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的发现:亨利.哈罗依恋的实验

爱,是古今中外无数艺术作品永恒的主题,是芸芸众生每天都在上演的悲喜故事。什么是爱?你有怎样的爱的体验?请看下面三种描述哪一种与你最接近:

l    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事。我不怎么担心被抛弃或者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l    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别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l    与别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记好你的答案,我们先来看每个人关于爱的最初体验。

每个人自出生那一刻便开始与母亲之间的联系。那么,这种联系的意义在哪里呢?

曾经有理论认为,所有爱的行为,都与本能需要如饥饿、干渴和避免痛苦有关。当母亲喂养婴儿时,饥饿引起的进食需要得到满足,于是婴儿与母亲之间的亲密接触就得到强化。因此婴儿产生对母亲的爱,爱只是给婴儿喂奶的一个副产品。果真如此吗?为了证明爱不仅存在,而且爱和情感可能是与饥饿和干渴一样强烈的基本需要,亦或比它们更强烈,心理学家亨利·哈罗精心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

由于伦理方面的原因,科学家不可能人为操纵婴儿的成长环境。于是,哈罗用刚出生的小猴子作为实验对象。实验人员为小猴们制作了两个妈妈。一个妈妈是用木头做的,表面光滑而且用柔软的海绵和绒布包裹,使它具有人体皮肤一样的舒适触感;另一个妈妈是用铁丝网绑成的,形状相同,但是没有柔软的触感。两个妈妈都能为小猴提供乳汁和适宜的温度,因此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是表面触觉的不同。

然后哈罗把刚出生的8只幼猴随机分为两组,由这两只不同的代理妈妈喂养。哈罗认为,如果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单单是由于母亲提供食物和保暖,那么由“绒布妈妈”喂养的幼猴应该对“绒布妈妈”产生依恋关系,同样由“铁丝妈妈”喂养的幼猴应该对“铁丝妈妈”产生依恋关系。但实验结果发现,不管由哪个妈妈喂奶,几乎所有时间幼猴都喜欢与“绒布妈妈”在一起。由“铁丝妈妈”喂养的幼猴饿的时候找“铁丝妈妈”匆匆吃奶,然后马上回到“绒布妈妈”身边。

哈罗还进行了“惊吓”实验。当幼猴面对新刺激感到害怕时,它们会跑去拥抱“妈妈”寻找舒适和保护,就象人类的小孩子常常做的那样,不管是由“绒布妈妈”还是“铁丝妈妈”喂奶的幼猴,选择当然只有一个----“绒布妈妈”。

此外还发现两组小猴食量一样大,体重增长的速度也基本相同。但如果只由“铁丝妈妈”喂养,没有“绒布妈妈”同时存在,幼猴会出现对牛奶消化不良,且经常腹泻。这说明,缺少母亲的接触安慰使幼猴产生了心理上的紧张。这也印证了在20世纪初人们发现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的死亡率和患病率高,即使孤儿院想尽办法采取各种医药措施,效果也不明显。

日常的生活中你也许曾经注意到,当小孩子有父母陪伴感到很安全时,他们会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愿意去大胆地探索世界,当然要保证他们能看到父母。哈罗也用“陌生情境”的实验去模拟这样的行为。幼猴们被放在一个陌生的房间,它们马上冲向“绒布妈妈”,紧紧抓住,并在“绒布妈妈”那里摩擦身体。过了一会他们就以“绒布妈妈”作为一个安全基地,开始摆弄房间中的玩具,然后回到妈妈身边确认依旧安全,接着又去探索这个新世界。当幼猴们被放在同样的房间内,但是没有“绒布妈妈”的陪伴时,它们的表现会截然不同:或者带着深深的恐惧僵在那里,或者开始大哭,或者吸吮手指。有时它们会跑到妈妈常呆的地方一边哭泣尖叫一边寻找。当“铁丝妈妈”在时,幼猴的反应和没有妈妈在时情形相同。

哈罗的研究还揭示出对儿童虐待的问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很多儿童被虐待的案例中被虐待的儿童好像都很爱虐待他们的父母,要紧紧地贴近父母。这好像难以解释。但如果我们接受了哈罗的观点,爱,或者说依恋是最强烈的基本需求,那么就可以理解这些孩子们,他们的行为正是被虐待的结果。哈罗在实验中制造出可能抛弃孩子的妈妈,一些妈妈会喷出强大的气流,一些妈妈会弹出尖刺,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迫使幼猴离开妈妈。幼猴的反应是暂时离妈妈一段距离,等待这样的情形结束,就好象被虐待的孩子眼中闪着恐惧的目光躲在角落。而当可怕的事情结束,幼猴就回到妈妈身边,而且比以前更紧地抓牢妈妈。

以哈罗的实验为重要依据,鲍尔比提出了依恋理论,提出婴儿和养育者(通常是母亲)的情感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婴儿依附于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他人的需要。在依恋关系中,婴儿会形成一种人际交往的“工作模式”。如果孩子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值得信赖的。然而,如果婴儿的依恋需要没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不只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被任何人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这样,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就成为我们处理以后人际关系的基础。

爱因斯沃斯通过研究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类型

l    第一种叫安全型关系,妈妈对孩子关心、敏感。体验到这种依恋的婴儿知道妈妈的负责与亲切,甚至妈妈不在时也这样想。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l    第二种叫焦虑--矛盾型关系,妈妈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婴儿在妈妈离开后很焦虑,一分离就大哭。别的大人不易让他们安静下来,这些孩子还害怕陌生情境。

l    第三种叫回避型关系,这种关系中的妈妈对孩子也不敏感,而且具有控制性。孩子则对妈妈疏远、冷漠。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不焦虑,母亲回来时也不特别高兴。

记得我们最初的问题吗?那三种情况分别是一、安全型成人,二、焦虑矛盾型成人,三、回避型成人。与上面三种亲子关系相对应。研究显示,成人的依恋类型形成于童年,所以这最初的爱的体验对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弗雷伯格(Fraiberg)做了简短概括:“依恋帮助孩子:获得全部的智慧潜力,变得自我依赖、处理突发事件和挫败;解决恐惧和焦虑;发展未来的关系和减少嫉妒。”这是一个人可能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年轻的妈妈们,千万别做“铁丝妈妈”,因为你就是这个孩子的全部世界,不仅是现在也是未来。被妈妈轻柔甜美的声音和香甜的乳汁味道环绕,在妈妈温暖柔软的怀抱和怜爱欣赏的目光中,在妈妈轻柔的亲吻和抚摸中,甜甜地睡吧,宝宝,这就是你最美的天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交能力和爱的能力:依恋实验
这个无比残忍的科学实验却拯救了无数家庭,母亲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欧美心理学家推荐:这项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0-3岁就要开始培养
母乳喂养:让母亲与孩子体验更深刻的关系
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看看这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宝宝哭泣时该做什么反应?一个残酷的心理学实验告诉你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