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华: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走向跨学科主题学习|头条

作者丨张华
来源丨2024年第七届小学课程周主题峰会前置学习论坛
题图丨Unsplash


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标规定,各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这是一类新型国家课程——在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并系统设置的正式课程,同时也是昭示着未来数字时代的新学习方式,能够打开学科的边界,拆除横亘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围墙,最终解决真实问题。

而要真正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必须先把握跨学科学习的本质。



跨学科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聚焦一个源自现实世界的有意义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和知识对主题持续探究,形成观念物化的产品,由此发展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课程。

跨学科学习的三种类型

1.多学科学习


多学科学习就是针对一个现实问题或学科问题,以一门学科为主,联合其他学科,从不同学科视角展开研究,学科之间既建立联系、又保持边界。

多学科学习融合的程度非常松散,但依然是实现了学科的融合,而且也设计出了跨学科理解。多学科的融合方式属于“学科+”或“学科之间”。

打一个形象的比方,多学科学习就是拌凉菜,比如猪头肉、蒜泥拌黄瓜,就是典型的多学科学习,但融合非常松散,但是也实现了融合。

2.狭义的跨学科学习


狭义的跨学科学习是围绕一个现实世界的问题或者学科问题,把一个学科跨到另一个学科去展开探究。跨学科是一门学科因融合其他学科而产生“新质”——新内容、新方法或新学科,其融合方式属于“跨越学科”。

比方说有一门物理学叫做核物理研究辐射,我们把这种方法用于医学当中,因此就产生了放射疗法,这就是典型的跨学科。再比方说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把这四门学科整合起来建立一门“新学科”,这就我们所熟悉STEM学科。

如果说多学科就是拌凉菜,那狭义的跨学科就是炖菜。比如有一个汤叫做鲫鱼豆腐汤,鲫鱼里边有豆腐的味道,豆腐里面有鲫鱼的味道,两者的味道就完全融为一体了。这就是典型的狭义的跨学科学习融合。

3.超学科学习


超学科学习就完全超越了学科的边界,瞄准一个现实世界的问题,把学科完全打通,以解决这个问题为核心,既用了学科思维,同时又没有了学科的边界,将知识变成整体。

这就像吃一个美味的蛋糕,入口即化非常好吃,但是蛋糕的原材料已经看不出来了。或者喝一杯烈酒,根本喝不出酒里究竟是什么原材料所酿造的。这种就类似超学科学习。

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从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展开,就属于超学科学习的范畴。当然前提是把综合活动课程的超学科理解先设计出来,否则也不叫超学科学习,只是一个浅层的活动。

如果用一个图来表示,学科就分为四种组织的形式。一种是单学科,各自没什么联系。其次是多学科学习,就是保持学科边界,建立联系。然后跨学科就是融合在一起,但依然看得很清楚它的因素。而超学科就完全融为一体。

跨学科类型图示

跨学科学习的三层理解

跨学科学习,在目前的课程体系当中,有三种基本的含义。

首先,所有课程均需摒弃“应试教育”价值观和“分科主义”,让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建立内在联系。不同课程之间围绕共同确立的现实问题或主题彼此合作,让学生学会用不同学科概念和思维探究同一个问题,能够根据情境和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的学科视角,由此使课程体系整体走向“多学科学习”。

其次,围绕对学生有意义的跨学科主题,以一门课程为主体,将相关课程的内容与方法迁移、应用于主题探究中,并与“主体课程”跨越边界、实现融合。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运用校本课程开设类似STEM的选修课程,由此使课程体系进一步走向狭义的“跨学科学习”。

最后,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个性发展需要,在不同学龄阶段设置“超学科主题”,让学生超越学科边界、基于“超学科概念”探究主题,由此发展超越学科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由此走向“超学科学习”。 

从“多学科学习”到“跨学科学习”、再到“超学科学习”,构成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连续体,持续发展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

所以,一个活动是否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有三大判断标准:

第一,是否形成跨学科理解或核心素养;
第二,是否运用学科思维;
第三,是否实现学科整合。



跨学科主题学习
与学校课程的关系


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弱化学科思维

老师们要意识到,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另外90%的内容之间的关系,绝不是简单补充或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和升华。

它首先植根于学科课程及相应的学科思维。换句话说,要把学科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回到现实世界当中,才能找到学科的本质。因此一定要意识到,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植于学科课程及相应的学科思维,离不了学科。跨学科学习是为了让学科走向情境化、走向深度学习,而不是让学科弱化的。


第二,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学科课程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个学科,无论它的逻辑体系多么严密,都需要在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当中,和生活的关系当中去学习,学生的学科思维、学科逻辑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否则的话它就变成掌握知识点。

第三,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绝不是把内容学完以后再去用,不是变成了一个学科学习的尾巴或者装饰。老师要把10%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和90%的其他内容进行整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把跨学科视野渗透于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才能真正把学科学好。

第四,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科课程的关键要素,旨在升华学科学习的意义、深化学科理解。只有达到“10%+90%>100%”的功效,才是真正的跨学科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美味的“学科素养蛋糕”做完之后的花边饰物,而是做成蛋糕不可或缺的“酵母”。它们不是组合的关系,它而是超越的关系。


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上超学科学习

在当下的学校课程体系当中,跨学科学习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叫综合课程,比如艺术科学相关的课程,这是学科内的综合。

