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痿 (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炙甘草汤 ,甘草汤,生姜甘草汤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

一、“肺痿”的概念

所谓“肺痿”,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特征,相当于西医的某些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维化、肺硬化肺不张等。

二、“肺痿”的发病原因

久病损肺,误治津伤,肺脏虚损,津气严重耗伤,以至肺叶枯萎,发为本病。本病病位在肺,但与脾、胃、肾等脏密切相关,病理性质有虚热、虚寒之分。邪热耗津,误治伤阴,可导致肺澡津枯,发为肺痿;如肺痿日久,大病以后,耗伤气阳,气不化津,肺失所养。

三、“肺痿”的辨证论治

肺痿辨证应分清虚热虚寒之不同,治疗上以补肺生津为主。具体分型证治如下:

虚热证: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甚则音嘎,气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后潮热,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质红而干,脉虚数;为肺阴亏耗、虚火内炽、肺失肃降所致,治疗以滋阴清热、润肺生津为主,方药选用麦门科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麦冬、人参、半夏、粳米、桑叶、生石膏、胡麻仁、阿胶、杏仁、枇杷叶、甘草、大枣等。

虚寒证: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为肺气虚寒,气不化津,当反为涎所致,治疗以温肺益气为主,方药选用甘草干姜汤加减:甘草、干姜等;或生姜甘草汤加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等。

虚热

①症状:咳吐浊唾涎沫,其质粘稠,不易咯出,胶粘长丝不断,或痰中带有血丝,或咳甚而咯血,其色鲜红,咽干而燥,渴喜凉饮,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质干,脉象虚数。兼肾阴亏损者,可同时有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遗精尿频等症。兼心阴不足者,可见心悸虚烦,健忘少寐,失眠易惊,多梦纷扰等症。

②病机分析:肺阴不足,虚火内炽,热灼津液,故见咳吐浊唾涎沫粘稠;热伤血络,故痰中带血,或有咯血;阴津不足,津失上承,故咽干而燥,渴喜凉饮;阴血枯竭,内不能洒陈脏腑,外不能充身泽毛,故形体消瘦,皮毛干枯;阴虚内热,故舌红质干,脉象虚数。

③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④方药: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减。若兼有心阴不足者,可合用黄连阿胶汤加减以治之。若兼肾阴不足者,可用百合固金汤月华丸麦味地黄汤、金水六君煎拯阴理劳汤等加减以治之。若肺痿失音,咳唾脓血者,还可用人参蛤蚧散以补益肺肾。

①症状:咳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口不渴,形寒气短,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润,脉象虚弱。兼脾气虚弱者,可同时有全身乏力,四肢沉重,纳少腹胀,大便稀溏等症。兼肾气不足者,可同时有腰腿无力,阳痿早泄,咳则遗溺,心悸气喘,动则加重,气不得续等症。

②病机分析:脾肺虚弱,气不化津,故吐涎沫;内无虚火,水湿停留,故口不渴;阳不卫外,故见形寒;肺气虚损,故见气短;上虚不能治下,膀胱失约,故见小便数或遗尿;气虚有寒,故舌质淡润,脉象虚弱。

③治法:健脾益气,温中祛寒

④方药:方用甘草干姜汤加减。若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者,可改用《千金方》生姜甘草汤加减;若脾气虚弱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保元汤补益肺脾或六君子汤培土生金;如兼肾阳不足,可用拯阳理劳汤温补肾阳,以益脾肺之虚弱。

肺痿病 - 寒热夹杂

①虚热及虚寒症状可以同时出现,或虚热症状较多或虚寒症状较多,如咳唾脓血,咽干而燥,同时又有下利、肢凉、形寒气短等,即是上热下寒之证。其他情况亦可出现,可根据临床证候分析之。

②治法:寒热平调,温清并用。

③方药:方用麻黄升麻汤加减。

甘草干姜汤(肺痿虚寒症)

干姜甘草汤、复阴汤

药物组成,甘草4两(炙),干姜2两。右口父 咀,以水 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脾胃阳虚,手足不温,口不渴,烦躁吐逆;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常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脉沉无力;现用于胃脘痛、吐酸、肠鸣腹泄、胸背彻痛、眩晕、喘咳,

