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建筑-雕塑-1
  • 雕塑

雕塑包括雕、刻、塑,在艺术类别中都属于造型艺术。“雕”有石雕、砖雕、木雕等;刻有石刻、木刻等;塑有灰塑、泥塑、彩塑等。其中以雕刻的手法最为多样,有透雕、浮雕、圆雕、线刻等。雕塑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松、竹、梅、石榴、桃、水仙、灵芝、牡丹等植物、花卉,也有狮子、麒麟、虎、鹿等动物,还有法螺、法轮、伞盖、宝瓶、宝剑等宗教法器,以及人物、故事等。雕塑是中国古代建筑上重要的装饰手法,一般来说,室外常用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室内则多为木雕、彩描等。有时候还综合运用,各种装饰出现在同一空间内,和谐统一又相得益彰。

石雕

石雕也是雕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雕饰。石材料质地坚硬耐磨,又防水、防潮,因而外观挺拔,又经久耐用,多作为建筑中需防潮湿和需受力处的构件,像门槛、柱础、栏杆、台阶等,这些地方也就往往成为石雕饰的重点部位。石雕种类和木雕相差无几,主要有线刻、隐雕、浮雕、圆雕、透雕等几种。只是因为石材料相对难雕琢一些,所以工艺较复杂的透雕实例就少一些。

木雕

木雕就是用木材料雕刻。中国传统建筑大多是木结构,所以木雕在传统民居中也最为常见。木雕是利用木材质感进行雕刻加工、丰富建筑形象的一种雕饰门类,用于门窗、屏罩、梁架、梁头出檐托木,或家具、陈设等,并根据部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法,像屋架等较高远的地方,常采用通雕或镂空雕法,外表简朴粗犷,适于远观。木材料的质感相对柔润,而带有一种自然的生机,因此,雕刻多用流畅的曲线和曲面,以表现出明快、柔美的风格。木雕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有线雕,浮雕、透雕、隐雕、嵌雕、贴雕等。

砖雕

砖雕是以砖作为雕刻对象的一种雕饰,它是模仿石雕而来,但比石雕更为经济、省工,因而也较多被采用,特别是在民间建筑中。在民居建筑中,砖雕多用于大门门楼、山墙墀头、照壁等处,表现风格力求生动、活泼。在雕刻手法上,也与木、石雕饰相类,有剔地、隐雕、浮雕、透雕、圆雕,多层雕等。砖雕既有石雕的刚毅质感,又有木雕的精致柔润与平滑,呈现出刚柔并济而又质朴清秀的风格。

灰塑

灰塑在古代建筑装饰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它是用白灰或贝灰为原材料做成的灰膏,加上色彩后在建筑上描绘或塑造成形的一种装饰类别,一般用于屋脊、山花墙面等处。灰塑又分为画和批两大类,画即是彩描,批即是灰批。

彩描

彩描也就是在墙面上绘制出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壁画。南方民居中较为常见。

灰批

灰批是具有凹凸立体感的灰塑做法,分为圆雕式和浮雕式两种。

浮雕式灰批

浮雕式灰批用途相对圆雕式要广,不仅能用在屋脊部,还能用在门额、窗相、山墙等处,而且处理手法也较多样。

圆雕式灰批

圆雕式灰批的做法是,先用铜线或铁线做出骨架,将沙筋灰依骨架做成模型,半干时再用配好颜料的纸筋灰仔细雕塑而成,制作过程较为复杂,特别是多层立体式,因为层次多,为了增加效果,就要特别讲究粘合材料的选用。

线雕

线雕也叫线刻,是出现最早也最简单的一种雕刻做法,是近于平面层次的雕刻。

陶塑

陶塑是用陶土塑成所需形状后烧制而成的建筑装饰构件,多用于屋脊部。陶塑材料分为素色和彩釉两类,素色也就是原色烧制,釉陶则是在土胚烧制前先挂上一层釉。釉陶色泽鲜艳,防水防晒,经久耐用,但造价较高。陶塑材料较粗重,成品主要靠烧制而成,实用性强,但工艺上不若灰塑精致与逼真,不过多用于屋脊部,距离较远,所以构件具有象征意义也就可以了。

浮雕

浮雕也称突雕、铲花,古时也称剔雕,它是按所需要的题材在原材料上进行铲凿,逐层加深以形成凹凸面。浮雕层次明显,工艺也不太复杂,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雕刻做法。浮雕根据雕出部分的凸出程度,又可以分为浅浮雕和深浮雕。

浅浮雕

浅浮雕是浮雕的一种,就是雕刻的图案在底上突出的程度相对小一些,但其图案的立体感比线刻要强。

深浮雕

深浮雕也是浮雕的一种,它又称为“高浮雕",也就是雕刻的图案比较突出,在突出程度上强于浅浮雕,因此,在图案的立体感上胜于浅浮雕。

透雕

透雕也称通雕、拉花,它的雕刻工艺要求更高一些,先要在原材料上绘出花纹图案,然后按题材要求进行琢刻,将需要透空的地方拉通,而将凹凸的地方铲凿出来,有了大体轮廓后磨平,再进行精细加工。

