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具匠心办教育 特色文化启新航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读式文化办学特色解读

■ 王小占 沈琪 邹永宁

  发掘传统——培植特色文化

  一所学校是否具有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是实现特色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特色文化的建设绝不是坐而论道空想的产物,它的形成必然基于学校一定的历史人文环境。

  钟家村小学地处汉阳区中心,《黄鹤楼》中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涉及的“汉阳树”、“鹦鹉洲”、“晴川阁”与学校一步之遥,使其受到浓重的地域文化的熏陶。此外,学校所在地又是传说中钟子期的故里,加之名胜古迹古琴台比邻而立,更让学校饱受知音文化的滋养。50多年来,学校一批批教师在古琴台边的这所校园里遵守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的未成文的处事文化,相互关爱和欣赏,为学校创建和谐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千古传颂的知音故事为学校后期“读式文化”的创建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和厚重的人文积淀。

  人杰地灵的外部环境有了,学校的内部环境如何呢?让我们把目光拉回上个世纪,去追寻学校文化的传统所在吧。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钟家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郑祖读老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读为主,综合训练”的“读式”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这在当时省内外的教育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教学思想虽被收入柳斌主编的《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但在学校内还没有形成教育品牌。

  2003年,危汉桥接任钟小校长后,联想到老校长郑祖读留下的“遗产”——读式教学,在苦苦思索着如何将“读式教学”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在深思熟虑后,他的心中豁然开朗,觉得还是要在“读”上面做文章。随后,他大胆创新,用新的评价方式推动读书,制订出台了“教师读书、写读书笔记、组织班上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新的评价和管理方法,并将“中午20分钟读书”写进课表;用校本课程的方式普及读书,编写《“读”具慧眼》等校本教材,让“读书活动”进入校本课程课堂;用文化建设的方式升华读书,制定《创建学校读书文化方案》,开展班级、年级、处室各层次的读书文化建设。

  “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市重点课题《读式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研究》,形成了“以读为主,综合运用”新的读式教学模式,荣获市科技进步奖。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办学规模愈来愈大,社会声誉愈来愈好的现状,依据读式教学“重视学生读书习惯培养、读书能力提高”的特点,积极构建“倡导师生静心读书,用读书净化师生心灵、改变师生行为、促进师生发展”的读式文化,并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课题《构建读式文化策略的研究》。

  基础牢固,如何提炼学校文化的核心观念成了学校领导颇为关心的问题。常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艺术,而最高的艺术与心灵相通。和许多学校不同的是,危汉桥和现任领导班子更看重“读”的方法论意义。在他们看来,“读”就是唤醒,“读”是一种人生哲学。“‘读’能够给我们认识世界、改造自我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净化我们的灵魂。”

  基于此,钟小在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和学校传统的基础上,经过校内充分调研,社区走访问卷,近十次专家的指导论证,努力找准“知音文化”与“读式教学”的契合点,进一步丰富了“读式教学”中“读”的内涵,使“读”从过去的“朗读、阅读”丰富为“一种认识世界的行为方式”。读的对象也由图片、文字,发展为“人、社会、自然”。学校在广义的“读”的概念上,提炼出“读式文化”的核心观念,即“读式文化”是一种崇尚“读”,尊重差异、彼此沟通、相互理解、开放合作、和谐发展的文化。

  经过这一番精打细磨,“读式教学”走向了“读式文化”,并从实践上升到了理论,形成了丰富内涵的“激励、沟通、人本”的管理文化;“认真、研究、协作”的教师文化;“朴实、多读、自悟”的课堂文化;“乐读、感恩、参与”的学生文化。“读式文化”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教育品牌被人们所称道。同时,钟小的“读”懂学生、“读”懂教师、“读”懂课堂的“读式文化”践行渠道,也在学校教育的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温柔展开。

  “读”懂学生:小心灵 大温暖

  学校倡导的“读式文化”,就是鼓励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努力地“读”懂心灵,“读”懂孩子们那懵懂纯洁的心灵。

  “读”懂心灵才有爱的教育,才有教育之爱。“读”懂学生那一颗颗心灵,就是让老师有爱的能力,让学生有被疼爱、被温暖的感动。

  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桂贤娣老师曾担任学校六(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班上有个名叫吕晶的漂亮小姑娘。可让桂老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小年纪的她竟然被诊断患了癌症。不过,幸好发现及时,治疗有望。由于休学一个学期,父母和医生都要求她留一级。可她就是喜欢自己的班级,坚持在化疗期间跟班上学。