经期腹痛属寒证者;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

甘草干姜汤为中药试剂,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三二、「 伤寒」,脉浮 ,自汗出,小便数,心烦, 微恶寒,反与「桂枝汤 」以攻其表,此误 也,得之便厥 ,咽中干,烦躁 ,吐逆,谵语,脚 挛急,作「甘 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 芍药甘草 汤」与之 ,其脚得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脉浮起来,代表病在表,自己会流汗,就是太阳中风的现象,如果小便数,心烦,微恶寒,照说流汗流多了,小便应该不多,只是中风证,不会有心烦,但是现在心烦,微恶寒,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误也,此条在说给病人桂枝汤时要小心,病人里面已经阴虚了,汗流出去,小便又流出去,津液一直在丧失掉,代表里虚已经很甚了,怎么知道里虚很甚,第一心烦,第二恶寒,体能一直在丧失,体温跟着在下降,病人会感觉到稍微怕冷,就好像失血一样,血水同源。实际上这个冷是里虚引起的,所以这微恶寒,病人感觉从里面冷出来的,这时候再用桂枝汤攻表,再发汗,津液会伤得更多,病人会更虚,如果这样,得之便厥,病人手脚冰冷,所以如果给病人喝桂枝汤,会手脚冰冷的,原来这病人本来就是阴虚的人,就是津液原本就不够的人,桂枝汤一发表,津液更不够了,所以得之便厥,咽中干,津液都没了,当然咽中干了,烦躁,胸阳也没了,吐逆,胃里面的津液都没了,会有反胃的现象,谵语,脚挛急,这时候知道里阳不够了,就以「甘草干姜汤」与之(复阴汤)。

小思邈注:这里“阴”“阳”很容易把初学者搞混。汗血同源,汗出了,手脚更冷。其实这个病人身体里面的血不是不足,而是里寒不能把血液送到达体表而已。用甘草、干姜把里寒化掉了,阳气又振奋起来,气能化阴,把血液送到体表。如果真的阴血不足,舌头细小,淡白,用这个补血就不合适了。

「甘草干姜汤」,就是误饮桂枝汤的时候,救急的处方,甘草、干姜这两味药专门是健脾阳的,马上让脾脏恢复功能,脾脏的阴虚掉了,阴就是脏,虚掉就是没有力了,无津液,功能衰退,所以就是脾脏蠕动变缓,因为脾主四肢,这时候会手脚冰冷。肠的津液不足,利用炙甘草,甘草被蜂蜜炙过以后,就变成厚味带着苦味,除了会把肠的津液补足以外,也能够入心,甘草、干姜这两味药非常的阳性,干姜和生姜是一样的东西,生姜的水去掉后就是干姜了,甘草、干姜的比例是二比一,平常干姜开二钱就已经很重了,严重的时候,用到四五钱都可以,干姜很热是温中的药,可以强化肺阳,炙甘草用两倍,是为了把肠的津液补足,炙甘草的蜂蜜的黏液,会把津液补足,肺就不会那么燥热,因此这两味药可以强心、强肺、健脾阳。若厥愈,足温者,足温而已,并不代表脚的功能回来,所以脚还会有挛急,这是因为桂枝汤津液发太多了,人的肌肉、筋都是要靠津液来供养的,「甘草干姜汤」恢复脾阳,热就会传到肌肉上,可是津液还下足,所以肌肉还有挛急的现象,有点抽筋的现象,脚没办法踩在地上,这时候用「芍药甘草汤」,当然这甘草也是用炙甘草。

