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九个维度评价一堂课

九个维度评价一堂课


如何评价一节常态课?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评价,即“评教学理念,看是否目中有‘人’”、“评教学过程,看是否心中有‘术’”、“评教学效益,看是否课堂有‘效’”。这三个方面涉及九个维度。
一评是否注重学情把握
注重学情把握,是教师备好课和上好课的前提。在课堂学生活动、教师提问等环节中,评课者完全可以捕捉到教师是否把握了学情。如果一堂课教师没有注重学情把握,常常呈现出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启而不发”等状态。
二评是否突出“两个关注”
第一,执教者是否给了学生个体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足够时间与空间;第二,执教者是否给了学困生足够的关注与帮助。学困生不是课堂的“看客”,课堂更不是几个优等生的“包场”。
三评是否以学习为中心
课堂应该是双主体,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同为主体。有时是以教师为主体,比如概念的讲述、教师的适时点拨等;有时是以学生为主体,比如个人自学、小组合学和集体展学等环节。评课者应该看执教者构建的课堂是不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课堂呈现的情景是否为师生一起学、生生一起学、师向生学、生向师学、师生向一切课程资源学等。
四评是否有焦点意识
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贪大求全”,设计了几大目标,结果课堂上哪个目标都没有很好地实现。教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有“焦点意识”。一堂课只设计一个中心教学目标,在中心目标下可以连带设计几个小目标。评课者要观察执教者是否教学目标设计太多且无重点,给人“满汉全席”之感,导致课堂形式繁复而内容肤浅。
五评是否有思维冲突
课堂上,学生肯定是有“三大障碍”(知识障碍、心理障碍和思维障碍)的,教师的任务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教师只有高度重视问题设计,才能引发课堂的思维冲突与价值冲突,课堂才是开放的、生动的。没有思维冲突与价值冲突,课堂就会走向封闭与死亡,教学就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
六评是否有教学素养
第一,关注板书水平,好的板书就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呈现。第二,关注教学语言。教师要把话说“准”——避免词不达意,让人云里雾里;把话说“逗”——能激活思维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调节气氛。第三,关注教师是否处理好了逞强与示弱的关系。课堂上,学生的热情来源于教师的关爱,教师的关爱来自于教师的“示弱”。教师一味逞强,不愿走下“圣坛”,会让学生有心理压力,形成依赖心理。第四,关注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言与评价方式是否简单粗暴。当学生问题回答得不如意时,如何去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给学生指一条“光明大道”,让学生的思维“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五,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是否有“微调能力”。是武断地打断学生的发言和思维,还是顺“势”而为做出改变?哪怕冒着看似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危险!
七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实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堂课的基础,也是关键。听课者要考量执教者一堂课结束后,知识目标有反馈有落实吗?能力目标有训练有提升吗?情感目标是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自然达成的吗?科学地判断一节课目标达成度的高与低,是评课者在评课时摆在第一位的要务。
八评师生双方是否发展
一堂课下来,学生学懂了,也会做题了,做题了也对了,做对了也全了,做全了也快了。当然,学生的发展不单纯是获得了知识,还包括发展了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表达力和自信力等。所以,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益,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发展了什么比获得了什么更重要。教师的发展是在课后反思时,从一节课中收获了经验,收获了对教育对学科对学生的美好体悟。
评课是教师的基本功;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改进是为了师生发展,发展是追求师生双赢。
一、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而教学思想是否正确又最为关键。教学方案的制订、方法的选择、手段的应用、过程的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学思想所决定,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因此,评课时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教师的教学思想给予评价。
  首先,是否树立“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互动过程”的思想。新课标指出“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其次,是否树立“教学重结果更应重过程”的思想。结果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新课标把过程方法本身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以必须重结果。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以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方式,即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活动,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从学科本身来说,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与方法。什么样的探究过程与方法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结果。如果说概念原理是学科的“肌体”,那探究过程与方法是学科的“灵魂”,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思想,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学科认知结构。所以,我们应克服重知识灌输却忽视学生能力培养,重教师主导作用却忽视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思想。
  再次,是否树立“全体性”的思想。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所以,教师应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胸中有标、手中有法。教师在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手段的应用、问题的设计、练习的安排等方面都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着想,特别要为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想想,关注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该提问时提问,该鼓励时鼓励,该帮助时帮助,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和关心。
  二、评教材处理
  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钻研教材,准确联系课程标准,精心组织、科学处理教材。评价一堂课在教材处理上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评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全面就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设置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三维目标。评价时就要在教学全过程中全面衡量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源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体验来确定目标;是否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善于捕捉思维亮点和发现学习障碍并及时进行学法指导。总之,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达成的行为目标,是规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而不是单纯教师该教什么的问题。
  其次,考虑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它在整个数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教材的重点就是教学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应把它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上,并集中主要精力和时间通过有效途径将它解决好。
  再次,考虑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中难点是否得到突破。教学难点是学生不易理解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突破难点,就必须认真研究和分析难点之所在,有针对性地去加以解决。如由于知识的抽象造成的难点,应以形象、直观实践的教学加以突破;由于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应以“由旧引新,以旧代新”的方法加以突破;由于内容相近或相似易混淆而造成的难点,要通过反复对比的方法加以突破。
  三、评教学程序
  教师对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可以较好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能否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否全面理解教材并贯彻落实三维目标。评价一个教学程序是否为良好的教学程序应该要看其能否将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否有效等等。良好的教学程序应包括:第一,怎样根据知识迁移规律组织好旧知识的复习,创设好学生接受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如课题如何引入、新旧知识怎样衔接、新知识怎样展开、知识建构过程如何实现等。第二,怎样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合理调整与充实,科学安排教学程序,使程序的安排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所安排的各项活动、选择的教法与学法有效地为目标服务,从而体现出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方式特征。第三,怎样根据反馈原理设计好层次练习(问题),使听、说、读、写、做等技能训练落到实处,反馈学习的有效性。
  四、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它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评价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评价教学方法应从学科特点和性质出发,进而对其选择的教学方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次,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当前的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教法的选择应该要做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和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是否科学合理。这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维能力的,发现法、尝试法、讨论法较适合;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的,可选择讲授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给出了这样的建议:“教师应该设置一系列的情景,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发现一些需要靠创造性发挥才能解决的新问题。”这句话,指出了我们在教学现场经常看到的“一旦孩子被详细地告知完成任务的方法,他就不会再去努力自己寻找答案”这个问题的原因。
当前,我们很多教师的课堂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在这样的课堂上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意识被我们的教师一天一天的包办给消解了。课堂上,教师只顾自己的讲解,只管自己课前设计的几项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学生在课堂上学没学、怎样在学、学会没学会,他们好象都无所谓,既没有学习过程的落实要求,也没有本节课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要求,让很多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丝毫的压力,如果说学有所获,那完全是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我们的整体质量低下,课堂上的这个问题是根本性的。为此,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改造,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原则落地生根。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的主要原则是:
1、教师少做,让学生多做。
2、教师尽量少“告知”,给学生更多“发现”的机会。
3、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设计尽量多的任务。
4、教师要尽量多地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规则。
5、教师努力促成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
6、教师努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努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条件。
7、教师尽量提供丰富的反馈信息,包括形成性和总结性的评估和评论。
贯彻这些原则,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创设情境、组织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开放的,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思考、“试错”的机会,不要担心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走弯路,要善于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要尽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感觉,使他们感到“我能,我能做,我能做好。”转眼间到了开学,新学期新的计划,作为班主任,为本班本学期作一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班主任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说课、评课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谈新教师如何备课和上课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如何写好一篇教案设计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