  由于化疗反应,头发全掉光了,不怕打针吃药的她这时忐忑不安了:不戴帽子不好见同学,戴了帽子又担心被同学笑话。

  那是夏末秋初的一天,武汉依然很热。当吕晶带着惹眼的小红帽忐忑不安地回到学校,走到教室门口,她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吕晶,快进来!桂老师和同学们都等你好长时间了,很想你和大家一块成为我们班快乐的一员!”桂老师热情地声音在她的耳畔响起。然后,桂老师轻轻地推着她走进教室,她用余光扫了一眼:一片红色跳进她的视线。她赶忙抬起头来,全班63个同学都戴着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红帽。

  原来,桂贤娣老师得知吕晶的特殊情况后,专门到汉正街买了64顶小红帽,家访时悄悄给了吕晶家长一顶,让她上学时戴着。从那以后,班上每天都有五六个同学戴着小红帽,一直到吕晶的头上长出头发。

  桂老师不仅“读”懂了吕晶的微妙心理,而是以真诚的心态和细腻的教育手法给全班同学上了一堂心灵的课程。这就是“读式文化”所追求的教育境界。

  因为这样的追求,桂老师教过的18个班级,其家长投诉率为零;因为这样的追求,钟小的老师们让自己的教育心灵和学生的成长心灵一起丰富、长大。

  “萌萌日记”是钟小张敏老师“读”懂学生的日记集子,更是一本在“读式文化”熏陶下老师们对学生润物无声、师爱无言的“心灵读本”。

  一年级的萌萌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课时无缘无故地冲出教室,有时跑上讲台抱着老师不肯松手,有时钻到桌子下顶着桌子玩。萌萌的行为令初为人师的张敏老师颇为头疼。老校长危汉桥幽默地劝导她:“教育是慢的艺术。你遇到这样的孩子虽然是你的‘不幸’,但是你要学会将这个‘不幸’转化成你的幸运,你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成熟的。”张敏后来想通了:急躁没有半点用,如果着眼于优点,孩子就能在优点之上滋生更多的优点。

  “读”懂之后,关键是行动。张敏专门找心理咨询专家咨询,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大量的心理书籍,并为萌萌制订了专门的行为矫正计划。让人感动的是,她经常带着萌萌一起去游乐园,单独陪萌萌玩耍,还坚持把每天与萌萌的交往过程用日记形式记下来——这是艰苦的“读”懂学生心灵的过程。经过这样的“读”,萌萌逐渐改正了过去的不良习惯,张敏也学会了教育之道。

  “钟小的学生在读式文化熏陶下,变得更加文雅,变得更加自主、自信,幼小的心灵在爱的滋润下也倍觉温暖!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常常有学生家长评价孩子就读钟小后的变化。

  近3年来,钟小学生参加各类各竞赛获奖达5000余人次。楚才作文比赛、走进数学王国竞赛等,学生获奖人数均名列全市小学前列。同时,学校还涌现出一大批市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朱天颖获国际楚才特别金奖、张鼎获全国奥林匹克数学一等奖、王栖寒获全国京剧小梅花奖等等。

  “读”懂教师:小制度 大幸福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群体,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有真感情去‘读’懂他们的心灵,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每一天的校园生活都能真实而幸福。”副校长罗汉霞说。

  教师作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学校领导班子更深知:“读”懂教师首先要读懂老师的利益诉求和专业发展,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评价机制。

  为此,钟小现行的月考评制度是:以岗位职责评价的方式让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用绩效评价方法来区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用与绩效挂钩的奖励制度体现优质优酬;将岗位职责用绩效考核的内容固化下来。新的考评机制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让每位教师每天进步一点点。

  读懂教师,读懂他们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更重要。钟小不仅在老教师群体中设立“敬业奖”,还在学校设立校名师评选,由此延伸,又设立了“八项单奖”,专门奖励在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和德育等方面做出成绩的中青年教师,让“每个人都有奔头”。