平常用的时候,炙甘草用二两,芍药用一两,此「芍药甘草汤」又名「去杖汤」,为什么?老太太拄着拐杖走,喝了「芍药甘草汤」拐杖就丢了,马上会走路了,为什么?因为芍药可以让阴,就是静脉的血流回心脏的速度很快,炙甘草可以健心阳,因为炙甘草让脾旺起来,土生金,就是进入肺,所以炙甘草可以壮胸阳,让心肺功能加强,如果有静脉瘤,可以大剂的吃,如果吃药后有头晕现象,是瞑眩反应,表示药很对症,效果会很好,很严重的用二两都可以,用汤剂比较好。药行有白芍赤芍两种,严格讲两种的功能差不多,大多开白芍来用。双脚离心脏最远,如果脚是冰冷的,就是制造血管中瘀血块的主因,因此我们看脚是热的,心血管中瘀血块就会被化掉用芍药甘草汤可以让脚热起来,也就是可以去除心血管中的瘀血块,加上附子更好,已经靠热药就把瘀血去掉了,不一定都靠活血化瘀的药。如果只有手脚末端冷,那么瘀血块不会制造得很快,所以有人手脚冰冷了很久,也还没有发心脏病;如果到了四逆的情形,也就是冶到手肘、膝盖,那么瘀血块就制造得很快,就会造成心脏病。我们也可以由手脚冷的情况,来判断病情的进步与否。如果每个人都晓得这种判断的准则,就可以预防心脏病的发生;靠西医的仪器是没有用的,等到仪器检查出来,病人已经死在仪器上面。

如果当初开「桂枝汤加附子」就没有此后遗症,没注意到而造成,因为病人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病人阳虚的时候,自汗很多,明明是桂枝汤证,这时候应开桂枝汤加附子,有阳虚时应固表让津液不发掉。因为津液不够,大便就干在里面,通常食物停在胃和十二指肠的地方,食物磨碎后,本来要顺着津液下去,可是津液被桂枝汤发掉了,结果就和胃壁缠在一起了,胃壁没有黏液,当胃里面的水没了,臭气就往上跑,顺着血液跑到脑里,谵语,就是胡说八道,遇到这种情形,就给他吃「调胃承气汤」,为什么叫「调胃承气汤」,“胃”把它当成“肠”,「调胃承气汤」就是可以把小肠最上面的食物清出来,病人胸满谵语的时候,压病人胃的下方肚脐的上方,大约是「下脘」、「建里」的地方顶在这,压会痛,就是实,就可以攻,这时候给他一点「调胃承气汤」就好了。大黄在中药里是属于通便剂,是『去实』用的,芒硝,性味咸而苦寒,是『攻坚』用的,如果光用大黄,会硬把它拉出来,病人会很难过,会里急后重,排得胃很难过,因为胃里面没有津液,胃会痛,所以先加些甘草下去和解,因为甘草解毒,把壤的排掉,好的留下,然后用大黄消导下来,食物有硬块的,用芒硝打散掉,所以芒硝生用,芒硝放在碗里,煮完后,汤冲下去,这样最强,如果要稍微缓些,把芒硝倒到汤剂里,和一和马上关火,如果没甘草,只有大黄芒硝,一吃下去,速度太快,药还没吃完,已经要跑厕所了,所以用甘草让它慢一点。大小承气汤没有用甘草,就是取它的快速。

临床上看到皮肤红疹,舌苔黄黄的,大便不是很好,但是还有大便,摸胃下,会痛,就是食物堵在中焦,食物产生的浊气上到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发斑,所以误食桂枝汤的时候,第一个救逆的方子就是「甘草干姜汤」,第二就是「芍药甘草汤」,第三个是调整胃气的,就是「调胃承气汤」,调胃的意思就是把中焦清理干净,让上下可以调和,让病人重新再吃新的食物,再去治疗。

仲景立法,凡表证兼有里证之虚寒者(如腹痛下痢的理中汤证),必先温其里而后攻表,就是如果有表证兼有里面虚寒的人,一定要先温里再攻表,如果里证是实的,就可以先攻表再攻里,如果里证是虚的,先把里寒温起来,再去解表,如果病人身体素虚,体力津液不足的时候,不能用桂枝汤发表,因为津液不够,这时候先把里阳壮起来,再去解表,像炮附子就是壮里阳的药。温里阳的「四逆汤」,攻表的「桂枝汤」,表里两治的「桂枝汤加附子」阴虚(小思邈注:阳气虚不能化阴)还有很多望诊可以看,譬如,舌头伸出来,肥肥厚厚的,舌头越肥越厚,身体就越虚。虚到命危时,舌头会像气泡一样,遇到这种现象时,不要马上开「桂枝汤」。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右二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 去滓,分温再服。