隐雕

隐雕也称暗雕、凹雕、阴雕、沉雕,是剔地做法的一种。

嵌雕

嵌雕工艺比透雕更为复杂,它是先在木构件上通雕起几层立体花样,然后为了增强立体感,再在已透雕的构件上镶嵌做好的小构件,要逐层钉嵌,逐层凸出,最后再经细雕打磨而成。

圆雕

圆雕是可以四面欣赏、完全立体的雕塑形式,它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之上,更独立、完整、圆润。中国古代雕塑中,圆雕的例子是十分常见的,不论是殿堂前,还是陵墓中,亦或是佛教寺庙、石窟内,都有很多圆雕雕塑。

压地隐起

“压地隐起”是宋代雕刻方法名称之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浅浮雕"。台湾鹿港龙山寺石雕中就有使用“压地隐起”法雕刻的。

减地平及

“减地平及”也是宋代雕刻方法名称之一,是一种阴刻的线雕,即图案部分凹下去,而原应作为底的部分凸起来。而凹下去的图案部分都在一个平面上,凸出来的部分也都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减地平及"又俗称为“平花”或“平雕”。

剔地起突

“剔地起突”也是宋代雕刻方法名称之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深浮雕”或“高浮雕"。其浮雕的立体程度和后来的深浮雕相仿,只是具体手法上为宋式特征。

素平

“素平”在雕刻中来说非常简单,其实可以说它是不施雕刻,只是将石板表面磨平、四边略加线刻而已。素平就是以其平滑的表面作为一种装饰,简洁大方又省去人工。

动物类雕塑题材

动物类题材有麒麟、狮子、鹿、凤凰、鹤、蝙蝠、蝴蝶、鸳鸯、喜鹊、鱼等。麒麟是传说中的灵兽、仁兽,寓意子孙仁厚贤德;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权力与富贵,鹿、鹤、蝙蝠在一起表示福、禄、寿,等等。

植物类雕塑题材

植物类题材有松、竹、梅、兰、菊、芙蓉、水仙、牡丹、海棠、百合、万年青等。比如,松被视为百木之长,四季长青,是祝颂、长寿的象征,所以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祝寿辞;梅花玉洁冰清、傲骨嶙峋;竹子高风亮节、清秀俊逸;牡丹国色天香、富贵荣华;兰花清雅芳香、花质素洁。各个题材不但形象美丽,而且还都有美好的寓意。

人物故事类雕塑题材

人物类形象主要是神仙与古代名士,神仙有八仙、寿星、钟馗、孙悟空、哪吒等等,历史人物则如花木兰、岳飞、红拂、关羽、刘备、张飞、赵云、李白、苏轼等等。这些人物形象组合成不同的喻义故事:八仙过海、哪吒闹海、桃园三结义、岳母刺字等。

东汉秦君墓墓表

东汉秦君墓墓表是东汉时期石雕墓表的代表留存物,出土于北京西郊石景山,它实际上是一根神道柱,即立在墓前神道上作为标志与纪念的一种柱子。现存墓表的顶部为一立面近似方形的石板,上面刻有“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字样,清楚地指明了此墓表是为谁而立。石板下面是头雕伏兽的石柱,石柱断面近似圆形,柱身周围刻有浅凹槽。柱身由下至身有一定的收分,也就是说柱子上面直径小、下面直径略大。柱下为长方形平面的石基。

东汉秦君墓墓表台基雕刻

东汉秦君墓墓表台基为长方形平面,但其上部的表面并不是水平的,而是雕刻着凸起的图案。图案为两个围着柱根部前后追逐的螭,螭的动作夸张,比较抽象。这里的螭纹虽然没有后代雕刻的华丽、精致,但线条圆润、生动,又简洁大方。

北朝的北齐义慈惠石柱

北齐义慈惠石柱也是南北朝时极富有代表性的墓表之一,位于河北省定兴县。相较于萧景墓墓表来说,这座北齐义慈惠石柱虽然也是对汉代墓表形制的继承,但已有了较大发展与变化。其上段柱身前面做成长方形,表面刻有铭文;下段柱身断面为八角形,柱身表面不再有凹槽;柱顶为石屋;基座为莲花瓣下带双层方形的石基。

北齐义慈惠石柱上的石屋

柱顶上的石屋是义慈惠石柱雕刻最为精美的部分。石屋为石仿木结构,从正面看为三间、四柱,柱为梭柱形式。三间中的中央一间雕有拱券形佛龛,龛内供有小佛像一尊。石屋上部是单檐四阿式的屋顶,顶面为石雕筒、板瓦。屋顶原来应有正脊鸱尾,因为现存屋顶上有可以安置它们的孔洞。这个雕刻细致的小石屋,是研究当时建筑形式与风格的重要资料,更是研究当时石难技术的重要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诗如乐的建筑艺术——老牌坊(六)
中国玉石雕刻技法之11-1:浮雕
嘉定竹刻,有多美?(多图预警)
翡翠的雕刻技法
翡翠的雕刻技术和工艺
详解玉石雕刻的各种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