第二种就是跨学科主题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涉及10%的跨学主题学习。

第三种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部规定,从1-12年级每星期至少要有一课时以上的时间来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这三种形式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一种基本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让1-12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上超学科学习。如果老师们不去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科理解,不去完成体现跨学科理解的的真实学习任务,那么这样的活动就是常识性的活动,只是浅层学习。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狭义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形成连续体,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因而得到拓展与深化。也就是说我们各个学科当中10%是有学科因素的,而综合实践课程是看不出学科边界的,两者之间正好形成一个连续体。

最后,小学阶段的“超学科学习”主要基于生活经验而进行,伴随学生学科思维的发展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到高中阶段,学生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新走向“超学科学习”,超越学科限制、理解并创造现实世界,由此实现从小学到高中的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螺旋式发展。

比如一二年级最好主要以超学科主题学习,或主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学生可以依据生活经验来展开探究。随着年龄增长,就出现了学科的因素和边界,走向了跨学科主题学习。那么到高中阶段,我们就可以把学科知识重新整合起来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再走向超学科。从而完成从超学科、跨学科再到超学科的学习过程,这样就是一体化发展。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步骤


(一)确定跨学科主题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各课程标准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附件”提供的建议主题中选择;也可基于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的要求、当地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特点生成新的跨学科主题。

须知,生活本身具有生成性和变化性,教师可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情境的变化,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确定跨学科主题。主题不用太多,一个学期3个左右就可以了。

(二)提出“跨学科概念”,并形成“跨学科大观念”

第二步就要围绕跨学科主题提出跨学科概念,并形成跨学科大观念。有两部分,一是选择跨学科概念,比如形式、功能、联系、原因等等,这就形成探究线索,之后用本单元的主题去回答这个跨学科的问题,也就是用这个学科概念去融合学生正在学的学科知识。

有了概念之后,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关键跨学科概念”之间建立联系,设计出跨学科理解,即学生探究完本单元后将形成的可普遍迁移的“跨学科理解”。

(三)以“跨学科大观念”为基础确定学习目标

第三步就是以跨学科大观念或者跨学科理解为核心,设计新的课程目标,即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由三部分构成:跨学科大观念,跨学科能力及品格、关键学科知识。目标确定要充分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形成“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

(四)提出“跨学科引导问题”

第四步是引导问题贯穿跨学科主题学习始终。由引导问题引出探究线索。可提出三类引导问题:概念性问题,事实性问题,争议性问题。概念性问题对应于“跨学科大观念”;事实性问题对应于关键学科知识;争议性问题由更加开放的哲学性问题或更加复杂的实践性问题构成。


(五)设计“跨学科表现性任务”与评价标准

“跨学科表现性任务”是学生探究完一个跨学科主题后体现其“跨学科理解”及核心素养的“产品”,包含任务情境、学生真实或模拟的角色、产品的受众、具体要完成的产品、任务评价标准及量规。

需要强调的是,在学生“跨学科探究”开始前,将任务评价标准及量规与表现性任务一起向学生发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根据评价标准及量规及时反馈、持续改进其“产品”。

比如孩子所做的旅行图册,就是作品,孩子们一开始就知道要完成什么任务,表现过程、标准是什么,然后去基于这样的标准运用掌握的学科思维、知识、技能去完成这个任务,这样就能够把跨学科理解真正能够落实下来。

(六)设计结构化跨学科探究任务

将学习目标与“跨学科表现性任务”结合起来,围绕引导问题及探究线索,由浅入深设计结构化超学科探究任务,构成“超学科子任务”,子任务累积成“超学科表现性任务”。每一个子任务依然按照任务名称、具体“关键跨学科概念”及“跨学科大观念”、引导问题、子任务构成环节等要素来设计。

总之,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让学生超越学科边界、突破学科与生活的壁垒而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培养严谨而开放、包容而负责的创造者,让我国教育和社会阔步迈入数字时代。



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案例

 小学高年级:“服装设计与表达” 

1

超学科概念:

形式、功能、联系、观点

2

学科概念:

设计、情感表达、文化理解

3

超学科大观念:

1.服装既表达个人风格和爱好,又体现社会文化与风俗习惯; 

2.恰当设计与选择服装能够促进个人发展,繁荣文化和社会

4

超学科能力:

1.学会根据不同场合恰当选择、搭配个人服装;

2.初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服装样式;

3.初步学会裁剪、缝纫简单服饰。

5

关键学科知识:

1.服装设计知识;

2.服饰文化知识;

3.服饰材料的科学知识;

4.计算、测量、绘图等数学和美工知识。

6

超学科引导问题: 

1.事实性问题:

服装有哪些类型和风格?

设计和制作服装有哪些基本方法?

服装材料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2.概念性问题:

服装如何表达个人风格与爱好?

为什么服装能够体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

3.辩论性问题:

个人着装应当追求时尚吗?

7

超学科表现性任务:

1.设计学校服装节;

2.校服改良方案。  

系列结构化探究任务可围绕如何完成这两个“总任务”而分解形成。


责编丨刘宽
美编丨张天禹
执行主编丨安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华:三个方面系统拆解,跨学科学习如何设计与实施?
权威解读丨2022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五大核心观念
聊聊2022年版课标之跨学科学习“是什么”和“为什么”
如何进行跨越学科主题学习设计?
刘艳萍:以课程的深度挖掘,让学习能深度发生 | 头条
单元视角下的信息科技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