干姜就是生姜炒干,或生姜晒干后再炒过,炙甘草在这里可以壮胸阳,胸阳包括肺和心脏都能壮起来,肺的功能一恢复,就能将津液运到四肢,「甘草干姜汤」也是吐血的神剂,大量吐出血的时候,就开阳药,就是很热的药,就是「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又名「二神汤」,中医的观念脾胃的功能一恢复,血会回到经络里面来,现在外面的医生,以为吐血是热,开寒凉的药,犀角、生地、菊花下去,病人吐得更厉害,胃穿孔、胃溃疡、会胃吐血的,都是胃家素有寒证的,所以用热药,就是「甘草干姜汤」

【直指方】曰、「甘草干姜汤」治男女诸虚出血,胃寒不能行气归元,无力收约其血。

 从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谈张仲景制方用药的一些特点

        仲景所著《伤寒论》立六个病名、112个方证,以六病为纲,以112个方证为目,作为诊治疾病的述语,执简驭繁。通过辨证,由证立方,反过来,又以方名证。当疾病被确诊为某一方证时,其治法和处方亦随即得之,并寓于该一方证之内。对这些特点,笔者已在另文中论述(载《浙江中医杂志》1:21,1980)。兹仅以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为例,来讨论仲景制方用药的一些特点。  

仲景方用药精选,精选之程度,甚至到每方仅用一至二味药,如甘草汤咽痛仅用生甘草一味,上述两方则各用两味,此二方相合即是四逆汤。当更动一味主药时,其方名异,其治效亦异。立方以证为主,方与药两者紧跟着证之变化而改动,而其配伍作用及药量之大小亦变,诸此均有研究价值。 

甘草干姜汤源出《伤寒论》(29条)和《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由炙甘草、干姜两药组成。《伤寒论》叙本方主治:患者先有“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等伤阳证(汗为心之液,“汗多”心阳受损)和“脚挛急”的伤阴证(肝主筋,肝阴不足,脚挛急),医者误有桂枝汤解其表之后,患者出现“厥、咽中干、烦燥吐逆”等阳虚证又兼有“脚挛急”的伤阴证。《金匮在略》叙本方主治“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等上焦肺虚寒证以及因上虚不能制约下焦而引起的“不渴、必遗尿、小便数”等下焦阳虚证(阳气虚不能慑制)  

从上述各项进行综合、分析,可知甘草干姜汤证之病机为中焦阳虚、脾弱肺寒。脾阳虚则咽中干,肺寒则眩而口多涎,浮阳上越则见烦躁吐逆。上虚不能制下则遗尿、小便数。上述各症中,厥冷、遗尿、小便数、不渴,其本质是真寒;而咽中干、烦燥、吐逆是为假热的表现。当单读《伤寒论》一书时,或不易理解“咽中干、烦燥吐逆”是假热证,当再读到《金匮要略》“其有不渴,必遗尿”句时,证属假热便跃然纸上。故两书宜合起来读。两书对本方证的论述是相辅相成的。  

甘草干姜汤为理中汤之半,乃辛甘化阳之温补剂,是太阴病方。用辛温之干姜温脾阳,甘草和中。甘草之剂量大于干姜一倍,旨在既扶脾阳而不伤已受劫之营阴(患者原有“脚挛急”症,是阴不足之故)。  

甘草干姜汤证据属阴证、里证、虚证、寒证。具体证候是恶寒无热,手足厥冷,咽中干而不渴,烦躁吐逆,小便次多,甚则遗尿,肺宣咳嗽,痰稀多白沫,舌润苔淡白,脉沉迟  

本方药仅两味,如能明其病机极方义,则应用范围颇广。例如本方可治脾虚肺寒之咳嗽。其特征是咳少而痰稀多白沫、似唾液,短气,手足冷,小便自利而数。仲景方治咳嗽之用药,有其独特之经验,其中之一,如治肺寒之咳嗽用干姜加味。干姜温燥辛散,既能温肺散寒,又能燥化痰饮。临床运用要分析病机与辨析证候并重。脾虚肺寒(不是实寒,也不是虚热),痰稀多白沫是证候特点之一。仲景咳嗽实证不用干姜的,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等。治肺热而咳当然更不用干姜,如麻杏甘石汤仲景治咳方用干姜加味者(配甘草,或配五味子、细辛等),如小青龙汤小柴胡汤方加减中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此两方证属实证,故另有加减);真武汤加减法中见咳者,加五味子、干姜、细辛;苓甘五味姜辛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等。(虚寒咳嗽干姜不能少  