  制度建设的完善使老师们逐渐读懂了校领导的良苦用心——他们在真心实意地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为每个教师提供发展的舞台和进取的冲劲。功夫不负有心人,好的环境无形中改变着老师们的工作态度。渐渐地,钟小的老师们乐于阅读、乐于沟通的多了,他们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工作状态从“封闭”走向“协作”,普遍形成了“开放的心态”,能正确对待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同行给予的建议乃至质疑。同时,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不断增强。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从关注知识的传递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

  近3年来,钟小教师队伍在“读式文化”的熏陶下,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增强。钟小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获奖人数共计500余人次。一批学习型、研究型、具有协作精神的骨干教师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先后涌现出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桂贤娣,特级教师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8人,市区优秀骨干教师45人,市功勋班主任1人,市十佳班主任1人,市百优班主任5人,市区优秀班主任更是层出不穷。

  “读”懂课堂:小阵地 大作为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读”懂课堂是“读式文化”题中应有之义。怎么读懂课堂?钟小人认为,读懂课堂需要应读懂两本“教材”:一是读懂有形的教材即课本;一是读懂无形的教材即学生。学校在“读式文化”的牵引下,提倡老师在课堂的小小阵地上,把两本教材“读”厚、“读”深、“读”精,更要“读”得丰盈多彩、有滋有味、充满力量。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文中作者表达了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感叹母亲的默默付出和“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钟小的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孩子们无法深刻领会作者的感受,原因在于他们对母爱的无私缺乏认识。对此,语文老师们转变教学方法,不急于分析文章的构成和用词,而是引导孩子回忆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让孩子能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从课堂气氛和课后作业可以发现,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吃透了课文,更收获了发现母爱、感恩母亲的心。

  像这样的课堂在钟小还有很多,数学课上,老师们充分释放学生的能量,变被动的要求为主动的给予,鼓励教师将呆板的理论和公式的形成过程在“读式文化”的引领下,“鲜活”地呈现给孩子们;音乐课《小溪流水响叮咚》让孩子学会认知倾听,激发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感情;美术课《吃草虫》则让孩子在体会大自然美好的同时,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多年来,钟小教师在“读式文化”的浸润下,一步一步“读”懂课堂,“读”破学科教学的奥秘,“读”出课堂的精神活力。

  管理活动——塑造特色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学校发展不断沉淀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管理方式对特色文化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只有构建与倡导的文化相适应的管理方式,这种特色文化才能逐渐根植于师生的心灵深处。

  “近年来,学校重视利用管理塑造特色文化,坚持管理理念、措施、评价与学校倡导的文化特质同行。”副校长陶亦萍说。

  管理理念与学校文化特质同行。“读式文化”倡导理解、沟通、尊重差异。学校在管理中倡导“干部要读懂教师,教师要读懂学生,学生要读懂同伴,干部、教师、学生之间相互读懂对方,满足对方合理的诉求”,使管理的过程成为激励人发展的过程,在管理工作中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近距离服务,走动式管理”的管理方式。学校实行行政干部蹲点工作责任制度,让干部走近教师,融于教师,发现教师中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寻求科学的方式解决困难处理问题。二是坚持奉行“为问题而为”的踏实作风,鼓励干部教师发扬“认真、吃苦、争先”的精神,不回避问题,把主动寻找并解决问题作为自身工作的动力,真正沉下来教书、沉下来管理。三是坚持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引领教师阅读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常规。近几年,学校教师先后阅读了数十部国内外教育专著,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切实关爱学生和与家长有效沟通等方面给予教师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的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理论的提升是为了更加科学地实践,学校注重阅读,更重视反思和交流,让教师们独到的思考进行碰撞,实现好方法好思路的共享,促进整个团队的提高。

  管理措施与学校文化特质同行。学校“读式文化”提出尊重人的差异,这一思想本身就显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一样的教师有不一样的需求,会获得不一样的发展,学校依据教师的特长设岗定岗,在管理的过程中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人本、激励”的管理制度。一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学校在反复修改拟定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制定个人规划,让教师明白现在的自己,憧憬将来的发展,从个人定位、发展目标、测评满意度目标、师德目标等多维度拟定,努力形成学校教师团队梯队发展格局,即由特级教师和名教师牵头的名师梯队;由市区学科带头人牵头的优秀教师梯队;由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青年教师梯队,让每个教师找准位置,主动发展。与此同时,成立学科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小组,制定指导协议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专业保障。二是实施青蓝工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一部分聘用教师走进了学校教师队伍,他们年轻有活力,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教师群体中一支鲜活的生力军,但是教学经验的缺失与学校的聘用关系让他们容易丧失归属感。学校在“读式文化”理念的指导下,主动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用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切实的帮助指导让青年教师静心教好书。

