了吏治,大大提高了国家各级机构的效能。同时减少了国家对冗官余吏不必要的开支,相应地减轻了人民负担。

现在的不少企业,每次增效减员,都会首先对着基层员工下手,殊不知,真正影响效率和成本的却是庞大的职能机构。



四、管理在疏不在堵

当李世民提议修建通往西域的道路时,曾经遭到了反对,大臣们认为,正是那些险山要岭阻碍着突厥们的挑衅和进攻,它相当于朝廷的十万精兵。于是李世民解释到:秦始皇修建了万里长城,但并没有阻止秦朝的灭亡。我们修建这条大道,就是让西域的各国臣民看到大唐的繁荣景象,国家安定,人民幸福,这样才会真正收服他们的心。

于是,李世民选择了疏而不是堵,正是这种开放的政策,通过“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得长安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五、帮助下属树立权威

立李治为太子,本身就令其他皇子们和很多大臣将领不服,因此,尊重李治的意愿,树立太子的权威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这样,才能把贞观之治的良好局面继续发扬光大。

李世民以一个很小的过失下令将李勣谪贬,李治不解父亲心意,上前劝阻,李世民却不理睬。长孙无忌告诉李治这是皇帝在安排后事,谪贬李勣是为了给李治一个将来能施恩于他的机会。

安康想将李承乾的儿子李象接回,李世民担心李治不高兴,没有同意。这个意思是告诉那些皇亲国戚们,既然立李治为太子,就要尊重他的意愿。



六、接班人的选择与培养

应该说,李世民是很重视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和培养的,尽管这个过程历经曲折,但结局依然是令人满意的。

李世民最初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后来又偏爱第四子魏王李泰,由此助长了李泰的狂妄,李承乾由此产生了夺嗣之惧,企图发动政变,没有成功,被废为庶人。后来魏王李泰、吴王李恪又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加上以前齐王李祐的造反,李世民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为什么选择李治为太子?李世民也给了大臣们明确的回答:李治不结党营私,这对于维护朝廷的和谐与团结至关重要。德才兼备,以德为首,这是选择继承人的总体原则。

接班人选好之后,李世民便开始了对李治的悉心调教和耐心培养,他不仅经常把李治带在身边,结合身边的实事,随时给予启发教育。逝世前不久,更把亲自撰写的《帝范》一书赐给李治学习。这本书是李世民一生执政经验的总结,其中既有治理天下的原则,也有处理重要问题的方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德皇后[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唐太宗(下)丨最好的皇帝,不孝的儿子,失职的父亲
唐太宗有多宠爱长孙皇后的儿子?因私爱而忘国法
贞观之治的基础
唐太宗第三子李恪的简介 李恪为何没能当上皇帝?
读史札记:唐代大臣之言有哪两句话最为精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