甘草干姜汤可治脾阳虚不能统血之衄血、吐血、下血等出血证。唐容川说:“吐血之证属实证者十居六七……属虚属寒者在吐血家十中一二……寒证者,阳不摄阴,阴血因而走溢,其证必见手足清冷,便溏遗弱,脉细微迟涩,面色惨白,唇淡口和或内寒外热,必实见有虚寒假热之真情,甘草干姜汤主之”(《血证论》卷地"吐血)。这是经验之谈。此方又可治胃阳虚寒的胃脘痛及肺脾两虚不能制水之遗尿、劳淋用治老年人平日小便频数,苦于时唾涎、短气、眩晕、难以起步者,亦常能获效。此外,由“咽中干”一症类推,又可治阴寒证之咽痛,以具有虚寒性全身症状,咽喉部淡红不肿者为指证。  

干姜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由干姜、附子两药组成,主治发汗、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少阳,阳明证),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伤寒论》61条)。此方为少阴阳微、虚阳外扰,昼日烦燥较甚,不得安眠,入夜则较安,病情较急者设。此方证之所以不用四逆汤,而用生附子、干姜浓煎一次顿服,因病情较急,故去甘草甘缓守中,俾回阳救急之药力单直入,药性较四逆汤更峻。对照治少阴下利、厥逆无脉之危症用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亦均不用炙甘草,则可得到印证。  

附子、干姜皆是辛热药,同有回阳温寒作用。生附子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归心、肾、脾经。干姜回阳、温中、温肺化痰,归心、肺、脾、胃经。两药相比较则生附子以温肾寒、壮肾阳为主,干姜则归肺脾二经以温中为主。

干姜附子汤证属阴证、里证、虚证、寒证。凡有少阴病见证,其烦燥一症昼夜甚夜安较为特殊者,适用本方。

干姜附子汤、甘草干姜汤皆是四逆汤减味方。干姜附子汤用附子、干姜两药,其中附子是主药,干姜为辅,以温肾阳为主,是少阴病方。甘草干姜汤用干姜、甘草两药,为理中汤之半,其中甘草是主药,干姜为辅,以温脾胃为主,是太阴病方。

探仲景用附子、干姜、炙甘草的用法

附子:仲景用附子,分生用、炮用两种用法。生用多用于回阳救逆温寒。其大剂量为“大者一枚”,如通脉四逆汤及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一般剂量为“一枚”,如干姜附子汤、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四逆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等方,视病情之危险程度而定。炮用多用于阳虚及风寒湿痹大剂量为三枚,一般为一枚治阳虚宜轻用,治风寒湿痹、镇痛宜重用。如桂枝加附子汤治发汗后阳虚、漏汗不止,真武汤治阳虚来夹水,芍药甘草附子汤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痛,用炮附子二枚。桂枝附子汤治风湿相搏,身体痛烦,用炮附子三枚。

除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泻心汤等少数方外,仲景用附子,多与干姜、生姜相配伍。笔者体会:附子与生姜或干姜同用,有减少其毒性的作用生姜散而不守,凡宜温经、散寒、发汗、行水之剂宜生姜伍炮附子,如桂枝附子汤治风寒湿痹,真武汤治阳虚夹水之症。干姜守而不走,无泄邪、发汗、行水作用,故治亡阳者,多用于干姜伍生附子(汗漏,自汗)

干姜:仲景用干姜与生附子相配伍之方有干姜附子汤、四逆汤类等方。干姜与炙甘草相伍之方,除上述之甘草干姜汤外,还有治中阳不足,脾失健运,症见腹痛、便溏、呕吐等的太阴病主方理中汤。又如《金匮要略》甘姜苓术汤、为甘草、干姜加茯苓、白术,旨在暖脾燥湿祛寒水,治肾著病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腰如缠带重物。另外,干姜与苦寒之芩、连相配伍,如黄连汤之干姜、黄连并用,再加桂枝、参草、枣,治胸中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如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三方,既用干姜,亦用生姜,复用苦寒之芩、连,辛开苦降并用,治干噫食臭、心下痞硬、腹中雷鸣、下利者。此类证候,皆宜健胃、导热、开结、安中,寒热补泻并用。