  几年来,工会坚持组织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结对,指导青年教师上好常规课,展示好汇报课,撰写好论文和案例,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鼓励他们在教学中大胆创新,感受工作的乐趣。

  此外,学校设立了《教育教学八个单项奖制度》,内容涵盖教学智慧、服务明星、教研之星等八个方面,充分尊重人的差异性,经过个人申报、群众投票、组织评审等过程,使具有不同特长的教职工受到激励,每年教师节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在校宣传栏宣传评为“八项”单奖和校名师的教师,让教师觉得只要尽职尽责,本职工作做出了成绩,就会被学校承认受到奖励,从而享受工作的幸福。学校服务明星余天元老师是食堂管理员,他深谙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多年的工作使他把爱学校爱老师变成了一种习惯,从而认真工作,他说,让老师学生吃得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乐此不疲,学校的发展化评价,激励着这个普通教工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

  为了使师生从被动的受管理者,走向文化的自觉。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档案,引导师生自主发展,通过建档的方式让教师更加重视个人的发展,重视专业的积淀,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自己,提升自己。

  课程建设——凸显特色文化

  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育人价值取向的直接表现。学校重视构建与学校倡导的文化相符的课程体系。

  扩展文本外延。学校主要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整合,挖掘国家课程中符合“读式文化”价值取向的育人因素,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文化的渗透。在钟家村小学,学生教师人人能读能诵,爱经典,诵诗文是师生丰富的业余生活之一,尤其是教材中的诗文,教师学生均能背诵,课堂中师生齐诵已然成为钟家村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学校的语文教学也一度在全市享有美誉。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教材,拓宽内容,开辟了一周一诵的班级板报栏目,鼓励学生积累与课本有关的人文知识,“读”懂课本以外的书和人。

  构建校本课堂。学校依据“读式文化”崇尚“读”的特质。开发了《“读”具慧眼》系列校本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及身边的优秀人物,经典文章,主题实践活动等。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打破了纯认知性的文本学习,将理性的文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师生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丰富的体验。

  改变教学方式。学校将“朴实、多读、自悟”作为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着力构建读式课堂文化,崇尚在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朴朴实实地教,极力结合各学科特点,有效指导学生多读教材,理解教材,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学习的素养,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自悟,构建知识网络,帮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自能读书的方法。经过近几年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逐步将“读式教学”从认知、读解的层面向策略研究的层面延伸,从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拓展,形成以对话、沟通为主的“读式”课堂文化。更是构建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流程,形成了“前端对话,挖掘文本;解读学情,以学定教;双本研读,激活思维;沟通领悟,自能阅读;后延反思,教学提升”的读式教学五步教学模式,让其凸现“读式文化”特质。

  活动设计——渗透特色文化

  活动是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学校文化创建新的学校文化的重要渠道。钟小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中重视通过开展系列性的主题活动,将倡导的核心价值传递给师生。

  校园书香愈久愈浓。读式文化是一种崇尚“读”的文化。钟小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读书活动,坚持每学期向教师赠书活动,加强教师读书交流活动的反馈,并指导教师开通博客,让其读后反思能互相交流学习。同时,学校将读书反思与奖励性绩效挂钩,实现了鼓励教师多读多悟的管理目标。

  学校除了引领教师读书外,还结合《读式文化研究》的课题成果,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在低年段组织实施读绘本故事的活动,在班级间开展午读的活动,要求班级在午间休息时间读书20分,并做到了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