炙甘草:仲景用炙甘草之方甚多,约言之:与桂枝相伍,通利血脉,平冲制悸,如桂枝甘草汤治发汗后,心下悸、欲得按者;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脉结代者。与芍药相伍,舒挛缓急,如芍药甘草汤。与其他峻剂相伍,缓和峻药之性,如在调胃承气汤中缓和泻下之力;在麻黄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中,缓和麻黄发汗之力。与参、姜、枣相伍,有和胃健脾生津作用。

诸此说明,探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论述的证、方、药三者之间及方中药物配伍、药量大小与疗效之关系,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药理、药化的研究,对阐明并丰富中医药的内容,推动中医药理研究均有重大意义。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肺痿虚热症)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本方所治虚热肺痿乃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盖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虚之证。肺虚而肃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津,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致肺痿。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治宜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进一步灼津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

加减变化折叠 

若津伤甚者,可加沙参玉竹以养阴液;若阴虚胃痛、脘腹灼热者,可加石斛、白芍以增加养阴益胃止痛之功。

日没于西,故古人以西方为潜降之位,以像于金,人体上对应于肺。故彭子对肺的生理状态做了很好的概括:“收敛清凉下降”。凡是与此六字不一致的,肺就肯定会出问题。

    麦门冬汤就是治疗肺金清降不利的妙方,载自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之中,历来为治肺之主方。下面是彭子对其的分析:

    一、方剂组成:

    麦门冬 六钱 人参三钱 炙草三钱 粳米三钱 大枣三钱(劈) 半夏三钱

    枣有大小不同,故用以轻重为准。不劈开煮不透。故用枣必劈开。

     彭子的用药经验,大枣要劈开,其目的是取枣肉之功,如果不劈开,难收枣肉甘温之气。

    二、主治:

    治火逆、咳嗽上气、咽喉不利者、脉象虚而濇。

    火逆,即是相火刑金,为其因。咳嗽上气,咽喉不利,都是其结果。脉象为右关寸虚而濇,为阴不足之像。这里的咳嗽一般体现为无痰干咳,相火刑金,肺津受创所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相火刑金的同时,土气亦是上逆,土气上逆,则脾胃也受损,所以土不能生金,而至肺金受伤。所以治肺之时,这里也关注到了胃津的问题。

    在应用中,比如经常抽烟,经常近火的,都容易使肺金收到影响,该方用药平和,都可以适应平时之用。

    三、方剂原理:

    本方君药为麦冬,以麦冬收敛清火降肺,甘草粳米大枣养胃阴兼养肺阴,以土生金,人参壮胃鼓气,半夏祛痰下气。臣使之配全在中焦着目,强调中焦脾胃土之重要。其中搭配得当,无有赘药。极得五行之妙。

    四、关注点:

    1、治肺气之病,彭子这里强调必用收敛之法,清凉之法,下降之法,因肺为金像。

    2、本方主治火逆,肺金不降之症。

慢性咽炎专方咳嗽,总觉得嗓子里有东西,有时疼有时不疼,声音经常嘶哑,有的时候,特别是早上会出现恶心的症状。并告诉我她对很多消炎药过敏,比如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要我最好给她开中药吃。此病人身高体胖,脉隐约能试到,但无异常,(舌苔倒忘了,)开方;麦冬30克 半夏10克 党参10克 生甘草15克 大枣6个 玄参20克 桔梗10克 石斛20克 5副,嘱咐吃完再回来看看。5天之后病人并没如期而至,又过了20天,其丈夫来买药,特意提起,问她怎么吃完药没回来?她丈夫吃完就好了,还回来干什么?
    临床上我用麦门冬汤治慢性咽炎喜欢加玄参和石斛,疼就加桔梗,其中玄参是咽炎的专药,石斛是咽炎的特效药。至于原因另不多述。
《外台》炙甘草汤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
《千金》甘草汤  异名】温液汤(《千金翼方》卷十五)。  甘草二两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功用】清热解毒。主治】少阴咽痛,兼治舌肿涌吐痰涎,清少阴客热。伤寒少阴病,咽喉干燥,疼痛灼热;痿涎唾;小儿撮口;疽热毒;羸劣老弱,体性少热,因服石散,而寒气盛,药伏胸膈,冷热不调,烦闷短气欲死,药既不行,又不能大便;中蛊欲死;热毒肿,身生瘭浆;舌卒肿起,满口塞喉,气息不通,顷刻杀人;豌豆疮欲出。
临床应用1.少阴咽痛:昔在山东时,曾治一患者,咽喉痛如刀刺,曾用西药未效,细察咽喉,局部不红不肿,诊断为少阴咽痛,病由少阴经气不能舒展所致。予服《伤寒论》甘草汤。生炙甘草并用,以舒其痉挛。饮后2日,其痛若失。
2.毒蕈中毒:苏某某,男,42岁。炒食山上采取野蕈约250g,5小时后出现腹痛,恶心头晕,出冷汗,全身无力,呕吐,于发病后2小时就诊。取甘草1500g,浓煎。第1次药后10分钟呕吐1次;30分钟后服第2次药,2小时后腹痛、恶心逐渐减轻;再服第2煎药液100毫升,2小时后,腹痛消失,但仍感全身乏力,头晕。4小时后腹泻1次,为黄褐色烂便,再服余下的药液100毫升,6小时后诸症消失而痊愈。
论述1.《法律》:本方用甘草1味,乃从长桑君以后相传之神方也。历代内府御院莫不珍之。盖和其偏,缓其急,化其毒,卓然奉之为先务,然后以他药匡辅其不逮。
2.《金匮要略论注》:甘草1味单行,最能和阴而清冲任之热。每见生便痈者,骤煎4两顿服立愈,则其能清少阴客热可知,所以为咽痛专方也。
3.《伤寒论集注》:案本论汤方,甘草俱炙,炙则助脾土而守中。惟此生用,生则和经脉而流通学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效)补脾益肺,散寒化饮。  (主治)肺痿,咳吐痰涎,唾沫不止,咽燥不渴,苔白津润,舌质淡红,.脉缓滑。

暑热病后期咳嗽是很常见的。这次我也不例外,我没有用温热病咳嗽的常用方“桑菊饮”,而是用了《金匱要略》的生姜甘草汤加二陈汤。因为暑热最容易伤人的阳气,汗大出,气随汗泄,后期当然津伤的很厉害。我的症状是痰多,特别是晚上躺下来的时候,血液循环减慢,痰块聚在喉咙,必须排之而后快。由于不停的吐痰,咽干而渴。这样的重复吐痰严重影响睡眠。生姜甘草汤健胃生津布液,二陈汤化痰祛湿,效果很好。我服药后咳嗽就安静下来了。

方药如下

生姜甘草汤:生姜 甘草 花旗参(党参、白参也可以) 大枣

二陈汤:陈皮 茯苓 半夏 (甘草)

还加了一位杏仁

生姜甘草汤 让孩子不再流口水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生姜3片,甘草8克,煎煮15分钟,晾温,取汤汁给孩子喝。每日白天服用即可。一直到好转为止。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二枚(去皮子炙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解】皂荚辛温,有通关窍排痈脓的作用,故此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痰涎多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四):《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肺痿,吐涎沫。
注解:肺痿病名,《金匮》谓“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

师曰:为肺痿之病。”若上述的肺痿,吐涎沫多者,可以本方治之。
【辨证要点】桂枝去芍药汤证而痰涎多者。
 :本条所述当属肺冷的一类,若虚热的肺结核,皂荚辛燥不可轻试

功效:通调营卫,平喘涤痰。

  主治:胸膈痞满,咳吐浊唾涎沫,咳喘不得平卧,舌淡苔白腻,脉数或缓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草干姜汤■季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管支气管炎(蔡长福)炙甘草大补肺气,炮姜温肺/ 老年人流清涕
名方应用4 被忽视千年的伤寒基础方
避免“复阳”的中医经方!速速收藏!
读经典用经方: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
从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谈张仲景制方用药的一些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