  几年来,学校坚持在每年12月开展读书节活动,本着全员参与、分层推进的目的,从活动的计划到组织到展示到总结表彰,确保活动过程的落实,成为学校的传统品牌活动,在武汉市享有美誉。2011年,学校努力发挥校园读书节的品牌效应,将参与面扩大到学区范围以内,引领学生诵红诗,演绎英雄故事,鼓励家庭开展亲子阅读,参评书香家庭,在起始年级开展征集“小时候”家长征文,开展学区内图书漂流等活动,让倡导读书的思想不断向外延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社团活动精彩纷呈。“读式文化”是一种尊重差异的文化。对此,学校以孩子们的诉求为依据,以还原学生本真的校园生活,丰富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组织、鉴赏能力为目的,积极组织开展校园社团活动。通过学校专项计划的拟定、宣传、学习,到社团的具体责任人,到成员的招募、审核,工作有序地层层推进,逐步建成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次的社团,通过构建三个层次的社团,努力发挥教师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自主管理主动成长。为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选择,学会宽容,学会读懂他人和自己”。学校以“主体性德育思想”为引领,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管理。在一日常规评价、班会活动组织、每周一议、校园文明礼仪创建等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鼓励学生认真参与各项活动,努力培养爱校护校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管理和沟通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打下基础。

  环境建设——彰显特色文化

  静态的环境是物化的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对师生有着默化教育的影响力。因此,学校重视在环境建设中彰显特色文化。

  全面合理规划。将专业公司引入学校,让其依据学校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设计学校视觉形象系统是学校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学校文化特质从整体上凸显,给人以视觉冲击,融纪念1956年建校、寓意知音故事的琴弦和展开的书本蕴含的“读”的核心为一体的校徽深沉厚重而不失大气,告诉每一个学生关于学校和地域的故事;象征学生在真实的教育之中如小鸟般飞翔的校园标准色——蓝色随处可见,向学生传达着学校的希望与祝愿;印制上校徽的简洁大方校服,让跳跃在校园里的学生增添更多的自信……学校力求在多个层面彰显文化的特质。

  精心设计景点。学校是一个有着故事的学校,依据读式文化尚“读”的特点,学校以知音故事和读书为主题,建设了“知音故里、乐读园、勤思泉”等景点,让学生驻足校园每一处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强化功能设施。学校除强化国家课程所需的各种功能室的建设外,着力设计开放性的阅读场域,在班级,在教学楼的走廊,休息角,都设计开放性的图书角,设计开放的电子阅览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因“读式教学”而顿悟,因“读式文化”而闻名。面对未来,伫立在古琴台畔的这块沃土之上,锐意进取的钟小人将一如既往地用特色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智慧和汗水将“读式文化”的特色品牌擦得更亮,更美!

  北依“高山流水”的古琴台,西临声名远播的古刹归元寺,一代代令世人传颂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典故便源自这里、蜚声古今中外。

  时光荏苒,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昔日的钟子期与俞伯牙早已作古,然“知音”之水激流奔涌、滔滔不绝、于斯为盛。一座氤氲“知音”气息、承载教育梦想、肩负文化传承重任的“精神地标”,历经滚滚波涛、岿然屹立于此。

  她——坐落龟山脚下,矗立长江之滨。她就是因知音文化而“读”懂教育的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创办于1956年的钟家村小学,秉承“让师生享受真实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办学理念,以创建有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抓手,创造性地进行以“读”为特征的“读式”校园文化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品位高雅、内涵丰富、激荡心灵、特色鲜明的办学风格。

  “‘读式文化’不仅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它是崇尚‘读’的一种文化、精神和品质,它是制度设计、环境营造、行为训练、精神追求、品质养成的一个整合。读式文化,旨在通过培养师生读的习惯,改变师生读的行为,发展师生读的对象,来提升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能力与质量,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内心的持久和谐、健康为发展目标的一种学校文化。”校长朱永军说。

  在钟小人看来,学校的精神文化处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它是师生享受“真实幸福的教育生活”的无形臂膀和港湾。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学校几易校长,但“读”字如影随形地活跃在这方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尤其近几年,钟小独树一帜的“读式文化”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并成为武汉市“十一五”的规划课题。此外,钟小还多次在市区举办“读式文化”的研讨展示活动,并依托课题研究开发出《读具慧眼》、《新生教育指南》等系列校本课程,创编《放飞梦想地》校刊、《教师读书论坛文集》、《分享爱的智慧》等丛书。这些在使学校的“读书文化”成果得到丰富、“读式文化”内涵得以被人熟知的同时,也使学校更加坚定用“读式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把一所普通的小学发展成为师资优良、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名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xx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东洲小学“一校一品”特色创建实施方案
小学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李庄平校长新学期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的讲话
全面实施儒雅教育 努力打造特色学校(简报)
实施精细管理  打造品牌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